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节能防盗通风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功能节能防盗通风窗.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745622 U(45)授权公告日 2013.02.20CN202745622U*CN202745622U*(21)申请号 201220341262.0(22)申请日 2012.07.13E06B 3/50(2006.01)E06B 3/26(2006.01)E06B 7/06(2006.01)E05D 13/00(2006.01)E06B 9/52(2006.01)E06B 9/01(2006.01)E06B 3/24(2006.01)E06B 3/66(2006.01)(73)专利权人宝纳丽金门窗系统(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地址 215021 江苏省苏州市苏。
2、州工业园区星海街5号L6,L7,2015B室(72)发明人王振茂(74)专利代理机构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代理人马明渡(54) 实用新型名称多功能节能防盗通风窗(57) 摘要一种多功能节能防盗通风窗,由窗框和窗扇通过铰链铰接构成,其创新在于:将窗扇设计成一通风窗,在通风窗靠室外的一侧安装防盗栅栏,在通风窗中设有一个外扇和一个内扇,外扇和内扇均由边框和安装在边框内的玻璃构成,外扇和内扇在通风窗中由定滑轮和传动带构成的升降机构连接后可以在通风窗中上下移动,当外扇和内扇移动到前后重叠时为打开状态,当外扇和内扇移动到上下两端位置时将通风窗关闭,以此构成一种多功能节能防盗通风窗。本方。
3、案设计新颖,适合采用型材拼装组合构成窗体,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有利于推广应用。(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4 页1/1页21.一种多功能节能防盗通风窗,由窗框(1)和窗扇(2)通过铰链(6)铰接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扇(2)具有一矩形框架,该矩形框架由一根内框上横料(3)、一根内框下横料(4)和两根内框立料(5)拼接构成,矩形框架所围成的区域作为通风窗,在矩形框架靠室外的一侧针对通风窗设置有防盗栅栏,在矩形框架的通风窗中设有一个外扇(7)和一个内扇(8),外扇(7。
4、)和内扇(8)均由边框和安装在边框内的玻璃(18)构成,外扇(7)和内扇(8)在矩形框架的通风窗中前后布置,并且外扇(7)和内扇(8)的左右两个侧边与通风窗所对应矩形框架的两根内框立料(5)内侧上下移动连接,两根内框立料(5)的内侧均设有一套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由定滑轮(15)和传动带(16)组成,其中定滑轮(15)定位安装在两根内框立料(5)内侧上端,传动带(16)绕过定滑轮(15),定滑轮(15)一侧的传动带(16)与外扇(7)相连,定滑轮(15)另一侧的传动带(16)与内扇(8)相连,外扇(7)与内扇(8)的高度相同,而且外扇(7)和内扇(8)的高度均大于通风窗高度的一半,同时小于通风窗。
5、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节能防盗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栅栏由四根纱窗横立料(12)和若干根纱窗方管料(13)组成,四根纱窗横立料(12)连接成一矩形框,该矩形框固定在矩形框架的通风窗靠室外的一侧,若干根纱窗方管料(13)水平固定在矩形框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节能防盗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由两个定滑轮(15)和一根传动带(16)组成,其中一个定滑轮(15)定位安装在内框立料(5)内侧上端,另一个定滑轮(15)定位安装在内框立料(5)内侧下端,一根传动带(16)绕过两个定滑轮(15)形成闭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节能防盗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
6、通风窗设有纱网(21),该纱网(21)固定在四根纱窗横立料(12)连接成的矩形框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节能防盗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扇(7)和内扇(8)的边框中安装有双层玻璃(18)。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节能防盗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扇(7)和内扇(8)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滚轮(19)。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节能防盗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扇(7)和内扇(8)的边框由四根内外扇横立料(17)拼接构成。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节能防盗通风窗,其特征在于:内扇(8)均上安装有提升把手(14)。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745622 U1/2页3多功能节。
