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8

在织机上去除疵纬的装置.pdf

  • 上传人:b***
  • 文档编号:248797
  • 上传时间:2018-02-05
  • 格式:PDF
  • 页数:78
  • 大小:2.48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2100439.7

    申请日:

    1992.01.24

    公开号:

    CN1063515A

    公开日:

    1992.08.1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申请人自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日产特克西斯株式会社|||地址日本神奈川日本东京都|||公开|||

    IPC分类号:

    D03D49/00

    主分类号:

    D03D49/00

    申请人: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明人:

    佐佐木省吾; 今村秀一郎; 辻本博信; 小笠原隆

    地址:

    日本神奈川县

    优先权:

    1991.01.24 JP 6947/91; 1991.01.30 JP 2674/91; 1991.02.04 JP 13228/91; 1991.09.05 JP 71379/91; 1991.08.20 JP 65766/91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代理人:

    王礼华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自动去除疵纬时,确保将纬纱端部传送到牵引装置中去。本发明的构成包括:由抬升喷嘴11、12在引纬喷嘴4和织口7之间将纬纱抬起,并传送给鼓风机(吸引喷管)16时,在该传送之前由剪刀9将纬纱剪断,通过使仅与织口7相连的纬纱向上吹成一条直线,从而确保传送的顺利进行。另外,使传送杆15作摆动,与被向上吹成一条直线形的纬纱相交叉,带动纬纱,以可靠地传送纬纱。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在织机上去除疵纬的装置,用于将织口与引纬喷嘴之间的纬纱传送给牵引装置,由该牵引装置进行牵引,将疵纬从经纱开口中引出并除去,其特征在于在该去除疵纬的装置中,设置有: 在将纬纱传送给上述牵引装置之前,将处于织口与引纬喷嘴之间的纬纱剪断的装置: 向处于织口与引纬喷嘴之间的纬纱喷射空气,将与织口相连的纬纱带到传送给上述牵引装置所预定的方向上去的空气喷嘴。
    2: 一种在织机上去除疵纬的装置,用于将织口与引纬喷嘴之间的纬纱传送给牵引装置,由该牵引装置进行牵引,将疵纬从径纱开口中引出并除去,其特征在于在该去除疵纬的装置中,设置有: 向处于织口与引纬喷嘴之间的纬纱喷射空气,至少将与织口相连的纬纱带到预定的方向上去的空气喷嘴; 在与由上述空气喷嘴带到预定方向上的纬纱相交叉的面内移动,将该纬纱传送给上述牵引装置的传送杆。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织机上去除疵纬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空气喷嘴至少在上述传送杆与纬纱相接触的时候,停止喷气。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在织机上去除疵纬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牵引装置上装有可分离、接触的握持部件、和将纬纱导入这些握持部件之间的吸引喷管,该吸引喷管在纬纱在上述的一对握持部件之间被握持住之前,停止喷气。
    5: 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在织机上去除疵纬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牵引装置上装有设置在同一轴线上、并在其可分离、接触的端面间握持住纬纱后,绕轴线旋转卷取纬纱的一对卷取罗拉,和将纬纱导引入这些卷取罗拉的端面之间的吸引喷管,该吸引喷管在上述卷取罗拉对将纬纱握持在其端面之间以后,便摆向上述卷取罗拉的外圆周面。
    6: 一种在织机上去除疵纬的装置,用于将与织口相连的纬纱传送给牵引装置,由该牵引装置牵引纬纱,将疵纬从径纱开口中抽出并除去,其特征在于,在该装置上设有: 作为上述牵引装置,装有气流式牵引装置和机械式牵引装置,并设有检测与是否已除去疵纬有关的纬纱有无的纬纱检测器,而且设有控制装置,作为其控制的第1步,只使上述气流式牵引装置动作,当根据上述纬纱检测器发出的信号得知疵纬未被除去时,作为其控制的第2步至少使上述机械式牵引装置投入动作。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在织机上去除疵纬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的第2步控制是使上述气流式牵引装置和上述机械式引装置同时投入动作。
    8: 一种在织机上去除疵纬的装置,用于将从织口径纱片外延伸的纬纱传送到牵引装置,由该牵引装置进行牵引,将疵纬从经纱开口中引出并除去,其特征在于在该装置上设有: 向着从织口向经纱片外面延伸的纬纱喷射空气,至少将与织口相连的纬纱向上抬起的第1空气喷嘴; 向着与被上述第1空气喷嘴向上抬起的纬纱相交叉的方向喷射空气,将该纬纱传送到上述牵引装置的第2空气喷嘴。
    9: 一种在织机上去除疵纬的装置上的纬纱张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疵纬通过筒形气流牵引管以牵引去除用的在织机上去除疵纬的装置上,设有可自由摆动地安装在上述牵引管的入口处的纬纱导向件、使该纬纱导向件趋于纬纱张力方向和张力的反方向用的赋能装置(位置维持装置)、和根据克服上述纬纱导向件上的上述赋能装置的维持力而作的摆动量,来检测纬纱张力的张力检测装置。
    10: 一种在织机上去除疵纬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上装有: 在每次引纬时检测纬纱的引纬长度的装置; 出现疵纬且织机停机时,将疵纬牵引去除的装置; 将该被牵引除去的疵纬的除纬长度检测出来的装置; 出现疵纬时将上述引纬检测长度与上述除纬检测长度相比较,并判断是否已除去疵纬的装置。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在织机上去除引入的疵纬的装置。

        以前在织机上用于去除引入的疵纬的装置。有如日本专利公报特开昭63-256749号所示,该装置按如下顺序,将引入的疵纬除去。

        1.在检测出引纬不良后,发出使织机停止转动的信号,但由于织机仍作惯性运动,所以在这段时间内,需阻止在引纬喷嘴前端附近由剪刀将纬纱切断,使引入的疵纬仍然与引纬喷嘴相连。至织机完全停机时,已处于将引入的疵纬打纬后并准备下一次引纬的状态。在这一停机过程中,由于该下一次引纬,便将在引纬喷嘴和织口之间出现纬纱的松弛现象。

        2.由设在引纬喷嘴和织口之间的纬纱下面的空气喷嘴(抬升喷嘴)向上喷气,将纬纱抬成倒U形,从而将其中部送到牵引装置的入口处。其中,牵引装置由一对可分离的接触的牵引罗拉,和位于该两罗拉之间的纬纱吸引喷管构成,抬升喷嘴将纬纱中部送至吸引喷管的开口处,在吸引气流的作用下,将纬纱吸在一固定位置上。

        3.然后,使织机反转,将引入的疵纬在织口上露出。在该反转过程中,由剪刀在引纬喷嘴前端附近切断纬纱。由于该纬纱被切断,从而与织口相连的纬纱端部便在抬升喷嘴和吸引喷嘴的作用下,被吸入吸引喷管中,进而被该吸引喷管的吸引气流传送通过一对牵引罗拉。

        4.在将纬纱握持在一对牵引罗拉之间以后,使该对牵引罗拉转动,带动纬纱,从而将引入地疵纬从经纱的开口中带出并除去。

        但是,在以前的这种去除引入的疵纬的装置中,由于需要将与引纬喷嘴相连的纬纱由抬升喷嘴抬起,因此,纬纱在引纬喷嘴和织口之间被吹成倒U形,故在水平方向上的一个较大范围内会与经纱缠在一起,并会由于纬纱的自重使该倒U形的顶部下垂或摇摆,使抬升状态不稳定,从而不能切实保证将疵纬传送到牵引装置(吸引喷管)中去。

        而且,由于必须在抬升喷嘴的喷气方向(上方)上配置牵引装置(吸引喷管),因此在牵引时纬纱多处弯曲,从而容易断纱。

        还有,在吸引喷管的气流作用下,将纬纱吹送到该对牵引罗拉之间,并将其在两罗拉间握持住时,由于在握持点附近的罗拉间隙很小,气流遇到罗拉便会折回,因此,纬纱便将在这一气流作用下离开罗拉的间隙,这样一来,不仅握持不住纬纱,而且一旦纬纱与其他设备缠在一起,则需要极烦琐的修复操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便在这种将织口与引纬喷嘴间的纬纱传送给牵引装置,并在该牵引装置的牵引作用下,将引入的疵纬从经纱开口处带出并去除的织机疵纬去除装置中。采用了具有以下结构的装置。

        (1).包括在将纬纱送入上述牵引装置之前,将位于织口和引纬喷嘴之间的纬纱切断用的装置,和在织口和引纬喷嘴之间向纬纱喷气,将与织口相连的纬纱握持在送向上述牵引装置设定的方向上用的空气喷嘴。

