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褥疮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 上传人:a1
  • 文档编号:24900
  • 上传时间:2018-01-16
  • 格式:PDF
  • 页数:18
  • 大小:1.30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09608.X

    申请日:

    2015.04.29

    公开号:

    CN104758858A

    公开日:

    2015.07.08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9066申请日:20150429|||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9066; A61P17/02; A61K35/586(2015.01)N; A61K33/12(2006.01)N; A61K33/04(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9066

    申请人:

    赵振荣

    发明人:

    张世君; 王宁; 王海霞; 赵振荣

    地址:

    266109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平阳路401号甲883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37231

    代理人:

    杜文娟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褥疮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中各种原料药材为:苏木、荆芥、三棱、莪术、柽柳、牛蒡子、牡丹皮、蔓荆子、夜交藤、墨旱莲、枳壳、大血藤、鳖甲、球花紫云英、鸭跖草、肉桂、黄花紫堇、薅田藨、活血连、穬麦蘖、赤芍、红萆薢、黄芪、朴消、苦葵鸦葱、蓬蘽、矩镰荚苜蓿、红景天、楮实子、蒟蒻、刺蓼、麻蕡、葛藟、枸杞子、硕苞蔷薇、薯莨、茯苓、薏苡仁、滑石、驱风通和过江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理气活血,化瘀的功效,主治气滞血瘀型褥疮,具有效率高、疗效确切、治疗疗程短,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药剂易于制造,成本低廉的优势。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褥疮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药材:苏木、荆芥、三棱、莪术、柽柳、牛蒡子、牡丹皮、蔓荆子、夜交藤、墨旱莲、枳壳、大血藤、鳖甲、球花紫云英、鸭跖草、肉桂、黄花紫堇、薅田藨、活血连、穬麦蘖、赤芍、红萆薢、黄芪、朴消、苦葵鸦葱、蓬蘽、矩镰荚苜蓿、红景天、楮实子、蒟蒻、刺蓼、麻蕡、葛藟、枸杞子、硕苞蔷薇、薯莨、茯苓、薏苡仁、滑石、驱风通和过江藤。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气滞血瘀型褥疮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苏木10~20份、荆芥13~27份、三棱14~36份、莪术13~30份、柽柳10~22份、牛蒡子12~27份、牡丹皮12~36份、蔓荆子10~22份、夜交藤12~34份、墨旱莲12~38份、枳壳11~31份、大血藤12~40份、鳖甲13~36份、球花紫云英10~20份、鸭跖草13~23份、肉桂11~34份、黄花紫堇12~24份、薅田藨13~31份、活血连14~36份、穬麦蘖10~25份、赤芍12~40份、红萆薢10~32份、黄芪10~30份、朴消14~36份、苦葵鸦葱10~25份、蓬蘽10~20份、矩镰荚苜蓿10~30份、红景天15~40份、楮实子10~30份、蒟蒻14~36份、刺蓼13~38份、麻蕡10~25份、葛藟12~32份、枸杞子10~22份、硕苞蔷薇13~31份、薯莨10~25份、茯苓13~37份、薏苡仁10~25份、滑石15~30份、驱风通15~40份和过江藤12~32份。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气滞血瘀型褥疮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苏木12~20份、荆芥15~25份、三棱15~32份、莪术14~30份、柽柳13~22份、牛蒡子12~24份、牡丹皮15~35份、蔓荆子10~20份、夜交藤15~32份、墨旱莲14~36份、枳壳12~30份、大血藤15~40份、鳖甲15~35份、球花紫云英12~20份、鸭跖草14~22份、肉桂12~32份、黄花紫堇14~22份、薅田藨15~30份、活血连15~35份、穬麦蘖12~22份、赤芍15~40份、红萆薢12~30份、黄芪15~30份、朴消15~36份、苦葵鸦葱10~22份、蓬蘽15~20份、矩镰荚苜蓿10~30份、红景天15~40份、楮实子10~30份、蒟蒻14~36份、刺蓼15~36份、麻蕡14~22份、葛藟15~30份、枸杞子10~20份、硕苞蔷薇15~30份、薯莨12~22份、茯苓15~35份、薏苡仁10~24份、滑石17~30份、驱风通16~40份和过江藤15~30份。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治疗气滞血瘀型褥疮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苏木20份、荆芥16份、三棱25份、莪术30份、柽柳22份、牛蒡子14份、牡丹皮35份、蔓荆子10份、夜交藤18份、墨旱莲36份、枳壳30份、大血藤40份、鳖甲35份、球花紫云英17份、鸭跖草22份、肉桂31份、黄花紫堇20份、薅田藨30份、活血连32份、穬麦蘖12份、赤芍36份、红萆薢19份、黄芪30份、朴消34份、苦葵鸦葱20份、蓬蘽16份、矩镰荚苜蓿30份、红景天40份、楮实子25份、蒟蒻22份、刺蓼18份、麻蕡20份、葛藟30份、枸杞子15份、硕苞蔷薇24份、薯莨20份、茯苓33份、薏苡仁14份、滑石26份、驱风通38份和过江藤25份。

    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治疗气滞血瘀型褥疮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苏木14份、荆芥20份、三棱31份、莪术22份、柽柳15份、牛蒡子20份、牡丹皮33份、蔓荆子10份、夜交藤30份、墨旱莲35份、枳壳16份、大血藤40份、鳖甲33份、球花紫云英18份、鸭跖草20份、肉桂31份、黄花紫堇22份、薅田藨28份、活血连34份、穬麦蘖20份、赤芍40份、红萆薢28份、黄芪16份、朴消34份、苦葵鸦葱12份、蓬蘽16份、矩镰荚苜蓿25份、红景天36份、楮实子18份、蒟蒻33份、刺蓼28份、麻蕡17份、葛藟23份、枸杞子15份、硕苞蔷薇30份、薯莨20份、茯苓34份、薏苡仁22份、滑石30份、驱风通40份和过江藤30份。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治疗气滞血瘀型褥疮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苏木16份、荆芥23份、三棱31份、莪术30份、柽柳14份、牛蒡子20份、牡丹皮33份、蔓荆子10份、夜交藤26份、墨旱莲32份、枳壳26份、大血藤38份、鳖甲34份、球花紫云英12份、鸭跖草22份、肉桂30份、黄花紫堇19份、薅田藨25份、活血连32份、穬麦蘖20份、赤芍36份、红萆薢30份、黄芪27份、朴消33份、苦葵鸦葱14份、蓬蘽18份、矩镰荚苜蓿10份、红景天36份、楮实子27份、蒟蒻30份、刺蓼35份、麻蕡16份、葛藟30份、枸杞子15份、硕苞蔷薇28份、薯莨20份、茯苓31份、薏苡仁20份、滑石30份、驱风通40份和过江藤15份。

