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

铁路道口.pdf

  • 上传人:00****42
  • 文档编号:242332
  • 上传时间:2018-02-05
  • 格式:PDF
  • 页数:19
  • 大小:897.43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580029830.6

    申请日:

    2005.08.30

    公开号:

    CN101010461A

    公开日:

    2007.08.0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1C 9/04申请日:20050830授权公告日:20100602终止日期:20110830|||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1C9/04(2006.01); E01F9/08(2006.01)

    主分类号:

    E01C9/04

    申请人:

    格蒙德尔成品部件有限公司;

    发明人:

    B·纽曼

    地址:

    奥地利格蒙登

    优先权:

    2004.09.06 AT GM660/2004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张兆东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道口,具有一个道路交通面(1),该道路交通面由轨道铺盖元件(4、5,4a、5a,4a′、5a′)所形成,各轨道铺盖元件布置在轨道的钢轨(2、3,2′、3′)的水平上。安置在道路交通面的侧边缘(8)上的轨道铺盖元件(4a、5a,4a′、5a′)在其上侧面(9)上具有光标元件(10),这些光标元件在每个所述轨道铺盖元件上都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或四角形的光标面(16)。该三角形的长边(11)或者四角形的长对角线(20)沿着相应轨道的横向(7)延伸。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铁路道口,它具有经过一个或多个铁路轨道延伸的、可行车或可步行的道路交通面(1),该道路交通面由轨道铺盖元件所形成,这些轨道铺盖元件安置在钢轨水平面上,其特征在于:在道路交通面(1)的横跨一个或多个铁路轨道(2、3,2′、3′)的侧边缘(8)处设置轨道铺盖元件(4a、5a,4a′、5a′),所述轨道铺盖元件在其形成道路交通面的上侧面(9)上具有光标元件(10),这些光标元件在每个轨道铺盖元件上形成一个纵向延伸的、三角形或四角形的光标面(16),该光标面处在所述轨道铺盖元件的上侧面(9)上,其中,三角形的长边(11)或四角边的一个长的对角线(20)沿着相应铁路轨道的横向(7)延伸。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道口,其特征在于:光标元件(10)形成一个菱形的光标面(16)。

    3.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道口,其特征在于:光标面(16)的三角形的长边(11)的长度至少为200mm。

    4.
      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道口,其特征在于:光标面(16)的菱形的长对角线(20)的长度至少为200mm。

    5.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道口,其特征在于:在三角形的光标面(16)中,光标面(16)的与三角形的长边(11)成直角地测得的延伸(12)为该长边的长度的25%至50%。

    6.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道口,其特征在于:在三角形的光标面(16)中,三角形的长边(11)处在相应的、基本上成矩形的轨道铺盖元件(4a、5a,4a′、5a′)的边缘(13)上。

    7.
      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铁路道口,其特征在于:多对分别配有一个光标面(16)的轨道铺盖元件(4a、4a′,5a、5a′)以它们的在光标面(16)处延伸的边缘段(13)相互贴靠地布置,其中,两个三角形的光标面(16)相互形成一个菱形的光标面。

    8.
      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道口,其特征在于:光标面(16)的与菱形的长对角线(20)成直角地测得的延伸(17)为该长对角线的长度的50%至90%。

    9.
      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道口,其特征在于:光标面(16)分别布置在基本上成矩形的轨道铺盖元件(4a、5a)的中央处。

    10.
      按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铁路道口,其特征在于:为了形成一个倾斜于轨道延伸的光标面(16)序列,承载着光标面并沿着轨道的横向(7)相继地布置的各轨道铺盖元件(4a、5a)沿轨道的纵向(26)彼此错开,其中,沿着轨道的横向(7)相继地布置的轨道铺盖元件(4a、5a)的三角形光标面的短的侧边缘(24)或菱形光标面的侧边缘(28)相互对准。

