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0

花生种群、品种的选育方法.pdf

  • 上传人:1***
  • 文档编号:233308
  • 上传时间:2018-02-04
  • 格式:PDF
  • 页数:20
  • 大小:1.11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34154.9

    申请日:

    2004.04.26

    公开号:

    CN1568663A

    公开日:

    2005.01.26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01H 1/02申请日:20040426授权公告日:20060419|||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01H1/02

    主分类号:

    A01H1/02

    申请人: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李晓方

    发明人:

    李晓方; 周桂元; 罗文永; 毛兴学; 陈建伟; 刘彦卓; 肖昕

    地址:

    510640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向华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选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花生种群、品种选育的方法。将母本群和父本群杂交获得花生种群,其中母本群是将具有不同目的性状的花生亲本配对杂交,产生的F1代再配对杂交,产生的分离群体的各个单株或各个单株自交繁殖产生的分离单株;父本群选择纯合的品系或品种或杂合的分离世代;方法包括杂交、稳定性自交、测定、分类与种群改良五个阶段。该种群品种具有具有一致性、稳定性、特异性;农民可以适当留种的特性,也适宜公司进行原原种的大规模开发;又具有高度适应性、抗病性和高产的特点,育种过程对专家经验的依赖型减少,也适合农民自行选种。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花生种群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母本群和父本群杂交 获得花生种群,其中母本群是将具有不同目的性状的花生亲本配对杂 交,产生的F 1 代再配对杂交,产生的分离群体的各个单株或各个单 株自交繁殖产生的分离单株;父本群选择纯合的品系或品种或杂合的 分离世代或与母本群相同方式产生的分离世代。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群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以下步骤: 一、杂交阶段:母本群是将具有不同目的性状的花生亲本配对杂 交,产生的F 1 代种子配对杂交,产生的分离群体的各个单 株或各个单株自交繁殖产生的分离单株;父本群选择纯合的 品系或品种或杂合的分离世代或与母本群一样的方式产生 的分离群体;母本群和父本群杂交形成初级种群; 二、稳定性自交阶段:将获得的初级种群根据作物的繁殖系数和 育种目标,确定每个杂交后代在每个世代保留的个体数,并 按株系种植,使他们自交稳定; 三、测定阶段:测定每个重组个体作为合并同类项依据的性状表 现值,根据育种目标要求的其他测定性状可以在种群合并同 类项后测定,每株收获足够下阶段使用的种子; 四、分类阶段:根据上述测定结果,从表现型上合并同类项,即 根据选中的特征(如株高相同等),合并表现相同的重组个 体或株系; 五、种群改良阶段:把入选同一种群的相应单株的种子等量混 合,就获得了表现型一致的一级种群。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种群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母 本群为2-4个原始亲本。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种群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本群 中的原始亲本之任一个是纯合的品系或品种或是分离世代。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种群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本群 中的分离世代是指原始亲本在单交、三交或双交后的分离世代。
    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种群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产 生母本群分离群体的各个单株自交繁殖为1~10代。
    7: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种群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母 本群中产生的分离群体的各个单株或自交繁殖产生的用于与父本群 杂交的分离单株数在4~100000株之间。
    8: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种群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父 本群中的分离世代是单交种、三交种或双交种的分离世代。
    9: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种群选育方法,其中对稳定后的群体进行 生育期或株高的一致性分群。
    10: 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种群选育方法在品种选育上的 应用,其特征在于:从获得的花生种群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单株或 部分单株进行性状稳定性的数代繁殖,形成纯系或特定目标的多基因 型品种。

    说明书


    花生种群、品种的选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选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花生种群、品种选育的方法。

