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体开启机构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单手打开的各种盒子或装置的盖体或开启构件的盖体打开机构,具体涉及一种除合成树脂制或金属制成的各种盒子或容器之外,其他包装香烟、牛奶糖等用的纸盒亦可使用的盖体开启机构。
此外,本发明亦涉及一种除用于以合成树脂等材料单片成形的眼镜盒、化妆箱之外,以及如软性磁碟等各种记忆媒体用盒或洗洁剂容器的盖体上的开启机构。
此外,本发明的开启机构也可用作各种家具、公务乃至产业用各种机械或器具的开启机构或开启构件。
用聚乙烯等合成树脂材料将本体与盖体单片成形的各种盒子、容器早已问世。在盖体与本体上设置可彼此扣合的公、母扣件以关闭盖体的设计亦已为人知。
如以单手握住这些盒子或容器并将其打开,则需用拇指从外侧强力推压盒子的本体侧扣件使其产生形变,令盖体侧扣件脱离。
然而,此种现有构造对于手指无力者无法打开,而且此类开启机构多使用于眼镜盒、铅笔盒或玩具类、食品容器等,对于消费者群中的老年人、妇女、少年或幼儿等多年龄层而言可谓颇不合理。
此外,藉由强力按压本体侧的扣件虽然确实可解除盖体侧扣件的扣合状态,但要将盖体大幅掀开时,仍须用两手操作或在铰链部位设置弹簧机构或其它类似机构才能达到目的(例如请参阅日本实开昭55-151210号公报、实公平4-30120号公报)。
另外,化妆用粉盒等,虽已有用单手握持盒子以一个手指轻按即可开闭的设计(请参阅实开昭61-113243号公报、实公平4-3974号公报、实公平4-40566号公报)。但是,此种盒子的开/闭机构需要设置扣具、扣具释放部件或铰链部位的铰链元件或弹簧元件等。为生产这些部件则需要各种模具、加工设备或加工技术、加工操作等,势必使制造成本增高,在用途上只能局限于使用在高档产品中。
淋浴乳、洗发精等容器的盖子上虽亦有使用类似本发明切孔的设计(请参阅实用平2-45266号公报),但其目的、构造、操作方法、效果与本发明完全不同,已有技术中藉切孔而自铰链独立的部分是在盖体开闭时起到弹簧元件的作用以辅助盖体动作,该部分在盖体开启时突出于盖子外侧,闭合时则铰链部形成向外尖锐突出的状态。亦即,该设计与按压操作部向内侧压入的本发明完全不同。
另一方面,工业机器、办公用品、家庭用品或包、袋、盒子等器具上一般设有可打开的盖体、开启元件虽亦普遍可见,但由于其构造复杂,则需有大量的零件经多道加工而制成,制造时所耗费的时间长。此外,家用电视遥控器上的电池盖不但开关麻烦,而且打开后因盖体自遥控器本体脱离可能遗失。
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盖体开启机构,藉由该机构,不但容器的盖体与本体的扣合状态可用单手解除,且可以用一只手将盖体打开至所期望的角度;同时,该该机构结构简单,零件数少,加工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盖体开启机构,包括具有一本体结构、一盖体结构的容器,以及一连接在本体结构和盖体结构之间的铰链结构,其特优在于,所述铰链结构包括与所述本体结构和盖体结构成一体、且沿纵向延伸的侧部结构,在所述侧部上有两条隔开切孔横向于所述纵向延伸,所述两个隔开切孔之间形成一按压部,所述按压部的纵向宽度至少与使用者的指宽相同,所述按压部一侧上的部分侧部形成对齐的横向部分,所述横向部分包括一柔性铰链,当本体和盖体结构中的一个结构相对另一个结构从一关闭位置向一打开位置折曲时,所述按压部可藉由一手指按压以将所述按压部从非按压位置向按压位置移动,所述按压部从所述非按压位置向所述按压部的移动可使所述一个结构相对另一个结构绕所述柔性铰链从所述关闭位置向所述打开位置运动,所述按压部在所述非按压位置时与所述横向部分对齐并且与所述横向部分具有相同形状,从而构成所述横向部分的延续部分。
