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及信息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信息数字化后进行记录的信息记录介质,特别是具有管理介质缺陷的区域的信息记录介质、在上述信息记录介质中记录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信息的传送正在向高速化、大容量化挺进。因此对这些信息进行记录、存储的信息记录介质也越来越要求高速化、大容量化。
以光盘为代表的可改写(rewritable)记录介质,对在其制造工序中产生的针孔等原始缺陷、或者在实际使用中发生的划伤、污损等二次缺陷等情况下,为了保证记录信息的可靠性,一般导入叫做更换处理的功能。所谓更换处理是,在发现应记录某信息的轨道由于发生错误而被看作缺陷的情况下,不使用该轨道而换到其他轨道上进行记录的处理。
在进行数据记录的轨道上,通过与记录数据(如记录膜的相变化等)不同地形式(如沟形状的变化等)对固有地址信息进行预记录。与预记录的地址信息相关的地址信息的记录位置和记录数据的相对位置,一般是预先定下来的。在这样的信息记录介质上进行信息写入的装置中,由于参照上述固有地址信息的同时进行记录播放,在进行更换处理时,有必要将被看作缺陷的轨道地址信息和进行置换的轨道地址信息作为更换处理的日志进行管理。这样的处理一般被称为“缺陷管理”。
特别是在可改写型记录介质中,为了使同一介质可以在多个装置中使用,需具有用于缺陷管理专用的缺陷管理区域。
另外,要使信息记录介质实现大容量化而提高信息的记录密度,要求更精密进行信息的记录播放。另一方面,由于记录介质和装置的制造上的无序差异、以及装置的动作环境中的温度变化等因素,会使记录播放特性发生变化。因此,为了适应各种因素而在任何情况下可以精密进行记录播放,要求对记录播放条件的最优化。
为解决该课题,有人提出了通过记录介质和装置的组合进行记录播放条件的最优化的方法、以及具有用于记录播放条件的最优化的试记录区域的记录介质(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而且,还提出了通过设置轨道信息记录区域,而将通过记录介质和装置之间的组合而进行记录播放条件的最优化后的结果进行记录,从而提高最优化的处理效率(装置的启动处理高速化等)的方案(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
然而,在现有技术说明的方法中,并未涉及试记录区域、轨道信息记录区域等特定用途记录区域出现不能使用的情况时的处理。
在记录区域不可使用的情况下,由于记录装置无法进行记录播放条件的最优化,保证记录信息的可靠性变得很困难。另外,在轨道信息记录区域不可使用的情况下,也由于不能在记录装置中留下记录播放条件的最优化的结果,每当在记录装置中重新接入电源、或者进行记录介质的更换时,都要从最优化的处理开始来进行,从而丧失启动处理的高速化效果。
现以追记型记录介质(Write Once)为例,来说明上述那样的特定用途记录区域不可使用的情况。由于在追记型记录介质的同一轨道中无法进行多次记录,其自身限制了进行试记录、驱动信息的更新次数。
另外,即使是在同一轨道中可改写记录的记录介质,也与改写次数受限制的介质的情况相同。特别是在获得试记录的最佳记录条件的过程中,由于在超功率条件下进行记录而对介质上施加应力,使其比其它区域的恶化速度快,会出现由试记录的次数就决定了信息可改写次数的不希望的情况。
专利文献1:专利第30990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专利第32853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试记录区域、驱动信息记录区域等特定用途记录区域不可使用、也能防止新信息无法记录、或者记录的可靠性变差的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以及信息记录装置。
在本发明第一方式中,提供一种信息记录方法,在包括用于记录用户数据的数据记录区域、和在用户数据的记录用途以外使用的非用户数据区域的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该信息记录方法,将本来应记录在非用户数据区域上的信息记录在数据记录区域上,同时将与应记录在该非用户数据区域上的信息向数据记录区域记录有关的管理信息记录在给定区域上。
在本发明第二方式中,提供一种信息记录方法,在包括用于记录用户数据的数据记录区域、和由记录装置用于试记录的测试区域的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该信息记录方法,在进行试记录时,检测测试区域是否不可使用;在检测出测试区域不是不可使用时在测试区域内进行试记录,而在检测出不可使用时在数据记录区域内进行试记录;将与在数据记录区域内进行试记录有关的管理信息记录在给定区域上。