        【背景技术】

        花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种质为花生育种提供了丰富的亲本材料,但花生品种资源的研究在1995年以前,历来都是独立(与品种选育脱离)开展工作的,而且研究力度不大,时断时续,对资源的配合力、遗传规律、应用价值等缺乏应有的研究,造成了资源丰富和利用滞后的矛盾。在杂交育种亲本选配上,往往只注重现有优良品种的利用,而忽略了资源优异性状的挖掘,导致品种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二是育种手段落后。到目前为止,花生育种主要手段还是采取常规的杂交育种和系统选,间或采取过远缘杂交和辐射育种。生物技术手段如组织培养、转基因技术运用于花生育种较少;花生的遗传基础研究和生理机制研究也很少开展。利用传统的杂交育种手段育成一个花生品种,往往需要5~8年,而且很难打破不良基因的连锁,不利于优良基因的重组,难于取得品种综合性状的突破,以致目前还没有育出产量、品质、抗性、果型等性状都较理想地品种。

        在小麦上,1959年博劳格用抗锈病的11种不同生理小种的15个品种与一个综合性状良好的品种Yaqui50分别杂交,并以Yaqui50为轮回亲本回交,育成了15个品系的近等基因系,他将其中的8个系混合,构成了多系品种,以控制锈病的危害。再如高德荣等(高德荣等,安徽农业科学,2001,29(5):603-604)含不同抗白粉病基因的小麦多系品种(多系分别“优中选优”,育成后混合),但因不同近等基因系间株高存在较大差异,而不能在生产上推广。傅兆麟研究认为多系品种在稳产性、丰产性上也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与多系品种混合方法和技术有关,提出生态组合力的概念和农艺性状应一致,也需要考虑不同基因型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反应可能不同。但他的研究主要考虑的是已育成2-3个品系的如何混合的问题(高德荣等,安徽农业科学,2001,29(5):603-604)。吴立人等(吴立人等,中国农业科学,2000,33(5):1-7)研究多系品种控制小麦条锈病策略,指出将不同抗病基因导入同一品种,并多次回交,获得农艺性状相似的不同抗病基因的若干品系混合种植,并根据抗性变异调整品系组成。但由于育种“复杂性和多目标性”难以做到,而是多系品种迄今未在生产上推广。而混合品种则引起广泛兴趣。郭咏梅等(郭咏梅等,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4:267-270)提出培育抗花生瘟病杂交花生恢复系多系品种的概念,其定义是选择对各个小种具有不同抗性的品种,分别与各种优良性状的品种(指杂交花生的恢复系)杂交,然后将后者作为轮回亲本,反复回交,鉴定和选出不同抗性的近等基因系,然后将若干品系人工混合构成多系品种,把这样相同背景而抗性基因有差异的混合群体叫寄主集团,实现抗性多样化。由此可见,多基因型在对付抗病性上的优势是肯定的。而且目前多系品种几乎全部用在解决抗病性问题上。但多系品种的形成还是简单的杂交和用轮回亲本回交,要形成很多的多系品系回交工作量也是巨大的。目前人们还没有有效的解决多系品种的一致性问题。因为采取单一基因型“优中选优”的选择育种必然导致品系特异化。可见多系品种只能以某一个农艺性状为重点,获该基因多位点品系。因为受传统杂交育种基因型“优中选优”的思路局限,没有有效设计杂交,创造大量重组体的思路,也没有有效选择大量重组体的技术路线。就因“复杂性和多目标性”难以做到而不能大规模利用多基因型的品种。混合品种虽然“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混合前必须收集大量基本一致可以混合的品种。否则要使已经高度特异化的品种,简单混合就无法达到品种的一致性要求。而且混合品种对每个品种而言,可能存在“侵权问题”。因此至今在花生上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多基因型品种,小麦也未真正形成规模化生产的多基因型品种。

        因此急需研究在任何情况下符合一致性、稳定性、特异性的多基因型种群、品种选育的方法,而不是仅针对抗病性的多系品种的组配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花生种群、品种选育方法,通过该方法产生一致性、稳定性、特异性的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其中特异性包括高度适应性、抗病性和高产等特性。

        花生种群选育方法,其中,母本群是将具有不同目的性状的花生亲本配对杂交,产生的F1代再配对杂交,产生的分离群体的各个单株或各个单株自交繁殖产生的分离单株;父本群选择纯系、纯种或杂合的分离世代或与母本群一样的方式产生的分离群体;然后将母本群和父本群杂交。母本群有四个原始亲本,亲本是纯系、杂交F1或是分离世代,其中分离世代的原始亲本是单交种、三交种或双交种的分离世代。母本群中产生的分离群体的各个单株自交繁殖为1~10代,用于与父本群杂交的分离单株数在4~100000株,优选6~10000株,更优选10~5000株之间;其中父本群中的分离世代是单交种、三交种或双交种的分离世代。