    7.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治疗气滞血瘀型褥疮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药物的剂型为擦剂,所述擦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将上述各种原料药材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100目筛,使能通过100目筛的细粉量至少达到60%,收集通过10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
    步骤二、将不能通过10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粗粉质量7-10倍量水煎煮1-3.5小时,第二次加粗粉质量6-10倍量水煎煮3-5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将所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90℃烘干后,室温冷却,研磨成细粉b;
    步骤三、将细粉a与细粉b混合后调入甘油制成擦剂。

    8.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治疗气滞血瘀型褥疮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药物的剂型为软膏剂,所述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上述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粉碎成40目~60目的粉末,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85~90%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1.5~3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粉碎成100目~200目的粉末;
    第二步、将5g~20g的硬脂酸加热溶化,保持在温度为60℃~90℃,获得硬脂酸液体;另外,将氢氧化钾、甘油、尼泊金乙酯和蒸馏水按0.001~0.05:10~70:0.3~2:400的比例混合,加热,保持温度在70℃~80℃,获得蒸馏水混合液;将所得的硬脂酸液体缓缓加入到1000ml的蒸馏水混合液中,同时搅拌冷却,获得基质;
    第三步、将第一步获得的药物粉末加入到第二步获得的基质中并不断研磨至均匀,获得软膏剂。

    9.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治疗气滞血瘀型褥疮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药物的剂型为喷雾剂,所述的喷雾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上述各种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1~2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300目~4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将第二步获得到的超微细粉中加入相对于第二步中超微细粉质量3~5倍的去离子水,获得喷雾剂。