        (2).或者,包括在织口和引纬喷嘴之间向纬纱喷射空气,至少把与织口相连的纬纱握持在设定的方向上用的空气喷嘴,和设有在与被该空气喷嘴握持在设定方向上的纬纱相交叉的平面内移动,将该纬纱送入上述牵引装置用的传送杆。

        (3).在如(2)所述的情况下,最好使上述空气喷嘴至少在上述传送杆与纬纱相接触的时候,停止喷气。

        (4).在上述牵引装置中装有可分离握持部件和将纬纱引入该些握持部件之间用的吸引喷管的情况下,最好该吸引喷管可在将纬纱握持在该对握持部件之间以前,停止喷气。

        (5).在上述牵引装置中,在装有位于同一轴线上并将纬纱握持在可分离或接触的端面间之后可沿其轴线转动以卷取纬纱用的卷取罗拉,和将纬纱导引到这两个卷取罗拉的端面间用的吸引喷管的情况下,最好该吸引喷管可在将纬纱握持在上述一对卷取罗拉的端面之间以后,向上述卷取罗拉的外周面作摆动。

        当采用如(1)所述结构时,由于可将与织口相连的纬纱吹成一直线形,故很稳定,并可确保纬纱被送入牵引装置。

        当采用如(2)所述结构时,不仅可由传送杆确保向牵引装置的传送,而且不需要在空气喷嘴的喷射方向上设定牵引装置的配置位置,故可配置在织口延长线上的附近,从而减少纬纱牵引时的弯曲,进而防止断纱。

        当采用如(3)所述结构时,纬纱不仅可借助于空气喷嘴的喷射气流的传送作用,而且还由传送杆进行传送,在这种情况下,恐怕会发生诸如传送杆将纬纱拦腰截断,或纬纱在喷射气流作用下从传送杆上脱离开来,从而传送杆只是自己移动而没有传送纬纱-这一类的不能确保纬纱传送的现象,但是由于至少在传送杆与纬纱相接触的时候已停止喷气,因此是可以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的。

        当采用如(4)所述结构时,由吸引喷管的喷射气流将纬纱吹至一对握持部件间进行握持时,由于在握持前就已停止喷气了,因此,便可防止所喷射气流的反弹,从而可顺利地进行纬纱导引。

        当采用如(5)所述的结构时,在由卷取罗拉卷取并牵引纬纱时,纬纱可在罗拉外圆周上整齐地绕上许多圈,并可确保卷取的顺利进行,同时由于纬纱在这种情况下是被从吸引喷管中迅速地吹出的,因此可防止纬纱缠绕在卷取罗拉上。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第1个实施例的总体示意斜视图;

        图2为织口附近装置的平面图;

        图3为牵引装置正面的剖视图;

        图3A为鼓风机的平面剖视图;

        图4为表示去除引入的疵纬时的顺序中的前段部分的流程图;

        图5为表示去除疵纬顺序中的中段部分的流程图;

        图6为表示去除疵纬顺序中的后段部分的流程图;

        图7为去除疵纬操作的前段部分时织机的状态图;

        图8为去除疵纬操作的中段部分时织机的状态图;

        图9为去除疵纬操作的后段部分时织机的状态图;

        图10为切割装置的局部平面图;

        图11为切割装置的局部侧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第2个实施例的抬升喷嘴的设置图;

        图1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的传送杆的平面图;

        图14为本发明第3个实施例的去除疵纬顺序中的前半部分流程图;

        图15为该实施例的去除疵纬顺序中的后半部分流程图;

        图16为该实施例中机械牵引状态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第4个实施例的总体示意斜视图;

        图18为织口附近装置的平面图;

        图19为织口附近装置的正面图;

        图20为去除疵纬顺序中的前段部分的流程图;

        图21为去除疵纬操作的前段部分时织机状态的示意图;

        图22为去除疵纬操作的中段部分时织机状态的示意图;

        图23为去除疵纬操作的后段部分时织机状态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第5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该实施例中织机引纬喷嘴周围装置的斜视图;

        图26为该实施例中牵拉去除装置的剖视图;

        图27为该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8也是该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9也是该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0也是该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1也是该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2也是该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3为表示该实施例中的去除疵纬操作的前段部分时织机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34为表示该实施例中的去除疵纬操作的中段部分时织机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35为表示该实施例中的去除疵纬操作的后段部分时织机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中

        1-鼓形纬纱测长存贮装置,4-引纬喷嘴,5-筘,7-织口,9-剪刀,11、12-抬升喷嘴,15-传送杆,16-鼓风机,17、18-卷取罗拉,19-导引装置,23-气流式牵引管,24-空气喷射口,25-入口(纬纱导向部分),26-支点销,27-杆件,28-配重(位置维持装置),29-动作片,30-无触点开关(张力检测器),31-光敏传感器,33-电机,34-气缸,110-纬长检测装置,112-除纬长度检测装置,113-判断装置,130-牵引去除装置,Y1-纬纱,Y2-疵纬。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1个实施例。

        图1为总体示意斜视图,其中纬纱Y在鼓形纬纱测长存贮装置1上进行测长存贮,在引纬时,螺线管2使止动销3退出,进而使引纬喷嘴4(主喷嘴)喷气,带出纬纱。其中引纬喷嘴4与筘5一起安装在筘保持装置6上。

        引纬后的纬纱Y被筘5打向织口,织造成织物8。然后,在打纬处附近,在引纬喷嘴4和织口7之间,由上可动刃9a和下固定刃9b构成的电磁驱动剪刀9将纬纱Y剪断。另外,沿上可动刃9a设有加长的剪刀导向件10(见图2),纬纱Y便沿其下边缘被导向。其中40为边撑。

        作为疵纬去除装置,则是在筘保持装置6上设置由空气喷嘴构成的第1和第2抬升喷嘴11、12(见图2),这些抬升喷嘴11、12的抬升方向最好与筘5平行。

        另外,还装有可在空气发动机13的作用下绕该机13的输出轴14摆动的“L”形传送杆15(见图2)。

        作为牵引装置,安装有鼓风机16(吸引喷管)和一对卷取罗拉17、18,而作为最终处理装置,则装有与一未图示的鼓风机相连接的吸引装置19。

        下面对鼓风机16作一说明:如图3所示,在基座20上,设有可自由地以轴21为中心作转动的支持件22,在该支持件22上,包围并固定有吸引喷管23的前端部分。在吸引喷管23的中部内圆周上,设有空气喷射口24,从该喷射口24喷出的气流,在该喷管23的入口处形成吸引气流,而在其出口处则形成喷射气流。

        另外,在吸引喷管23的入口处,安装有可绕支点销26在垂直面内自由摆动的筒形入口25,该入口25由装于其上并且位置可调的配重28来维持其位置不变,当被其引导的纬纱Y上的张力过大时,便会使喷管23克服配重28的维持力而如图3所示沿顺时针方向摆动,从而使杆件27前端的动作片29接近无触点开关30(张力过大检出开关),该开关30一旦处于接触状态,便可检出纬纱的张力过大。

        另外,在入口25的内侧圆周上,还设有检测纬纱用的反射型光敏传感器31。

        因此,通过使支持件22在气缸32的作用下作转动,便可使吸引喷管23在指向该对卷取罗拉17、18的端面中间(中心)的位置,和指向卷取罗拉17、18圆周面的切线方向的位置之间进行摆动(见图2)。还有,吸引喷管23摆动用的气缸32,和传送杆15的摆动用空气发动机13是由同一空气输送回路同时驱动动作的。

        在该对卷取罗拉17、18中,下卷取罗拉17为圆锥台形,其上端面有一凹陷17a,并可由电机33驱动作转动。

        上卷取罗拉18为朝下的圆锥台形,设在垂直安装的气缸34的外壳34a上,可沿轴向移动,并可在圆周方向上转动,在气缸34动作使活塞杆34b伸出的作用下,该上卷取罗拉18便将向下移动,使其下端嵌入下卷取罗拉17的凹陷17a中,并在握持住纬纱Y的状态下,随下卷取罗拉17一起转动。

        在主动卷取罗拉17的底面圆周方向上,等距地设有4个小螺钉35,通过这些螺钉35的旋转,便可从无触点开关36发出转动脉冲信号。

        另外,上述疵纬去除装置中的各个部件,都可按照图4和图5所示的流程图,在装有微型计算机的控制装置的指令下,进行工作。

        下面按照表示去除疵纬顺序的图4~图6的流程图,参照图7~图9所示的状态图,对去除疵纬操作过程进行说明。

        当纬纱未被正确地引入,并由与引纬处相对处设置的纬纱传感器检测出无纬纱的情况下,便会因引纬不良而发出停机信号,从而停止给织机的驱动电机供电,同时,除疵装置自动起动,在未图示出的控制装置发出的指令控制下,开始按照图4~图6所示流程图进行处理。