        遗传多样性育种:是指通过六个以上的亲本杂交,并保留几乎所有杂交后代,通过稳定性自交繁殖,创造出成千上万个纯合多基因型,即在育种中最大限度的利用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然后根据不同的选择标准和对品种的特性要求,把成千上万的同类型稳定单株或株系合并,即合并同类项的办法,形成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因为该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在育种中主动利用不同品种和杂交重组产生的的遗传多样性,使生物遗传多样性利用与育种相统一,因此把这种育种思路称谓遗传多样性育种,并在自花授粉作物育种中具有可移植性,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种群改良:把上述纯合多基因型组成的群体叫初级种群,在该新技术育种过程中主要是对多种基因型种群的多次改良和提高的过程,选择的技术也不同于以往的“优中选优”,而是采用与育种目标相协调的选择标准和方法,选择协调性种群,主要是淘汰最差的,而不一定总是选择最好的。其技术要点在于选择协调一致的种群,达到符合优质、高抗、高产等育种目标。改良的对象主要是种群,也可称谓种群改良育种。

        集团花生(多基因型种群品种):从品种形态上讲,该技术形成的最终产品是种群,其最大特点在于多基因型,而不是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品种,都是一个单基因型。这种种群实际上是表现型相似而基因型不同的多基因型品种,但因为多基因型种群品种的名词太长、太抽象,为了简化就叫集团花生。

        遗传多样性育种的原理在于,农作物的大多数农艺性状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在不同数量性状基因之间作用和效果类似,即微效多基因特点,这也是的数量性状的基本特点。近年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又从大量数量性状位点(QTLs)分子标记的层面证实了该基本特点。基于该原理,而任何一个多基因控制的性状,都可能找到不同基因控制但表现一致或类似的表现型。遗传多样性育种的核心就是基于这样的原理,通过换位思维,来应用多基因控制的同一表现型。即一般育种过程中,育种家要努力区分和选出纯合的基因型,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则恰恰相反,有意选择表现型一致的不同基因型,育种过程中尽可能保留所有基因控制的多基因型重组体。从育种实践看,人们也常为难以区别类似品种之间的差异而伤脑筋,因此要换位思维和利用这些特点。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技术方案:

        一、杂交阶段:

        遗传多样性育种在杂交阶段的亲本选择标准是,选择符合育种目标所需的亲本或能提供特殊性状的亲本,包括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品种,以增加品种的广泛适应性,只要总体互补,不必少数亲本互补,亲本数量可以在几十个以上。杂交方法的关键是,以最少的杂交工作量,创造尽可能多的重组类型。

        母本群:1×2、(1×2)×3、(1×2)×(3×4)→X1、X2......Xn中的Xn个分离单株,4≤n≤100000,优选6≤n≤10000,更优选为10≤n≤5000;原始亲本可以是品种、纯系如A、杂交F1如(A×B),也可以是分离世代,如(A×B)×C或(A×B)×(C×D);父本群选择纯系、纯种或杂合的分离世代或与母本群一样的方式产生的分离群体。

        为了加大某杂交亲本在种群后代中的份量,可以根据需要在母本或父本群中多次重复使用该亲本。如母本群可以是(A×B)×(A×C)的后代,父本可以是(E×F)×(F×H)等等情况。如果母本群当代种子量太少,可以考虑不同作物的繁殖系数自交1~10次,即用下一个分离世代作为母本群用于与父本群杂交,分离单株数在4~100000株之间,优选6~10000株,更优选10~5000株之间。因为在稳定之前的自交仍然以杂合体为主,使母本群具有足够多的重组个体就可以。