    说明书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褥疮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褥疮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褥疮(decubitus)又名压疮(pressure sores),系身体局部长期受压使血液循环受阻,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而发生水疱、溃疡或坏疽。 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席疮”相似。如:外科真诠,席疮记载:“席疮乃久病着床之人,挨擦磨破而成,上而背脊,下而尾闾。”
    褥疮的基本病因:系身体局部长期受压使血液循环受阻,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而发生水疱、溃疡或坏疽。一般来说,长期卧床、体质衰弱、翻身不便及肢体感觉迟钝者易患褥疮,临床上多见于以下三类患者:1.昏迷及瘫痪病人。2.卧床不起,体质衰弱的病人。3.骨折后长期固定或卧床的病人。
    褥疮的发病机制:以上原因所致的长期压迫,且集中于身体某一部位,足以使局部血循环受阻而导致组织缺氧,从而引起组织损伤和坏死。若继续受压会导致全层皮肤坏死缺损。产生的溃疡易导致细菌感染。由于溃疡基部及边缘的毛细血管和静脉淤血,加之逐渐形成大量肉芽组织,使溃疡或坏疽区在皮下迅速穿凿扩大,向深部发展可累及骨膜甚至骨质,引起局灶性骨膜炎或骨髓炎。
    褥疮的症状体征:多发生于骨骼突起受压部位,根据其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三度:Ⅰ度:局部仅表现为红斑水肿,或苍白色、青灰色,境界清楚。有麻木感或触痛。若及时处理,可于数天内好转。Ⅱ度:皮肤颜色为深紫色或紫黑色,可出现水疱,疱壁破裂后形成浅表糜烂面。Ⅲ度:溃疡形成,浅者达皮下组织,深者可达骨组织,继发感染后脓液多,且有臭味。
    褥疮的临床证候分为:①气滞血瘀型:局部皮肤出现褐色红斑,继而紫暗红肿,或有破损;苔薄,舌边有瘀紫,脉弦。②蕴毒腐溃型:褥疮溃烂,腐肉及脓水较多,或有恶臭,重者溃烂可深及筋骨,四周漫肿;伴有发热或低热,口苦且干,精神萎靡,不思饮食;舌红,苔少,脉细数。③气血两虚型:创面腐肉难脱,或腐肉虽脱,新肌色淡,愈合缓慢;伴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纳差食少;舌淡,苔少,脉沉细无力。
    中医认为,褥疮是由于久卧伤气,气虚而血行不畅;外因为躯体局部连续长期受到压迫及摩擦,导致气虚血瘀,局部肌肤失养,皮肉坏死而成。
    初起受压部位出现暗红,渐趋暗紫,迅速变成黑色坏死皮肤,痛或不痛,坏死皮肤与周围形成明显分界,周围肿势平塌散漫。继则坏死皮肤与正常皮肤分界处逐渐液化溃烂,脓液臭秽,腐烂自创面四周向坏死皮肤下方扩大,坏死皮肤脱落后,形成较大溃疡面,可深及筋膜、肌层、骨膜。
    若创面腐烂组织逐渐脱落,出现鲜红色肉芽,创周皮肤生长较快者,褥疮可望愈合。若腐烂蔓延不止,溃疡面日渐扩大,周围肿势继续发展,溃疡面有灰绿色脓水腥臭稀薄,或如粉浆污水,并且伴体弱形瘦者,则褥疮迁延难愈,甚至出现脓毒走窜、内传脏腑之重证,预后较差。
    西医治疗褥疮认为应该及早开始,原则是解除患处压迫,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强创面处理。溃疡大而清洁者可采用分层皮片移植,或覆以全层皮瓣。对坏疽性溃疡应去除坏死组织,充分引流后再做上述处理。对于创面脓液宜经常培养并做药敏试验,从而指导选择敏感抗生素外用。若无全身感染迹象,一般不需系统使用抗生素。此外对于重症患者应加强支持疗法。
    但是,西医治疗褥疮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种类,治疗方案受限,疗程较长,疗效不甚理想,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褥疮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具有理气活血,化瘀的功效,主治气滞血瘀型褥疮,具有效率高、疗效确切、治疗疗程短,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药剂易于制造,成本低廉的优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褥疮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药物包括以下原料药材:苏木、荆芥、三棱、莪术、柽柳、牛蒡子、牡丹皮、蔓荆子、夜交藤、墨旱莲、枳壳、大血藤、鳖甲、球花紫云英、鸭跖草、肉桂、黄花紫堇、薅田藨、活血连、穬麦蘖、赤芍、红萆薢、黄芪、朴消、苦葵鸦葱、蓬蘽、矩镰荚苜蓿、红景天、楮实子、蒟蒻、刺蓼、麻蕡、葛藟、枸杞子、硕苞蔷薇、薯莨、茯苓、薏苡仁、滑石、驱风通和过江藤。
    其中,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为:苏木10~20份、荆芥13~27份、三棱14~36份、莪术13~30份、柽柳10~22份、牛蒡子12~27份、牡丹皮12~36份、蔓荆子10~22份、夜交藤12~34份、墨旱莲12~38份、枳壳11~31份、大血藤12~40份、鳖甲13~36份、球花紫云英10~20份、鸭跖草13~23份、肉桂11~34份、黄花紫堇12~24份、薅田藨13~31份、活血连14~36份、穬麦蘖10~25份、赤芍12~40份、红萆薢10~32份、黄芪10~30份、朴消14~36份、苦葵鸦葱10~25份、蓬蘽10~20份、矩镰荚苜蓿10~30份、红景天15~40份、楮实子10~30份、蒟蒻14~36份、刺蓼13~38份、麻蕡10~25份、葛藟12~32份、枸杞子10~22份、硕苞蔷薇13~31份、薯莨10~25份、茯苓13~37份、薏苡仁10~25份、滑石15~30份、驱风通15~40份和过江藤12~32份。
    其中,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还可以优选为:苏木12~20份、荆芥15~25份、三棱15~32份、莪术14~30份、柽柳13~22份、牛蒡子12~24份、牡丹皮15~35份、蔓荆子10~20份、夜交藤15~32份、墨旱莲14~36份、枳壳12~30份、大血藤15~40份、鳖甲15~35份、球花紫云英12~20份、鸭跖草14~22份、肉桂12~32份、黄花紫堇14~22份、薅田藨15~30份、活血连15~35份、穬麦蘖12~22份、赤芍15~40份、红萆薢12~30份、黄芪15~30份、朴消15~36份、苦葵鸦葱10~22份、蓬蘽15~20份、矩镰荚苜蓿10~30份、红景天15~40份、楮实子10~30份、蒟蒻14~36份、刺蓼15~36份、麻蕡14~22份、葛藟15~30份、枸杞子10~20份、硕苞蔷薇15~30份、薯莨12~22份、茯苓15~35份、薏苡仁10~24份、滑石17~30份、驱风通16~40份和过江藤15~30份。
    其中,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又可以优选为:苏木20份、荆芥16份、三棱25份、莪术30份、柽柳22份、牛蒡子14份、牡丹皮35份、蔓荆子10份、夜交藤18份、墨旱莲36份、枳壳30份、大血藤40份、鳖甲35份、球花紫云英17份、鸭跖草22份、肉桂31份、黄花紫堇20份、薅田藨30份、活血连32份、穬麦蘖12份、赤芍36份、红萆薢19份、黄芪30份、朴消34份、苦葵鸦葱20份、蓬蘽16份、矩镰荚苜蓿30份、红景天40份、楮实子25份、蒟蒻22份、刺蓼18份、麻蕡20份、葛藟30份、枸杞子15份、硕苞蔷薇24份、薯莨20份、茯苓33份、薏苡仁14份、滑石26份、驱风通38份和过江藤25份。
    其中,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又可以优选为:苏木14份、荆芥20份、三棱31份、莪术22份、柽柳15份、牛蒡子20份、牡丹皮33份、蔓荆子10份、夜交藤30份、墨旱莲35份、枳壳16份、大血藤40份、鳖甲33份、球花紫云英18份、鸭跖草20份、肉桂31份、黄花紫堇22份、薅田藨28份、活血连34份、穬麦蘖20份、赤芍40份、红萆薢28份、黄芪16份、朴消34份、苦葵鸦葱12份、蓬蘽16份、矩镰荚苜蓿25份、红景天36份、楮实子18份、蒟蒻33份、刺蓼28份、麻蕡17份、葛藟23份、枸杞子15份、硕苞蔷薇30份、薯莨20份、茯苓34份、薏苡仁22份、滑石30份、驱风通40份和过江藤30份。
    其中,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又可以优选为:苏木16份、荆芥23份、三棱31份、莪术30份、柽柳14份、牛蒡子20份、牡丹皮33份、蔓荆子10份、夜交藤26份、墨旱莲32份、枳壳26份、大血藤38份、鳖甲34份、球花紫云英12份、鸭跖草22份、肉桂30份、黄花紫堇19份、薅田藨25份、活血连32份、穬麦蘖20份、赤芍36份、红萆薢30份、黄芪27份、朴消33份、苦葵鸦葱14份、蓬蘽18份、矩镰荚苜蓿10份、红景天36份、楮实子27份、蒟蒻30份、刺蓼35份、麻蕡16份、葛藟30份、枸杞子15份、硕苞蔷薇28份、薯莨20份、茯苓31份、薏苡仁20份、滑石30份、驱风通40份和过江藤15份。
    其中,当所述药物的剂型为擦剂,所述擦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将上述各种原料药材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100目筛,使能通过100目筛的细粉量至少达到60%,收集通过10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
    步骤二、将不能通过10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粗粉质量7-10倍量水煎煮1-3.5小时,第二次加粗粉质量6-10倍量水煎煮3-5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将所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90℃烘干后,室温冷却,研磨成细粉b;