在本发明第三方式中,提供一种信息记录方法,在包括用于记录用户数据的数据记录区域、和记录用户数据以外的控制信息的控制信息记录区域的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该信息记录方法,在进行控制信息的记录时,检测控制信息记录区域是否不可使用;在检测出控制信息记录区域不是不可使用时,在控制信息记录区域内进行控制信息的记录,而在检测出控制信息记录区域不可使用时在数据记录区域内进行控制信息的记录;将与在数据记录区域内的控制信息的记录有关的管理信息记录在给定区域上。
在本发明第四方式中,提供一种信息记录介质,包括用于记录用户数据的数据记录区域、和在用户数据记录用途以外使用的非用户数据区域,数据记录区域包括:可用于记录本来应记录在非用户数据区域的信息的区域、和记录与应记录在该非用户数据区域上的信息向数据记录区域记录有关的管理信息的区域。
在本发明第五方式中,提供一种信息记录介质,包括用于记录用户数据用的数据记录区域、和由记录装置在试记录中利用的测试区域;数据记录区域包括:在测试区域不可使用时在试记录中可利用的区域、和可以记录与在数据记录区域内实施试记录有关的管理信息的管理区域。
在本发明第六方式中,提供一种信息记录介质,包括用于记录用户数据的数据记录区域、和记录包含依赖于记录装置和介质的组合的记录播放条件等的驱动控制信息的控制信息记录区域;数据记录区域包括:当控制信息记录区域不可使用时可用于驱动控制信息的记录的区域、和可记录与在数据记录区域内记录的驱动控制信息有关的管理信息的管理区域。
在本发明第七方式中,提供一种信息记录装置,对于包括用于记录用户数据的数据记录区域、在数据记录区域的缺陷管理中使用的缺陷管理区域、在试记录中使用的测试区域、和记录包含依赖于装置和介质的组合的记录播放条件等的驱动控制信息的控制信息记录区域的信息记录介质,在进行记录播放条件的最优化的同时进行信息记录。在信息记录装置中,包括:检测装置,其检测测试区域及控制信息记录区域是否不可使用;试记录装置,由检测装置在检测出测试区域不是不可使用时在测试区域内、而在检测出不可使用时在数据记录区域内,进行试记录;驱动控制信息更新装置,当由检测装置检测出控制信息记录区域不是不可使用时在控制信息记录区域内、而当检测出不可使用时在数据记录区域内,更新记录包含根据试记录的实行结果得到的最佳记录播放条件的驱动控制信息;和管理信息记录装置,其将包含表示已进行试记录的位置的第1地址指针及表示已更新记录驱动控制信息的位置的第2地址指针中至少一个的管理信息记录在缺陷管理区域上。
在本发明第八方式中,提供一种信息记录方法,在信息记录介质的连续区域沿给定方向记录信息,在信息记录介质上追记所希望的信息时,在与已经记录信息的区域连接的未使用区域上进行测试记录,在进行该测试记录的区域之后的区域上记录所希望的信息。这时,在测试记录之后,在与已进行该测试记录的区域连接的未使用区域上记录给定信息,在与已进行该给定信息的记录的区域连接的未使用区域上记录所希望的信息。
在本发明第九方式中,提供一种信息记录介质,对连续区域沿给定方向记录信息,在追记所希望的信息时,在与已经记录信息的区域连接的未使用区域上进行测试记录,在进行该测试记录的区域之后的区域上记录所希望的信息。
在本发明第十方式中,提供一种信息记录装置,在信息记录介质的连续区域沿给定方向记录信息。信息记录装置,包括在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的记录装置、和控制该记录装置动作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如下控制记录装置:在信息记录介质上追记所希望的信息时,在与已经记录信息的区域连接的未使用区域上进行测试记录,在进行该测试记录的区域之后的区域上记录所希望的信息。
在本发明第十一方式中,提供一种信息记录装置,在包括用于记录用户数据的数据记录区域、和用于用户数据记录用途以外的非用户数据区域的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信息记录装置包括在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的记录装置、和控制该记录装置的动作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如下控制记录装置:在数据记录区域上记录本来应记录在非用户数据区域的信息,将与应记录在该非用户数据区域的信息向数据记录区域的记录有关的管理信息记录在给定区域上。
在本发明第十二方式中,提供一种信息记录装置,在包括用于记录用户数据的数据记录区域、和在试记录中使用的测试区域的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信息记录装置包括在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的记录装置、和控制该记录装置的动作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如下控制记录装置:在进行试记录时检测测试区域是否不可使用,当检测出测试区域不是不可使用时在测试区域内进行试记录,而当检测出不可使用时在数据记录区域内进行试记录,将与在数据记录区域内实施的试记录有关的管理信息记录在给定区域上。
