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5

幕墙.pdf

  • 上传人:a1
  • 文档编号:245257
  • 上传时间:2018-02-05
  • 格式:PDF
  • 页数:45
  • 大小:2.02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80035050.8

    申请日:

    2004.11.25

    公开号:

    CN1886565A

    公开日:

    2006.12.2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B 2/96申请日:20041125授权公告日:20121212终止日期:20161125|||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E04B 2/96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通世泰株式会社变更后:骊住株式会社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日本东京都变更后:日本东京都|||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4B2/96(2006.01)

    主分类号:

    E04B2/96

    申请人:

    通世泰株式会社;

    发明人:

    笕高太; 神谷春信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3.11.26 JP 395494/2003; 2003.11.26 JP 395506/2003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蔡民军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无需利用堵缝操作来对连接部进行密封的幕墙,这可以通过连接第一密封元件、第二密封元件、第三密封元件来实现。第一密封元件沿着竖向相邻的幕墙单元的被连接的部分横向设置;第二密封元件沿着左右相邻的幕墙单元的被连接的部分竖向设置;第三密封元件被设置在每个幕墙单元的上部框架的两端,在左右相邻幕墙横过的部分处,这些第三密封元件被用作用于确保对置端部之间密封的连续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幕墙,具有一些幕墙单元,每个幕墙单元被竖向和横向布置,并且通过设置在它四侧的互锁式连接部分与相邻的幕墙单元相连接,这种幕墙包括:
    第一密封元件,这些第一密封元件沿着竖向相邻的幕墙单元的每个连接部分横向延伸;
    第二密封元件,这些第二密封元件沿着横向相邻的幕墙单元的每个连接部分竖向延伸;
    第三密封元件,这些第三密封元件被设置在每个幕墙单元的上部框架的两端,并且在相邻的上下左右幕墙单元的每个交叉区域中,这些第三密封元件被用作用于确保相邻第一密封元件的对置端部之间密封的连续性的调节装置,并且也被用作用于确保相邻第二密封元件的对置端部之间密封的连续性的调节装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幕墙,其中,每个第三密封元件具有一密封表面,该密封表面在交叉区域中适于紧密地附着到另一个第三密封元件的密封表面上,并且该第三密封元件由一弹性密封元件制成,该弹性密封元件具有这样一横断面形状,一互锁式凸面形连接部分能被装配于其内。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幕墙,其中,每个第三密封元件具有一整体模制结构,该整体模制结构包括一金属加强板和一密封材料。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幕墙,还包括:一第四密封元件,该第四密封元件被用于闭合一间隙,所说间隙形成于交叉区域中第二密封元件的顶端和第三密封元件的底部表面之间,所说交叉区域位于相邻幕墙单元之间,从而在上部和下部幕墙单元之间使所说密封是连续的。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幕墙,还包括:一第五密封元件,该第五密封元件被用于闭合在第二密封元件的底端和第三密封元件的顶部表面之间所形成的间隙,以便使上部和下部幕墙单元之间的密封是连续的。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幕墙,其中,每个第一至第五密封元件都被预先提供给每个单元的每个对应的连接部分,从而,在组装后,由每个单元的这些密封元件和竖向框架就能形成一切分墙。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幕墙,其中,每个第二密封元件沿着一竖向元件在整个高度上延伸,所说的竖向元件具有一垫圈式连接部分,该垫圈式连接部分用于把相邻的左右幕墙单元连接在一起,所说的每个第二密封元件由一弹性气密的密封元件构成。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幕墙,其中,第二密封元件包括一弹性气密的密封元件,该弹性气密的密封元件被设置在要被横向布置的一组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单元的至少其中一个横向端部上。

    9.
      一种幕墙,具有一些幕墙单元,每个幕墙单元沿竖向、横向连续布置,并且与相邻的幕墙单元连接,这种幕墙(10)包括:
    一些竖向装配突起,每个竖向装配突起被设置在每个单元的上部框架的顶部表面上,并沿着该表面方向突出,用于沿竖向把相邻单元连接起来;
    一些横向壁,每个横向壁被设置成在每个单元的下部延伸,并且适于抵接着所说单元的竖向装配突起;
    一些横向装配突起,每个横向装配突起被设置在每个接连单元的一个横向端部表面上,位于每个横向壁的一端,并且在所说单元的基本上整个竖向长度上延伸,用于把横向相邻的幕墙单元连接起来;
    一些竖向壁,每个竖向壁被设置在每个接连单元的另一个横向端部表面,位于个横向壁的另一个端部,并且在所说单元的基本上整个竖向长度上延伸,用于抵接着所说单元的横向装配突起;
    一些横向密封元件,用于紧密地附着到竖向装配突起和横向壁上;
    一些竖向密封元件,用于紧密地附着到横向装配突起和竖向壁上;
    一些端部密封元件,每个端部密封元件用于覆盖住每个单元的上部框架、竖向装配突起和上部框架的两端,这些端部密封元件与横向密封元件相连接,并且紧密地附着到横向壁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幕墙,还包括:
    上部密封元件,该上部密封元件被设置在每个竖向密封元件的顶端且抵接着该顶端,并且用于闭合一形成于上部密封元件和端部密封元件之间的间隙;
    下部密封元件,该下部密封元件被设置在每个竖向密封元件的底端且抵接着该底端,并且用于闭合一形成于下部密封元件和设置于下方的单元中的端部密封元件之间的一间隙。

    11.
      一种幕墙,具有一些幕墙单元,每个幕墙单元沿竖向和横向布置,并且与相邻幕墙单元相连接,该幕墙包括:
    一些连接部分,每个连接部分被设置在每个单元的上下端,并且用于连接沿竖向相邻的单元;
    一些弹性气密的密封元件,被置在每个单元的两横向端部,并且在所说单元的基本上整个高度上延伸。