    步骤三、将细粉a与细粉b混合后调入甘油制成擦剂。
    其中,当所述药物的剂型为软膏剂,所述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上述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粉碎成40目~60目的粉末,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85~90%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1.5~3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粉碎成100目~200目的粉末;
    第二步、将5g~20g的硬脂酸加热溶化,保持在温度为60℃~90℃,获得硬脂酸液体;另外,将氢氧化钾、甘油、尼泊金乙酯和蒸馏水按0.001~0.05:10~70:0.3~2:400的比例混合,加热,保持温度在70℃~80℃,获得蒸馏水混合液;将所得的硬脂酸液体缓缓加入到1000ml的蒸馏水混合液中,同时搅拌冷却,获得基质;
    第三步、将第一步获得的药物粉末加入到第二步获得的基质中并不断研磨至均匀,获得软膏剂。
    其中,当所述药物的剂型为喷雾剂,所述的喷雾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上述各种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1~2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300目~4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将第二步获得到的超微细粉中加入相对于第二步中超微细粉质量3~5倍的去离子水,获得喷雾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理气活血,化瘀的功效,主治气滞血瘀型褥疮,具有效率高、疗效确切、治疗疗程短,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药剂易于制造,成本低廉的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褥疮的药物,以理气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其中,包括以下原料药材:苏木、荆芥、三棱、莪术、柽柳、牛蒡子、牡丹皮、蔓荆子、夜交藤、墨旱莲、枳壳、大血藤、鳖甲、球花紫云英、鸭跖草、肉桂、黄花紫堇、薅田藨、活血连、穬麦蘖、赤芍、红萆薢、黄芪、朴消、苦葵鸦葱、蓬蘽、矩镰荚苜蓿、红景天、楮实子、蒟蒻、刺蓼、麻蕡、葛藟、枸杞子、硕苞蔷薇、薯莨、茯苓、薏苡仁、滑石、驱风通和过江藤。
    其中,上述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
    苏木:别名:苏方木。来源:本品为豆科云实属植物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 的干燥心材。多于秋季采伐,除去白色边材,干燥。性味:甘、咸,平。归经:归心、肝、脾经。主治:行血祛瘀,消肿止痛。用于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胸腹刺痛,外伤肿痛。
    荆芥:味辛,微苦,性微湿;入肺、肝经。《日华子本草》:“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热食并煎茶,治头风并汗出;豉汁煎治暴伤寒。”《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颓,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痈肿,疮疥,产后血晕。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荆芥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柽柳:味甘、辛、性平;归肺经、胃经、心经。《本草备要》:“治痧疹不出,喘嗽闷乱。”功用疏风,解表,透疹,解毒。主治风热感冒,麻疹初起,疹出不透,风湿痹痛,皮肤瘙痒。治麻疹难透,风疹身痒,感冒,咳喘,风湿骨痛。
    牛蒡子: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可疏散风热、清热解毒透疹、宣肺利咽散肿。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或肺热咳嗽、咯痰不畅;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麻疹初期,疹出不畅及风疹瘙痒;疮疡肿毒及痄腮等。生用可润肠通便,热毒咽喉红肿疼痛,兼有热结便秘尤宜。《本草经疏》曰:“恶实,为散风除热解毒之要药。辛能散结,苦能泄热,热结散则脏气清明,故明目而补中。风之所伤,卫气必壅,壅则发热,辛凉解散则表气和,风无所留矣。藏器主风毒肿诸痿;元素主润肺、散结气、利咽膈、去皮肤风、通十二经络者,悉此意耳。故用以治瘾疹、痘疮,尤获奇验”。
    蔓荆子: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神农本草经》:“味苦,微寒。主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蔓荆子齿,利九窍,去白虫。”《药类法象》:“治太阳经头痛,头昏闷,除头昏目暗。散风邪之药也。若胃气虚之人不可服,恐生痰疾。”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鸭跖草:甘,寒,淡;入心,肝、脾、肾、大小肠诸经。《本草拾遗》:“主寒热瘴疟,痰饮,丁肿,肉症涩滞,小儿丹毒,发热狂痫,大腹痞满,身面气肿,热痢,蛇犬咬,痈疽等毒。”《滇南本草》:“补养气血,疗妇人白带、红崩,生新血,止尿血、鼻衄血、血淋。”
    黄芪: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本草备要》:“黄芪,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炙用补中,益元气,壮脾胃。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痘症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黄芪使心脏收缩能力增强,能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能扩张冠状动脉、肾血管及拳参末梢血管、使皮肤血液循环旺盛;能提高机体的非特异免疫力,有保肝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对葡萄球菌、血溶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黄芪可显著影响脾淋巴细胞信息传导,实现免疫调节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病,缺血性心脏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胃溃疡,银屑病,糖尿病,骨质疏松。
    红景天:甘,苦,平;归肺、心经。 红景天为景天科植物大花红景天的干燥根和根茎,红景天的功效与作用是能补肾,理气养血,有活血止血、清肺止咳、解热,并止带下的功效,红景天的副作用暂时没有发现。红景天能改善睡眠、生血活血、抗脑缺氧、抗疲劳、活血止血、清肺止咳、化淤消肿、解热退烧、滋补元气等功效;外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和烧烫伤。
    楮实子:甘,寒。入肝,脾、肾经。《日华子本草》:"壮筋骨,助阳气,补虚劳,助腰膝,益颜色。"《大名本草》:“壮筋骨、助阳气、补虚劳、助腰膝、益颜色。”补肾清肝,明目,利尿。用于腰膝酸软、虚劳骨蒸、砂晕目昏、目生翳膜、水肿胀满。楮实,书言味甘气寒,虽于诸脏阴血有补。
    枸杞子:甘,平。枸杞叶:苦、甘;性凉。入肝、肾、肺经。《食疗本草》:“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能益人,去虚劳。”治肝肾阴亏,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枸杞多糖具有促进免疫、抗衰老、抗肿瘤、清除自由基、抗疲劳、抗辐射、保肝、生殖功能保护和改善等作用。
    茯苓:甘、淡,平。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功能:利水药;渗湿利尿药。《用药心法》:“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现代研究表明茯苓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能多方面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茯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薏苡仁:性凉,味甘、淡,归脾、胃、肺经。富含淀粉、及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具有健脾利湿、清热排脓等功效,适用于泄泻、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水肿、脚气、肠痈、白带等症,薏米可入药,用来治疗水肿、脚气、脾虚泄泻等。使皮肤光滑,减少皱纹,消除色素斑点的功效。对面部粉刺及皮肤粗糙有明显的疗效,另外,它还对紫外线有吸收能力,其提炼物加入化妆品中还可达到防晒和防紫外线的效果。