此外,本发明不仅可使用于由零件组装成的盒子、容器或一体成型的盒子、容器,亦可用作其它机械装置、器具的开启机构部件。为便于说明,下文中乃将使用于组装型盒子、容器时称为本体与盖体,使用于一体成形的盒子、容器时称为本体部与盖体部,但实质上本体与本体部、盖体与盖体部是相同之物。另外,机器类的说明文中,有时将相当于盖体的元件称为开启元件,相当于本体的元件称为固定部,但实际上系相同的构件。
图1为使用本发明盖体开启机构一个实施例的眼镜盒的前视图;
图2为其后视图;
图3为盒子打开180度时的仰视图;
图4为打开180度时的俯视图;
图5为图4的A-A线剖视图;
图6为其侧视图;
图7为铰链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8为图7所示盒子铰链部分的开启机构的放大剖视图;
图9为使用本发明盖体开启机构一个实施例的二块装卡带盒的前视图;
图10为盒子打开180度时的仰视图;
图11为其侧视图;
图12为盒子打开180度时的俯视图;
图13为图9的C-C线剖视图;
图14为盒子的开启机构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15为图12的B-B线剖视图;
图16为盒子铰链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17为图16所示盒子铰链部分的开启机构的放大剖视图
图18为使用本发明盖体开启机构另一个实施例的二块装卡带盒的打开180度时的俯视图;
图19为图18所示的盒子打开180度时的仰视图;
图20为其前视图;
图21为其剖视图;
图22为其放大剖视图;
图23为其铰链部分的开启机构的放大剖视图;
图24为使用于卡带盒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5为使用本发明盖体开启机构一个实施例的香烟盒的正面立体图;
图26为其背面立体图;
图27为盖体部打开状态的正面立体图;
图28为使用本发明盖体开启机构的放CD盒的盒子打开180度时的俯视图;
图29为图28所示盒子的闭合状态立体图;
图30为其盖体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31为图30的开启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32为盖体大幅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33为图32的开启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34为图32的开启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35为图28所示的盒子的制造过程的侧视图;
图36为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相对按压操作部的本体部分制得较大作为便易挟持盒子的支持部;
图37为使用本发明盖体开启机构的瓶盖的立体图;
图38为盖体打开时的立体图;
图39为盖体完全打开时的立体图;
图40为由底面观察盖体完全打开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41为另一种盖子的使用例的立体图;
图42为盖体打开时的背面立体图;
图43为盖体打开时的正面立体图;
图44为由上方观察盖体完全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45为由底面观察盖体完全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46为使用本发明盖体开启机构的遥控器的盖体打开状态立体图,其中盖子上具有开关操作部;
图47为使用本发明盖体开启机构的遥控器盖体打开状态立体图,其中盖子上有收容器;
图48为盖子左右侧设有本发明盖体开启机构的玩具箱的立体图;
图49为其盖体打开状态立体图。
(实施例1)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盖体开启机构的实施例。