7、能防盗通风窗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用的窗,尤其涉及一种兼具采光、通风、防蚊、防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窗。背景技术0002 防盗窗在家庭住房中已广泛使用,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防盗窗的使用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鉴于现有防盗窗的窗扇通常为平开式和推拉式,而各具优缺点却无法兼得其优点,因此现有防盗窗的功能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0003 为此,如何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新颖,能兼具平开式和推拉式窗扇的优点,且具安全、通风、采光等性能为一体的防盗窗,便成为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发明内容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节能防盗通风窗。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
8、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节能防盗通风窗,由窗框和窗扇通过铰链铰接构成,其创新在于:所述窗扇具有一矩形框架,该矩形框架由一根内框上横料、一根内框下横料和两根内框立料拼接构成,矩形框架所围成的区域作为通风窗,在矩形框架靠室外的一侧针对通风窗设置有防盗栅栏,在矩形框架的通风窗中设有一个外扇和一个内扇,外扇和内扇均由边框和安装在边框内的玻璃构成,外扇和内扇在矩形框架的通风窗中前后布置,并且外扇和内扇的左右两个侧边与通风窗所对应矩形框架的两根内框立料内侧上下移动连接,两根内框立料的内侧均设有一套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由定滑轮和传动带组成,其中定滑轮定位安装在两根内框立料内侧上端,传动带绕过定滑轮,定滑轮一侧。
9、的传动带与外扇相连,定滑轮另一侧的传动带与内扇相连,外扇与内扇的高度相同,而且外扇和内扇的高度均大于通风窗高度的一半,同时小于通风窗高度。0006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和效果是:将窗扇设计成一通风窗,在通风窗靠室外的一侧安装防盗栅栏,在通风窗中设有一个外扇和一个内扇,外扇和内扇均由边框和安装在边框内的玻璃构成,外扇和内扇在通风窗中由定滑轮和传动带构成的升降机构连接后可以在通风窗中上下移动,当外扇和内扇移动到前后重叠时为打开状态,当外扇和内扇移动到上下两端位置时将通风窗关闭,以此构成一种多功能节能防盗通风窗。本方案设计新颖,适合采用型材拼装组合构成窗体,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有利于推广应用。附图。
10、说明0007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0008 附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0009 附图3为图1的B-B剖面图;0010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窗扇中的内扇和外扇移动原理图;0011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窗扇立体分解图。说 明 书CN 202745622 U2/2页40012 以上附图中:1.窗框;2.窗扇;3.内框上横料;4.内框下横料;5.内框立料;6.铰链;7.外扇;8.内扇;9.外框上横料;10.外框下横料;11.外框立料;12.纱窗横立料;13.纱窗方管料;14.提升把手;15.定滑轮;16.传动带;17.内外扇横立料;18.玻璃;19.滚轮;20.内框立料扣板;21.纱网。具体实施方。
11、式0013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0014 实施例:一种多功能节能防盗通风窗0015 如图1图5所示,该多功能节能防盗通风窗由窗框1和窗扇2通过铰链6铰接构成。窗框1由一根外框上横料9、一根外框下横料10和两根外框立料11拼接构成。窗扇2具有一矩形框架,该矩形框架由一根内框上横料3、一根内框下横料4和两根内框立料5拼接构成,矩形框架所围成的区域作为通风窗。在矩形框架靠室外的一侧针对通风窗设置有防盗栅栏,防盗栅栏由四根纱窗横立料12和五根纱窗方管料13组成,四根纱窗横立料12连接成一矩形框,该矩形框固定在矩形框架的通风窗靠室外的一侧,五根纱窗方管料自下而上13水平固定在矩。
12、形框上。为了防止蚊蝇在通风窗口设有纱网21,纱网21固定在四根纱窗横立料12连接成的矩形框上。0016 为了能够打开和关闭通风窗,在矩形框架的通风窗中设有一个外扇7和一个内扇8,外扇7和内扇8均由边框和安装在边框内的玻璃18构成,其中,边框由四根内外扇横立料17拼接构成,边框中安装有双层玻璃18,双层玻璃18为中空结构起到具有隔热和保温效果。外扇7和内扇8在矩形框架的通风窗中前后布置,并且外扇7和内扇8的左右两个侧边与通风窗所对应矩形框架的两根内框立料5内侧上下移动连接,两根内框立料5的内侧均设有一套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由两个定滑轮15和一根传动带16组成,其中一个定滑轮15定位安装在内框立料。
13、5内侧上端,另一个定滑轮15定位安装在内框立料5内侧下端,一根传动带16绕过两个定滑轮15形成闭环连接。定滑轮15一侧的传动带16与外扇7相连,定滑轮15另一侧的传动带16与内扇8相连,外扇7与内扇8的高度相同,而且外扇7和内扇8的高度均大于通风窗高度的一半,同时小于通风窗高度。为了使外扇7和内扇8在矩形框架中移动更加灵活,在外扇7和内扇8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滚轮19。为了便于打开和关闭通风窗,内扇8均上安装有提升把手14。当使用者在关窗的状态下,需要通风时可以通过提升把手14向上拉起内扇8,此时内扇8向上移动打开通风窗下部,而外扇7向下移动打开通风窗上部。当使用者需要关闭通风窗时,则可以通过提升。
14、把手14向下推压内扇8,此时内扇8向下移动关闭通风窗下部,而外扇7向上移动关闭通风窗上部。0017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说 明 书CN 202745622 U1/4页5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745622 U2/4页6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745622 U3/4页7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745622 U4/4页8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745622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