    12.
      一种幕墙,具有一些幕墙单元,每个幕墙单元沿竖向和横向布置,并且与相邻幕墙单元相连接,其中:
    为沿横向布置的一组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单元的至少其中一个横向端部设置一气密的密封元件,该气密的密封元件沿每个单元的整个高度具有弹性。

    说明书

    幕墙
                           发明背景
    发明的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幕墙,尤其涉及一种无需利用堵缝操作来对连接部进行密封的幕墙,在这种幕墙中,上下左右相邻的幕墙单元相互交叉,并且为安装这些幕墙单元的顺序提供了自由度。
    背景技术
    幕墙包括可拆卸式幕墙和单元式幕墙,所说的拆卸式幕墙是通过在建筑现场对一些结构元件进行组合而形成的,所说的单元式幕墙已经安装了玻璃面板,并且在建筑现场对这些单元式幕墙进行安装。其中一种连续地在建筑墙上安装这些单元式幕墙的方法是互锁式方法,这种互锁式方法主要在日本以外一些国家使用。互锁式幕墙通过是这样来制造的,即,在工厂里在每个单元内装入一玻璃面板,然后在建筑现场进行运载和安装。在安装时,上下左右单元被相互配合,从而形成一建筑墙的一表面。
    在日本专利公开JP7-3923(1995-3927)中,公开了一种单元式幕墙,这种幕墙是通过沿竖直方向和横向方向连续地排列一些幕墙单元来形成的,在这种幕墙中,在每个竖向相邻的幕墙单元的一上框架和一下框架中,其中一个对置面具有连接地沿着纵向方向的一突起,而另一个对置表面具有一凹槽。因此,每对竖向相邻的幕墙单元被排列成使得所说突起和相应的凹槽相互配合,从而吸收幕墙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移,在产生相对位移时保持密封元件的紧密粘附状态,确保水密性。
    在日本专利公开JP7-291821(1995-291821)中,公开了一种幕墙结构,其中,在一面板单元的左和右竖向固定框架的每个后面侧设置一锁定件,每个锁定件具有朝着相同的横向方向的一接合槽,并且具有大致呈L形的横断面,而被构造成与上述锁定件相接合的一配合锁定件具有大致呈L形的横断面,并且与第二框架的左和右竖向框架中的每一个形成一个整体;并且,首先,面板单元的一上部固定框架和一下部固定框架被锁定至第二框架上,并且面板单元被横向移动,然后,面板单元的右和左竖向固定框架分别被锁定至第二框架的右和左竖向框架上,这样就执行了幕墙的安装。
    然而,在这种互锁方法中,由于当每个面板单元与另一个面板单元在竖直方向和横向方向都连接时,安装过程必须在一预定端部开始,因此限制了操作的自由度。此外,在安装沿着横向方向的一排面板单元中的最后一个面板单元的情况中,紧在最后一个单元之前所安装的一些相邻单元必须分别沿着左和右的方向移离它们的安装位置,然后在安装好最后一个单元之后,又使这些单元返回至它们的原始安装位置。另外,必须需要用一操作来除去那些使单元相互锁定的接合或装配部分,并利用一堵缝剂或类似物在要与另外单元相接触的位置周围形成一密封。
    在一传统的方法中,由于当要达到完全的气密性或水密性时,必须要用一操作来布置一抓盘作为一连接套,以便把相邻的两个单元连接在这两个单元的连接位置,并利用密封剂例如堵缝剂在连接部周围或在连接部上直接形成一密封。因此,这种操作不仅复杂,而且需要大量的时间,从而延长了完工所需时间。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幕墙,这种幕墙无需利用基于复杂的湿密封方法的密封形成操作,并且能基于干密封方法形成稳定密封,还能减少完工时间。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幕墙,这种幕墙在安装幕墙单元的顺序方面具有自由度,并且能容易地在横向方向上安装最后一个单元。
                           发明概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幕墙单元100,200,300,400的幕墙10,其中的每个幕墙单元沿竖直方向和横向方向排列,并且通过设置在它四侧的互锁式连接部分与相邻的幕墙单元相连接,这种幕墙包括:一些第一密封元件305,沿着在竖直方向相邻的幕墙单元100和200,或300和400的每个连接部分横向延伸;一些第二密封元件507,沿着在横向方向相邻的幕墙单元200和400,或100和300的每个连接部分在竖直方向延伸;一些第三密封元件700,设置在每个幕墙单元的一上部框架401的两端,并且用作一调节装置,以确保在相邻的上、下、左、右幕墙单元的每个交叉区域中,相邻的第二密封元件507的对置端部之间的密封具有连续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幕墙单元100,200,300,400的幕墙10,其中的每个幕墙单元沿竖直方向和横向方向排列,并且通过设置在它四侧的装配部分与相邻的幕墙单元相连接,这种幕墙包括:一些第一密封元件305,沿着在竖直方向相邻的幕墙单元100和200,或300和400地每个装配部分横向延伸;一些第二密封元件507,沿着在横向方向相邻的幕墙单元200和400,或100和300的每个装配部分在竖直方向延伸;一些第三密封元件700,用于覆盖住每个幕墙单元的一上部框架401的两端,并且用作一调节装置,以确保相邻的第一密封元件305的对置端部之间的密封的连续性;一第四密封元件800,该第四密封件被设置在每个第二密封元件的一顶端且与该顶端抵接,并且适于抵接着第三密封元件的底端,以便确保第二和第三密封元件之间的连续性;一第五密封元件900,该第五密封元件被设置在每个第二密封元件的一底端并且抵接着该底端,并且适于抵接着位于下方的一相邻单元中所设置的第三密封元件的顶端,并在第二密封元件和所说的位于下方的相邻单元中所设置的第三密封元件之间形成一连续的密封,第一至第五密封元件中的每个密封元件被预先设置在每个单元中;从而,在组装后,能由每个单元的这些密封元件和竖向框架510,540形成一切分墙。