在本发明第十三方式中,提供一种信息记录装置,在包括用于记录用户数据的数据记录区域、和记录用户数据以外的控制信息的控制信息记录区域的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信息记录装置包括在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的记录装置、和控制该记录装置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如下控制记录装置:在进行控制信息的记录时检测控制信息记录区域是否不可使用,在检测出控制信息记录区域不是不可使用时,在控制信息记录区域内进行控制信息的记录,而当检测出控制信息记录区域不可使用时、在数据记录区域内进行控制信息的记录,将与在数据记录区域内的控制信息的记录有关的管理信息记录在给定区域上。
在本发明第十四方式中,提供一种记录控制装置,控制在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的记录装置的动作。记录控制装置控制记录装置以便对信息记录介质的连续区域沿给定方向记录信息;进而如下控制记录装置:在信息记录介质上追记所希望的信息时,在与已经记录信息的区域连接的未使用区域上进行测试记录,在进行该测试记录的区域之后的区域上记录所希望的信息。
在本发明第十五方式中,提供一种记录控制装置,控制记录装置的动作以便在包括用于记录用户数据的数据记录区域、和用户数据的记录用途以外使用的非用户数据区域的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记录控制装置如下控制记录装置:在数据记录区域上记录本来应记录在非用户数据区域的信息,将与应记录在该非用户数据区域的信息向数据记录区域的记录有关的管理信息记录在给定区域上。
在本发明第十六方式中,提供一种记录控制装置,控制记录装置的动作以便在包括用于记录用户数据的数据记录区域、和在试记录中利用的测试区域的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记录控制装置如下控制记录装置:在进行试记录时检测测试区域是否不可使用,当检测出测试区域不是不可使用时在测试区域内进行试记录,而当检测出不可使用时在数据记录区域内进行试记录,将与在数据记录区域内实施的试记录有关的管理信息记录在给定区域上。
在本发明第十七方式中,提供一种记录控制装置,控制记录装置的动作以便在包括用于记录用户数据的数据记录区域、和记录用户数据以外的控制信息的控制信息记录区域的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记录控制装置如下控制记录装置:在进行控制信息的记录时检测控制信息记录区域是否不可使用,在检测出控制信息记录区域不是不可使用时,在控制信息记录区域内进行控制信息的记录,而当检测出控制信息记录区域不可使用时、在数据记录区域内进行控制信息的记录,将与在数据记录区域内的控制信息的记录有关的管理信息记录在给定区域上。
根据本发明,在记录介质和记录装置的组合中为获得最佳的记录播放条件而使用的试记录区域被检测为不可使用时,在数据记录区域内进行试记录,将包含表示进行试记录的位置的地址指针的管理信息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这样,可消除因试记录区域的大小对试记录区域可实行的次数的限制。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记录介质和记录装置的组合中为保持包含最佳的记录播放条件的驱动控制信息的驱动控制信息区域在被检测为不可使用时,在数据记录区域内进行驱动控制信息的记录,将包含表示进行驱动控制信息的记录位置的地址指针的管理信息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这样,可消除因驱动控制信息区域的大小对驱动控制信息的可更新次数的限制。
因此,可避免由于不能进行试记录导致的无法进行信息追记、或者信息记录的可靠性降低的情况发生,防止由于不能进行驱动控制信息的更新引起的每次启动时从最初开始重新记录播放条件的最优化而花费多余的启动时间,从而始终高效、高速确保信息记录的可靠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将管理信息记录在缺陷管理区域内,能对进行各种处理的必要信息用缺陷管理区域进行统一管理,使系统的效率飞跃式提高。
因此,有关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以及信息记录装置,例如在可改写及追记型(Write Once)的大容量光盘介质及视盘刻录机中应用,将会发挥出极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光盘介质101的构造例示意图。
图2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光盘介质101的区域构造,特别是内周区域103的内部构成例示意图。