        从上述杂交特点看,形成母本群和父本群时,是未分离材料之间的杂交时,每个杂交只要得到适量种子就可以了,杂交工作量很小;关键是母本群与父本群之间的杂交,这时母本群中每一株和父本群中每一株或每一株系都是不同的基因型或者不同的杂合分离的单株群,要保证获得最多的重组个体,必须具备一定的杂交工作量。也可以在以后任何分离世代补充杂交,即父母本群形成时就用3个以上亲本的分离世代,但会造成杂交周期加长、育种时间增加,因此主张母本群与父本群之间一次杂交,就完成该育种过程的杂交阶段,就形成父本群与母本群杂交的直接后代,即初级种群。群与母本群杂交的直接后代,即初级种群。

        二、稳定性自交阶段:

        获得母本群上与父本群杂交的初级种群种子后,就完成了杂交过程,进入自交稳定阶段,这时根据作物的繁殖系数和育种目标,确定每个杂交后代在每个世代保留的个体数,并按株系种植,使他们自交稳定,如果父母本群杂交获得的初级种群种子量足够大,以后每代对每个株系可以保留少量单株的种子,混合做为该株系的代表,如果父母本群杂交获得的初级种群种子量少,则要在分离早期世代适当多保留株系内的单株,目的是尽量多保留各种基因型。建议自交稳定的株系数量,至少应在5000以上,然后每代每个株系保留一株,直至基本稳定。稳定性检查以株系内无明显差异为标准。在此过程中可以淘汰表现特别差的单株,但不主张对初级种群原始株系的整体淘汰。该阶段工作量不大,因为对自花授粉作物而言,也不必套袋自交。自交技术与传统育种过程的自交技术完全相同,但目的完全不同,传统育种在此过程是“优中选优”,直至选出高度一直稳定的单个基因型。而遗传多样性育种中,自交阶段却以保持尽可能多的遗传多样性,即保留多基因型为目的,仅淘汰最差的,并且该阶段可以在不同生态区穿梭,保证各种基因的充分表达,提高适应性和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协调性。

        三、测定阶段

        该阶段就是根据育种需要的关键指标,测定每个重组个体的性状表现值。必须包括株高、生育期等基本形态性状。这是一个比较大量的机械性工作,由负责任的一般工人就可以完成简单测量的性状。如果有条件可以测定品质等其他难度大的分析性状。为了减少成本,主要的测定性状可以在种群合并同类项后测定。每株收获足够下阶段使用的种子用量。

        四、分类阶段

        首先,要满足品种推广的表现一致性问题,通过前几个阶段,每个基因型已经稳定,而表现型尺度比基因型尺度粗放。因此要抓住表现型一致时,基因型可能完全不同的特点。其本质就是从表现型上合并同类项,在限定表现型范围内基因型差别不必硬性区分,而是加以充分利用。如在测定开花期后,把花生开花期限定在正负1天以内,实际上选出种群的生育期表现更加一致,而基因型不同。对生育期和株高等影响品种“外表”一致性的性状,可以严格一些,其他性状选择可以适当放松一些。整个选择可以在电脑上完成,选出的结果种群就是多基因型种群,在严格限制正负误差的性状上比较一致,而在不太严格的性状上可能有一些差异,这样的结果与单基因型品种比较,表现上一致性差一些,但其带来的整体抗性、品质、适应性、产量等好处却是难以比拟的。类似于杂交花生表现一致性比品种差一点,只要总体符合高产优质高抗的永恒目标就可以了。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测定成本的降低,测定的指标可以尽量完善,使分类更细致就能更一致,但表现一致性与多基因型利用必然存在一定矛盾,需要取得最佳平衡点。

        在测定完成后就进入电脑筛选过程,首先了解种群基本数据特征,计算每个性状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众数。为每个性状的选择和分段选择提供依据,避免脱离现实表现的盲目性,提高效率。并在筛选中至少要注意以下几种原则:

        产量保证原则:可以对全部单株产量进行排序,淘汰最后低产的20%单株。如果认为产量不是主要限制因素时,淘汰最后低产单株的比例可以下降,如10%。

        育种理想目标原则:如果育种目标最理想的生育期为110天,株高为50cm,就对这两个性状进行围绕理想目标的选择,即给定生育期108-112天,给定株高49-51cm,进行筛选。