首先按照图1至图8所示的眼镜盒说明本发明的盖体开启机构的一个实施例。
1为眼镜盒的本体,2为盖体,两者以铰链3可开启地连结。4为设在铰链3内侧边的铰链槽,图例中,铰链3藉由二条铰链槽4而得以转动。
5为与铰链3分离地设在铰链3中央部位的按压操作部,其端部6分别连结本体1及盖体2。按压操作部5的宽度以可供手指按压为度,其断面则形成与铰链3相同的曲面形状。此外,按压操作部5的内侧形成有与铰链槽4相同的折曲槽7。端部6亦形成有折曲槽7。
在关闭盖体2时,按压操作部5的端部6两端的距离在最小状态。按压操作部5不一定要形成与铰链3相同的形状,其它例如V形状亦可。另外,折曲槽7不一定要设在与铰链4相同的位置,其数量仅一条亦可,多条亦无妨。为达到容易按压操作的目的,按压操作部5的角度自盒体内侧观最好是大于90度的钝角为佳。
8为形成于本体1的公扣,9为形成于盖体2的母扣,盖体2闭合时,公扣8与母扣9呈扣合状态。
其次,本体1、盖体2、铰链3、按压操作部5、公扣8、母扣9等虽亦可用合成树脂一体成形,但并非一定要一体成形,亦可配合材料、制造工艺而将所需的开启机构制成零件,再用熔接、融设、嵌接、螺钉锁固、贴合加工等方法完成,或至少用可变形材料,例如PP、尼龙等软弹性树脂或同质板材及长纤维纸类等折曲耐用性高、弹性佳的有效材料先将按压操作部5形成。
其次说明本实施例中盖体的打开动作。
首先,在盖体2与本体1闭合的状态(图6及图7)中,按压操作部5与铰链3呈相同形状。
在此状态时,将按压操作部5朝盒体内侧方向按压时,由于按压操作部5形成有折曲槽7,按压操作部5即在此部位产生折曲而变形。该按压操作部5的本体侧端部6与盖体侧端部6间的距离,即由此变形而变宽,使盖体侧端部6移动至图中上方。
于盖体侧端部6移动至图中上方时,盖体2本身亦在铰链3处转动,而如图8所示地打开,同时,藉由调整按压操作部5的按入程度,使盖体2得以打开至所希望的角度。
(实施例2)
按照图9至图17所示的二块装卡带盒说明本发明的盖体开启机构的一体成型式盖体开启机构,该卡带盒除了装卡带之外,亦可在尺寸、形状上加以改变而用于收藏CD、DCC、MC等物品。
10为以合成树脂一体成形的二块装卡带盒本体,该本体以铰链部13将二个薄型盒体11、12可转动地连结。14为薄型盒体11、12的收容部。该收容部14为由外周壁15与底部16所形成,其形状大致与卡带相同,外周壁15的高度则大致与卡带厚度相同。17为配设于外周壁15的卡带扣止部,它可将卡带侧面的突起部扣住。此外,下文中为便于说明,薄型盒体11称为本体部11,薄型盒体12称为盖体部12。
铰链部13分别在盒体内侧的本体部11连结部及盖体12连结部形成有铰链槽4,利用该铰链槽4将本体部11与盖体部12转动,使其分别作90度折曲时,即可共同由本体部11及盖体部12的底部16、外周壁15及铰链部13围绕成箱形。
5为按压操作部,于该按压操作部5上、位于铰链部13中央部位朝盖体部12的开关方向以可用手指按压的间隔形成有二条切孔18,令该切孔18横贯铰链部13的铰链槽4,且该操作部5的一端延伸至盖体部12,另一端部6则延伸至本体部11侧的铰链槽4。由于藉切孔18将铰链部3切离以形成按压操作部5,故该按压操作部5在铰链槽4的相同位置处得以形成同样的折曲槽7。
切孔18亦可在盒体成形后再加工形成,或在盒体成型时一体制成;折曲槽7也不一定必须设于铰链槽4相同的位置上,其条数可按情况适当地设置。
8为形成于本体部11的公扣,9为形成在盖体部12的母扣,盖体部22闭合时,公扣8与母扣9即形成扣合状态。这些公扣9与母扣9亦为一体成型式制成。此外,若将公扣8与母扣9如图所示地以朝向盒体内侧的形状形成,则扣具不会突出盒体外侧,外形简洁美观。
说明本实施例的一次按压开启动作。
首先,盖体部12与本体部11闭合时(图14及图16所示的状态),本体部11的公扣8与盖体部12的母扣9相互扣合,按压操作部5的形状与铰链部13相同。