图3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试记录步骤例的流程图。
图4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数据记录区域102的内部构成以及使用顺序一例的示意图。
图5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驱动控制信息区域205的内部构成例示意图。
图6表示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驱动控制信息的更新步骤例的流程图。
图7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2层记录光盘101a的构造及使用步骤一例的示意图。
图8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缺陷管理列表的构成例示意图。
图9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非用户数据区域中包含的特定信息的更新处理步骤一例的流程图。
图10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信息记录装置的构成例框图。
图11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的在光盘介质101进行试记录的区域的定位方法的说明图。
图12表示在2层记录光盘进行试记录时的试记录区域的定位方法的说明图。
图13表示使用链接方式的追记型光盘介质与其信息追记步骤的说明图。
图14表示图13说明的追记型光盘介质的区域构造的一例和本实施方式的追记的管理方法的说明图。
图15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3中针对使用链接方式的追记型光盘介质的信息追记流程的说明图。
图中:101-光盘介质,102-数据记录区域,103-内周区域,104-外周区域,105-信息轨道,106-记录块,201-读取专用信息区域,203-试记录区域,205-驱动控制信息区域,207-缺陷管理区域,202、204、206、208-缓冲区域,401-用户数据区域,402-第1备用区域,403-第2备用区域,101-光盘介质,101a-2层记录光盘介质,702-光学头,901-信息记录装置,902-光学头,903-调制记录部,904-播放解调部,905-缓冲器,906-伺服控制部,907-盘马达,908-系统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有关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以追记型光盘介质为例,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光盘介质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光盘介质101的记录面上形成螺旋状的导向沟(以下称为“纹槽(Groove)”)。在信息轨道105上,预先由纹槽形状的变化来记录表示在光盘上的绝对位置的地址信息(图中未画出)。
另外,图中虽然未画出,在光盘介质101的记录面上形成了有机色素记录膜,通过由记录装置聚焦激光的光斑,根据要记录的数据调制激光功率,而对上述记录膜进行照射,由局部温度上升引起记录膜的有机色素材料发生变化,可以进行信息记录。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光盘介质属于追记型(Write Once),可进行信息的追记,但在信息轨道上的信息一旦记录即不可删除、或者改写。
地址信息包含用于特定作为记录数据的单位的记录块106的位置的信息。通过在记录装置及播放装置上播放信息轨道105而读取地址信息,可以特定记录块106。
另外,光盘介质101包含数据记录区域102、内周区域103、和外周区域104。如图1所示,在记录装置上,记录用户数据用的区域是数据记录区域102。在数据记录区域102的内周配置的内周区域103和在外周配置的外周区域104为用户数据记录用以外的特定用途区域。
图2详细表示光盘介质101的内周区域103的内部构成。内周区域103从最内周开始依次包含,读取专用信息区域201、缓冲区域202、试记录区域203、缓冲区域204、驱动控制信息区域205、缓冲区域206、缺陷管理区域207、和缓冲区域208。
读取专用信息区域201,是将光盘介质101的识别信息等信息在光盘的制造工序中,利用记录面的凹凸坑(Emboss)或纹槽形状变化等进行预先记录的区域。读取专用信息区域201,顾名思义,就是读取专用的区域,在此记录的信息基本上是不可更改的。
试记录区域203,如“背景技术”中所说明的那样,是光盘介质101和记录装置的组合中,进行记录播放条件的最优化的动作的试记录的区域。有关试记录的流程稍后再详细说明。