        现实种群众数原则:实际操作中也可以根据现实种群数据的结构,调整选择策略,如为了获得实际群体包含的更多遗传多样性,可以根据每个性状的众数选择。如种群生育期众数为113天,虽然理想育种目标是110天,如果选择范围108-112可能获得的基因型只有50个,而采用众数选择111-115范围,就获得200甚至更多的基因型,为后续其他性状的选择,提供了更大的机会和范围。

        现实种群平均数原则:也可以根据现实种群平均数进行选择,如株高平均数为55cm,就可以设定54-56cm进行筛选。

        主要性状严格正负误差,次要性状放宽正负误差原则:如株高和生育期的一致性对种群的总体表现影响明显,加之控制株高的基因相对少些,可以严格一些,而产量、成熟期等性状可能受环境影响较大,测定的误差也大,选择的误差标准可以放宽一些,甚至可以到正负3左右。

        交叉原则:如果每个性状都按照平均数,就只能仅选出一个集团花生,按照众数仅选出另一个,按照上述平均数、众数和育种目标的原则对一个性状而言仅选出一个群体。实践中可以交叉选择,如先按照平均值选出生育期和株高,然后根据选出种群众数,选择成熟期和产量最高的种群。或者围绕生育期众数,选出株高符合育种理想目标的种群。实际上根据我们的经验可以精心设计大量选择方案。

        次中心原则:如果把围绕平均数、众数的选择叫中心的话,围绕平均数、众数上下浮动的范围就叫次中心。在次中心选择,可以使选择的范围大大增加。把平均数和众数以上的叫上次中心,以下的叫下次中心,可以根据育种目标组合上与下次中心,进行不同性状的交叉选择,可以组合出许多的选择方案。只要组合方式和数据范围不重叠,就能选出许多种群,最大限度的利用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如我们设计的12个亲本的一组遗传多样性育种计划,在一个生态区,至少可以选出20个种群。我们在2个生态区选出了45个种群。

        特殊要求选择:如我们可以根据特殊的育种目标选择中心和次中心以外的任何特殊种群,如在湖北专门选出特别晚熟的即生育期在130天以上的种群。

        四、种群改良阶段

        当完成上述电脑筛选后,把入选同一种群的相应单株的种子等量混合,就获得了基本表现一致的一级种群,此时可以由育种家对种群进行综合的观察和适当的选择,如淘汰因为测定误差在计算机分类时出现的错分、个别材料不稳定出现的变异株,明显不一致的单株和明显影响种群整体产量、品质和抗性的不良单株等例外单株,也可以在不同地区穿梭优化,增加种群的适应性,依此对种群进行几代的完善。但要注意此时的选择不是传统“优中选优”选单株的过程,而是注重形成种群的协调性和总体达到抗性、优质、高产和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从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看:传统单基因型种植的生产方式以及人们为改良品种而进行的育种活动-优中选优,又使作物本身的遗传基础越来越窄,抵御病虫害和逆境的能力越来越弱,品种寿命越来越短,过去一个品种可以种植使用至少5年以上,有的直至长达十几年,现代品种的平均寿命只有4年左右,导致物种灭绝加速,生物多样性迅速递减(朱大宝,多样性与林木育种生物多样性,1994,2(3):157-161)。从生物与环境协调发展和人类需求的多样化出发,急需创造一种利用多基因型进行花生生产的方法,类似于培养优秀团队的理念,而不是试图挑选一个十全十美的个人。

        从花生跨越式育种发展需求看:一方面品种组合虽然很多,但要获得大的提高却越来越难;以前思路上受已有常规花生和杂交花生的限制,主要精力放在提高两类品种的抗性、产量和品质的水平,目前品种的水平已经很高,但对其他品种类型的原创研究比较薄弱。可以说现有两类品种要获得更大突破已经越来越难。