    滑石:甘、淡,寒;归膀胱、肺、胃经。《本草经疏》:“滑石,滑以利诸窍,通壅滞,下垢腻。甘以和胃气,寒以散积热,甘寒滑利,以合其用,是为祛暑热,利水除湿,消积滞,利下窍之要药。”《本草衍义补遗》:“燥湿,分水道,实大肠,化食毒,行积滞,逐凝血,解燥渴,补脾胃,降心火之要药。”功用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用于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暑湿烦渴,湿热水泻;外治湿疹,湿疮,痱子。
    匍伏堇:性味:苦、微辛,寒。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用于肝炎,百日咳,目赤肿痛;外用治急性乳腺炎,疔疮,痈疖,带状疱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球花紫云英:性味:甘、苦,温。主治:镇咳止痢,解毒利尿。
    薅田藨:性味:甘酸,平。①《生草药性备要》:"味涩酸。"②《本草求原》:"酸涩,平。"③《岭南采药录》:"味苦,微寒。"④《南宁市药物志》:"甘,平,无毒。"主治:散瘀,止痛,解毒,杀虫。治吐血,跌打刀伤,产后瘀滞腹痛,痢疾,痔疮,疥疮,瘰疬。①《生草药性备要》:"除螆疥,杀虫,出汗斑,洗疳痔;浸酒治瘰疬;十蒸九晒治吐血,止牙痛。"②《本草求原》:"薳:止刀伤血。"③《南宁市药物志》:"散瘀,止痛,化痰。治跌打,咳嗽,产后瘀痛,赤痢,热眼。"
    穬麦蘖:性味:①《别录》:"温。"②《纲目》:"咸,温,无毒。"主治:消食,和中。治食积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泄泻。①《别录》:"消食和中。"②《药性论》:"破冷气,去心腹胀满。"③《日华子本草》:"开胃,止霍乱,除烦闷,消痰饮,破症积,能催生落胎。"④张元素:"补脾胃虚,宽肠下气,腹鸣者用之。"⑤《纲目》:"消化一切米面诸果食积。"
    苦葵鸦葱:性味:《内蒙古中草药》:"苦辛,寒。"主治:治疔肿,瘊子。①《内蒙古中草药》:"清热解毒。治疔毒恶疮,近有试用于治疗胃癌,甲状腺癌。"②《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消肿散结。"
    矩镰荚苜蓿:性味:味微苦;性微寒。归经:心;小肠经。主治:清热;止咳。主肺炎咳嗽;创伤。
    蒟蒻:性味:辛,温。①《医林纂要》:"甘辛,温。"②《江西草药》:"苦辛,温。"主治:化痰散积,行瘀消肿。治痰嗽,积滞。疟疾,经闭,跌打损伤,痈肿,疔疮,丹毒,汤火伤。①《开宝本草》:"主痈肿风毒。摩敷肿上。捣碎以灰汁煮成饼,五味调和为茹食,主消渴。"②《本草会编》:"治腮痈。"③《医林纂要》:"去肺寒。治痰嗽。"④《草木便方》:"化食,消陈积,症聚,久疟。"⑤《国药的药理学》:"为利尿药。"⑥《四川中药志》:"烧熟捣绒,敷火疔疮。"⑦《江西草药》:"解毒消肿。"
    麻蕡:性味:辛,平。①《本经》:"味辛,平。"②《医林纂要》:"甘微辛,平。"③《广西中药志》:"味辛,性温。"主治:祛风,止痛,镇痉。治痛风,痹证,癫狂,失眠,咳喘。①《本经》:"主五劳七伤,利五脏,下血寒气。"②《别录》:"破积,止痹,散脓。"③《本经逢原》:"治身中伏风;同优钵罗花为麻药,砭痈肿不知痛。"④《医林纂要》:"和胃,润命门,祛风,利大肠,破瘀,通乳,下胎。"⑤《药物图考》:"主贫血干嗽,安抚神经,止抽搐,痛风,痹症,安眠,调经破瘀,子宫不复原,卵腺痛,癫狂,花痴,肤痒。"⑥李承祜《生药学》:"治躁狂,癔病,痉挛性咳嗽,喘息,神经痛。"
    硕苞蔷薇:性味:根:苦,温。花:甘,平。果:甘、酸,温。主治:根:益气,健脾,固涩。用于盗汗,久泻,脱肛,遗精,白带。花:润肺止咳。用于肺结核咳嗽。果:健脾利湿。用于痢疾,脚气病。
    葛藟:性味:甘,平。主治:补五脏,续筋骨,长肌肉,果实可食。
    骨节酸痛,跌打损伤:根皮用甜酒捣烂敷患处。
    过江藤:性味:微苦、辛,平。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于痢疾,急性扁桃体炎,咳嗽咯血,跌打损伤;外用治痈疽疔毒,带状疱疹,慢性湿疹。
    驱风通:性味:辛、微苦,温。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散瘀,消肿止痛。风湿骨痛,感冒风寒,小儿麻痹后遗症:茎或枝3~8钱,水煎服。跌打骨折,外伤出血:叶捣烂外敷。烧烫伤:茎适量水煎外洗,并有叶研粉撒布患处。毒蛇咬伤:用干或鲜叶捣烂加酒或酒糟热敷患处,或用干粉加鲜薄荷叶加酒少许捣烂外敷。
    薯莨:性味:苦、微酸、涩,平。主治:活血补血,收敛固涩。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咯血,吐血,便血,尿血,腹泻;外用治烧伤。
    刺蓼:性味:酸、微辛,平。主治:解毒消肿,利湿止痒。用于湿疹,黄水疮,疔疮,痈疖,蛇咬伤。
    肉桂:性味:辛、甘,大热。归经:归肾、脾、心、肝经。主治: 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奔豚,经闭,痛经。
    红萆薢:性味: ①《四川中药志》:"苦,平,无毒。"②《云南中草药选》:"甘淡,平。"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肝、胃、肾三经。"主治: ①《四川中药志》:"祛风湿,分清浊,利关节,解疮毒。治风湿痛,腰膝痹痛。小便淋浊及梅毒恶疮。"②《云南中草药选》:"祛风除湿,通淋,利水,消炎,解毒。治风湿性关节炎,泌尿系感染,慢性胃炎,月经不调,疮疖。"
    黄花紫堇:性味:性寒,味苦。主治:解热止痛。治胃炎,溃疡病,痢疾,坐骨神经痛。
    蓬蘽:性味:甘酸,温。①《本经》:"酸,平。"②《别录》:"咸,无毒。"③《食性本草》:"甘酸,微热。"主治: 补肝肾,缩小便。治多尿,头目眩晕。
    朴消:性味:辛苦咸,寒。①《本经》:"味苦,寒。"②《别录》:"辛,大寒,无毒。"③《药性论》:"味苦咸。"归经:入胃、大肠经。
    苤蓝:性味:甘辛,凉。主治: 治小便淋浊,大便下血,肿毒,脑漏。
    赤芍:性味:苦,微寒。归经:归肝经。主治: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大血藤:性味:苦,平。归经:归大肠、肝经。主治:清热解毒,活血,祛风。用于肠痈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肿痛。
    活血连:性味:《贵州民间药物》:"性温,味辛。"主治:治咳喘,月经不调,跌打损伤。①《贵州民间药物》:"活血调经,止痛。"②治跌打损伤,化痰,止咳喘。外用擦无名肿毒。
    鳖甲:性味: 咸,微寒。归经:归肝、肾经。主治: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退热除蒸。用于阴虚发热,劳热骨蒸,虚风内动,经闭,癓瘕,久疟疟母。
    枳壳:性味:苦、辛、酸,温。归经:归脾、胃经。主治: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官脱垂。
    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入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等证。善清血,而又活血,因而有凉血散瘀的功效,使血流畅而不留瘀,血热清而不妄行。故对血热炽盛、肝肾火旺及瘀血阻滞等症,都恃为要药。《本经》:"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日华子本草》:"除邪气,悦色,通关腠血脉,排脓,通月经,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落胎下胞,产后一切冷热血气。"《本草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后人乃专以黄蘖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胜也。赤花者利,白花者补,人亦罕悟,宜分别之。”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等证。善清血,而又活血,因而有凉血散瘀的功效,使血流畅而不留瘀,血热清而不妄行。故对血热炽盛、肝肾火旺及瘀血阻滞等症,都恃为要药。牡丹皮对麻醉犬心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左室作功的作用。丹皮酚对口服伤寒、副伤寒菌苗引起的小鼠发热有解热作用,并降低正常小鼠体温。
    三棱:辛、苦、温,归肝、脾二经,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本草纲目》:“三棱能破气散结,故能治诸病,其功可近于香附而力峻,故难久服。”适用于多种肿瘤,如卵巢癌、宫颈癌、肝癌等。
    莪术:辛、苦,温。归肝、脾经。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但温通力较大,可治疗血滞经闭腹痛、腹部包块、积聚。能行气消积止痛,用于饮食积滞、胸腹满闷作痛。还可破血祛瘀,妇女闭经,或痰湿淤血凝结而成的症瘕癖块。莪术油制剂在体外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615纯系小鼠的L615白血病及腹水型肝癌细胞等多种瘤株的生长有明显抑制和破坏作用。
