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余热回收水循环装置.pdf

  • 上传人:b***
  • 文档编号:24185
  • 上传时间:2018-01-12
  • 格式:PDF
  • 页数:5
  • 大小:282.34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61783.6

    申请日:

    2015.04.07

    公开号:

    CN104748161A

    公开日:

    2015.07.01

    当前法律状态:

    公开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F24B9/00; F24C13/00

    主分类号:

    F24B9/00

    申请人:

    上海亿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优优

    地址:

    200241上海市闵行区吴泾科技园6幢2012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属于家用生活设备技术领域的余热回收水循环装置,包括灶台、烟筒、三通阀、换热器、控制阀、水泵、水箱、温度传感器、控制器、控制体、控制管、移动体、弹簧、固定体,三通阀安装在分流管、烟筒的交接处,换热器安装在烟筒的顶部,移动杆的一端与第一移动体固结在一起,移动杆的另一端穿过固定体后与第二移动体固结在一起,第一移动体的右壁面通过弹簧与控制体的右壁面连接在一起。在本发明中,控制器可以根据两个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控制三通阀的开关,从而利用烟筒中的排气余热加热家庭用水。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家用余热回收系统的设计。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余热回收水循环装置,包括灶台(1)、烟筒(2),烟筒(2)安装在灶台的后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流管(3)、三通阀(4)、换热器(5)、上循环管(6)、下循环管(7)、上控制阀(8)、下控制阀(9)、水泵(10)、水箱(11)、补水管(12)、出水管(13)、第一温度传感器(14)、第二温度传感器(15)、线束(16)、控制器(17)、控制体(18)、进水管(19)、控制管(20)、第一移动体(21)、固定体(22)、第二移动体(23)、移动杆(24)、弹簧(25),分流管(3)与烟筒(2)相连通,三通阀(4)安装在分流管(3)、烟筒(2)的交接处,换热器(5)安装在烟筒(2)的顶部,上循环管(6)、下循环管(7)、补水管(12)、出水管(13)分别安装在水箱(11)上,上控制阀(8)安装在上循环管(6)上,下控制阀(9)、水泵(10)安装在下循环管(7)上,第一温度传感器(14)安装在水箱(11)上,第二温度传感器(15)安装在三通阀(4)下边的烟筒(2)上,控制器(17)通过线束(16)分别与上控制阀(8)、下控制阀(9)、水泵(10)、第一温度传感器(14)、第二温度传感器(15)相连接,上控制阀(8)、下控制阀(9)均为电磁阀,水箱(11)的外面包裹着保温层,补水管(12)的下端、进水管(19)的上端分别与控制体(18)的上下壁面连通,控制管(20)的两端分别与水箱(11)下壁面、控制体(18)左壁面连通,第一移动体(21)、固定体(22)、第二移动体(23)均布置在控制体(18)内,固定体(22)与控制体(18)的内壁面固结在一起,移动杆(24)的一端与第一移动体(21)固结在一起,移动杆(24)的另一端穿过固定体(22)后与第二移动体(23)固结在一起,第一移动体(21)的右壁面通过弹簧(25)与控制体(18)的右壁面连接在一起。