        从花生种子生产看:常规花生主要特征是农民可以留种繁殖,杂交花生则只能利用一代,农民不能留种,尽管杂交花生品质在总体上子企业都以杂交花生作为主要产品;本发明提供的花生种群选育方法比较简单可行,使育种对专家的经验依赖性减少,又具有充分利用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还可以进行产业化开发,同样重要的是,开辟了花生育种新途径,对学科发展和品种的大幅度跨越具有重大意义。该类集团花生品种将具有高度的抗性适应性和优质的特点,农民易于管理耕种(目前农民都外出打工,在种田上投放的精力越来越少),市场需求很高,该类种群、品种的转化推广,将开辟新的花生育种形式和品种类型,对学科发展作出贡献,对行业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从生物自身对环境的适应性看:单基因型品种不如多基因型对环境具有高度适应性和对病虫害的抗性,云南通过利用多系抗花生瘟病品种的间隔种植,取得多年对病虫害的成功控制,就证明了这一点(Youyong Zhu,et al.,Nature,406:718-722)。

        从人类消费花生的需求看:实际上消费的商品米都是多基因型的配方米,本发明提供的花生种群、品种符合该要求。

        从满足农民需求看:遗传多样性种群、品种具有农民可以适当留种特性,也适宜公司进行原原种的大规模开发;又具有高度适应性、抗病性的特点。

        研究者经过多年研究,创造发明了一种综合性状良好的花生种群育种技术,即利用遗传多样性的育种技术。本发明实施遗传多样性种群育种的新技术路线,推广该种群品种-集团花生,将为花生育种的原创性突破作出贡献。该种群品种具有农民可以适当留种的特性,也适宜公司进行原原种的大规模开发;又具有高度适应性、抗病性的特点,育种过程对专家经验的依赖型减少,也适合农民自行选种。具有广泛的开发应用前景,将具有巨大的原创性和导致新的革命性突破。

        在下文中采用未限定性实施例加以列举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杂交设计

        一、实验材料:

        本实验采用8个不同来源的亲本材料:蒲花6号、花选1号、絮花6号、汕油321号、粤油79号、FU91-103。

        二、实验方法:

        1、母本群原始亲本为2个:蒲花6号、花选1号

        杂交方式:

        蒲花6号×花选1号,产生的F2代的10株分离世代做为母本群;

        絮花6号×汕油321号、粤油79号×FU91-103,杂交产生的1000个单株做为父本群,分别与母本群杂交;

        2、母本群原始亲本为3个:汕油321号、粤油79号、FU91-103

        杂交方式:

        (汕油321号×粤油79号)×FU91-103,产生的分离世代2000单株做为母本群;

        [(花选1号×絮花6号)×(汕油321号×粤油79号)],产生的分离世代100单株做为父本群;

        实施例2

        优质和综合性状优良品种的强化选育:选择优质花生品种5个,中粤油223、粤油202-35、粤油39(前3个材料为广东省农科院育成的花生品种)、Ah7223(为美国引进的材料)和印度花皮(从印度引进);高产品种4个,粤油116、粤油7号、(为广东省农科院育成花生品种)、中花4号(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选育)、8506-A(为河南农科院育成品种);抗病品种3个,抗青枯病品种粤油200、抗青枯病兼锈病品种粤油79、汕油523(为汕头农科所选育)。将上述品种两两配对杂交:

        第一次杂交:

        粤油223×粤油79;    8506-A×粤油200;

        粤油202-35×粤油116;中花4号×印度花皮;

        粤油39×粤油7号;    Ah7223×山油523;

        第二次杂交:

        (粤油223×粤油79)F1×(8506-A×粤油200)F1;获得50粒种子。

        (粤油202-35×粤油116)F1×(中花4号×印度花皮)F1;获得50粒种子。

        (粤油39×粤油7号)F1×(Ah7223×山油523)F1;获得50粒种子。

        第三次杂交:

        [(粤油223×粤油79)F1×(8506-A×粤油200)F1]F1×{[(粤油202-35×粤油116)F1×(中花4号×印度花皮)F1]F1,即:父本1+(粤油39×粤油7号)F1×(Ah7223×汕油523)F1即:父本2}。