        步骤1(图中用S1表示,其余类推)是阻止剪切装置9在织机作惯性运动期间剪纬纱,并阻止下一次引纬。

        步骤2是使织机停在出现疵纬后下一次引纬计时中的主轴170°角(打纬时为0°角)的固定位置上。

        由以上步骤便可使织机停在图7(a)所示的状态上,停机后便可实现步骤3及以后步骤。

        步骤3是由第1抬升喷嘴11开始喷射空气流。

        接着,步骤4是使鼓形纬纱测长存贮装置1上的止动销3暂时抽出,使纬纱Y退下一圈,这样一来,处于织口7和引纬喷嘴4之间(更准确地说是位于织口7和剪刀导向件10之间)的纬纱Y就变得很松弛,该松弛的纬纱Y便被第1抬升喷嘴11吹成倒U形(见图7(b),由于图7所示的是平面图,从中不太容易理解其动作过程,故在此仅表示成在筘5旁边的局部被吹起的纬纱Y)。另外,也可以再设置一个相对于止动销3在存贮鼓1a的圆周方向上错开一定距离的位置上的未图示的专用销,来进行纬纱的退出。

        步骤5是使传送杆15如图2所示沿顺时针方向摆动,作好传送准备。另外,由于在空气发动机13作用下产生的传送杆15的摆动,和在气缸32作用下产生的鼓风机16的摆动,是由同一空气输送回路进行空气传送的,故当传送杆15一摆动,则鼓风机16也按图2所示顺时针方向摆动(见图7(c))。

        步骤6是使织机主轴反转到310°。在这一反转过程中纬纱由剪刀导向件10导向。刚一进入反转动作时,第1抬升喷嘴11便停止喷射空气,第2抬升喷嘴12则开始喷气。这是因为第1抬升喷嘴11要向织口7移动,直到剪刀9的下面,而且如果一直由第2抬升喷嘴12保持将纬纱Y吹起的话,则会发生纬纱与经纱纠缠在一起的问题。

        接下来的步骤7是使电磁驱动的剪刀9作10次左右的剪切动作,将纬纱Y剪断。也就是说,引纬用的剪刀9同时也作为向牵引装置传送纬纱之前,切断织口与引纬喷嘴之间纬纱的剪切装置,并由未图示出的控制装置向剪刀9的电磁驱动部分发出指令,进行10次左右的剪切动作。剪刀9之所以要作10次左右的剪切动作,是因为这是在低张力下确保切断所必需的。

        这样,与织口相连的纬纱Y便被吹成一条直线形(见图8(d),在图8中也如图7一样,为易于理解起见,将其绘成局部吹起的纬纱Y筘5的侧面延伸)。利用这一方法将与织口7相连的纬纱Y在传送以前被向上吹成一条直线,便可使抬升的纬纱Y处于稳定状态,确保后面由传送杆15所进行的传送顺利进行。

        步骤8是开始由鼓风机16(吸引喷管23)进行喷气,为纬纱Y的吸引作准备。

        步骤9是使第2抬升喷嘴12停止喷气,这是因为准备传送需要减弱抬升力的缘故。

        步骤10是使传送杆15沿图2所示逆时针方向摆动,在被抬升的纬纱Y在开始自由下落的瞬间,由传送杆15将其带过,传送到鼓风机16的入口25中,因此,至少在传送杆15带过纬纱时,第2抬升喷嘴12未停止喷气的话,则会由于被带过纬纱Y仍被牵引向上方而从传送杆15上滑出,从而出现纬纱处于被抬升状态的问题。另外,鼓风机的方向将随传送杆15的摆动连动转向,指向卷取罗拉17、18的中心。

        在上述传送动作下,纬纱Y的前端便被吸引到了鼓风机16中,并在进一步的气流喷射作用下,被拉到卷取罗拉17、18的端面间的握持部分中去(见图8(e))。

        步骤11是使鼓风机16停止喷射气流。这是为了在由卷取罗拉17、18继续握持纬纱Y时,防止喷射气流的反弹。

        步骤12是通过气缸34的工作使从动卷取罗拉18向下运动,压靠在主动卷取罗拉17上,在两者之间握持住纬纱Y。

        步骤13是使鼓风机16按图2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摆动,使其前端指向卷取罗拉17、18圆周面的切线方向。这是为给均匀卷取作准备用的。与此同时,传送杆15作摆动,离开鼓风机16的入口,以避免妨碍纬纱Y的牵引。

        这样就成了图8(f)所示的状态。

        步骤14是使织机主轴反转到开口相位180°,使疵纬完全暴露在织口7前(见图9(g))。

        步骤15是通过读取光敏传感器31的信号,来判断有无纬纱。在没有纬纱的情况下,则判断为动作误差,从而停止下一步动作。

        步骤16是判断处于喷射共用模式(注重高速模式)还是非共用模式(注重确实与否模式)。这些状态由操作人员操作状态切换开关进行予先选择。

        如果对选择喷射共用模式的情况进行说明的话,则将从步骤16进入步骤17。

        步骤17是使鼓风机16开始喷射气流,而这时的喷气流量最好能依据纬纱的种类进行调整。

        步骤18是使主动卷取罗拉17在电机33的作用下,按图2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进行转动。这样,便在鼓风机16的喷射气流作用下,一面沿卷绕方向牵拉纬纱Y,一面将纬纱Y卷绕到卷取罗拉17,18的周围(见图9(h))。另外,在卷取罗拉的下端和上端处均设有平板形的凸缘41、42,这样便可防止纱线从卷取罗拉17、18中脱出,最好则使这些凸缘41、42的周边为凹盘形,以便于喷射的气流在这里形成旋转回流。

        步骤19是通过读取从无触点开关36发出的转动脉冲数,来判断是否到达预定值,在未达到预定值时便进入下一步骤20。

        步骤20是通过读取从张力过大检测开关30发出的信号,来判断其处于开(ON)还是关(OFF)的状态,并在关(OFF)的时候进入步骤21。

        步骤21是通过读取从光敏传感器31发出的信号,来判断有无纬纱、即判断是否已卷绕完毕。在有纬纱(正在卷绕)时,则回到步骤19,如果是判断无纬纱(已结束卷绕),则进入下一步骤23。

        因此,如果在卷绕结束之前,随卷取罗拉17的转动而产生的转动脉冲数已达到预定值以上时(即在到达预定却尚未卷绕结束时),便可以认为它正在空转,因此,由步骤19作出判断,作为动作误差进行处理。

        另外,当卷绕过程中,张力过大检测开关30处于开(ON)状态时,则由步骤20作出判断,作为动作误差进行处理。

        步骤23是在气缸34的作用下,使从动卷取罗拉18向上移动,离开主动卷取罗拉17,下一步骤24是使主动卷取罗拉17停止转动。

        这样,握持并被卷绕到卷取罗拉17、18上的纬纱Y便被释放,被鼓风机16的喷射气流吹走后,被吸引到吸引装置19中,然后被废弃。

        之后,步骤27是使鼓风机16停止喷射气流。

        以上所述的喷射共用模式,是由鼓风机16一面吹送一面将纬纱卷绕到卷取罗拉17、18上然后除去的,即以气流将纬纱高速牵拉并卷绕到卷取罗拉17、18上,因此需要很大的牵拉力,因此可进行高速而且确实的除去操作,并能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由于纱线种类不同,便会出现张力过大而导致断纱的情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得选择如下喷射非共用模式。

        下面对选择了喷射非共用模式的情况进行说明。从步骤16开始,就不由鼓风机16喷射气流,然后进入步骤18。

        步骤18是由电机33驱动主动卷取罗拉17进行转动,以此将纬纱Y卷绕到卷取罗拉17、18的周围。

        步骤19是通过读取从无触点开关36发出的转动脉冲数,来判断是否达到预定值以上,然后在未达到预定值时进入下一步骤20。

        步骤20是通过读取从张力过大检测开关30发出的信号,来判断其处于开(ON)还是关(OFF)状态,如是关(OFF),则进入步骤21。

        步骤21是通过读取光敏传感器31的信号,来判断有无纬纱,即判断卷绕是否已结束。当有纬纱(仍在卷绕)时,则回到步骤19,如无纬纱(已结束卷绕)时,则进入下一步骤22。

        步骤22是通过读取从无触点开关36发出的转动脉冲数,来判断是否处于预定值(该预定值小于步骤19的预定值)以下,如超过预定值,则进入下一步骤23。

        在此如果判断出是处于预定值以下的话,则意味着所卷绕的纬纱在规定长度以下,因此可以认为是在半路上发生了断纱,因而应作为误动作进行处理。

        步骤23是由气缸34使从动卷取罗拉18向上移动,离开主动卷取罗拉17,而下一步骤24则是使主动卷取罗拉17停止转动。

        这样一来,握持并卷绕在卷取罗拉17、18上的纬纱Y便被释放出来。

        步骤25是使鼓风机16开始喷气,而下一步骤26则为延时处理。在这期间,鼓风机16喷出的气流将卷取罗拉17、18间的纬纱Y吹出并排走,然后被吸入吸引装置19中,最后被废弃掉。