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幕墙单元100,200,300,400的幕墙10,其中的每个幕墙单元沿竖直方向和横向方向连接地排列,并且与相邻的幕墙单元相连接,这种幕墙10包括:一些竖向装配突起303,每个装配突起被设置在每个单元的一上部框架301的一顶部表面上,沿着所说表面方向突起,并且用于沿竖直方向连接相邻的单元100和200,或300和400;一些侧壁405,每个侧壁被设置成在每个单元的一下部之下延伸,并适于抵接着单元的竖向装配突起;一些横向装配突起510,每个横向装配突起被设置在每个单元的一个横向端面处,并且与每个侧壁的一端接接连着,并且在所说单元的整个竖向长度上延伸,并且适于沿横向连接相邻的幕墙单元200和400,或100和300;一些竖向壁540,每个竖向壁被设置在每个单元的另一个横向端面处,并且与每个横向壁的另一个端部接连,在所说单元的基本上整个竖向长度上延伸,并且适于抵接着所说单元的横向装配突起;一些横向密封元件305,用于紧密地把竖向装配突起附着至横向壁上;一些竖向密封元件507,用于紧密地把横向装配突起附着至竖向壁上;一些端部密封元件700,每个端部密封元件适于覆盖住每个单元的一上部框架、竖向装配突起和所说上部框架的两端,并且适于与横向密封元件连接,并且紧密地附着至横向壁上;一上部密封元件800,被设置在每个竖向密封元件的一顶端处并与该顶端抵接着,并且适于使在上部密封元件和端部密封元件之间形成的一间隙闭合;一下部密封元件900,被设置在每个竖向密封元件的一底端并与该底端抵接着,并且适于使在下部密封元件和位于下方的设置在一相邻单元中的端部密封元件之间形成的一间隙闭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幕墙单元100,200,300,400的幕墙10,其中的每个幕墙单元沿竖直方向和横向方向排列,并且与相邻的幕墙单元连接,这种幕墙10包括:一些连接部分302,303,404,405,每个连接部分被设置在每个单元的上端和下端,并且适于沿竖向与相邻单元100和200,或300和400连接;一些弹性气密性密封元件Ls,Rs,被设置在每个单元的两横向端,并且在所说单元的基本上整个高度上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幕墙单元100,200,300,400的幕墙10,其中的每个幕墙单元沿竖直方向和横向方向排列,并且与相邻的幕墙单元连接,其中,为横向排列的一组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单元的横向端部中的至少一个横向端部提供一沿着每个单元的整个高度具有弹性的气密性密封元件。
    根据本发明,当在建筑现场组装一幕墙时,通过互锁式凹凸的连接部分把一些幕墙单元装配在一起,无需利用堵疑缝剂或类似物基于湿密封方法的密封形成操作。此外,在工厂或类似地方预先为每个单元提供预定的弹性密封材料,以便能基于完全干的密封方法在相邻单元的每个交叉区域形成连续的密封。
    此外,提供一种结构,其中,一加强板被嵌入诸如泡沫硅树脂的一密封材料内,并与该密封材料模制成一个整体,第三密封元件适于用作调节装置,以便确保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密封元件之间密封的连续性,从而能消除密封能力减小的可能性,并且能长时间地保持相邻的上、下、右、左单元的每个交叉区域的密封性能。
    根据本发明,竖向相邻单元通过例如互锁方法被连接在一起,而横向相邻单元被结合在一起,但未被连接,只在每个单元的两横向端部提供一弹性的气密性密封元件,以便在这些单元之间形成一气密性密封。因此,这种组装不受横向方向上的单元的安装顺序的限制,从而提高了安装操作的自由度。
    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至少要被横向排列的一组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单元的至少其中一个横向端部,提供一沿着每个单元的整个高度具有弹性的气密性密封元件,如果利用这种单元作为最后一个在横向成行的单元中最后一个要被安装的单元,那么,在安装最后一个单元时时,无需把横向相邻的单元移至旁边。此外,也无需去除接合部分,所说的接合部分在每个单元的两端执行互锁式连接,并且在去除部分周围形成一密封。
                           附图简述
    图1是表示一幕墙外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幕墙的一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表示幕墙的单一单元的示意图;
    图4是上、下、左、右单元相互交叉处的一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上、下、左、右单元相互交叉处的一部分的竖向剖面图;
    图6是沿图5中的线V-V的水平剖面图;
    图7是沿图5中的线VI-VI的水平剖面图;
    图8是表示一右下单元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一右上单元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一左下单元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一左上单元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附着至一上部框架一端的一端部密封元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13是表示一横向弹性密封元件和端部密封元件的一连接部分的剖面图;
    图14是表示被嵌在端部密封元件中的一加强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15是第一实施例中每个单元的一交叉区域的侧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表示一左上单元的示意图;
    图17是表示图10吕的上、下、左、右单元相互交叉处的一部分的竖向剖面图;
    图18是沿着图17中的线V-V的水平剖面图;
