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发电式减速带.pdf

  • 上传人:e2
  • 文档编号:251534
  • 上传时间:2018-02-05
  • 格式:PDF
  • 页数:5
  • 大小:1.26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151462.4

    申请日:

    2012.05.16

    公开号:

    CN102677608A

    公开日:

    2012.09.1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F 9/047申请日:20120516|||公开

    IPC分类号:

    E01F9/047; F03G7/00

    主分类号:

    E01F9/047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发明人:

    高宏力; 张筱辰; 黄海凤; 郭亮; 文娟; 陈晨; 陈小莉; 吴枭; 徐东; 朱少成; 李超

    地址: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博通专利事务所 51208

    代理人:

    陈树明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发电式减速带,其组成是:接地板和前盖板一、前盖板二、后盖板二、后盖板一依次铰接构成上拱的空腔;接地板上设有纵向齿条,齿条前端通过弹性连接件一与前盖板一、前盖板二间的铰轴铰接,齿条后端通过弹性连接件二与后盖板一、后盖板二间的铰轴铰接;齿条与上方的齿轮啮合,齿轮的齿轮轴通过轴承座安装于接地板上;齿轮轴上还安装有棘爪方向相反的内啮合棘轮棘爪机构一和内啮合棘轮棘爪机构二;内啮合棘轮棘爪机构一套合于绕有线圈的定子一的内腔中构成发电装置一;内啮合棘轮棘爪机构二套合于绕有线圈的定子二的内腔中构成发电装置二。该种减速带能将汽车损失的动能转换为电能,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安全可靠、无污染。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发电式减速带,其组成是:固定于地面的接地板(3)和前盖板一
    (2A)、前盖板二(2B)、后盖板二(2C)、后盖板一(2D)依次铰接构成上拱
    的空腔;空腔内的接地板(3)上设有纵向的齿条(4),齿条(4)的前端通过
    弹性连接件一(5A)与前盖板一(2A)、前盖板二(2B)间的铰轴铰接,齿条
    (4)的后端通过弹性连接件二(5B)与后盖板一(2D)、后盖板二(2C)间的
    铰轴铰接;齿条(4)与其上方的齿轮(7)啮合,所述齿轮(7)的齿轮轴(6)
    通过轴承座(8)安装于接地板(3)上;
    所述的齿轮轴(6)上还安装有棘爪方向相反的内啮合棘轮棘爪机构一
    (10A)和内啮合棘轮棘爪机构二(10B);内啮合棘轮棘爪机构一(10A)套合
    于绕有线圈的定子一(9A)的内腔中构成发电装置一;内啮合棘轮棘爪机构二
    (10B)套合于绕有线圈的定子二(9B)的内腔中构成发电装置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电式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地
    板(3)上还设有支撑座(11),该支撑座(11)的高度不低于定子一(9A)、
    定子二(9B)和齿轮(7)的高度,支撑座(11)的纵向宽度也不低于定子一
    (9A)、定子二(9B)和齿轮(7)的纵向宽度。

    说明书

    发电式减速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速带,特别涉及一种发电式减速带。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车辆行驶速度,会在路面布置具有一定弹性的减速带。但是,车
    辆通过减速带时损耗的动能通常没有被加以有效利用,而白白浪费、损失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电式减速带,该种减速带不仅能够减少汽车通
    过减速带时的振动和噪音,而且还能将汽车损失的动能加以收集、并转换为电
    能储存利用,其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安全可靠、无污染。

    本发明实现其发明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电式减速带,其组成
    是:固定于地面的接地板和前盖板一、前盖板二、后盖板二、后盖板一依次铰
    接构成上拱的空腔;空腔内的接地板上设有纵向的齿条,齿条的前端通过弹性
    连接件一与前盖板一、前盖板二间的铰轴铰接,齿条的后端通过弹性连接件二
    与后盖板一、后盖板二间的铰轴铰接;齿条与其上方的齿轮啮合,所述齿轮的
    齿轮轴通过轴承座安装于接地板上;