        然后,步骤27则为使鼓风机16停止喷气。

        喷射共用模式和非共用模式结束后,都要进入步骤28以后的程序。

        步骤28是使织机的准备(READY)按钮自动置于开(ON)位置。

        步骤29是通过检测有无断经、断边纱、或断纱毛疵(纱端锁边纱),来判断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处于准备结束的状态。在此,如是处于未准备好(NO)的情况,则作为误动作处理。

        步骤30是使传送杆15和鼓风机16回到定位置上。

        步骤31是使织机的运行(RNN)按钮自动置于开(ON)位置。

        通过以上操作,织机以图9(ⅰ)所示状态再次起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剪切装置9(9a、9b)及剪刀导向件10的构成分别如图10及图11所示。

        也就是说,将剪刀9的可动刃9a的前端截成斜边(见图中9c),在其上遮有相同形状的剪刀导向件10,由于可动刃9a不需在靠近织物一侧受到导向,故剪刀9便紧靠着织物侧边,用以缩短边距(耳房),还可防止纱线进入剪刀9和剪刀导向件10的间隙之中。

        另外,9d为防止纬纱返回用的缺口。

        还可以使剪刀导向件10的前端向引纬喷嘴4偏转,从而使纬纱确实从织边向上起。

        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2个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使用两根抬升喷嘴,第1抬升喷嘴51设在纬纱测长存贮装置1和引纬喷嘴4之间,退下一圈的纬纱在纬纱测长存贮装置1和引纬喷嘴4之间被第1抬升喷嘴51向上吹成倒U字形(见该图中(a))。

        然后,使第1抬升喷嘴51停止喷射空气,使设在剪刀9和织口7之间的第2抬升喷嘴52开始喷射空气,并传送纬纱,纬纱被剪刀9剪断(见图中(b)),并被第2抬升喷嘴52向上吹成一条直线(见图中(c))。

        图13表示另一个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在传送杆15上安装有辅助传送用的喷嘴60,在传送杆15摆动,以将纬纱传送给鼓风机16时,喷嘴60所喷射的气流可确保将纬纱吹入鼓风机16的入口25。

        采用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将具有以下效果:

        (1)在向牵引装置传送纬纱时,与织口相连的纬纱被喷射成一条直线形,非常稳定,故可确保传送顺利进行。

        (2)可由传送杆确实将纬纱传送给牵引装置,而且,不需要将牵引装置设置在空气喷嘴的喷射方向上,可将其设置在织口延长线的附近,故可减少牵拉时纬纱的弯曲,并可防止断纱。

        (3)在传送杆传送纬纱时,由于至少在传送杆与纬纱接触时停止喷气,故可进一步确保传送的顺利进行。

        (4)在由吸引喷管喷射的气流将纬纱吹送到一对握持部件之间,并被该对部件握持住的时候,在握持以前便停止喷气,故可防止喷射的气流发生反弹,并可顺利地进行牵拉。

        (5)在由卷取罗拉卷绕并牵拉纬纱时,使吸引喷管的指向改变,从而可使纬纱整齐地绕在卷取罗拉的外圆周面上,确保卷绕的进行,同时在由吸引喷管迅速地将纬纱拉出时,便可防止纬纱纠缠在卷取罗拉上。

        图14~16表示了本发明的第3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的疵纬去除装置的结构与第1个实施例相同,故以下参照图1~3进行说明。另外,由于图14和图15所示的用流程图表示的操作顺序中的步骤2~9也与第1个实施例中的相同,故在此省略对该部分的说明。

        在图14中,步骤10A是使传送杆15按图2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摆动,在被向上吹起的纬纱Y在自重下开始下落的瞬间,使传送杆15带过纬纱Y,并传送给鼓风机16的入口25。在此,由于需要至少在使传送杆15带过纬纱Y的时候,不停止第2抬升喷嘴12的喷射工作,以此保持被带过的纬纱Y总是处于被牵拉的状态,因此,便有可能出现纬纱从传送杆15上滑脱,仍处于被吹起状态的问题。

        通过上述传送动作将纬纱Y的前端吸入鼓风机16,再进一步喷射气流,使纬纱Y通过卷取罗拉17、18的端面之间(见图8(e)),另外,这时鼓风机16指向卷取罗拉17、18的中心。

        然后,步骤11是使传送杆15按图2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摆动,离开鼓风机16的入口处,以避免妨碍纬纱牵引操作。

        步骤12是使织机主轴反转到开口相位180°,使疵纬完全暴露在织口7前。

        接下来步骤13A是判断是否已过了预定的时间,若已过则进入步骤14,使鼓风机16停止喷气。

        在这由鼓风机16牵拉纬纱Y,将疵纬从经纱开口处抽出(见图8(f)),最后,由鼓风机16所喷出的气流将疵纬吹过卷取罗拉17、18的端面之间,并由吸引装置19将疵纬吸入,作为废弃物。

        步骤15A是确认疵纬是否已被鼓风机16所喷射的气流除去,故通过读取设于鼓风机16入口25处的光敏传感器31发出的信号,来判断有无纬纱。

        在没有纬纱的情况下,则可认为疵纬已被除去,便可进入步骤32,使传送杆15按图2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摆动,使其回到其原位置后,便可进入步骤33,使织机再次起动。

        在有纬纱的情况下,则可认为尚未除去疵纬,这时应由该对卷取罗拉17、18机械牵拉纬纱,即实行步骤16A~31A。

        也就是说,如图16(1)所示,当出现经纱缠结W,使纬纱Y停止在图示点划线所示状态的情况下,尽管鼓风机16对其进行牵引,但疵纬仍如图示实线所示留在经纱开口内,这时,应由该对卷取罗拉17、18牵拉纬纱,即进行步骤16A~31A。

        步骤16A是由气缸34使从动卷取罗拉18向下移动,使其端面与主动卷取罗拉17的端面压靠在一起,并将穿过该两罗拉端面之间的纬纱Y握持在这两端面之间。

        步骤17A是使鼓风机16按图2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进行摆动,使其前端指向卷取罗拉17、18圆周面的切线方向,这是为了将纬纱Y引向卷绕的方向。

        步骤18A判断所选的是喷射共用模式(注重高速模式),还是非共用模式(注重确实除去模式),这些模式是操作人员通过操纵模式切换开关预先选择好的。而且只有在选择喷射共用模式时,才在步骤19中,使鼓风机16开始喷射空气。

        步骤20A是由电机33驱动主动卷取罗拉17按图2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进行转动,从而从动卷取罗拉18也进行转动,这样,便将纬纱Y卷绕在了卷取罗拉17、18的周围上(见图16(2))。在卷绕过程中纬纱Y被牵拉,使留在经纱开口中的疵纬抽出。

        因此,在选择喷射共用模式时,则是由鼓风机16向卷绕方向牵拉纬纱,同时将纬纱Y卷绕到卷取罗拉17、18的周围上去。这时,由于是使鼓风机16的前端指向卷取罗拉17、18的圆周面的切线方向,故纬纱Y可整齐地绕在卷取罗拉17、18的外圆周上,从而确保卷绕顺利进行,同时在纬纱Y被鼓风机16迅速抽出时,可防止其纠缠在卷取罗拉17、18上。另外,在卷取罗拉17、18的下端部及上端部设有平板形的凸缘41、42,便可防止纬纱从卷取罗拉17、18上脱出。

        步骤21A是通过读取从无触点开关36发出的转动脉冲数,来判断是否已达到预定值以上,并在未到达预定值时进入下一步骤22A。

        步骤22A是通过读取无触点开关30(张力过大检测开关)发出的信号,判断其处于开(ON)还是关(OFF)的状态,并在关(OFF)时进入步骤23。

        步骤23是通过读取位于鼓风机16处的光敏传感器31发出的信号,来判断有无纬纱,即是否已结束卷绕,并在有纬纱时(正在卷绕中)回到步骤21。

        因此,在卷绕结束之前,当随卷取罗拉17的转动而产生的转动脉冲数到达预定值以上时(即当转过了预定转数还未结束卷绕操作时),则可认为正在空转,故由步骤21进行判断,并按误动作处理。