    11.
      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铁路道口,其特征在于:轨道铺盖元件(4,5,4a,5a,4a′,5a′)是用一种由微粒物质和粘合剂组成的复合材料构成的,光标元件(10)在上侧面(9)上嵌置到该复合材料中。

    12.
      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铁路道口,其特征在于:光标元件(10)是由许多反射体组合而成的。

    13.
      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铁路道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体是反光的球体(14)。

    14.
      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铁路道口,其特征在于:光标元件(10)是用许多点状发光的光源(14a)构造而成的。

    15.
      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铁路道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状发光的光源(14a)是发光二极管元件。

    16.
      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铁路道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状发光的光源(14a)沿着道路交通面的延伸(1a)的方向以相对于道路交通面(1)小于45°的角(α)发射出其光的大部分。

    17.
      按权利要求16所述的铁路道口,其特征在于:在光标元件中设置这样的点状发光的光源(14a),沿着依循道路交通面(1)的延伸(1a)的方向观察,它们以相对于道路交通面(1)小于45°的角(α)向前方发射出其光的大部分;以及设置这样的点状发光的光源(14a′),沿着所述方向观察,它们以相对于道路交通面(1)小于45°的角(α)向后发射出其光的大部分。

    18.
      按权利要求16所述的铁路道口,其特征在于:在光标元件中设置这样的点状发光的光源(14a),沿着依循道路交通面(1)的延伸(1a)的方向观察,它们借助一个附加光学元件(14b)既以相对于道路交通面(1)小于45°的角(α)向前又以相对于道路交通面(1)小于45°的角(α)向后发射出其光的大部分。

    19.
      按权利要求15所述的铁路道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状发光的光源(14a)沿着道路交通面的延伸(1a)的方向以相对于道路交通面(1)小于45°的角(α)发射出其光的大部分。

    20.
      按权利要求19所述的铁路道口,其特征在于:在光标元件中设置这样的点状发光的光源(14a),沿着依循道路交通面(1)的延伸(1a)的方向观察,它们以相对于道路交通面(1)小于45°的角(α)向前方发射出其光的大部分;以及设置这样的点状发光的光源(14a′),沿着所述方向观察,它们以相对于道路交通面(1)小于45°的角(α)向后发射出其光的大部分。

    21.
      按权利要求19所述的铁路道口,其特征在于:在光标元件中设置这样的点状发光的光源(14a),沿着依循道路交通面(1)的延伸(1a)的方向观察,它们借助一个附加光学元件(14b)既以相对于道路交通面(1)小于45°的角(α)向前又以相对于道路交通面(1)小于45°的角(α)向后发射出其光的大部分。

    22.
      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铁路道口,其特征在于:光标元件(10)既含有点状发光的光源(14a),又含有许多反射体(14)。

    23.
      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铁路道口,其特征在于:点状发光的光源(14a)借助一个附加光学元件(14b)本身就可以对外来光起反射体的作用。

    24.
      按权利要求15所述的铁路道口,其特征在于:光标元件(10)既含有点状发光的光源(14a),又含有许多反射体(14)。

    25.
      按权利要求15所述的铁路道口,其特征在于:点状发光的光源(14a)借助一个附加光学元件(14b)本身就可以对外来光起反射体的作用。

    26.
      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铁路道口,其特征在于:点状发光的光源(14a)是漫射光源。