    说明书

    余热回收水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用生活设施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以回收灶台余热的余热回收水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对生活热水的需求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洗浴、厨卫、烹饪等都会用到生活热水。在中国农村家庭,目前人们普遍采用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光热作用制取生活热水,或者直接采用其他加热方式,如燃烧燃料或电加热。然而,不管是太阳能还是其他加热方式,都有不同的缺点,如太阳能光热利用受天气影响较大:阴雨天时,热水温度不足而常常需要采用高品位的电能来进行辅助电加热;炎热夏天时,热水温度几乎达到100度,产生的用不掉而只有不得不任其自然蒸发,浪费水资源。而其他加热方式,都需要采用其他能源(如电能或燃煤、燃料等),不利于节约能源。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农户家用型热水制取所出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量回收系统,该系统不仅能提供生活热水,而且能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保障热水温度。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包括灶台、烟筒、分流管、三通阀、换热器、上循环管、下循环管、上控制阀、下控制阀、水泵、水箱、补水管、出水管、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线束、控制器、控制体、进水管、控制管、第一移动体、固定体、第二移动体、移动杆、弹簧,烟筒安装在灶台的后边,分流管与烟筒相连通,三通阀安装在分流管、烟筒的交接处,换热器安装在烟筒的顶部,上循环管、下循环管、补水管、出水管分别安装在水箱上,上控制阀安装在上循环管上,下控制阀、水泵安装在下循环管上,第一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水箱上,第二温度传感器安装在三通阀下边的烟筒上,控制器通过线束分别与上控制阀、下控制阀、水泵、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相连接,控制阀、下控制阀均为电磁阀,水箱的外面包裹着保温层,补水管的下端、进水管的上端分别与控制体的上下壁面连通,控制管的两端分别与水箱下壁面、控制体左壁面连通,第一移动体、固定体、第二移动体均布置在控制体内,固定体与控制体的内壁面固结在一起,移动杆的一端与第一移动体固结在一起,移动杆的另一端穿过固定体后与第二移动体固结在一起,第一移动体的右壁面通过弹簧与控制体的右壁面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本系统能有效的回收烟气余热,不受气候变化所限制,节约能源。本系统较常规的太阳能热水系统相比,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灶台,2、烟筒,3、分流管,4、三通阀,5、换热器,6、上循环管,7、下循环管,8、上控制阀,9、下控制阀,10、水泵,11、水箱,12、补水管,13、出水管,14、第一温度传感器,15、第二温度传感器,16、线束,17、控制器,18、控制体,19、进水管,20、控制管,21、第一移动体,22、固定体,23、第二移动体,24、移动杆,25、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灶台1、烟筒2、分流管3、三通阀4、换热器5、上循环管6、下循环管7、上控制阀8、下控制阀9、水泵10、水箱11、补水管12、出水管13、第一温度传感器14、第二温度传感器15、线束16、控制器17、控制体18、进水管19、控制管20、第一移动体21、固定体22、第二移动体23、移动杆24、弹簧25,烟筒2安装在灶台的后边,分流管3与烟筒2相连通,三通阀4安装在分流管3、烟筒2的交接处,换热器5安装在烟筒2的顶部,上循环管6、下循环管7、补水管12、出水管13分别安装在水箱11上,上控制阀8安装在上循环管6上,下控制阀9、水泵10安装在下循环管7上,第一温度传感器14安装在水箱11上,第二温度传感器15安装在三通阀4下边的烟筒2上,控制器17通过线束16分别与上控制阀8、下控制阀9、水泵10、第一温度传感器14、第二温度传感器15相连接,控制阀8、下控制阀9均为电磁阀,水箱11的外面包裹着保温层,补水管12的下端、进水管19的上端分别与控制体18的上下壁面连通,控制管20的两端分别与水箱11下壁面、控制体18左壁面连通,第一移动体21、固定体22、第二移动体23均布置在控制体18内,固定体22与控制体18的内壁面固结在一起,移动杆24的一端与第一移动体21固结在一起,移动杆24的另一端穿过固定体22后与第二移动体23固结在一起,第一移动体21的右壁 面通过弹簧25与控制体18的右壁面连接在一起。
    在本发明的实施过程中,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4检测到水箱11内水温低于50℃(低于生活热水需求温度)且第二温度传感器15检测到烟筒2内温度高于50℃(有高温烟气产生,表明农户正在燃烧燃料)时,控制器17控制三通阀4旋转,使排气不在分流管3中流出(从换热器5下方的烟筒2中流出),并打开上控制阀8、下控制阀9、水泵10,高温烟气与冷水开始换热;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4检测到水箱11内水温高于90℃(热水温度较高)或第二温度传感器15检测到烟筒2内温度低于50℃(烟气温度降低,表明农户没有燃烧燃料)时,控制器17控制三通阀4旋转,使排气在分流管3中流出,不在与水箱11中水进行换热。
    当水箱11中的水位较低时,第二移动体23左侧的容积腔内压力较小,在弹簧25的弹性作用下第一移动体21向左移动,从而使进水管19与补水管12相隔断;当水箱11中的水位较高时,第二移动体23左侧的容积腔内压力较大,第二移动体23推动第一移动体21向右移动并压缩弹簧25,从而使进水管19与补水管12相连通。

    关 键  词:
    余热 回收 水循环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余热回收水循环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2418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