        注:上述杂交均以前者为母本,后者为父本。

        在第三次杂交时,取各个父本(父本1、父本2)单株上的花粉进行混合,然后,对每个母本单株授粉,每个杂交单株获得4-5粒种子。经三次杂交50个母本单株上共获得220个杂交后代;以后每个杂交后代在以后的世代中保留一个自交单株,即稳定性自交6代;获得稳定的遗传基础广泛的种群。最后,各杂交后代的每个单株种成株系,观察稳定性。记录每个株系的生育期和株高。把同一生育期和同一株高的株系合并为一个种群,在种群不稳定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常规除杂,直至最后稳定一致。共选择获得3个种群,JTHS1、JTHS2、JTHS3,它们的生育期和株高参数分别如下:

        种群编号          生育期(天)             株高cm

        JTHS1               130                    58

        JTHS2               120                    45

        JTHS3               110                    51

        实施例3

        在实施例一中,完成第二次杂交产生50个单株后进行杂交:

        [(粤油39×粤油7号)F1×(Ah7223×汕油523)F1]F1×[((粤油39×粤油7号)F1×(Ah7223×汕油523)F1)]F1做为父本2

        在第三次杂交前,对母本、父本1、父本2分别单独进行1-50的单株编号,然后,将编号相同的2个父本(父本1、父本2)单株的花粉混合,再和与父本同编号的各个母本单株杂交,50个母本单株上共获得258个杂交后代;以后每个杂交后代在以后的世代中保留一个自交单株,即稳定性自交6代;最后,各杂交后代的每个单株种成株系,观察稳定性。记录每个株系的生育期和株高。把同一生育期和同一株高的株系合并为一个种群。共选择获得2个种群为JTHS4、JTHS5,它们的生育期和株高参数分别如下:

        种群编号         生育期(天)             株高cm

        JTHS4              110                    61

        JTHS5              125                    56

        由于以上种群已经稳定,原始亲本具有多个优质抗病和高产品种的特性,因此该种群具有综合良好的优质抗病和高产的特点。并命名为集团品种。其不同生育期的集团品种可满足不同生态地区的需要。由于是稳定的混合的多基因型种群,还具有抵抗多种病虫害和延迟病害变异,减少对病原菌的选择压,从而达到更加抗病的目的。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任意个数的新亲本进行杂交计划。

        实施例4

        部分强化综合优良性状品种的选育:在实施例一中,完成第二次杂交产生50个单株后进行杂交:

        [(粤油202-35×粤油116)F1×(中花4号×印度花皮)F1]×[(粤油39×粤油7号)F1×(Ah7223×山油523)F1],做为父本。

        在第三次杂交前,只选2个种群杂交。对母本、父本分别单独进行1-50的单株编号,然后,将编号相同的父本单株的花粉和与父本同编号的各个母本单株杂交,共获得每个单株上的杂交后代200个;以后每个杂交后代在以后的世代中保留一个自交单株,即稳定性自交6代;最后,各杂交后代的每个单株种成株系,观察稳定性。记录每个株系的生育期和株高。把同一生育期和同一株高的株系合并为一个种群为JTHS6。同时从中选择1个单株通过系统选择育种,形成品种为JTHS7。JTHS6与JTHS7种群如下:

        种群编号         生育期(天)         株高cm

        JTHS6              99                 48

        JTHS7              108                55

        这样可以适当缩短育种周期,并加快种群、品种稳定的进程,工作量也适当减小。但JTHS6形成的种群遗传基础比较狭窄,JTHS7形成的是纯系品种,抗病性可能比前2个实施例差一些。

        实施例5

        生态区域适应性强化品种的选育:将实施例1和2的稳定性自交种子,在稳定性自交4代时,种在湖北不同的生态区再进行2次稳定自交;最后,各杂交后代的每个单株种成株系,观察稳定性。记录每个株系的生育期和株高。把同一生育期和同一株高的株系合并为一个种群,选择出区域性集团品种为JTHS8,它的生育期和株高参数如下:

        种群编号         生育期(天)        株高cm

        JTHS8              110               55

        实验例

        在2003年,把同样的稳定株系,全部种在湖北省长江大学的不同生态区,观察开花期、下针期的株高、成熟期、成熟期株高和单株产量。同样在电脑上进行筛选,这次首先对单株产量进行排序,并淘汰单株产量小于20克的单株,获得另外25个种群,HBJT1-HBJT25,在电脑选择的种群一致性基本可以达到,特异性和一致性都决定于设定的范围和测定的准确性,可以人的控制之下,只需要对选出种群做适当选择和淘汰明显的杂株。因为是自花授粉作物繁殖中稳定性也就不会发生变化。

        1、广州集团花生品系表现:通过依次选定开花期、下针期株高、成熟期株高、成熟期的步骤,进行同类型单株的筛选和分类,选出20个集团花生如表1所示。产量过低是目前的常规育种的主要制约因素,大部分品种蛋白质含量低于32%。致使目前育成花生品种中,蛋白质含量达到32%的仅占5%左右。在育种阶段品系的优质率就更低了。而在本研究中,蛋白质含量达32%以上的品系有14个,占20个选出品系的70%,其中达34%的1个,占5%。比常规育种大幅度提高了选出优质品系的效率。

        表1广州集团品系性状表    集团名  蛋白质含量  % 产量(kg/亩)  比对照种增  产%    株高    生育期    JTP11  32.57 356  37.45174    110    130    JTP12  32.56 344  32.81853    108    130    JTP1  34.01 332  28.18533    86    130    JTP13  32.21 332  28.18533    94    130    JTP2  33.83 320  23.55212    102    130    JTP14  32.03 320  23.55212    84    128    JTP3  33.64 308  18.91892    79    128    JTP15  31.74 308  18.91892    74    128    JTP4  33.47 296  14.28571    69    128    JTP16  31.47 296  14.28571    64    125    JTP5  33.3 284  9.65251    59    125    JTP17  31.21 284  9.65251    86    125    JTP6  33.11 272  5.019305    74    125    JTP18  30.94 272  5.019305    64    125    JTP7    32.95    260  0.3861    55    115    JTP19    29.68    260  0.3861    46    120    JTP8    32.93    248  -4.2471    49    120    JTP20    28.41    248  -4.2471    52    120    JTP9    32.85    236  -8.88031    55    120    JTP10    32.67    224  -13.5135    58    120

        2、湖北集团花生品系表现:在湖北首先通过对产量的排序,淘汰单株产量小于20克的株系,再依次选定开花期株高、成熟期株高、成熟期的步骤,进行同类型单株的筛选和分类,共选出23个集团花生如表2所示。即以产量选择为重点,使产量大幅度提高,本研究中产量超过对照的品系占14/23,即60.8%。在目前常规育种中如此大幅度超过对照的高产育种也是少见的。

        表2湖北集团品系性状表  集团名   产量(kg/亩)  比对照种增产%    株高    生育期  HBJTP4   332.2  27.27969    94    130  HBJTP7   296.9  13.75479    84    128  HBJTP11   296.8  13.71648    69    128  HBJTP3   296.7  13.67816    102    130  HBJTP12   296.1  13.44828    64    125  HBJTP8   284.6  9.042146    79    128  HBJTP6   284.5  9.003831    86    125  HBJTP14   284.5  9.003831    59    125  HBJTP9   284.3  8.927203    74    128  HBJTP13   272.9  4.559387    64    125  HBJTP1   272.7  4.482759    110    130  HBJTP2   272.6  4.444444    108    130  HBJTP10   272.4  4.367816    74    125  HBJTP17   263.3  0.881226    55    115  HBJTP5   260.9  -0.03831    86    130  HBJTP20    248.4    -4.82759    52    120  HBJTP22    248.1    -4.20849    49    120  HBJTP18    236.6    -8.64865    55    120  HBJTP15    224.8    -13.8697    58    120  HBJTP23    209.6    -19.6935    49    120  HBJTP21    201.2    -22.3166    52    120  HBJTP19    192.8    -26.1303    55    120  HBJTP16    184.4    -28.8031    58    120

    关 键  词:
    花生 种群 品种 选育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花生种群、品种的选育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23330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