    27.
      按权利要求15所述的铁路道口,其特征在于:点状发光的光源(14a)是漫射光源。

    说明书

    铁路道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道口,它具有经过一个或多个铁路轨道延伸的可行车或可行走的道路交通面,该道路交通面由安置在钢轨水平面上的轨道铺盖元件所形成。
    背景技术
    按已知的上述那种铁路道口,道路交通面的侧边缘没有明显可见的标识,特别是考虑到在铁路平交道口中存在的潜在危险,这种情况显得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在夜间,即使在铁路道口被照亮的情况下,轨道铺盖元件的侧边缘也往往难以看清,而且在被道路交通面所斜跨的铁路道口中的轨道铺盖侧边缘的可识辨性受到这种斜跨走向的影响,若是涉及一种多轨道的铁路道口,则影响更为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在于,对于上述那种铁路道口,采用某种轨道铺盖元件,这些铺盖元件具有特别是在夜间易于辨认出来的标识,此标识,在横跨铁路轨道的道路交通面的一个侧边缘上设置多个那种轨道铺盖元件条件下,从驾驶者或步行者的观点出发,都可毫无问题地理解为这一道路交通面的须引起注意的界限。
    按照本发明所设计的文首述及的那种铁路道口,其特征在于:在道路交通面的横越一个或多个铁路轨道的侧边缘上安置轨道铺盖元件,这些轨道铺盖元件在其形成道路交通面的上侧面上具有光标元件,该光标元件在每一个轨道铺盖元件上都形成一个纵向延伸的、三角形或四角形的光标面,该光标面处于那些轨道铺盖元件的上侧面上,其中,三角形的长边或者四角形的一个长的对角线沿着相应轨道的横向延伸。依此,在四角形的条件下,特别考虑采用菱形。通过上述设计,对前面所提出的目的可以以结构上简单的方式良好地实现。通过在轨道铺盖元件上所配置的光标面的纵向延伸设计,使得这些光标面即使特别在夜间,只要它们在与道路交通面成一很小角度的条件下被观察,都是可以很好识别的,如同从小轿车驾驶者的视角和从步行者的视角所表明的情况那样。通过在轨道铺盖元件上所配置的光标面的三角形或菱形设计以及通过这些光标面的特定定位,使得三角形的长边或者菱形的长对角线依相关铁路轨道的横向延伸,就可达到:在一系列处于轨道铺盖元件上的光标面的条件下,这些轨道铺盖元件被相继布置在横跨一个或多个铁路轨道的道路交通面的一个侧边缘上,即沿着该侧边缘依次布置,这些光标面的各侧边缘是近似地彼此对齐的,这样对观察者来说,这样一系列相继的光标面就会产生一种增强的警觉作用;这些反射面彼此成一条界线。其中,一方面在与轨道纵向近似地成直角的情况下,横越铁路轨道的道路交通面、光标面的三角形的纵长边或菱形的长对角线都是彼此对准的;另一方面,通过承载着光标面的轨道铺盖元件沿轨道纵向彼此适当地错开,在道路交通面相对于轨道纵向倾斜地横越铁路轨道的情况下,便可达到:相继地布置在道路交通面的一个侧边缘的光标面的三角形的较短边或菱形的各边都可近似地彼此对准。
    考虑到光标面的良好可觉察性,即使在视线受到妨碍干扰的条件下,如因为光标面轻度被污染、逆向而来的车辆的光源、雾等所造成的干扰,现做出下述有利的设定:光标面的三角形的纵长边的长度或者其菱形的长对角线的长度至少应为200mm。
    同样地,为了光标面的良好可觉察性以及为了达到相继布置的光标面的边缘彼此对准的目的,在道路交通面倾斜于铁路轨道的轨道纵向延伸的情况下,有利的是:在三角形的光标面中,光标面的与三角形的长边成直角地测得的延伸量为该长边的长度的25%至50%。
    从结构上说,在采用依本发明提出的铁路道口设计的情况下,有利的是:在光标面的三角形设计时,三角形的长边处于相应的基本上成矩形的轨道铺盖元件的边缘处。这种设计在下述情况下也可有利地采用,即当需配置菱形光标面时,分别将两个配有三角形光标面的轨道铺盖元件成对地并列加以布置,并将多对各自配有一个三角形光标面的轨道铺盖元件以它们的在光标面上延伸的边缘段彼此贴靠着布置,从而使这两个三角形的光标面相互形成一个菱形的光标面。