    图19是沿着图17中的线Vi-Vi的水平剖面图;
    图20是表示一右下单元的示意图;
    图21是表示一右上单元的示意图;
    图22是表示一左下单元的示意图;
    图23是表示一左下单元的示意图;
    图24是第二实施例中的每个单元的一交叉区域的一侧视图。
                        发明的详细描述
    下面将参照附图中所表示的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
    (总体结构)
    图1是表示一幕墙外表的示意图,其中,图1(a)是从建筑物外侧看时所得到的前视图;图1(b)是一单元安装部分的竖向剖面图;图1(c)是一单元安装部分的一水平剖面图。劳动日单元的位置关系将根据图1(a)所示的布局来描述。应当注意到,在从屋子内部看时所得的图中,左和右的位置关系是相反的。
    图1中所示的一幕墙10被构造成能利用沿竖向和横向向连接的幕墙单元...,11至15,...,21至25,...,31至35,...来覆盖住一建筑物的正面。这些单元...,11至15,...,21至25,...,31至35,...通过使这些单元的上部从安装元件61,62,63,...悬挂下来,从而被固定至一建筑物墙壁上,其中的安装元件分别被附着到建筑物框架的横梁51,52,53,...上(见图1(b))。由每个单元的四侧组成的周边分别被连接至相邻的上、下、左、右单元上。这种连接将在下面被详细描述。
    图2是图1中的幕墙的一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在图2(a)中,表示出了四个单元被布置在一交叉区域A的周围。在下面的描述中,根据从建筑物外侧看所得的前视图中的布局,每个单元用一相应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被称作右下单元100,右上单元200,左下单元300,和左上单元400。此外,在相同元件中,为了区分上下左右位置,在每个相应的附图标记后面选择性地加上一下标a(是指右下),b(是指右上),c(是指左下),d(是指左上)。
    (每个单元的结构)
    图3是表示幕墙10的一单一元件的示意图,其中,图3(a)是从一屋子外侧看所得的前视图,图3(b)是一侧视图,图3(c)是从屋子内部看所得的一前视图。如图所示,单一幕墙单元包括一框架主体39,该框架主体由以下部分组成,即:一上部框架301;一下部框架352;一左竖向框架353;一右竖向框架354;一横向构件355,在竖向上分隔所说框架主体39;一单一玻璃面板SG,被装配在由所说横向构件355分隔出的框架主体39的上部中;一多层玻璃板PG,被装配在框架主体39的下部。在上部框架301的顶部表面上设置有凸面部分,该凸面部分用于被装配到形成于要置于所说框架301上的一单元的底部表面上的凹面部分中。类似地,在下部框架352的底部表面上设置有凹面部分,该凹面部分用于接收形成于要被置于所说框架301下面单元的顶部表面上的凸面部分。此外,在左竖向框架353的左端部表面上设置有下凸面部分,该凸面部分将被装配在形成于要被置于所说框架353右侧的一单元的右竖向框架的右端部表面上的凹面部分中。类似地,在右竖向框架354的右端部表面上设置有一凹面部分,用于接收形成于要被置于所说框架354左侧的一单元的左竖向框架的左端部表面上的凸面部分。
    上、下、左、右单元的连接分别通过每对相应的凹面部分和凸面部分的接合或配合来实现。这种连接将在下面被详细描述。
    首先,参照附图来描述构成幕墙10的每个单元100至400的连接结构和密封结构。
    1.上部单元和下部单元之间的连接结构和密封结构
    参照图4和图5来描述上部单元和下部单元之间的连接结构。图4表示出了上、下、左、右单元相互交叉处的一部分。图5是图4中的上部单元和下部单元的一接合部分的沿着线V-V的竖向剖面图。在图5中,表示出了用于连接右上单元400的一下部框架和左下单元300的一上部框架的一种互锁式连接结构。
    在每个单元的上部框架(图5中的左下单元300的上部框架301)的顶部表面上,两个突起302,303相互平行延伸,并且形成于该单元的整个横向长度上。这些突起302,303构成一凹面形的连接部分,这些突起302,303的每个上部设置有一密封装载部分302a,303a,这些密封装载部分在该单元的整个纵向长度上延伸。在每个密封装载部分302a,303a中,设置有一细长的弹性密封元件304,305。
    在每个单元的一下部框架(图5中械上单元400的下部框架401)的一底部表面上,两个壁404,405沿下部框架的纵向向下延伸,并且在该单元的横向方向上除了两端部以外的基本整个长度上延伸。壁404,405构成一凸面形连接部分,该凸面形连接部分被配合在由突起302,303组成的凹面形连接部分中。
    在上部和下部单元的连接状态中,突起302的弹性密封元件304在单元400的基本整个横向长度上被紧密地附着至外侧壁404的一外侧表面上。另一方面,突起303的弹性密封元件305在单元400的基本整个横向长度上被紧密地附着至内侧壁405的一内侧表面上。
    因此,在竖向相邻单元400,300中,凸面形连接部分把由设置在单元400的下部框架中的壁404,405构成的凸面形连接部分装配至由设置在单元300的上部框架中的突起302,303构成的凹面形连接部分内,这样就限制了从内部向外部或沿上部和下部单元400,300的相反方向的移动,并且固定了两者的位置关系,而且形成了紧密的密封,这是由于弹性密封元件304,305紧密地附着至壁404,405上的缘故。
    在两个弹性密封元件304,305中,外侧弹性密封元件304被用于确保水密性,以便防止水的渗透。另一方面,内侧弹性密封元件305被用于确保气密性,并且该内侧弹性密封元件305包括一密封材料,该密封材料比外侧弹性密封材料304具有更高的密封能力。
    从每个单元的下部框架401的一底部表面来看,竖向翼406,407向下延伸。在连接操作中,当上部单元400的凸面连接部分被向下推入凹面连接部分内时,连接在单元400下面的单元300的突起302的一上端部将抵接着外侧翼406的一下端部。在这个时候,单元300的突起303的一上端部将抵接着内侧翼407的一下端部,从而进一步限制上部单元400和下部单元300之间的竖向移动。