在该状态下,握持者用单手握之,其拇指由本体部11下方位于本体部11的公扣8上,同时食指及中指位于按压操作部5上,然后,由两侧朝向盒体侧方向按压时,公扣8即因被朝内侧按压而与盖体部12的母扣9脱扣,盖体部12形成可自由活动状态。此时如再将按压操作部5压入,则由于按压操作部5形成有折曲槽7,故可藉该折曲槽7的折曲而使安压操作部5朝盒体内侧变形,并因其变形而使按压操作部5位于本体部11侧的端部6与盖体部12侧的端部6间的距离变大,从而盖体部12侧的端部6移动至图面上方。以上为分解动作式说明,其实这些动作是在一次推按过程(One-push)中完成的。
盖体部12侧的端部6移动至图面上方时,盖体部12本身亦在铰链部13处转动,而打开成图17所示的状态。经由调整按压操作部5的压入程度,盖体部12的打开角度亦得以调整。
以柔软树脂制作盒体时,即使不是主动地将本体部11的公扣8压入,亦可藉由按下按压操作部5而使盖体部12朝图14的左方移动一段距离,令盖体部12的母扣9与本体部11的公扣8自动脱离。因此,此时只要压下按压操作部5即可打开盖体部12。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只要将盒体用一只手握住,即可藉压下按压操作部5,以一次推压操作(One-Push)将其盖体打开。
此外,如使二条切孔18的端部6分别延伸至盖体部12及本体部11,则不论按压盖体部12侧的按压操作部5或按压本体部11的按压操作部5,均可将盖体部12或本体部11打开。
(实施例3)
结合图18至图23所示的一体成型式二块装卡带盒说明本发明的盖体开启机构,其中收容物与实施例2相同,该机构亦用于收藏各类物品的各种盒体或容器上。
二块装卡带盒本体是以合成树脂一体成型的,令薄形盒体11及薄形盒体12可转动地由铰链部13连结,14为薄形盒11、12的收容部,由外周壁15与底部16所形成,其形状与卡带大致相同,外周壁15的高度大致与卡带高(厚)度相等。17为配设于外周壁15的卡止部,用以扣止卡带;下文中,薄形盒体11称为本体11、薄形盒体12称为盖体部12。
铰链13分别在本体部11的盒体内侧及盖体部12的盒体内侧部分形成有铰链槽14。藉由该铰链槽14将本体部11及盖体部12分别转动而形成90度折曲时,即可由本体部11及盖体部12各自的底部16、外周壁15及铰链13围绕形成箱形体。
5为按压操作部,它是在铰链部13的中央部位以可用手指按压的间隔朝盖体部12的开启方向形成二条切槽18并使该槽的端部6延伸至盖体部12而构成的。图中,切槽18的另一端部6长度延伸至铰链槽4,但不必延伸至铰链槽4亦可。7为形成于按压操作部5的盒体内侧方向的折曲槽。藉由该折曲槽7的形成,只要用手指朝盒体内侧方向按压,按压操作部5即可变形。图示例中,折曲槽7为一条,但也可形成多条。此外,若减少按压操作部5的厚度,则即使不形成折曲槽7,操作部5也可以变形。
8为形成于本体部11的公扣,9为形成于盖体部12的母扣,当盖体部12闭合时,公扣8与母扣9相扣合,这些公扣8及母扣9一体成型。如图所示,公扣8与母扣9两者均形成于盒体外周壁15内侧时,扣具不会伸出盒体外侧,外形简洁美观。此外,20为挡止部,其目的在于开启动作时用以防止铰链部13倒向本体部,亦即在开启动作时可以防止铰链部13转动,使铰链部13成为按压操作部5的固定部。
其次说明本实施例的盖体开启动作。
首先,在盖体部12与本体部11闭合时(图22所示的状态),本体部11的公扣8与盖体部12的母扣9相互扣合,而按压操作部5的形状则与铰链部13相同。
此时,如用拇指由本体部11下侧扶住公扣8并用食指及中指置于按压操作部5的方式握持盒体,然后由两边朝盒体内侧方向挟压,由于公扣8被压至内侧,故它从母扣9中脱扣,盖体部12成为自由状态。此时若如图23所示地继续压下按压操作部5,则由于形成有折曲槽7的缘故,按压操作部5会在此部位弯曲而变形至盒体内侧。如此一来,因按压操作部5与盖体12所构成的角度变小,故盖体部12乃回复至原来角度,结果,盖体部12得以向箭头方向打开。必须说明的是,上述动作虽系以分解动作方式陈述,实际上是在一次按压动作(One-Push)中完成的。
上文中虽为便于说明将薄形盒体11称为本体部11,但由盖体部12(薄形盒体12)观之,铰链部13乃属于固定部位,故实际上铰链部13已构成本体部11的一部份。
图24所示的录影带盒中,本体部11与铰链部13如予以固定,则仅有盖体部12可打开,则不必要挡止部20。