        另外,在卷绕过程中,当无触点开关(张力过大检测开关)30处于开(ON)状态时(即纬纱Y处于过张力状态时),也可由步骤22判断,并作为误动作进行处理。

        当由位于鼓风机16处的光敏传感器31得知无纬纱时(见图16(3)),则可认为卷绕结束,并进入下一步骤24。

        步骤24A是判断所选择的是喷射共用模式还是非共用模式,而只有在选择了喷射共用模式时,才进入步骤25A,使鼓风机16停止喷气。

        步骤26A是使鼓风机16按图2中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摆动,使其前端指向卷取罗拉17、18的中心,这是在为吹走纬纱Y作准备。

        步骤27A是通过气缸34动作使从动卷取罗拉18向上移动,使之从主动卷取罗拉17上离开,而下一步骤28则是使从动卷绕罗拉17停止转动。

        这样,便可将纬纱Y从握持并卷绕的卷取罗拉17、18上释放出来。

        步骤29A是使鼓风机16开始喷射气流,而下一步骤30,则是判断是否已经过了预定好的时间,如已过则进入步骤31,使鼓风机停止喷气。

        在这期间,纬纱被鼓风机16所喷射的气流从卷取罗拉17、18之间吹走并排出(见图16(4)),然后被吸入吸引装置19中,作为废弃物。

        之后,进入步骤32A,使传送杆15按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摆动,回到原定位置后,进入步骤33,使织机再次起动。

        另外,作为机械式牵引装置,除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卷取罗拉17、18的结构之外,还可以选择一面将纬纱握持在牵引罗拉对的周面之间,一面进行牵拉的结构,或采用握持杆一类挟持式握持并进行移动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仅指出了在引纬侧(即引纬喷嘴侧)除去疵纬的情况,不仅可以这样,还可以适当在与引纬侧相对的另一侧进行除去疵纬的操作。

        应用以上所述的实施例,由于仅在第1步骤中使气流式牵引装置动作,故可在较多的单纯原因的停机情况下,在短时间内处理完毕,在检测出疵纬尚未除去时,在第2步骤中至少使机械式牵引装置动作,处理由复杂原因造成的停机故障,从而可确保疵纬在最短时间内被抽出,并可望大幅度提高织机的工作效率。

        图17~23表示了本发明的第4个实施例。在这一实施例的结构中,除用传送喷嘴14A代替传送杆15之外,其余均与第1个实施例相同,因此,同一部件仍采用同样的编号并不再详细说明。

        参照图17,作为去除疵纬装置,设有固定在筘保持件6上的作为第1空气喷嘴的第1及第2抬升喷嘴11、12(见图18、19),这些抬升喷嘴11、12位于织口7和引纬喷嘴4之间(更准确地说是在织口7和剪刀导向件10之间),从纬纱Y的下面向纬纱Y喷射气流,起着将该纬纱Y抬起来的作用。

        另外,作为第2空气喷嘴,设有保持在边撑(更准确地说是其边撑盖板)13A上的传送喷嘴14A(见图18、19)。该传送喷嘴14A沿与被抬升喷嘴11、12抬起的纬纱Y相交错的方向喷射气流,起着将该纬纱吹送到后面将提到的牵引装置(更准确地说是鼓风机16的吸引喷管23上的入口25)去的作用。另外,也可以使其保持在未图示出的回边装置上,而不是保持在边撑13A上。

        还有,如图19所示,在通向鼓风机16(吸引喷管23)的空气喷射口24的空气输送管50的中间,连通有一分支管路通过流量调整阀52与传送喷嘴14A相连,从而使传送喷嘴14A的空气喷射与鼓风机16的空气喷射同时进行。而通过调节流量调整阀52,便可使从传送喷嘴14A发出的喷射气流比从抬升喷嘴11、12发出的喷射气流有所减弱。

        下面按照表示除去疵纬顺序的图20所示流程,参照图8~图10所示的状态,说明除去疵纬的操作过程。

        在纬纱未被正确引入、引纬侧对面位置上的纬纱传感器没有检测到纬纱的时候,则设备将发出引纬不良的信号,从而在停止向织机驱动电机供电的同时,由自动起动装置根据未图示出的控制装置发出的指令,开始按图20所示流程进行故障处理。

        步骤1B(在图中用S1表示,其余类推)是阻止剪刀9在织机慢性运动期间将纬纱剪断,并阻止下一次引纬。

        步骤2B是使织机主轴停止在出现疵纬后下一次计时中的170°角的预定位置上(打纬为0°)。

        通过上述操作,织机便停在了图21(a)所示状态下,停机以后便可进行步骤3B以后的程序。

        步骤3B是使第1抬升喷嘴11开始喷射气流。

        接着,步骤4B是将位于鼓形纬纱测长存贮装置1上的止动销3暂时抽出,使纬纱Y退下一圈,从而使介于织口7和引纬喷嘴4之间(更准确地说是介于织口7和剪刀导向件10之间)的纬纱Y放松,该松弛的纬纱Y被第1抬升喷嘴11向上吹成倒U形(见图21(b),该图21为平面图,但为易于理解起见,将局部被吹起的纬纱Y表示成在筘5的旁边延伸)。另外,也可以利用设置在距止动销3沿存贮鼓1a的圆周方向上有一距离的位置上的另一专用销,来执行纬纱的退绕操作。

        步骤5B是使织机主轴反转到310°,纬纱在该反转过程中由剪刀导向件10导向,而使第1抬升喷嘴11在一进入反转动作时就停止喷射气流,并使第2抬升喷嘴12开始喷射气流。这是因为需使第1抬升喷嘴11向织口7处移动,直到位于剪刀9下的位置上。而如果始终由第2喷嘴抬升纬纱Y的话,则会出现纬纱与经纱纠缠在一起的问题。

        接下来,步骤6B是使电磁驱动式剪刀9作10次左右的剪切动作,剪断纬纱Y。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剪刀9也用于在纬纱传送到牵引装置之前,剪断织口与引纬喷嘴之间纬纱的装置,由未图示的控制装置向剪刀9的电磁驱动部分发出作10次左右剪切动作的指令,但也可以利用与该剪刀9不同的另一专用剪刀。使剪刀9作10次左右剪切动作,是因为必须保证在低张力状态下将纬纱剪断。

        从而,与织口7相连的纬纱Y便如图19中Y1所示,被向上吹成一直线形(见图22(c),与图21一样,在该图22中,为易于理解其动作起见,将局部被吹起的纬纱Y表示成沿筘5旁边延伸)。就这样,在传送之前纬纱Y被剪断,并将与织口7相连的纬纱Y向上吹成一直线形,从而可使纬纱Y保持稳定状态,防止其与经纱纠缠在一起,故可确保下一步传送的顺利进行。

        步骤7B是使第2抬升喷嘴12停止喷射空气。

        然后,步骤8B是使鼓风机16(吸引喷管23)开始喷射气流,同时使传送喷嘴14开始喷射气流。而接下来的步骤9B则是延迟一段时间。

        通过以上操作,被吹起的纬纱Y便在从传送喷嘴14发出的气流作用下,从图19中的Y1所示状态,经过Y2、Y3的状态,被传送到鼓风机16的入口25中。

        经上述传送操作后,纬纱Y的前端便被吸引到如图19中Y4所示的鼓风机16的吸引喷管23中,再经喷气则将纬纱前端被拉过卷取罗拉17、18端面之间的握持部分(见图22(d))。

        步骤10B是使鼓风机16停止喷射气流,同时使传送喷嘴14A停止喷射气流。这是为了在卷取罗拉17、18继续握持纬纱Y时,防止出现喷射气流的反弹现象。

        步骤11B是通过气缸34的动作使从动卷取罗拉18向下移动,使其与主动卷取罗拉17压靠在一起,并在两罗拉之间将纬纱Y握持在一起。

        步骤12B是使鼓风机16按图18中的顺时针方向摆动,使其前端指向卷取罗拉17、18圆周面的切线方向。这是为了给顺利地卷绕作准备。

        通过以上操作就变成了如图22(e)所示状态。

        步骤13B是使织机主轴反转到开口相位180°,使引入的疵纬完全暴露在织口7前(见图23(f))。

        步骤14B是通过读取光敏传感器31发出的信号,判断有无纬纱,在没有纬纱时,则作为误动作,停止进一步的操作。

        步骤15B是判断所选择的是喷射共用模式(注重高速模式),还是非共用模式(注重确实除去疵纬)。这些模式是操作人员通过操纵模式切换开关等装置预先选择好的。

        步骤15B以后将按与图5、图6所示第1实施例的操作过程①、②、③进行处理,故在此不再说明。

        采用上述实施例,因是在由第1空气喷嘴将与织口相连的纬纱向上吹起后,由另一第2空气喷嘴将该纬纱吹送给牵引装置的,故可确保向牵引装置的传送顺利进行。而且,由于不需要将牵引装置设置在抬升方向上,故可将其设在织口延长线附近,这样便可减少纬纱牵拉时纬纱的弯曲,从而防止断纱。