    通过这种方式,利用上面所描述的这种连接来限制从内部至外部的方向上或在相反方向上以及在上部和下部单元的竖向上的位置关系。在这种状态中,尽管在横向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仍然是可变化的,但是,每个单元将利用上面所描述的建筑物的框架的每个横向元件被最终固定,从而固定了上部和下部单元之间的连接位置关系。
    2.左单元和右单元之间的密封
    下面将参照图4,6,7来描述左单元和右单元之间的密封。
    在图6中,左和右单元200,400的竖向框架353,354分别包括沿竖向方向延伸的主端部竖向元件501b,501d。此外,在主端部竖向元件501b,501d的外侧,分别延伸有第一玻璃面板固定部分502b,502d。面板固定部分连接元件503b,503d从玻璃面板固定部分502b,502d分别垂直地朝外部延伸。第二玻璃面板固定部分504b,504d分别与面板固定部分连接元件503b,503d相连相连,并且面对着第一玻璃面板固定壁502b,502d,这样,由这样部件形成一玻璃面板附着部分500A。
    在这个实施例中,一互锁工连接结构被用作连接左和右单元200,400的竖向框架353,354的装置。
    在右上单元200中,面板固定部分连接元件503的一内侧末端朝着内部延伸超出与第一玻璃面板固定部分502相交的点,并且它的末端垂直弯曲,从而形成一装配壁505,该装配壁505朝着左上单元400延伸。一该第一竖向壁510和一第二竖向壁520从主端部竖向元件501b朝着左上单元400垂直延伸,并且该第一竖向壁510和第二竖向壁520相互平行。在第一竖向壁510的一端还设置有一装配壁508,该装配壁508平行于装配壁505。这些装配壁505,508构成一凸面形连接部分,用于连接左和右单元200,400的竖向框架。
    在左上单元400中,一第三竖向壁530、一第四竖向壁540和一第五竖向壁550从竖向框架353的主端部竖向元件501d朝着右上单元200相互平行地竖向延伸。第一玻璃面板固定壁502d和第四竖向壁540构成一凹形连接部分,所说的由装配壁505,508构成的凸形连接部分被装配在该凹形连接部分中。
    在左和右单元200,400的竖向框架353,354通过互锁凹凸连接部分被装配在一起的这种状态中,一外部等压腔室500B由第一玻璃面板固定壁502b,502d、约三分之二的主端部竖向元件501b,501d的外侧面、第一竖向壁510和第四竖向壁540构成。同时,一内部等压腔室500C由第一竖向壁510、第四竖向壁540、约三分之一的主端部竖向元件501b,501d的内侧面、第二竖向壁520和第五竖向壁550构成。构成玻璃面板附着部分500A、外部等压腔室500B、内部等压腔室500C的每个竖向元件都被设置在沿着竖直方向的每个单元的除了每个连接部以外的整个长度上。
    弹性密封元件506,507被用作连接左右单元200,400的竖向框架353,354的互锁工连接的密封元件。在这种情况中,在装配壁505的外侧设置有一弹性密封元件506,以确保水密性,这种弹性密封元件506在竖向框架的整个高度上延伸,并且适于紧密地地附着到第一玻璃面板固定部分502d的内侧面上。类似地,在装配壁508的内侧设置有一弹性密封元件507,以确保气密性。弹性密封元件507在竖向框架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并且适于紧密地附着到左上单元400的第四竖向壁540上。此外,第二竖向壁520的一末端部分的一内侧面抵接着第五竖向壁550的一末端部分的一外侧面。
    通过这种方式,通过装配互锁式凹凸连接部分来连接左右单元200,400,就能提供牢固的气密性或水密性,这是由于弹性密封元件506,507发挥了效用的缘故。
    图6表示出了对应单元的上部的左右框架353,354的连接部,图7表示出了在每个单元的上部框架301下面的位置左右框架353,354的连接部。相应地,在图6中,多层玻璃板PG利用突缘被直接装配在玻璃面板附着部分500A中,而在图7中,单层板玻璃面板SG通过间隙固定元件600a,600c被附着到玻璃面板附着部分500A上。
    3.在上、下、左、右单元的交叉区域中的密封结构
    下面将参照图8至11来描述上下左右单元的交叉区域中的密封结构,其中,在这些图中,适当地并单独地表示出了上下左右单元100至400。这些图表示出了右下单元100的一左端部和左下单元300的一右端部相互连接的状态。图8是表示右下单元100的一左上部分的示意图,其中,图8(a)是左视图,图8(b)是从外部看所得的侧前视图,图8(c)是右视图,图8(d)是沿图2(a)中的线VI-VI的并且是从上方看所得的水平剖面图。图9是表示右上单元200的左下部分的示意图,其中,图9(a)是平面示意图,图9(b)是左视图,图9(c)从外部看所得的前视图,图9(d)是右视图。图10是表示左下单元300的右上部分的示意图,其中,图10(a)是左视图,图10(b)是从外部看所得的前视图,图10(c)是右视图,图10(d)是沿图2(a)中的线VI-VI的并且是从上方看所得的水平剖面图。图11是表示左上单元400的右下部分的示意图,其中,图11(a)是平面示意图,图11(b)是左视图,图11(c)从外部看所得的前视图,图9(d)是右视图。
    参照图6,在这种幕墙10中设置有一开512,该开口位于玻璃面板附着部分500A的外侧。在设置于玻璃附着部分500A内侧的外部等压腔室500B中,通过装配壁505的弹性密封元件506抵拉到第一玻璃面板固定部分502上,从而在这些单元的竖直方向的基本整个长度上形成一密封线。
    由于在上下左右单元100至400的交叉区域A(见图2)中,该密封线并不存在,因此,外部等压腔室500B中的压力与户外气压相同。于是,雨水能渗透到外部等压腔室500B的内部。
    在这种幕墙10中,阻止户外空气或雨水渗透到房屋内部的部件包括:竖向框架弹性密封元件507,该弹性密封元件507用于水密性地密封所说的连接部(在下文中,由密封元件507密封的连接部将被称作竖向密封部),并且是通过把竖向框架353,354的互锁式连接部分装配在左单元和右单元之间形成密封;横向框架弹性密封元件305,该密封元件305用于水密性地密封所说的装配部(在下文中由密封元件305密封的这个装配部将被称作横向密封部),并且由上部和下部单元之间的下部和上部框架的互锁装配部分的接合来形成密封然而,与外部等压腔室500B的外侧壁(502a,505,502c)类似,只采用这些密封装置,在上下左右单元100至400的交叉区域A中的密封的连续性是不足够的。