(实施例4)
与实施例3相同的,根据图25至图25所示的纸制香烟盒说明本发明的盖体开启机构。但此种盒体并不限于盛装香烟,亦可用作蛋糕、巧克力等包装容器。
香烟盒本体由纸板加工形成盒体,令其本体部11与盖体部12藉由铰链线(铰链槽)4可转动地连结。此盒体的形成方法可使用已知技术的方法。
本体部11的铰链线(铰链槽)4侧边上方以可用手指按压的间隔设有二条切孔18,其端部6恰好延伸至铰链槽4,从而形成按压操作部5。该按压操作部5的切孔18可在盒体组装前的起模(rapping)阶段即予以形成,亦可在盒体组装时或后加工阶段才形成。
7为形成于按压操作部5的折曲槽,其目的在于使按压操作部5容易在此部位向盒体内侧折曲,其数量可为单一折曲线或适当的多条线。只要按压操作部5能够不依靠其变形,则也可不必设置。
其次,为防止本体部11变形,本体部11内侧可附设适当的补强板。另外,虽然上文以纸加工制品为前提所作陈述,但也可一部分或整体均用合成树脂或金属来形成,而且也不一定需用整纸张板一体制成,若先将本体部11、盖体部12、按压操作部5分别制作,然后用例如粘接等适当的方法予以组合完成亦可。
欲将本实施例的盒体盖体部12打开时,用一只手拿本体部11,再用拇指、食指或中指等适当手指推按按压操作部5,盖体部12即可打开。另外,为防止尘埃、湿气经由切孔18进入盒体内,可用防湿性纸材或合成树脂膜由本体部11覆盖至按压操作部5。
上述实施例中,也可将本体部11当作本体1,盖体部12当作盖体2分别单独制作,再用铰链3可转动地连结。如此,本体1与盖体2即可使用不同材料,同时对铰链部13施以必要的补强。
(实施例5)
现结合图28至图35所示的一体成型式CD盒来说明本发明的盖体开启机构。
10为用合树脂一体成型的CD盒本体,其本体部11与盖体部12以铰链部13可转动地连结。本体部11的收容部14由外周壁15及底部16所构成。
铰链部13在与本体部11的连结部及与盖体部12的连结部分别于盒体内侧形成有铰链槽4。利用铰链部13的铰链槽4将本体部11与盖体部12分别转动而形成90度折曲时,即可由本体部11与盖体部12的各底部16、外周壁15及铰链部13围绕成箱形体。
5为按压操作部,它是在铰链部13的中央部位以可用手指推压的间隔朝盖体部12的开启方向形成二条切孔18,令该切孔18横贯铰链部13的铰链槽14,且使切孔18的一端部6延伸至盖体部12的任意位置而构成的。另一端部6则延伸至本体部11侧的铰链槽4。因按压操作部5藉由切孔18将铰链部13分隔而形成,故按压操作部5在与铰链槽4相同位置处亦形成有相同的折曲槽7。
21为按压操作部5在位于盖部12一边所形成的折曲线。该折曲线21以槽状形成于盖部12内侧,但亦可形成于盖部12的外侧。22为自盖体部12的切孔18端部6延伸出的分别在盖体部的左右方形成的折曲部,连接于折曲部22的盖体部12侧面的部位上形成有切口23。
本体部11与铰链部13的挡接部形成有挡止部20,以在盖子打开时防止铰链部13倒在本体部11上。该挡止部20的高度与铰链部13相等,并可与盖体部12的背面挡接。
24为支持部,其作用是当作设在本体部11的杆部的支点。盖体部12是在设有按压操作部5的部位中、相当于折曲线21与折曲部22间的位置挡接该支持部24。25为通过与铰链部13的侧面可扣住处的将盖体部12保持在开启状态的小突起。
当具有本实施例的盖体开启机构的盒体一体成型时,先将图35所示的折曲槽7、折曲线21、折曲部22以展开状态形成后,再将其折成容器形状。
其次说明本实施例的盖体开启机构的开启动作。
将盖体部12平放,并由盖体上方实施开启动作时,如图31所示地,推按盖体部12上按压操作部5,如此,按压操作部5位于折曲槽7的一边乃以支持部24为支点而在折曲线21处下降,使盖体部12如图30所示地打开。
当欲大幅打开盖部12时,则如图33所示地按下按压操作部5的铰链部13侧,使按压操作部5在折曲线21处向侧折曲,藉由此种引拉作用,盖体部12乃得以在折曲部22处形成折曲状态,而打开成图32所示的状态。如欲维持盖体部12的开启状态时,则可将按压操作部5大幅压下,使按压操作部5位于铰链部13的侧面并扣止于突起25。