        图24~35表示了本发明的第5个实施例。

        图24表示了在该例的织机去除疵纬装置中检测引纬长度和去除长度,并判断是否再次起动的部分。

        在图24中,在织机的纬纱测长存贮装置101的鼓轮102上,卷绕有从图外某处的供纱装置上退绕出来的纬纱Y1,并在其上进行测长存贮。存贮在该鼓轮102上的纬纱前端从插入鼓轮102的电磁驱动自动复位的止动爪伸出,通过导向部件4,并被穿过引纬喷嘴105。接着,在引纬时,电磁驱动的止动爪103从鼓轮102上抽出,在引纬喷嘴105发射出的气流作用下,使纬纱Y1从鼓轮102上退下,该退下的纬纱Y1借助于从上述引纬喷嘴105发出的喷射气流,被引入图外某处的经纱开口中。这时,由设在鼓轮102旁边的无触点纬纱退解传感器106检出(检拾)从鼓轮102退下的纬纱Y1。也就是说,通过使止动爪103从鼓轮102上抽出,并在引纬喷嘴105喷出的气流作用下,通过导向部件104从纬纱测长存贮装置101送向引纬喷嘴105的纬纱Y1,其运动轨迹是以鼓轮102的外周为底面、以导向部件104为顶点的圆锥形,因此,纬纱退解传感器106便可检测出从该纬纱退解传感器106前扫过的纬纱Y1。而且,通过使止动爪103插入鼓轮102,便可使纬纱Y1在该止动爪103处停止退解,然后纬纱测长装置101将再次将从供纱装置上退绕出来的纬纱Y1卷绕在鼓轮102上,为下一次引纬作准备。另一方面,使上述止动爪103从鼓轮102上抽出的操作,是以织机主轴的角度传感器发出的转动角度信号为基准,由止动爪驱动电路108得到电能供给而产生的螺线管109的励磁作用而完成的。而使该止动爪103向鼓轮102的插入操作,则是以织机主轴的角度传感器107发出的角度信号为基准,随着上述止动爪驱动回路108停止供给电力而造成的螺线管109的消磁,在位于图外某处的回簧的弹力作用下来完成的。

        另外,在进行上述引纬操作时,如纬纱Y1没有被正确地引入,位于图外面某处与引纬喷嘴相对的一侧位置上的探纬针(纬纱探测器)没有探测到纬纱Y1时,位于图外某处的织机控制装置则判断出现了疵纬,从而发出产生疵纬的停机信号,并停止将在后面参照图25进行说明的剪刀111的剪切动作,而且使位于图外某处的织机主轴依次进行停止正转、进行反转、和停止反转的动作,同时,在为自动启动而利用由引纬长度检测装置110检测得到的纬纱y1的引纬长度L1的同时,驱动除纬长度检测装置112和判断装置113,和在图25、26中详细示出的牵引去除装置130。

        引纬长度检测装置110根据织机控制装置发出的驱动及再驱动信号而起动操作,在织机正常运转时的每次引纬时,用来检测引入纬纱y1的长度,在该实施例中,是通过对从纬纱测长存贮装置101上送往引纬喷嘴的纬纱y1的退圈数进行计数而得到的纬纱退绕计数信号,来检测引纬长度L1的。具体地说,该引纬长度检测装置110就是通过接受表示由于止动爪103插入鼓轮102而导致从止动爪驱动回路108向螺线管109的电流供应中断的复位(リセツト)信号、和由纬纱退绕检测器106输出并由放大器111进行增幅后的纬纱退解计数信号,在接受每次复位信号的间隔中(即从引纬长度检测装置110接受从止动爪驱动回路108输出的某一复位信号,到接受下一个复位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对纬纱退解计数信号的个数进行计数,并将这一计数值作为检测引纬长度的信号传送给后面要提到的判断装置113中的纱线长度设定器14中去,在该引纬长度检测装置110中的计数动作是这样的,即在结束向纱线长度设定器114传送信号的同时,将每次复位信号间隔中所计数的数值都还原为“0”,准备重新计数下一复位信号间隔的纬纱退解计数信号。

        去除疵纬检测装置112接到从织机控制装置发出的停机信号后便起动,由转数检测器154检测后面将提到的牵引去除装置130中的卷取罗拉151的转数,将该转数检测器154发出的传感信号数作为卷取罗拉151的转动量,由装置112进行计数,然后将该计数值换算成应由牵引去除装置130除去的疵纬Y2的除纬长度L2,并将该除纬长度信号输送给将在后面提到的判断装置113中的比较器116。

        判断装置113通过接到由织机控制装置发出的停机信号而开始起动,用来比较织机上发生疵纬时检测的引纬长度L1和除纬长度L2,并判断是否进行除去疵纬的操作。在这个实施例中,该判断装置113由上述纱线长度设定器114、设定计数值与引纬长度换算器115、和上述比较器116构成。纱线长度设定器114将织机主轴角度传感器107发出的转动角度信号中的引纬开始转角信号、或引纬开始前的转角信号的这些信号作为复位信号接受下来,每发出一次复位信号,就接受引纬长度检测装置110发出的引纬长度信号等计数值,根据织机控制装置发出的停机信号,其所接受的这些计数值作为设定计数值暂时存贮后,便输出给设定计数值与引纬长度换算器115。该暂时存贮的设定计数值将织机控制装置发出的再驱动信号消去。设定计数值与引纬长度换算器115将纱线长度设定器114发出的设定计数值换算成织机出现疵纬时的检测引纬长度L1,并将换算得出的检测引纬长度信号传输给比较器116。比较器116通过接受从设定计数值与引纬长度换算器115发出的检测引纬信号,和接受由上述除纬长度检测装置112发出的检测除纬长度信号,将引纬时相应于检测引纬长度信号的检测引纬长度L1,与相应于检测除纬信号的检测除纬长度L2相比较。而比较器116则在检测除纬长度L2大于等于检测引纬长度L1时(即L2≥L1),判断疵纬Y2已经被牵引去除装置130在未发生中途断纱的情况下,被完全地从经纱开口中除去3(即除纬操作成功),并向织机控制装置发出再驱动信号。与此相反,当检测除纬长度L2小于检测引纬长度L1时(即L2<L1),则将判断为疵纬Y2因除纬途中发生断纱一类原因而未被牵引除去装置130完全地从经纱开口中除去,在经纱开口中还剩有一部分疵纬,从而向织机控制装置发出误动作信号。

        图25表示了一个实施例中带有疵纬去除装置的织机引纬喷嘴一侧的外观示意图。

        在图25所示的织机中,筘120与引纬喷嘴105一起安装在筘保持件121上。并且通过使上述止动爪103从鼓轮102上抽出,和通过引纬喷嘴105喷出气流,使纬纱Y1从鼓轮102上退解下来,并被引入图面外的经纱开口内,接着筘120进行打纬运动。通过该打纬运动,使引入经纱开口内的纬纱Y1被打入织口122,并与经纱W纵横交错,织成织物123。然后,在打纬点附近,在引纬喷嘴105与织口122之间,由上固定刃125和下可动刃126构成的电磁驱动剪刀124将已打纬后的纬纱Y1剪断。这些引纬、打纬、剪切动作依次重复进行,便织成了织物123。

        另一方面,牵引去除装置130包括剪刀导向件131和多个抬升喷嘴132、133,以及导向杆134、鼓风机137、上下设置的一对卷取罗拉150、151,和与图面外的鼓风机相连的吸管159。

        剪刀导向件131用于在引纬喷嘴105和经纱W之间,在纬纱Y1被多个抬升喷嘴132、133中的一个或两个发出的喷射气流向上吹起的时候,从上部将靠近引纬喷嘴105出口附近的纬纱部分支持住,同时将该支持住的纬纱部分随筘保持件121的移动而导向剪刀124的固定刃125。该剪刀导向件131设置在剪刀124的固定刃125上,从固定刃125向筘120伸过筘保持件121的上方,并大致与引纬喷嘴一侧的经纱W平行延伸。

        多个抬升喷嘴132、133用来在剪刀导向件131和引纬喷嘴一侧的经纱W之间,将纬纱Y1向上方,比如向与筘120平行的方向吹起,它们安装在筘保持件121上,沿织机的前后方向相距一定距离设置。具体地说,第1抬升喷嘴132靠近剪刀导向件131,并靠近筘120的侧面设置,在上述织机的反转过程中,则与剪刀124呈上下对应状态。第2抬升喷嘴133则离开剪刀导向件131和筘120设置,在上述织机的反转过程中,则位于比剪刀124更离开与引纬喷嘴相对一侧一点距离的位置上。