    墨旱莲:性凉,味甘酸。具有凉血止血、补肾益精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痢、刀伤出血、须发早白、白喉、淋浊、带下、阴部湿痒等症。《唐本草》:“主血痢。针灸疮发,洪血不可止者敷之;汁涂发眉,生速而繁。”《分类草药性》:“止血,补肾,退火,消肿。治淋、崩。”具有凉血止血、补肾益精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痢、刀伤出血、须发早白、白喉、淋浊、带下、阴部湿痒等症。用旱莲草叶粉敷出血处并稍加压迫,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夜交藤:甘、微、苦、平;入心、脾、肾、肝经。有安神养血、祛风通络的功效,主治阴虚血少、虚烦不眠、风湿痹痛、皮肤痒疹等症。夜交藤具有养血安神作用,以用于阴虚血少所致的失眠为主。夜交藤既有养血作用,还可通利经络,治血虚周身酸痛,夜交藤煎汤外洗治皮肤痒疹,有一定止痒作用。将夜交藤添加到粮食中,试制成含有夜交藤成分的保健食品,其功效、作用可与何首乌食品相媲美,长期食用,能养心安神、通络祛风,畅大便、助消化,对人体有益无害。
    其中,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为:苏木10~20份、荆芥13~27份、三棱14~36份、莪术13~30份、柽柳10~22份、牛蒡子12~27份、牡丹皮12~36份、蔓荆子10~22份、夜交藤12~34份、墨旱莲12~38份、枳壳11~31份、大血藤12~40份、鳖甲13~36份、球花紫云英10~20份、鸭跖草13~23份、肉桂11~34份、黄花紫堇12~24份、薅田藨13~31份、活血连14~36份、穬麦蘖10~25份、赤芍12~40份、红萆薢10~32份、黄芪10~30份、朴消14~36份、苦葵鸦葱10~25份、蓬蘽10~20份、矩镰荚苜蓿10~30份、红景天15~40份、楮实子10~30份、蒟蒻14~36份、刺蓼13~38份、麻蕡10~25份、葛藟12~32份、枸杞子10~22份、硕苞蔷薇13~31份、薯莨10~25份、茯苓13~37份、薏苡仁10~25份、滑石15~30份、驱风通15~40份和过江藤12~32份。
    其中,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还可以优选为:苏木12~20份、荆芥15~25份、三棱15~32份、莪术14~30份、柽柳13~22份、牛蒡子12~24份、牡丹皮15~35份、蔓荆子10~20份、夜交藤15~32份、墨旱莲14~36份、枳壳12~30份、大血藤15~40份、鳖甲15~35份、球花紫云英12~20份、鸭跖草14~22份、肉桂12~32份、黄花紫堇14~22份、薅田藨15~30份、活血连15~35份、穬麦蘖12~22份、赤芍15~40份、红萆薢12~30份、黄芪15~30份、朴消15~36份、苦葵鸦葱10~22份、蓬蘽15~20份、矩镰荚苜蓿10~30份、红景天15~40份、楮实子10~30份、蒟蒻14~36份、刺蓼15~36份、麻蕡14~22份、葛藟15~30份、枸杞子10~20份、硕苞蔷薇15~30份、薯莨12~22份、茯苓15~35份、薏苡仁10~24份、滑石17~30份、驱风通16~40份和过江藤15~30份。
    其中,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又可以优选为:苏木20份、荆芥16份、三棱25份、莪术30份、柽柳22份、牛蒡子14份、牡丹皮35份、蔓荆子10份、夜交藤18份、墨旱莲36份、枳壳30份、大血藤40份、鳖甲35份、球花紫云英17份、鸭跖草22份、肉桂31份、黄花紫堇20份、薅田藨30份、活血连32份、穬麦蘖12份、赤芍36份、红萆薢19份、黄芪30份、朴消34份、苦葵鸦葱20份、蓬蘽16份、矩镰荚苜蓿30份、红景天40份、楮实子25份、蒟蒻22份、刺蓼18份、麻蕡20份、葛藟30份、枸杞子15份、硕苞蔷薇24份、薯莨20份、茯苓33份、薏苡仁14份、滑石26份、驱风通38份和过江藤25份。
    其中,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又可以优选为:苏木14份、荆芥20份、三棱31份、莪术22份、柽柳15份、牛蒡子20份、牡丹皮33份、蔓荆子10份、夜交藤30份、墨旱莲35份、枳壳16份、大血藤40份、鳖甲33份、球花紫云英18份、鸭跖草20份、肉桂31份、黄花紫堇22份、薅田藨28份、活血连34份、穬麦蘖20份、赤芍40份、红萆薢28份、黄芪16份、朴消34份、苦葵鸦葱12份、蓬蘽16份、矩镰荚苜蓿25份、红景天36份、楮实子18份、蒟蒻33份、刺蓼28份、麻蕡17份、葛藟23份、枸杞子15份、硕苞蔷薇30份、薯莨20份、茯苓34份、薏苡仁22份、滑石30份、驱风通40份和过江藤30份。
    其中,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又可以优选为:苏木16份、荆芥23份、三棱31份、莪术30份、柽柳14份、牛蒡子20份、牡丹皮33份、蔓荆子10份、夜交藤26份、墨旱莲32份、枳壳26份、大血藤38份、鳖甲34份、球花紫云英12份、鸭跖草22份、肉桂30份、黄花紫堇19份、薅田藨25份、活血连32份、穬麦蘖20份、赤芍36份、红萆薢30份、黄芪27份、朴消33份、苦葵鸦葱14份、蓬蘽18份、矩镰荚苜蓿10份、红景天36份、楮实子27份、蒟蒻30份、刺蓼35份、麻蕡16份、葛藟30份、枸杞子15份、硕苞蔷薇28份、薯莨20份、茯苓31份、薏苡仁20份、滑石30份、驱风通40份和过江藤15份。
    其中,当所述药物的剂型为擦剂,所述擦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将上述各种原料药材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100目筛,使能通过100目筛的细粉量至少达到60%,收集通过10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
    步骤二、将不能通过10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粗粉质量7-10倍量水煎煮1-3.5小时,第二次加粗粉质量6-10倍量水煎煮3-5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将所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90℃烘干后,室温冷却,研磨成细粉b;
    步骤三、将细粉a与细粉b混合后调入甘油制成擦剂。
    其中,当所述药物的剂型为软膏剂,所述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上述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粉碎成40目~60目的粉末,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85~90%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1.5~3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粉碎成100目~200目的粉末;
    第二步、将5g~20g的硬脂酸加热溶化,保持在温度为60℃~90℃,获得硬脂酸液体;另外,将氢氧化钾、甘油、尼泊金乙酯和蒸馏水按0.001~0.05:10~70:0.3~2:400的比例混合,加热,保持温度在70℃~80℃,获得蒸馏水混合液;将所得的硬脂酸液体缓缓加入到1000ml的蒸馏水混合液中,同时搅拌冷却,获得基质;
    第三步、将第一步获得的药物粉末加入到第二步获得的基质中并不断研磨至均匀,获得软膏剂。
    其中,当所述药物的剂型为喷雾剂,所述的喷雾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上述各种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1~2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300目~4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将第二步获得到的超微细粉中加入相对于第二步中超微细粉质量3~5倍的去离子水,获得喷雾剂。
    实施例1  擦剂
    本发明擦剂的制作过程为:取苏木200g、荆芥160g、三棱250g、莪术300g、柽柳220g、牛蒡子140g、牡丹皮350g、蔓荆子100g、夜交藤180g、墨旱莲360g、枳壳300g、大血藤400g、鳖甲350g、球花紫云英170g、鸭跖草220g、肉桂310g、黄花紫堇200g、薅田藨300g、活血连320g、穬麦蘖120g、赤芍360g、红萆薢190g、黄芪300g、朴消340g、苦葵鸦葱200g、蓬蘽160g、矩镰荚苜蓿300g、红景天400g、楮实子250g、蒟蒻220g、刺蓼180g、麻蕡200g、葛藟300g、枸杞子150g、硕苞蔷薇240g、薯莨200g、茯苓330g、薏苡仁140g、滑石260g、驱风通380g和过江藤250g;
    步骤一、先将上述各种原料药材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100目筛,使能通过100目筛的细粉量至少达到60%,收集通过10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
    步骤二、将不能通过10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粗粉质量7倍量水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粗粉质量8倍量水煎煮4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将所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90℃烘干后,室温冷却,研磨成细粉b;
    步骤三、将细粉a与细粉b混合后调入甘油制成擦剂。
    实施例2  软膏剂
    本发明软膏剂的制作过程为:取苏木140g、荆芥200g、三棱310g、莪术220g、柽柳150g、牛蒡子200g、牡丹皮330g、蔓荆子100g、夜交藤300g、墨旱莲350g、枳壳160g、大血藤400g、鳖甲330g、球花紫云英180g、鸭跖草200g、肉桂310g、黄花紫堇220g、薅田藨280g、活血连340g、穬麦蘖200g、赤芍400g、红萆薢280g、黄芪160g、朴消340g、苦葵鸦葱120g、蓬蘽160g、矩镰荚苜蓿250g、红景天360g、楮实子180g、蒟蒻330g、刺蓼280g、麻蕡170g、葛藟230g、枸杞子150g、硕苞蔷薇300g、薯莨200g、茯苓340g、薏苡仁220g、滑石300g、驱风通400g和过江藤300g;