    所述的齿轮轴上还安装有棘爪方向相反的内啮合棘轮棘爪机构一和内啮
    合棘轮棘爪机构二;内啮合棘轮棘爪机构一套合于绕有线圈的定子一的内腔中
    构成发电装置一;内啮合棘轮棘爪机构二套合于绕有线圈的定子二的内腔中构
    成发电装置二。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过程是:

    当车辆的车轮驶过减速带时,先下压减速带的前盖板一、前盖板二,使前
    盖板一和前盖板二的铰接部位下凹,该处的铰轴依次推动弹性连接件一、接地
    板上的齿条向前移动,齿条带动齿轮转动,同时,齿轮带动内啮合棘轮棘爪机
    构一和内啮合棘轮棘爪机构二的棘爪转动。假设内啮合棘轮棘爪机构一的棘爪
    方向与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同,则内啮合棘轮棘爪机构一转动,发电装置一发电,
    发电装置二不工作;随后,车轮下压减速带的后盖板一、后盖板二,后盖板一
    和后盖板二的铰接部位下凹,该处的铰轴则依次推动弹性连接件二、接地板上
    的齿条向后移动,齿条带动齿轮反向转动,进而驱动发电装置二发电(此时发
    电装置一不受驱动,但内啮合棘轮棘爪机构一会因惯性而短时间继续转动,发
    电装置一短时间继续发电)。

    相反,若当车轮下压减速带的前盖板一、前盖板二时,内啮合棘轮棘爪机
    构二的棘爪方向与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同,则发电装置二被驱动发电;而在当车
    轮下压减速带的后盖板二、一时,则是发电装置一被驱动发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一、本发明由齿条、齿轮、两个棘轮机构机构简单、直接的将车轮对减速
    带的下压冲击、转化为互不干扰的两个发电装置的单向转动,尤其是棘轮机构
    在实现将盖板的下压、回复往复运动转化为发电装置的单向转动功能的同时,
    兼作发电装置切割磁力线的转子,其结构简单、紧凑。一方面,占用空间小,
    所有部件能够安装在狭小的拱形空腔内;另一方面,传动路径短,运行可靠,
    发电效率高。

    二、车辆在驶上减速带和驶下减速带时分别驱动两个发电装置发电,整个
    过程的车辆冲击能量均被充分利用,能量回收利用率高。

    三、能量转换部件全部安装于减速带的空腔内,使用时无需对道路进行开
    槽、挖坑,将其直接固定于路面即可,安装方便、易于推广。

    上述的接地板上还设有支撑座,该支撑座的高度不低于定子一、定子二和
    齿轮的高度,支撑座的纵向宽度也不低于定子一、定子二和齿轮的纵向宽度。

    这样,可保证前盖板一、二或后盖板一、二在下凹时,不会撞击到定子一、
    定子二和齿轮。使整个装置运行更可靠,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去掉前盖板一、二(但保留前盖板一、二间的铰轴)
    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去掉前盖板一、二(但保留前盖板一、二间的铰轴)
    及后盖板一、二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3示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是:一种发电式减速带,其组成
    是:固定于地面的接地板3和前盖板一2A、前盖板二2B、后盖板二2C、后盖
    板一2D依次铰接构成上拱的空腔;空腔内的接地板3上设有纵向的齿条4,齿
    条4的前端通过弹性连接件一5A与前盖板一2A、前盖板二2B间的铰轴铰接,
    齿条4的后端通过弹性连接件二5B与后盖板一2D、后盖板二2C间的铰轴铰接;
    齿条4与其上方的齿轮7啮合,所述齿轮7的齿轮轴6通过轴承座8安装于接
    地板3上;

    齿轮轴6上还安装有棘爪方向相反的内啮合棘轮棘爪机构一10A和内啮合
    棘轮棘爪机构二10B;内啮合棘轮棘爪机构一10A套合于绕有线圈的定子一9A
    的内腔中构成发电装置一;内啮合棘轮棘爪机构二10B套合于绕有线圈的定子
    二9B的内腔中构成发电装置二。

    本例的接地板3上还设有支撑座11,该支撑座11的高度不低于定子一9A、
    定子二9B和齿轮7的高度,支撑座11的纵向宽度也不低于定子一9A、定子二
    9B和齿轮7的纵向宽度。

    关 键  词:
    发电 减速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发电式减速带.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25153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