在本实施例中,可藉由按压操作部5的按压部位而使盖体部12大幅打开或小幅打开。欲小幅打开时,不必手持盒体,以平放状态即可打开。另一方面,大幅打开时,其开启状态亦可得以保持。
本实施例的盖体开启机构亦可使用于CD唱盘的CD收容部盖子或化妆盒的盖子上。
然在此薄形盒体中,为使盒体容易用手握持,则可如图36所示地将相对向于按压操作部5的本体11放大以形成支持部26,如此一来,由侧面推压按压操作部5时,即得以仅使本体部11固定,而挟持盒体的手指不会妨碍盖体部12的打开。在其它权利要求的盖体开启机构中亦同样具有此种特点。
(实施例6)
图37至图45为本发明盖体开启机构使用于洗发精瓶、食品或调味品等各种容器的盖体的情形,其中27为用以将盖体螺合于瓶顶螺纹部的内螺纹,28为形成于本体部11的出料口,29为封闭出料口的栓塞。
本实施例可一体成形,或本体与盖体分别成形后再加以组合。
(实施例7)
图46及图47为本发明的盖体开启机构使用于机器类的情形,其中开启元件36形成有按压操作部5,将此装置设在固定部37时,只要按下按压操作部5,开放元件36即可打开。其中,开放元件36相当于盖体,固定部37则相当于本体。以机器类而言,一般家庭用、事务用、产业用的各种机械器具均可使用本实施例的开启机构。例如,图46所示的家电遥控器的开关操作部盖子或图47所示的电池收容部盖子等皆可使用。此外,各种电气用品的电源线或导线收容部用盖子、电池收容部盖子、电话机或遥控器的各种开关操作部盖子等均可使用。又如汽车的小工具箱或托架箱或门套盖子、家电制品门扉或家具用门扉或住家、汽车用门扉等大型物品皆可适用本实施例的开启机构。
(实施例8)
图48及图49是一个玩具箱盖体2的左右侧设有本发明盖体开启机构的实例,其中,盖体2的左右侧分别设有按压操作部5,只要压下任一边的按压操作部5均可打开盖体2。
如将二组权利要求2的盖体开启机构相向配设时,若分别按下左右按压操作部,则盖体可以打开呈双扇对开状,开口面积得以加大。
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设置的折曲槽7、折曲线21、折曲部22实质上是发挥同样功能的设计,这些机构只要可以折曲即可,在形成方式上可为槽状或仅在此部位上预先施以加工使得整体上只有该部位容易折曲。另外,切孔18有时亦依目的或用途而形成开缝(slit)状的切口以充分发挥作用,而某些情形中其宽度也可加大至某种程度。
如以合成树脂类材料一体成型时,本体部11、盖体部12、铰链部13、按压操作部5、折曲槽7、折曲线21、折曲部22、公扣8、母扣9等可在展开成180度的情形下一体成型。此时,可使用通常的模具及成形加工技术完成。若采用PP等软弹性材料,则不但可提高铰链部13或按压操作部5的耐久性,而且亦可适用于厚度极薄的机器类或容器类的盖体。
其次,注塑成型或吹制成形等方法、或板材加工所用的贴合、冲压加工等制造方法皆可使用。
在板材类、纸器用扣具的形成方法上,超音波接合、熔接、融固,乃至铆固、夹层等方法均无限制。同时,以组件方式另行制造后再加以组装亦可。
如上所述,依照本发明的盖体开启机构,只需用单手握持容器,以微小力量即可在一次按压动作中将盖体打开至所期望的角度,且在操作中不需赋与特别的注意,无论男女老少皆可简单操作。
若为容器或机器类则不必用手握,在平放或固定状态下,以手指按压操作即可打开盖体。
此外,本发明的盖体开启机构如使用于一体成型式盒体,即可将作按压操作部的部位同时一体制成,既不会增加制造程序,也不需新组件,故制造成本可降低,而得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盒体。
而且,藉由形成于按压操作部的折曲槽、折曲线、折曲部及切孔的长度的调整或使用材料的选择,即可以选择盖体的开启角度或开启方式,利用范围广。
而且,由于将容器收容部及接压操作部予以分隔,故得以防止尘埃或湿气经由按压操作部的切孔进入。
本发明的盖体开启机构除了一体成形外,也可将其制成组件,广泛应用于各种家具、机器、容器等物品,其利用范围及利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