    第一步、将上述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粉碎成60目的粉末,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4倍的醇浓度为90%的乙醇,加热回流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2倍的醇浓度为90%的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粉碎成200目的粉末;
    第二步、将15g的硬脂酸加热溶化,保持在温度为80℃,获得硬脂酸液体;另外,将氢氧化钾、甘油、尼泊金乙酯和蒸馏水按0.003:50:1:400的比例混合,加热,保持温度在70℃,获得蒸馏水混合液;将所得的硬脂酸液体缓缓加入到1000ml的蒸馏水混合液中,同时搅拌冷却,获得基质;
    第三步、将第一步获得的药物粉末加入到第二步获得的基质中并不断研磨至均匀,获得软膏剂。
    实施例3  喷雾剂
    本发明喷雾剂的制作过程为:取苏木160g、荆芥230g、三棱310g、莪术300g、柽柳140g、牛蒡子200g、牡丹皮330g、蔓荆子100g、夜交藤260g、墨旱莲320g、枳壳260g、大血藤380g、鳖甲340g、球花紫云英120g、鸭跖草220g、肉桂300g、黄花紫堇190g、薅田藨250g、活血连320g、穬麦蘖200g、赤芍360g、红萆薢300g、黄芪270g、朴消330g、苦葵鸦葱140g、蓬蘽180g、矩镰荚苜蓿100g、红景天360g、楮实子270g、蒟蒻300g、刺蓼350g、麻蕡160g、葛藟300g、枸杞子150g、硕苞蔷薇280g、薯莨200g、茯苓310g、薏苡仁200g、滑石300g、驱风通400g和过江藤150g;
    第一步,将上述各种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4倍的醇浓度为90%的乙醇,加热回流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2倍的醇浓度为95%的乙醇,加热回流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4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将第二步获得到的超微细粉中加入相对于第二步中超微细粉质量3~5倍的去离子水,获得喷雾剂。
      急性经皮毒性试验:该品依据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第二部分“急性经皮毒性试验”一次限量试验法,SD大鼠20只,雌雄各半,体重90g~180g,将本发明实施例1获得的擦剂加入400g橡胶、400g松香制成涂料,一次经皮涂抹5000mg/kg体重剂量,观察15天,未发现明显中毒症状、无死亡,动物大体解剖未见异常,判断该品对大鼠急性经皮毒性属实际无毒级。
    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该品依据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 (2002)第二部分“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中6.3节,日本大耳白兔雄性4只,体重2kg~3kg,按照上述“急性经皮毒性试验”的方法,然后取实施例2的软膏剂0.5g直接涂抹在动物左侧皮肤上(另一侧作为对照),采用封闭试验,敷用时间4小时,试验结束后用温水冲洗残留受试物,于除去受试物后1h、24h、48h和72h分别观察动物受试区和对照区的皮肤反应,最高积分均值为“0”,判断该品对动物皮肤无刺激性。
    过敏试验:取健康白色豚鼠18只,体重250-300g,雌雄兼用,试验前剔除两侧背毛,每侧3×3cm,随机分为试验组、空白对照组(基质)和阳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用2,4-二硝基氯苯,致敏用1%浓度,激发用0.1%浓度。取本发明实施例3的喷雾剂涂于背部去毛区,隔日1次,共3次。于末次接触后14天,在背部同一区域涂抹实施例3的喷雾剂0.1g,6h后去除药品后即刻观察,并于24、48、72h观察有无过敏反应。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用同法激发接触和观察。试验结果:阳性对照组动物皮肤在致敏1小时后即出现局限性红斑和轻微水肿,24小时过敏反应症状加重,并有硬结形成,致敏率为100%,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动物皮肤均未出现任何过敏反应症状,致敏率为0%。
    临床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内科住院患者。平均年龄58.8(47-73)岁;平均病程11.1(9~42)d;将300例气滞血瘀型褥疮患者随机分为擦剂治疗组、软膏剂治疗组、喷雾剂治疗组和对照组,每个实验组75人,上述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损伤程度及发病部位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O.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见于久病卧床或昏迷不能自动翻身的患者,在接触床褥的身体背面的突出部位,皮肤苍白,灰白或红色,边界清楚,中心颜色变深; 2、好发于枕骨部、脊柱、肩胛、坐骨结节、骶骨、股骨粗隆、足外踝及跟部等; 3、病势急速进展,在皮肤表面发生水疱,破后形成溃疡,处理不当,皮损扩大蔓延,向深部侵及肌肉,骨骼形成坏死,易继发感染或血行播散引起败血症,自觉疼痛;4、起病较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且根据中医望、闻、问、切辨证进一步诊断为气滞血瘀型褥疮。
    疾病长期卧床,尾骶部褥疮溃烂,腐肉及脓水较多,或有恶臭,重者溃烂可深及筋骨,四周漫肿;伴有发热或低热,口苦且干,精神萎靡,不思饮食;舌红,苔少,脉细数,一般褥疮损伤程度分为四度:
    ①Ⅰ度:表皮无损伤,只是皮肤发红,但解除压迫30分钟以上发红尚无改善者,此期为急性炎症反应期。
    ②Ⅱ度:表皮发红、糜烂,有水泡,组织缺损未及真皮,创面湿润呈粉红色,伴有疼痛,无坏死组织。
    ③Ⅲ度:由真皮达皮下,为喷火口状的组织缺损,伴有渗出液和感染,但几乎无疼痛,有坏死组织。
    ④Ⅳ度:深达肌腱及骨,有渗出液和感染,有坏死组织,如有神经损伤则伴有剧烈疼痛。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
    擦剂治疗组: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擦剂,一日3次,每7天为一疗程;
    软膏剂治疗组: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软膏剂,一日2次,早晚各一次,每7天为一疗程;
    喷雾剂治疗组: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喷雾剂,一日3次,每7天为一疗程;
    对照组:使用橡皮生肌膏涂抹,一日2次,早晚各一次,每次在患处每平方厘米的皮肤表面积,每7天为一疗程。
    1.3护理措施:中成药治疗组进行常规护理:按摩局部受压皮肤,促进组织血液循环及药物的吸收,保持床单清洁,及时更换污染衣被。患者应经常擦试,保持皮肤干燥。
    1.4治疗组和中成药治疗组护理基础相同:①心理干预: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转归及愈后,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②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情况调节膳食结构,对能进食者应少食多餐,多进食富含营养并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对于不能进食者应通过静脉补充营养,以保证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合理供给,促进伤口愈合。
    1.5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医皮肤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估。治愈:经治疗创面和溃疡面完全愈合;显效:经治疗后创面缩小明显,无分泌物,有较多的肉芽生长,肉芽组织生长正常;好转:经治疗创面腐烂组织已清除,分泌物减少,疮面缩小,创面组织渗出减少;无效:治疗前后创面无改变,仍有渗出。其中,有效率为治愈数、显效数、好转数之和占总数的百分比。
    1.6治疗结果
    参见表1和表2,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药物治疗气滞血瘀型褥疮,相对于传统药物在治疗效果上,具有显著的改进;从表2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药物治疗气滞血瘀型褥疮,相对于传统药物,在治疗疗程上显著缩短。
    表1 四组分别治疗3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例数治愈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擦剂治疗组75422850100%软膏剂治疗组75422940100%喷雾剂治疗组75432750100%对照组752817121876.0%

