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式软体活盖防逆地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通式软体活盖防逆地漏.pdf(4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912046A43申请公布日20140709CN103912046A21申请号201310026894722申请日20130108E03C1/298200601E03F5/042200601E03F7/0620060171申请人孙争鸣地址266200山东省即墨市绿洲小区7号楼1单元102户72发明人孙争鸣王春峰于中洋袁民绍郭卫杰韩先章吴红梅董良红吴志远孙公奇54发明名称直通式软体活盖防逆地漏57摘要一种直通式软体活盖防逆地漏,包括外管“L”槽、内芯凸条、外管、固定平台、固定孔、固定柱、外管、软体活盖、出水口、内芯、箅子架、篦子,其特征是内芯的上口为圆管,内芯的下口有固定。
2、平台,平台底面的多个固定柱为半圆形、顶端为圆形,固定孔为半圆形,固定孔与固定柱配合将软体活盖固定在平台下底面,软体活盖未固定部分的外缘大于内芯下口内缘,内芯凸条与外管“L”槽配合将内芯、外管固定为一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漏结构简单、排水流畅,防逆效果提高,保证了室内卫生洁净,减少了虫媒疾病传播机会。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912046ACN103912046A1/1页21一种直通式软体活盖防逆地漏,包括外管“L”槽、内芯凸条、外管、固定平台、固定孔、固定柱、外管、软体。
3、活盖、出水口、内芯、箅子架、篦子,其特征是内芯的上口为圆管,内芯的下口有固定平台,平台底面的多个固定柱为半圆形、顶端为圆形,固定孔为半圆形,固定孔与固定柱配合将软体活盖固定在平台下底面,软体活盖未固定部分的外缘大于内芯下口内缘,内芯凸条与外管“L”槽配合将内芯、外管固定为一体。权利要求书CN103912046A1/1页3直通式软体活盖防逆地漏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管道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管道防逆装置。技术背景0002目前使用的地漏存在缺陷,防逆水、防逆味、防虫害的效果均不理想,而且容易损坏。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直通式软体活盖防逆地漏,将盖设计成软体下开式,解决了目前地漏防。
4、逆阀结构硬碰硬封闭不严的缺陷,使流入地漏的污水直接打开软体活盖流入污水管。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通式软体活盖防逆地漏,包括外管“L”槽、内芯凸条、外管、固定平台、固定孔、固定柱、外管、软体活盖、出水口、内芯、箅子架、篦子,其特征是内芯的上口为圆管,内芯的下口有固定平台,平台底面的多个固定柱为半圆形、顶端为圆形,固定孔为半圆形,固定孔与固定柱配合将软体活盖固定在平台下底面,软体活盖未固定部分的外缘大于内芯下口内缘,内芯凸条与外管“L”槽配合将内芯、外管固定为一体。0004使用时,当流入地漏的污水重量超过软体活盖的支撑力时,软体活盖向下打开,污水通过后,软体活盖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回位处于封闭状态。。
5、当管道中有逆水和逆味时,软体活盖受逆反力作用关闭更紧。000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漏结构简单、排水流畅,防逆效果提高,保证了室内卫生洁净,减少了虫媒疾病传播机会。附图说明0006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主视图,并作摘要附图。0007图2是本发明的软体活瓣的俯视图。0008在图中,1外管“L”槽、2内芯凸条、3固定平台、4固定孔、5固定柱、6外管、7软体活盖、8出水口、9内芯、10箅子架、11箅子。具体实施方式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使用时,软体活盖7的固定孔4装在固定平台3的固定柱5上,内芯9对称的内芯凸条2旋入外管6对称的外管“L”槽1将内芯9和外管6固定为一体,外管6装上箅子架10和箅子11。0010当流入地漏污水的重量超过软体活盖7的支撑力时,软体活盖7向下打开,污水通过后,软体活盖7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回位处于封闭状态。当管道中有逆水和逆味时,软体活盖7受逆反力作用关闭更紧。说明书CN103912046A1/1页4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391204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