    对于菱形的光标面,有利的是:光标面的与菱形的长的对角线成矩形所测得的延伸量为该长的对角线的长度的50%至90%。
    此外,在光标面的菱形设计形式中,下述措施是有利的:将光标面布置在各个基本上成矩形的轨道铺盖元件的中央部位。
    用于本发明提出的铁路道口的轨道铺盖元件优选用一种由微粒物质和粘合剂组成的复合材料制成,光标元件在所述轨道铺盖元件的形成上侧的面上被嵌置到该复合材料之中。
    光标元件是依本发明设计的铁路道口的轨道铺盖元件所具有的,其最好设计为反射体,这种反射体在入射的外来光特别是可能来自车辆前灯的外来光的影响下会形成一种面形的光标。光标元件的这种设计从结构上讲是可以很简单地实现的,依此,按照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做了如下设定:上述反射体是由许多反光体组成,其特别是反光的球体。对光标元件的可见度的另一项改善是通过配用许多点状发光的光源尤其是LED-元件(发光二极管元件)在光标元件中而取得的。
    其中,光标元件可以分别只用许多这种点状发光光源构成,或者更好的是利用这种点状发光光源和利用许多反射元件特别是反光的球体制成。也可以将点状发光的光源特别是LED-元件的光学构造如此加以设计,使得这种光源本身就能有效地作为反射体。如果在光标元件中除布置光源之外也还布置反射体的话,就会提供如下优点:即使在停电情况下,仍能获得标识功能。在采用有光源的光标元件设计时,最好作如下设定:它们的光的一大部分沿着道路交通面延伸的方向以相对于道路交通面小于45°的角发射出去。其中,光源可以被沿着道路交通面延伸方向运动的车辆驾驶者特别良好地看见,但也可以被朝此方向观察的步行者清楚看到。另一种设计规定:点状发光的光源是漫射光源。其优点是:由这种光源所形成的标识可以从所有方向很好地被看到,为该光源的装配所需的操作是很简单的,但与上面所述及的定向照射相比,需要耗费较高的电能。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就一些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示意地绘出依本发明设计的铁路道口和结构元件的实施形式。附图表示:
    图1本发明设计的铁路道口的一种实施形式的俯视图;
    图2光标元件的一种实施形式的俯视图,如在依本发明设计的铁路道口的轨道铺盖元件上所用的光标元件;
    图3这样一种光标元件的放大侧视图;
    图3a、3b和3c表示相对于图3中所示光标元件的变型方案,亦为侧视图;
    图4、5和6表示相对于本发明设计的铁路道口的图1中所示实施形式的变型方案的局部俯视图;
    图7表示本发明设计的一种铁路道口的一种实施形式俯视图,依该铁路道口,一个道路交通面斜对着轨道横向跨越多个轨道;
    图8相对于图7中所示铁路道口的一个变型方案的局部,亦是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所示一种铁路道口的实施形式,在一个由钢轨2、3所示意的轨道的范围内,具有一个道路交通面1,该道路交通面跨越处于钢轨水平面上的铁路轨道。道路交通面在铁路轨道的范围内是由轨道铺盖元件4、5、4a、5a所形成的,这些轨道铺盖元件被安置在钢轨水平面上。轨道铺盖元件4、4a被安置在轨道的钢轨2、3之间,而轨道铺盖元件5、5a则被安置在外面与钢轨2、3相接。而在更朝外与轨道铺盖元件5、5a相接的则是由路面6所形成的道路交通面1。该道路交通面沿着由钢轨2、3所体现的轨道的横向7延伸。