        导向杆134安装在设于筘保持件121上的底座135的下壁上,(该下壁在引纬喷嘴105上方水平延伸),具体说来,导向件134的一端固定在作为传动装置用的、安装在底座135下壁上的空气发动机136的输出轴上。导向杆134在空气发动机136的驱动下,可以空气发动机136的输出轴136为中心,在空气发动机137旁的用双点划线表示的正常位置,和第2抬升喷嘴133处用实线表示的准备位置上,进行移动或停止。在导向杆134的一侧边缘上,形成带圆弧形凹口的捕集部分134a,该捕集部分134a在导向杆134停在正常位置上时,便位于与鼓风机137的入口水平相对的位置上(参照图27所示步骤103的点划线所示位置)。另外,该捕集部分134a当导向杆134停在准备位置上时,随着后面将提到的织机主轴的第1次反转而停在比第2抬升喷嘴133更远离织机前部的位置上(见图29中步骤117的点划线所示位置)。

        鼓风机137用于利用牵引气流将疵纬Y2除去,它位于底座135下壁上的比空气发动机136更靠近织机后方的位置上,具体说来,即如图26所示,鼓风机137上装有气流牵引管138,该牵引管138的出口侧部分固定在L形支持体139的纵向侧壁上。延伸到牵引管138入口处的支持体139的横向壁后端,通过支轴140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底座135的下壁上。在支持体139的纵向壁与其横向壁的连接角处的一侧面上,与气缸141的动作活塞杆相连,该气缸141安装在底座135的下壁上,作为传动部件。也就是说,牵引管138的出口可在气缸141的伸缩作用下,以支轴140为中心,在指向卷取罗拉对150、151的端面之间的正常位置(见图30中步骤121中的双点划线)、和指向卷取罗拉150、151圆周面切线方向以防止纠缠的位置(见图30中步骤121中的实线)上移动或停止。在牵引管138的轴向中间部位上,设有与图面外某处的空气加压输送装置相连接的喷射口142。通过使空气从该喷射口142在牵引管138中喷向该牵引管138的出口,便可在牵引管138的出口处产生牵引气流,并在该牵引管138的入口处产生吸引气流。在牵引管138的入口处,安装有将其包围着的、可通过销144在织机的垂直方向上自由摆动的筒形入口143。该入口143通过配重146以销144为中心维持着图26所示的逆时针转动趋势,其中配重146可在安装于入口143上的杆145上高速其轴向位置,当在牵引管138的吸引气流作用下导入入口143中的疵纬Y2的张力过大时,便使该入口143克服配重146的维持力而以销144为中心,如图26所示沿顺时针方向摆动。由于该沿顺时针方向的摆动,使杆145前端的作用片147接近了设在底座135上壁上的无触点开关式无接触式过张力检测器148,使过张力检测器148处于开(ON)状态,从而检测出疵纬Y2的张力过大。当入口143在配重146的作用下,沿图26所示逆时针方向摆动时,则作用片147还有定位的功能,即这时它与支持体139的上部相接触,从而使入口143停在使其中部的吸收孔和牵引管138的入口对准的位置上,即停在不会由于两者位置的相错而给疵纬Y2的导入带来影响的位置上。为了检测疵纬已被导入入口143的接收孔,在入口143的圆周壁上,设有反射光检测器式的无接触式疵纬检测器149。

        上下卷取罗拉对150、151用于在夹持住从鼓风机137吹出的疵纬Y2的同时,一面将其卷绕到圆周面上去,一面将其牵引去除。在该对上下设置的卷取罗拉150、151当中,下卷取罗拉151为向上的截头圆锥形。在该卷取罗拉151的上端面上,具有与上卷取罗拉150下端相吻合的收容凹陷部分151a。该卷取罗拉151安装在电机152的输出轴上作为主动驱动部件,其中电机152的输出轴安装在底座135的下壁上,作为传动部件。在该卷取罗拉151的圆周面上,沿圆周方向等距离地设有沿径向外延的多个凸块153,这些凸块153借助于卷取罗拉151沿圆周方向的转动而接近设于底座135下壁上的无触点开关式的无接触式转动检测器154,使转动检测器154作出开(ON)动作,以检测出(检拾出)卷取罗拉151的转动。上卷取罗拉150是与下卷取罗拉151同轴设置的向下的截头圆锥体,该卷取罗拉150与垂直安装在底座135上壁上的带有弹簧的单动式气缸155的作动杆相嵌合在一起,并可在轴向移动及沿圆周方向转动。在该卷取罗拉150和装在气缸155的作动杆上的弹簧片155之间,装有卷在作动杆上的盘簧形弹性件157,借助于该弹性件157的弹力,将卷取罗拉150推向下方。在气缸155的作动杆下端,安装有用来防止被弹性件157压迫的卷取罗拉150从作动杆上脱落用的螺母158。该螺母158以不突出于卷取罗拉150的下端面的状态设置在卷取罗拉150内。

        吸管159用来将上下卷取罗拉150、151牵引出来的疵纬Y2吸到机器外部,它由螺钉160安装在底座135上的比上下卷取罗拉对150、151更远离引纬喷嘴的位置上,如图26所示。另外,图25中的符号161为边撑。

        下面参照图27~32中的流程图,和图33~35中的状态图,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去除疵纬操作过程。

        当发生疵纬时,织机控制装置发出停机信号,从而开始除去疵纬操作,在织机作惯性运动期间,使剪刀124停止剪切动作,并停止下一次引纬动作,使导向杆134从正常停止位置移动到准备位置并停止移动,使空气流从第1抬升喷嘴132喷出,在上述导向杆134停止到准备位置上以后,使止动爪103从鼓轮102上拔出,经过使纬纱Y1从鼓轮102退解下来1圈所需的一定时间后,使止动爪103插入鼓轮102,经过惯性转动的织机主轴这时停在了(打纬为0°角)170°转角位置上(见步骤101~109及图33(a)、(b))。在转角170°时停止正转的时候,如步骤109所示,出现疵纬时被打入经纱开口成为纬纱的疵纬Y2与织纱W交织在一起,另一方面经纱开口这时为最大。

        随着织机停止惯性运动,使第2抬升喷嘴133也喷射空气,在上述第1抬升喷嘴132和第2抬升喷嘴133所喷射的空气流的作用下,使从鼓轮102上退解下一圈的纬纱Y1从引纬喷嘴105中被拉出,同时在剪刀导向件131和经纱W之间,纬纱Y1被向上吹成倒U形(见步骤110及图33(c))。在图32中,被吹向上方的纬纱Y1的部分被绘成在120旁边的倒U形。

        然后经过一定的延迟时间,在使第1抬升喷嘴132停止喷射空气的同时,使织机主轴在低速下反转到310°转角的停止位置上(见步骤111~113)。而在步骤104、110、112中,之所以要进行使第1、第2抬升喷嘴132、133停止喷气的控制操作,是因为如果以大量的喷射气流迅速将纬纱V1向上吹起,则会出现纬纱y2与剪刀导向件131或经纱W纠缠在一起的问题,而且由于织机主轴反转使保持件121向织口122移动,从而使第1抬升喷嘴132移到了剪刀124的正下方,所以应使其停止喷气。而且,当织机主轴反转一次停在310°转角位置上后,便如步骤113所示,将疵纬Y2从与经纱W交织的状态下释放出来,暴露在织口122前面,另一方面,这时上下两片经纱基本平行,经纱开口这这时最小。

        在织机反转一次并停止后,接下来使剪刀124作多次的,比如作10次左右的剪切动作,将纬纱Y1剪断。这样,在经纱开口内并暴露在织口122前的疵纬Y2便与从纬纱测长存贮装置101经过导向部件104并穿过引纬喷嘴105的纬纱Y1分离开来,该疵纬y2的从经纱W到引纬喷嘴间的被剪断部分在第2抬升喷嘴133发出的喷射气流的作用下,在停在准备位置上的导向杆134的捕集部分134a的靠近120的地方,被向上吹成一条线(见步骤114及图34(a))。另外,使剪刀124多次剪切动作,是因为疵纬的切断部分处于低张力状态,需要确保剪断纬纱的操作。

        在剪刀124的剪切动作后,接着便使鼓风机137喷射空气,在牵引管138的出口处产生牵引气流的同时,在入口143的入口处产生吸引气流,另一方面,在使第2抬升喷嘴133停止喷射气流之后,使导向杆134从步骤117的双点划线所示准备位置移动到步骤117的实线所示正常停止位置上,然后停下来(见步骤115~117及图34(b))。这样一来,在上述被向上吹成一条线形状的疵纬y2的部分被导向杆134的捕集部分134a引导到鼓风机137旁之后,便被吸入鼓风机137内,并在鼓风机137的作用下,从垂直相间隔一定距离的卷取罗拉对150、151的端面之间穿过。另外,在导向杆134从准备位置移动到正常停止位置之前,便应使第2抬升喷嘴133停止喷气,这是为了通过使第2抬升喷嘴133对疵纬y2的抬升力缓慢减弱,从而防止由导向杆134引向鼓风机137入口143的疵纬y2的断部分从导向杆134上滑脱。