    图15表示出了其原因,在右上单元200和左上单元400中,竖向框架弹性密封元件507只在横向相邻的竖向框架353,354被装配在一起的部分上具有密封作用。然而,由于右上单元200和左上单元400的竖向框架353,354的底端也与右下单元100和左下单元300的上部框架401相连,因此,竖向弹性密封元件507在右上单元200和左上单元400与上部框架401相连的部分不能具有密封作用。类似地,横向框架弹性密封元件305在竖向装配的下部框架301和上部框架401的装配部上具有密封作用,但并不为横向相邻的竖向框架353,354提供密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现有技术中是采用选择湿密封方法,在这种湿密封方法中,在建筑现场把一抓盘布置在左单元和右单元之间的连接部的一顶部表面上,利用堵缝剂或类似物在该连接部周围进行密封,从而进一步形成一密封,以确保与弹性密封元件的连续性。
    相反,在本发明的幕墙10中,利用完全干的密封方法在每个交叉区域A中实现完全气密性和水密性的结构,在这种方法中,在工厂或类似地方向预先向每个单元提供预定的弹性密封材料,而无需根据湿密封方法利用抓盘和堵缝剂或类似物的密封形成操作。下面将对本发明细节进行描述。
    在左右单元100,300的上部框架401中,构成互锁连接部分的凹面形装配部分由突起302,303形成。在突起302,304的两端分别附着有大致U形的端部弹性密封元件700a,700c。当左右单元100,300相互连接时,这些弹性密封元件700a,700c将紧密地附着在一起。
    如图4和图12所示,每个端部弹性密封元件700是U形密封元件,它由一弹性材料例如泡沫硅树脂、泡沫树脂或合成橡胶制成。作为用于制造这些密封元件的材料,优选地是泡沫树脂,因为当被压缩时,在这种材料中没有剩余的永久变形,也没有这种剩余永久变形的趋势。在每个端部弹性密封元件700中,成整体地嵌入有金属加强板710。如图14所示,金属加强板710是一金属板,它大致呈U形的平面形状,该U形的平面形状与每个端部弹性密封元件700的U形断面基本相同。在这个例子中,通过在模制时把一密封材料充入到内部放置有加强板710的一模具内,从而把每个端部弹性密封元件700与加强板710模制成一整体。尽管优选地是象在这个实施例中的情况那样,加强板710被嵌入在密封材料中,使得加强板710的整体被泡沫树脂覆盖住,但是,加强板710也可以从泡沫树脂部分地暴露出来。
    在这个实施例的加强板710中,折回部分711a至711d是通过在期望位置的边缘进行折叠来形成的。每个折回部分用于提高其所在位置垢泡沫树脂的强度,并且防止密封材料的边缘发生变形。此外,为了防止泡沫树脂从加强板710的表面上剥落,在加强板710中冲有预定数量的孔712。通过这种方式,加强板710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的泡沫树脂能通过这些孔712被连接在一起,从而使泡沫树脂难以剥落。
    在图12中,附图标记734所表示的一端部表面是端部弹性密封元件700的一密封表面。在这个端部弹性密封元件700中,该密封元件700的内半侧的厚度稍大于其外半侧的厚度,在图中这个厚度差被定义为δ。这是为了提供密封能力方面的差别,从而使外半侧的厚度部分用作绳阻挡,而内半侧的厚度部分用作窗口阻挡。也就是说,密封元件700的外半侧的增大的厚度允许雨水阻挡侧的密封有更大的可压缩性,从而提高密封能力。
    在图4和图12中,每个端部密封元件700包括一凹面部分720,该凹面部分具有一深凹的中间部分和位于凹面部分720两端的凸面部分730a,730b。凹面部分720的宽度被设定成使得互锁连接部分中的整个凹凸连接部分具有这样一个空间,该空间适合于能在每个单元的上部框架、下部框架、竖向框架中进行装配。此外,如图12所示,利用螺钉或类似物穿过作为附着基底的加强板710,把每个端部弹性密封元件720附着到上部框架301的一端部表面上。上部框架横向弹性密封元件305的密封端部延伸至框架301的一端部,该密封端部到达形成于端部弹性密封元件700的凸面部分730a中的一连接孔732,从而使得密封元件305被装配在该连接孔732中。这样,在每个单元的下部框架301(见图10)中设置端部弹性密封元件700,使端部弹性密封元件覆盖住构成凹面形互锁式连接部分的各个突起302,303。
    在上下左右单元的交叉区域A中(见图2),右下单元100的端部弹性密封元件700a(见图8)和左下单元300的端部弹性密封元件700c(见图10)面对在一起,并且各个密封表面734相互附着,从而形成一U形密封表面(在下文中被称作端部密封表面)(见图11和图12)。
    在根据本发明的幕墙10中,作为要与端部弹性密封元件700结合使用的一密封元件,在竖向框架的底部设置一底部间隙闭合件900(见图15)和在竖向框架的顶部设置一顶部间隙闭合件800(见图14),以便确保该密封的连续性。
    顶部间隙闭合件800用作竖向框架354的凸面形互锁连接部分的一部分,并且被附着到第一竖向壁510的内侧表面的顶端,竖向框架弹性密封元件被设置于其上。此外,顶部间隙闭合件800的顶端附着到端部弹性密封元件700的底部表面(见图15)。在与右边相邻单元的竖向框架353的位置关系方面,顶部闭合件800适于紧密地附着到第四竖向壁540上,该第四竖壁用作沿着竖向弹性密封元件507(见图12)的竖向框架353的凹面形互锁连接部分的一部分。
    类似地,底部间隙闭合件900被附着到竖向框架354的第一竖向壁510的内侧表面上。该闭合件900的顶端附着到弹性密封元件507的底端。底部间隙闭合件900用于在竖向框架353,354之间沿着竖向弹性密封元件507提供一密封,并且该闭合件900分别附着到图15(a)中附图表示P所示的一表面和端部弹性密封元件700a,700b的图16(c)中附图标记Q所示的一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幕墙的每个单元,如下面所要描述的那样,通过利用只需把互锁式凹凸装配部装配在一起的干密封方法,就能在相邻的上下左右单元之间形成连续的密封部分。
