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碱玻璃纤维/聚苯硫醚纤维非织造材料加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非织造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温过滤材料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玻璃纤维和聚苯硫醚纤维是高温烟气除尘过滤材料上广泛使用的纤维原料。玻璃纤维耐酸性能比较好,其中无碱玻璃纤维可耐温至280℃,在常温下具有耐强碱的性能,玻璃纤维的价格也比较便宜,但玻璃纤维耐折性较差,在高温下,耐碱腐蚀性能会明显下降,因此,用无碱玻璃纤维制成的高温过滤材料不适合用于脉冲式或振动式清灰装置中,在含碱的烟气中,也易受腐蚀而造成破损;聚苯硫醚纤维可耐温至160℃,并兼有较好的耐酸和耐碱性能,耐折性能很好。但聚苯硫醚纤维在温度超过160℃后,它的耐酸碱性能也会明显下降,此外价格也比较高,因此,用聚苯硫醚纤维制成的过滤材料不适宜用于烟气温度超过160℃的场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碱玻璃纤维/聚苯硫醚纤维的非织造高温过滤材料,可用于环境温度≤180℃,可用于脉冲式或振动式清灰装置的含酸、碱的烟气过滤除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碱玻璃纤维/聚苯硫醚纤维非织造过滤材料地加工工艺,其特征是:结构上为三层材料的复合。中间层是无碱玻璃纤维机织布,纱线的经向密度为20根/英寸,纬向密度为23根/英寸,面密度为(400±5%)克/米2;上下两层为相同的无碱玻璃纤维/聚苯硫醚纤维的针刺非织造布,无碱玻璃纤维/聚苯硫醚纤维的混纺比(重量比)为50-75∶50-25,针刺非织造布的面密度为(200±8%)克/米2;通过针刺加工将三层材料复合,复合后的非织造过滤材料再经聚四氟乙烯乳液整理(浸渍和轧压),使聚四氟乙烯乳液(干态)占整个材料的比例(重量比)为10-12%。
本发明的效果:
1、按一定的比例将无碱玻璃纤维/聚苯硫醚纤维混合制成非织造过滤材料,可改善材料的耐折性,适应脉冲式或振动式清灰;可提高该种过滤材料的使用温度相应温度下的热稳定性。
2、由于聚四氟乙烯乳液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和耐酸、碱腐蚀性能,通过聚四氟乙烯乳液的整理,使纤维表面形成一层聚四氟乙烯的膜,可提高上述两种纤维在高温下抵抗烟气中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腐蚀性能,可扩大过滤材料的应用范围,延长其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混纺比(重量比)无碱玻璃纤维/聚苯硫醚纤维=50∶50。
将两种纤维混合,制成面密度为(200±8%)克/米2的针刺非织造布;将无碱玻璃纤维纱线制成机织布,经向密度为20根/英寸,纬向密度为23根/英寸,面密度为(400±5%)克/米2;本机织布的两面各复一层无碱玻璃纤维/聚苯硫醚纤维的非织造布,经针刺复合,将复合而成的非织造材料经聚四氟乙烯乳液浸渍与轧压,并在135±2℃下烘干,185±3℃下定型3分钟。通过调节聚四氟乙烯乳液的浓度,使干燥后的非织造材料有两种不同含量比例(重量比)的聚四氟乙烯,各为10%和12%。这两种非织造材料的性能如表1所示。
表1:试样在185±3℃,200小时条件高温试验后性能(50∶50)
实施例2:
混纺比(重量比)无碱玻璃纤维/聚苯硫醚纤维=75∶25
非织造材料的加工工艺如同实施例1所述。制取的两种非织造材料中聚四氟乙烯所占的比例(重量比)各为10%和12%。这两种非织造材料的性能如表2所示。
表2:试样在185±2℃,200小时条件高温试验后性能(75∶25)
由表1和表2的数据可看出,采用本发明的技术制备的非织造材料,在持续高温条件下,它们的尺寸稳定性,机械强力保持性和纤维间孔隙稳定性都是比较好的,可以适用于环境温度不超过180℃的烟气过滤除尘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