在该轨道的范围内,与道路交通面的侧边缘8相接地安置了轨道铺盖元件4a、5a,这些轨道铺盖元件在其形成道路交通面的上侧面9上具有光标元件10,这些光标元件在每个这种轨道铺盖元件4a、5a上都形成一个纵向延伸的三角形的光标面,该光标面位于这些轨道铺盖元件4a、5a的上侧面上,其中,三角形的长边11沿着由钢轨2、3所表示的铁路轨道的横向7延伸。这样一种光标元件10及其在一个轨道铺盖元件4a上的安置情况的例子,见图2和3中所示。该光标元件10从俯视图上观察具有一个三角形,在此,其长边11具有的长度为大约300mm。光标面的与该三角形的长边11成直角地所测量的延伸量12为大约100mm。长边11处于基本上成矩形的轨道铺盖元件4a的边缘13处。光标元件10,如特别可从图3看出的那样,是由许多具有反光性能设计的球体14形式的反射体组合而成的,这些球体处在一个基板15上,该基板本身被嵌置在轨道铺盖元件4a的上侧面9中。反光的球体14相互形成光标面16。就光标面的结构设计而言,除了图2和3中详细示出的实施形式之外,还有其他可能性,例如可以将许多反光球体直接地施加到轨道铺盖元件的上侧面上,或者使用许多不同于球形形状的反射体。图3a示出相对于图3中所示光标元件设计的一个变型方案,其中,按图3a中所示的光标元件10,为了借助反射所形成的光标功能,一方面由外来光为反射而施加的反射体具有球体14的形式,另一方面可配用许多成点状发光的光源14a。光源14a最好是发光二极管元件(LED-元件),并如此地加以设置,使得它们的以虚线表示的光辐射的大部分可沿着道路交通面的延伸1a的方向,并以相对于与道路交通面基本上重合的光标面16小于45°的角α发射。为了实现光辐射的这种导向,可以在光源14a上配置附加光学元件14b和采用一个经过相应校准的光源的装配形式。在光标元件的这种设计的变型中,也可以取消反射体,使得只有光源14a产生光标功能。在此情况下,可以有利地在光源14a上配置附加光学元件14b,该附加光学元件本身起着对外来光的反射体的作用。代替图3a中所示定向发射的光源,也可配用漫射光源,这样,这些光源便可从所有方向被很好地看到。图3b表示一个光标元件10,其上配有这样的点状发光的光源14a,这些光源沿着依循道路交通面的延伸1a的方向观察,将其以虚线表示的光的大部分向前发射,相对于光标元件10的与道路交通面平行的光标面16成一个小于45°的角α;而且还另配用了这样的点状发光的光源14a′,这些光源沿着依循道路交通面的延伸1a的这个方向观察,将其以虚线表示的光的大部分向后发射,相对于光标面16成一个小于45°的角α。也可以在这样一种光标元件上除了光源14a、14a′还附加配用反射体。前述的光发射方向可以采用附加光学元件14b和采用光源的相应地经过校准的装配方式来取得。图3c表示一个光标元件10,其上配用了这样的点状发光的光源14a,这些光源从依照道路交通面的延伸1a的方向观察,借助一个附加光学元件14b,将其以虚线表示的光的大部分既相对于与道路交通面平行延伸的光标面16成一个小于45°的角α地向前发射,又相对于光标面16成一个小于45°的角α地向后发射。在这种光标元件上,除光源14a之外还可配用反射体。
    轨道铺盖元件4、5、4a、5a是由一种复合材料形成的,这种复合材料由微粒物质和粘合剂组成。最好在这种复合材料中还加入一种增强体。
    在道路交通面的在图1右边的侧边缘8处所布置的轨道铺盖元件4a、5a上,安置了光标元件10,以它们的长边11靠紧该轨道铺盖元件的边缘13,这些光标元件10的长边11彼此对准,其中,这一情况以一条点划线18表示。在道路交通面的在图1中所示左边的侧边缘8范围内所布置的轨道铺盖元件4a、5a上,即在轨道铺盖元件4a处,在该轨道铺盖元件4a的边缘13上安置了一个光标元件10;而在轨道铺盖元件5a处,光标元件10则被安置在那些轨道铺盖元件的上侧面的中心。与在道路交通面的右侧边缘8上安置的光标元件10的情况相似,在道路交通面的左侧边缘8的范围内所安置的光标元件10的长边11也是彼此对准的,这一情况以一条点划线对准线19表示,该线如同对准线18一样,也是沿着铁路轨道的横向7延伸的。