    在图6和图15中,首先描述左下单元300和右下单元100的连接。
    当左下单元300和右下单元100的竖向框架353,354互锁式凹凸连接部分被装配在一起时,在竖向框架的整个高度上由于竖向框架弹性密封元件507而形成一竖向密封部分。同时,上部框架401的端部弹性密封元件700的密封表面734抵接着并紧密地附着在一起。
    然后,右上单元200的上部框架401被装配到右下单元100的下部框架301中,接着,把左上单元400的下部框架301装配到左下单元300的上部框架401中,然后,右上单元200和左上单元400的竖向框架353,354装配在一起。于是,由横向弹性密封元件305形成的横向密封部分在相邻的左单元和右单元之间通过设置在交叉区域的各个端部弹性密封元件700被连接在一起。
    在这个时候,由竖向弹性密封元件507形成的竖向密封部分也在相邻的上部单元和下部单元之间通过设置在交叉区域的各个端部密封元件700也被连接在一起。在这个例子中,由于顶部间隙闭合件800的缘故,在右下单元100和左下单元300的竖向框架353,354的顶端提供一密封作用。此外,顶部间隙闭合件800预先附着到端部弹性密封元件700上,从而,在由模下单元300和右下单元100构成的整体中形成一连续的竖向密封部分,该竖向密封部分从竖向弹性密封元件507通过底部间隙闭合件900延伸至端部弹性密封元件700。类似地,由于底部间隙闭合件900的缘故,在右上单元200和左上单元400的底端具有密封作用。此外,底端间隙闭合件900的底端被端部弹性密封元件700闭合,从而,在由左上单元400和右上单元200构成的整体中形成一连续的竖向密封部分,该竖向密封部分从竖向弹性密封元件507通过底部间隙闭合件900延伸至端部弹性密封元件700。
    从图6可以清楚地看出,壁405、第一竖向壁510和第四竖向壁540被形成于横过主端部竖向元件501的相同的横向延伸的平面内。因此,在由弹性密封元件305和这些单元的中间部分的壁405形成的密封部分中,通过由弹性密封元件305和第一竖向壁510形成的一密封部分S1以及由弹性密封元件305和第四竖向壁540形成的一密封部分S2,即使在内部等压腔室500C中,也保持了这种密封的连续性。此外,利用底部间隙闭合件900来保持密封部分S1和S2之间的密封的连续性。于是,完整地提供了内部等压腔室500C的密封,从而防止渗透到外部等压腔室500B的雨水或类似物进一步进入内部等压腔室500C。
    在这个实施例中,每个端部弹性密封元件700具有这样一种结构,其中,加强板710被嵌入诸如泡沫硅树脂的密封材料,并且与该密封材料模制成一个整体。由于具有这种结构,从而具有因干密封方法所导致的稳定的密封能力,在下面将会描述这种稳定的密封能力。
    在图12中,在相互抵接的端部弹性密封元件700中,尽管需要稳定密封的位置当然是在端部弹性密封元件700之间提供紧密密封的密封表面734,但是,这种要求稳定密封的位置还包括这样一位置,即,在与密封表面734相对的表面与每个上部框架301的一相应的端部之间的位置。
    在这个方面,由于加强板710被嵌入每个端部弹性密封元件700中,从而,在密封表面734之间能获得稳定的密封能力。这是由于设置在密封表面734和加强板710之间的密封元件700的材料的压缩导致的。此外,由于利用螺钉连接加强板,从而对加强板710和上部框架301之间的材料产生压缩,从而在与密封表面734相反的表面和相应的上部框架301的端部之间也能提供另外稳定的密封能力。
    此外,如上所述,加强板710的结构被设计成这样子的,即,使得折回部分711a至711d和孔712被设置在加强板710中,以便防止密封材料的剥落和变形。于是,密封能力基本上不会变劣,从而在上下左右单元的每个交叉区域中能长时期地保持稳定的密封能力。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幕墙10,只通过对预先在工厂或类似地方设置了密封元件的一些单元进行组装,就能实现干密封方法。因此,无需湿密封方法中的在建筑现场进行的密封形成操作,从而大大减少了完工时间,并且大大减小了生产成本。由于每个单元已经在工厂里被制造,因此,每个单元可设置有具有均匀性能和状态的密封材料,从而不会受密封工人技术水平差异的影响,这有利于提供高质量的幕墙。此外,也无需象现有技术那样在上部框架上设置一抓盘和在其周围形成密封。
    第二实施例
    下面将描述适用于幕墙的一个实施例,这种幕墙包括:一位于上单元和下单元之间的互锁式连接结构,;一位于左单元和右单元之间的垫圈式连接结构。
    1.上单元和下单元之间的连接
    在这个第二实施例中,上下单元的连接结构是互锁式的,并且基本上与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相同。图16是表示上下左右单元的一交叉区域的立体示意图。图17是左右单元的一连接部的竖向剖面图,表示出了左上单元400的下部和左下单元300的上部。在第二实施例中,图5所示的顶部间隙闭合件800和底部间隙闭合件900不必采用用于连接左单元和右单元的垫圈式连接结构来制成。除垫圈式连接结构以外的部件与图5所示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因而,这些部件采用与图5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此不再对它们进行描述。
    2.左单元和右单元之间的连接
    下面将参照图18和图20来描述左单元和右单元之间的连接。图18是沿着图17中的线V-V的水平剖面图。在这个图中,右上单元200的左端部与左上单元400的右端部相连接。图19是沿图17中线VI-VI的水平剖面图。在这个图中,右下单元100的下端部与左下单元300的右端部相连接。
    在第二实施例中,一第一竖向壁510朝着左上单元400横向延伸,并且位于构成右上单元200的一竖向框架354的一主端部竖向元件的大约中间部分。此外,一第二竖向壁511也沿横向延伸,该第二竖向壁511被设置成更靠近房屋内部和内侧竖向壁520,所说的内侧竖向壁520被设置在主端竖向元件501b的内侧末端。另一方面,一第三竖向壁530朝着右上单元200横向延伸,并且位于构成左上单元400的一竖向框架353的另一主端部竖向元件501b的大约中间部分。此外,一第四竖向壁540和一内侧竖向壁550也横向延伸,所说第四竖向壁540位于一个与右上单元200的第一竖向壁510相对应的位置,所说的内侧竖向壁550位于主端部竖向元件501d的内侧末端。