    表2四组分别治疗3个疗程后治愈和显效人数和时间比较  例(%)
    组别例数第1个疗程第2个疗程第3个疗程第4个疗程擦剂治疗组7023(32.9%)25(35.7%)13(18.6%)9(12.9%)软膏剂治疗组7122(31%)25(35.2%)13(18.3%)11(15.7%)喷雾剂治疗组7023(32.9%)24(34.3%)14(20.0%)9(12.9%)对照组457(15.6%)14(31.1%)15(33.3%)9(20.0%)

    根据上述表格内的临床统计可知,本发明提供的药物具有起效快、有效率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同时对治疗组治愈和显效人数的211例以及对照组治愈和显效的45例患者随访1年半,结果统计,擦剂治疗组70例中治愈42例和显效28例都无复发,复发率为0%;软膏剂治疗组71例中治愈42例无复发,显效29例中复发1例,复发率为1.4%;喷雾剂治疗组70例中治愈43例无复发,显效27例中复发2例,复发率为2.85%;对照组治愈和显效人数45例,治愈的28例患者中复发11例,显效的17例患者中复发7例,复发率40%;上述复发是指患者治疗效果达到治愈、显效或好转后,在随访的1年半中明显出现治疗前的症状。
    典型病例:王某,男,58岁,由于疾病长期卧床,尾骶部褥疮溃烂,腐肉及脓水较多,或有恶臭,重者溃烂可深及筋骨,四周漫肿;伴有发热或低热,口苦且干,精神萎靡,不思饮食;舌红,苔少,脉细数,确诊为气滞血瘀型褥疮。使用本发明药物实施例2的软膏剂,一日2次,早晚各一次,每7天为一疗程,使用一个疗程后,患处明显好转,继续使用2个疗程,基本治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关 键  词:
    一种 治疗 气滞 血瘀型 褥疮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褥疮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2490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