    按图4中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铁路道口的变型方案,在铁路道口的道路交通面的一个侧边缘8的范围内配备了所布置的轨道铺盖元件4a、5a,这些轨道铺盖元件在其上侧面上具有光标元件10,这些光标元件各自形成一个菱形的光标面。该菱形的长对角线20沿着横向7朝铁路轨道的钢轨2、3延伸。光标元件10的菱形的长对角线20是彼此对准的,如以对准线21所示的那样。
    按图5中所示的变型方案,轨道铺盖元件4a、5a配有光标元件10,上述轨道铺盖元件被布置在道路交通面的一个侧边缘8的范围内,那些光标元件各自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光标面,并被布置在上述轨道铺盖元件的上侧面的中心。这些光标元件10的长边11是彼此对准的,如以点划线22所示的那样。
    按图6中所示的变型方案,在道路交通面的一个侧边缘8的范围内安置了多对轨道铺盖元件,其中,在轨道的钢轨2、3之间配置了由轨道铺盖元件4a、4a′形成的一对,而且在外面与钢轨2、3相接地配置了两对轨道铺盖元件,各自由轨道铺盖元件5a和5a′组合而成。所有这些轨道铺盖元件都配有光标元件10,这些光标元件形成三角形的光标面,其中,光标元件的三角形的长边11分别处在相应的基本上成矩形的轨道铺盖元件4a、4a′、5a、5a′的边缘13上。分别相互形成一对的轨道铺盖元件以它们的在光标面延伸的边缘段彼此贴靠地加以布置,其中,这些轨道铺盖元件每一对的三角形光标面相互形成一个菱形的光标面。这些菱形的光标面的长对角线是彼此对准的,以点划线23表示。
    图7表示依本发明设计的一种铁路道口的实施形式,具有一个由轨道铺盖元件形成的道路交通面1,该道路交通面延伸经过两条铁路轨道,铁路轨道的钢轨以2、3及2′、3′表示。在此情况下,道路交通面倾斜于铁路轨道的横向7延伸。在铁路轨道的范围内,道路交通面是由轨道铺盖元件4、5、4a、5a所形成的。朝外相接的道路交通面是由道路路面6形成的。轨道铺盖元件4a、5a被布置在道路交通面的侧边缘的范围内,并承载着由光标元件10所形成的光标面,光标面具有三角形。其中,既在道路交通面的左侧边缘8上又在其右侧边缘8上存在着彼此相继的三角形的光标面,这些光标面的短的侧边缘24彼此对准,以点划线25表示这一情况。为了实现光标元件10的这种彼此对准的布置,有关的轨道铺盖元件4a、5a沿轨道的纵向26彼此相对错开,这些轨道铺盖元件承载着相应的光标面,并沿轨道的横向7彼此相继地加以布置。
    按图8中所示相对于图7中所示的一种铁路道口的实施形式的变型方案,在道路交通面1的侧边缘8的范围内,布置了成对的轨道铺盖元件,即各自相互形成一对的轨道铺盖元件4a、4a′,这些轨道铺盖元件被布置在轨道2、3和2′、3′的钢轨之间,以及各自相互形成一对的轨道铺盖元件5a、5a′,这些轨道铺盖元件在外面与相应轨道的钢轨相接地加以布置。轨道铺盖元件4a、4a′,5a、5a′成对地以它们的边缘13彼此贴靠着加以布置,并带有三角形的光标面,这些光标面是由光标元件10所形成的,其中,两个三角形的光标面的长边11是彼此并列地布置的,这两个光标面处在一对轨道铺盖元件上;而处在每对轨道铺盖元件上的三角形的光标面则相互形成一个菱形的光标面。这样,在相应侧边缘8上,存在着一个倾斜于两个轨道延伸的菱形光标面的序列,其中,这一序列的菱形光标面依循道路交通面的相关侧边缘8延伸,而如前述所形成的菱形光标面的侧边缘28则彼此对准,亦如用点划线27表示的那样。

    关 键  词:
    铁路 道口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铁路道口.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24233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