        随着导向杆134停在其正常停止位置上,接着,使织机主轴作第2次反转,反转到180°转角处的第2次反转停止位置上(见步骤118及图35(a))。在该织机主轴停在第二次反转停止位置上后,则如步骤118所示,这时径纱开口为最大,使径纱W离开在经纱开口内并暴露在织口122前的疵纬y2。

        随着织机的第2次反转停止,接下来使鼓风机137停止喷射空气,并使上卷取罗拉150向下压在下卷取罗拉151上,从而将从上述鼓风机137引出并通过卷取罗拉150、151之间的疵纬y2的剪断部分夹持在卷取罗拉150、151之间(见步骤119、120及图35(a))。这时,在装于上卷取罗拉150上的弹性件157的作用下,疵纬y2的剪断部分由卷取罗拉150、151弹性夹持着。接下来使鼓风机137从步骤121中的双点划线所示正常位置移动到步骤121中的实线所示防止纠缠位置上,并停止运动(见步骤121及图35(a))。这样,在疵纬y2的剪断部分被卷取罗拉150、151夹持的时候,便可防止鼓风机137喷出的气流遇卷取罗拉150、151后发生的反弹。然后,使导向杆134从正常停止位置移动并停止在其准备位置上(见步骤122及图35(a))。判断疵纬y2是否已被吸入到鼓风机130中去了(见步骤123)。

        然后,在位于鼓风机130中的疵纬检测器149没有检测到疵纬y2的存在,即疵纬y2未被吸入鼓风机137中的情况下(即步骤123为“否”),则织机控制装置将误动信号送到图面外某处的灯泡或峰音器一类误动作表示装置上(见步骤124)。以此使误动作表示装置产生发光或发音动作,警告操作人员向鼓风机137传送疵纬y2的动作失误,应由操作人员准备进行疵纬去除操作。与此相反,当疵纬检测器149检测到疵纬y2的存在,即疵纬y2已被吸入鼓风机137的情况下(见步骤123中的“是”),则读取发生疵纬时的引纬检测长度L1(见步骤125)。具体说来,根据上述步骤1中的停机信号,纱线长度设定器114便暂时存贮下从发生疵纬时的引纬长度检测装置110发出的引纬检测长度信号的计数值,将该暂时存贮的引纬检测长度信号计数值传送给设定计数值与引纬长度换算器115,由该设定计数值与引纬长度换算器115将从纱线长度设定器114传来的设定计数值换算成发生疵纬时的检测引纬长度L1,并将换算出的该检测引纬长度信号传送给比较器116,同时,通过使下卷取罗拉151主动旋转,使上述夹持着疵纬y2的剪断部分的上下卷取罗拉150、151一起旋转(见步骤126及图35(b))。从而使疵纬y2从径纱开口被牵拉穿过鼓风机,依次卷绕到压在一起的卷取罗拉150、151的倾斜圆周面上。

        在上述由卷取罗拉150、151将疵纬y2牵拉去除的过程中,除纬长度检测装置112依次将除纬长度信号传送给比较器116,由比较器116将在步骤125中读取的引纬检测长度L1与上述与除纬长度信号相应的除纬检测长度L2相比较(见步骤127),接下来,在卷取罗拉150、151正在卷绕疵纬y2时(即步骤131为“否”),随着卷取罗拉151的旋转而产生的除纬检测长度L2大于引纬检测长度L1的情况下(即步骤127为“是”),则意味着卷取罗拉150、151并没有卷取到疵纬y2,而是在空转,因此,织机控制装置将使卷取罗拉151停止旋转,同时向误动作表示装置发出误动作信号,警告操作人员卷取罗拉150、151卷取疵纬动作失误,应由操作人员准备进行除去疵纬的操作(见步骤128)。

        另外,在由卷取罗拉150、151卷取疵纬y2的过程中(当步骤131为“否”),当被牵拉从径纱开口中除去的疵纬y2的张力过大时,便会使入口143克服配重146的维持力而按图26所示顺时针方向摆动,并使作用片147接近过张力检测器148,由过张力检测器148将过张力信号传递给织机控制装置。也就是说,在由卷取罗拉150、151卷取疵纬y2的过程中,发生了例如从经纱开口被牵拉去除的疵纬y2与径纱W纠缠到一起之类的问题,由于在疵纬y2的张力过大的情况下,便会使疵纬y2在中途断纱,并残留在经纱开口中,因此,织机控制装置一旦判断出除纬操作中疵纬y2张力过大(即步骤129为“是”),该织机控制装置便会在使卷取罗拉151停止转动的同时,向误动作表示装置发出误动作信号,警告操作人员因疵纬y2的张力过大而导致牵引除纬失误,应由操作人员准备进行除去疵纬的操作(见步骤130)。

        接下来,在由卷取罗拉150、151卷取疵纬y2的过程中,当位于鼓风机137中的疵纬检测器149检测到疵纬y2已不存在了时,便将该不存在疵纬的检测信号传递给织机控制装置,则织机控制装置将判断出由卷取罗拉150、151进行的把疵纬y2从经纱开口中除去的操作结束了,然后将该除纬结束信号传送给比较器116(即步骤131为“是”),这样一来,比较器116便将来自设定计数值与引纬长度换算器115的引纬检测长度L1与来自除纬长度检测装置112的除纬检测长度L2相比较,在除纬检测长度L2小于引纬检测长度L1(L2<L1)的情况下(即步骤132为“是”),则意味着由牵引去除装置130所进行的将疵纬y2从经纱开口内去除的操作失误,因此,比较器116将向误动作表示装置传递误动作信号,警告操作人员疵纬y2的牵拉去除操作失误,应由操作人员准备进行疵纬去除操作(见步骤133)。

        与此相反,在除纬检测长度L2大于等于引纬检测长度(L2≥L1的情况下,(即步骤132为“NO”),则意味着由牵引去除装置130所进行的将疵纬y2从经纱开口中除去的操作成功,因此,比较器116将向织机控制装置发出再驱动信号。于是,织机控制装置使上卷取罗拉150向上移动,从停止运动的下卷取罗拉151上离开(即卷取罗拉150、151脱离接触),使下卷取罗拉151停止旋转,并使吸管159中产生吸引气流,之后使鼓风机137喷射空气流(即步骤134~137),借助于从鼓风机137发出的喷射气流,将疵纬y2从上下脱离开的卷取罗拉对150、151中被吹向吸管159,该被吹走的疵纬y2随之被吸管159吸入并排出织机外。

        在延迟了鼓风机137开始喷气,到被吹走的疵纬y2到达吸管159所需的一定时间后,使鼓风机137停止喷气,然后,织机的就绪按钮自动处于开(DN)位置(即步骤138~140)。

        之后,织机控制装置判断有无径纱断纱、边纱断纱、以及捕集纱线断纱等情况,在织机控制装置预先设定的一定时间内若发生了径纱断纱、边纱断纱、及捕集纱线断纱等情况,不能处于准备就绪状态(即步骤141为“否”(NO))时,织机控制装置将向误动作表示装置发出误动作信号,警告操作人员由于径纱断纱、边纱断纱、或捕集纱线端部断纱而造成除去疵纬的操作失误,应由操作人员准备进行径纱断纱、边纱断纱、及捕集纱线端部断纱的接头操作。

        与此相反,如果没有发生径纱断纱、边纱断纱、或捕集纱线端部断纱,并在规定时间内处于准备就绪状态时(即步骤141为“是”),则织机控制装置在使织机的起动按钮自动进行起动(ON)动作的同时,使导向杆134从步骤144中的双点划线所示位置移动并停止到步骤144中的实线所示的正常停止位置上(即步骤143~146及见图35(c))。于是,除去疵纬操作的一个周期结束,织机将以图35(c)所示状态自动开始织造运动(全部起动)。

        总之,采用这一实施例,在出现疵纬,并需要去除疵纬y2时,将在除纬检测长度L2大于等于疵纬发生时的引纬长度L1的情况下,将疵纬y2完全地从径纱开口中除去,并使织机自动地再次起动。

        采用以上实施例,即在出现疵纬时使织机停机,并将疵纬从径纱开口中除去时,将出现疵纬时检测到的引纬长度与疵纬的去除长度相比较,因此,在引纬时,不用说可以把具有正常引纬长度的纬纱引入径纱开口内,既便是在没有将一次投纬或一圈长的正常引纬长度的纬纱引入径纱开口中的情况下,也可以除去疵纬的过程中,正确地判断疵纬是否已在中途断纱。

    关 键  词:
    织机 去除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在织机上去除疵纬的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24879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