    LS,RS分别表示用于垫圈式连接结构的密封元件。在右上单元200中,弹性密封元件LS被附着到第一竖向壁510和第二竖向壁5儿的末端,从而使得密封元件LS在该单元的整个长度上沿着竖直方向延伸。此外,在右上单元400中,弹性密封元件RS被附着到第三竖向壁530和第四竖向壁540的末端,从而使得密封元件RS在该单元的整个长度上沿着竖直方向延伸(也见图20至23)。
    在左右单元200,400的竖向框架353,354通过垫圈式连接部分被连接在一起的状态中,一外部等压腔室500B由第一玻璃面板固定壁502b,502d、在外侧的大约一半的主端部竖向元件501b,501d、第一竖向壁510和第四竖向壁540构成。同时,一密封部分500C由第一竖向壁510、第二竖向壁511、第三竖向壁530、第四竖向壁540以及弹性密封元件LS,RS构成。此外,一内部等压腔室500D由内侧的大约三分之一的主端部竖向元件501b,501d、第二竖向壁511、内侧竖向壁520、第四竖向壁540和外侧竖向壁550构成。构成玻璃面板附着部分500A、外部等压腔室500B、密封部分500C、内部等压腔室500D的每个竖向元件都被设置成沿着竖直方向在除每个连接部分以外每个单元的企长度上延伸。
    形成于内侧竖向壁520末端和内侧竖向壁550的末端之间的一间隙被一弹性件560闭合,所说的弹性件560被附着在内侧竖向壁520的末端。与第一实施例相类似,在图6中的上部框架301和每个左右下单元100,300的突起302,303的两个横向端部,附着有端部弹性密封元件700a,700c,这些端部弹性密封元件基本上呈U形(也见图20和图22)。
    端部弹性密封元件700a,700c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因为它们都是由泡沫聚氨脂制成,在这些端部弹性密封元件中嵌有U形金属加强元件,并且该U形金属加强元件与端部弹性密封元件模制成一个整体。
    采用如上所述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幕墙的每个单元,如下面将要描述的那样,通过干密封方法就能在上下左右单元之间形成一连续密封部分,其中,上单元和下单元通过把它们的的互锁式凹凸连接部分装配在一起来相互连接,而左单元和右单元只通过使它们的垫圈式连接部分抵触在一起来相互连接。
    首先,在图18和图24中,将描述左下单元300和右下单元100相互连接的情况。
    由于左下单元300和右下单元100的竖向框架353,354之间的连接是其于垫圈式连接方法来进行的,因此,一竖向密封部分通过紧密地附着弹性密封元件RS,LS来形成,每个弹性密封元件在这些单元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同时,在上部框架401的密封元件700的密封表面734抵接在一起,从而提供紧密的附着。
    然后,右上单元200的上部框架401被装配在右下单元100的下部框架301中,接着,把左上单元400的下部框架301装配在左下单元300的上部框架401中,然后,把右上单元200和左上单元400的竖向框架353,354装配在一起。结果是,由横向弹性密封元件305形成的横向密封部分在左右单元之间通过位于交叉区域的相应的端部弹性密封元件700被连接在一起。
    在这个时候,由在这些单元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的弹性密封元件RS,LS所形成的竖向密封部分也在竖向相邻单元之间通过位于交叉区域的端部密封元件700相连接。
    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左右单元之间的连接是基于互锁方法来执行的,弹性密封元件RS,LS的顶端分别与端部弹性密封元件700相连接。因此,在由左下单元300和右下单元100构成的整体中,形成一竖向密封部分,该竖向密封部分连续地延伸至端部弹性密封元件700。类似地,在右上单元200和左上单元400的竖向框架353,354的底端,弹性密封元件RS,LS的底端分别与端部弹性密封元件700相连接。于是,在由左上单元400和右上单元200所构成的整体中,形成一竖向密封部分,该竖向密封部分连续地延伸至端部弹性密封元件700。
    通过这种方式,在上下左右单元的每个单元交叉区域中,把端部弹性密封元件700用作密封调节装置,这样就能容易地在竖向密封部分和横向密封部分中形成连续的密封结构,这种连续的密封结构没有任何中断。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幕墙,由于每个单元没有用于连接左右单元的凹凸装配部分,因此,在建筑物墙壁上,无需在一特定方向上依次序来安装这些单元,这样就提高了安装工作的自由度。
    在上述描述中,尽管每个单元的左右端部都设置有弹性密封元件,但是,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只有要被布置在横向行中的其中一个单元可在它的一端具有弹性密封元件。在这种结构中,在一横向行的单元中,当这个单元被作为最后一个单元被安装时,无需象现有技术那样使刚在最后一个单元之前所安装的相邻单元向旁边移动。此外,在这种类型的单元中,无需象现有技术中那样采用其它操作来除去接合部分,所说的接合部分执行每个单元的互锁连接,并且用于在与另外单元接触的位置周围形成一密封。也就是说,采用这种类型的单元,单元的组装或安装能这样来执行,即,首先,根据传统的互锁方法把左右单元中的其中一个单元与相邻单元连接起来,然后,把连接部当作一支点,以一种象关门的方式来与另一个左或右单元连接。

    关 键  词:
    幕墙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幕墙.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24525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