驱动控制信息区域205,是将用试记录等方法获得记录播放条件的最优化结果作为驱动控制信息进行保留的区域。有关记录播放条件的内容或驱动控制信息的更新方法稍后再详细说明。
缺陷管理区域207是用于一般缺陷管理的区域,它是作为将在数据记录区域102内发现缺陷处的记录块的地址信息、替代处的记录块的地址信息等作为缺陷管理信息进行保留的区域使用。另外,本发明还具有一个特征:缺陷管理区域207,除用于一般的数据记录区域102的缺陷管理以外,也用于管理试记录区域203、驱动信息记录区域205等的使用状态。关于这一点稍后再详细说明。
缓冲区域202,204,206,208是设置在各个邻接的其他区域之间的缓冲区域,不能进行信息记录。
图3为表示由本发明的信息记录方法进行的试记录流程的流程图。
试记录的流程开始后,最先是检查试记录区域203是否可使用(步骤S301)。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光盘介质101只能写入一次,可用检查试记录区域203内是否存在未使用(未记录)的记录块来检查试记录区域203是否可使用。
若判断存在未记录块,即在试记录区域203可使用时,用试记录区域203内的上述未记录块进行试记录(步骤S302)。另一方面,若判断不存在未记录块,即在试记录区域203不可使用时,用数据记录区域102内的给定的未记录块进行试记录(步骤S303)。
在试记录区域203或数据记录区域102进行试记录后,表示进行试记录的记录块的位置的地址信息作为地址指针被保持(步骤S304),将包含保持的地址指针的信息作为缺陷管理信息进行更新(步骤S305),结束试记录。
另外,作为在步骤S301中搜索未记录块的一种方法,在记录装置中,扫描试记录区域203内的所有信息轨道,以来自介质的播放信号为基础来搜索未记录块。然而,在此方法中,在试记录区域203的轨道条数增多时,未记录块的搜索时间过长而效率过低。考虑这一点,在步骤S305中,采用与数据记录区域102的缺陷块203相同的做法,利用缺陷管理区域207将使用结束的记录块进行登记。关于向缺陷管理信息的登记方法稍后再详细说明。
根据以上说明的方式进行试记录,即使在试记录区域203内的记录块用完而不可使用时,也可用数据记录区域102进行试记录。因此,即使在试记录区域203不可使用时,在该光盘介质101和记录装置的组合中,也可达到最适合的记录播放条件优化,其结果能消除信息的记录可靠性下降或新信息无法追记的情况的发生。
另外,根据以上说明的方法,为了增加信息的可追记次数,由于没有必要超过试记录的次数而将试记录区域203的容量增大到必要次数以上,可以提高光盘介质101整体效率进行信息追记。因此,容易将可改写型和追记型光盘介质制成同一物理格式(区域构造)、降低光盘介质的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特征之一是,用数据记录区域102进行试记录,关于在数据记录区域102内试记录的使用顺序的适当例子,如图4所示。
图4表示有关光盘介质101的区域构造,特别是数据记录区域102的内部构造的合适例子。数据记录区域102从内侧开始依次划分为:第1备用区域402、用户数据区域401、和第2备用区域403。
对于用户数据区域401的代替处理(即众所周知的Linear Replacement法),按从位于第1备用区域402的最内周的信息轨道起向外周方向,依次使用光盘介质101的区域。对于试记录,按从位于第2备用区域403的最外周的信息轨道起向内周方向,依次使用光盘介质101的区域。
这样,由于在光盘介质101的半径方向上,通过相互相反方向对用户数据的代替块、和试记录用的区域进行使用,使用户数据的记录块和试记录用的区域不再混在一起。因此,在试记录中,即使用超功率(即比最佳的激光功率高的功率)进行记录、或进行特殊的记录(例如,不以调制编码为基准的特定数据模式的记录),由于不会对用户数据的记录播放造成不良影响,能保障记录装置的稳定性。
另外,第1备用区域402和第2备用区域403的容量,可以在所谓的物理格式的处理中预先决定,也可以将其中至少一方的容量进行灵活变更。还有,在缺陷块增多、第1备用区域402由用户数据的代替处理被用完的情况下,可使用第2备用区域403。反之,第2备用区域由进行试记录被用完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第1备用区域402。即使在此情况下,在光盘介质101的半径方向上,将两者按相反使用也没关系。
另外,作为另一方法,将用户数据记录用的备用区域和试记录用的备用区域,也可以预先作为分别的区域划分开。根据该方法,由于将用户数据的记录和试记录明确分离,并不一定需要将各种记录的使用顺序确定。
图5详细说明光盘介质101的驱动控制信息区域205的内部构成。驱动控制信息区域205包含多个记录区域块(在图5中合计有n个记录块)。各记录块可包含多个记录播放条件(在图5中每1个记录块最多可有32个记录播放条件)。
由于在作为记录动作单位的记录块中可包含多个记录播放条件,可对应于该光盘介质和一个以上的记录装置的组合来保留记录播放条件。由多个记录播放条件构成的列表称为记录播放条件列表。另外,由于驱动控制信息区域205包含n个记录块,可将包含多个记录播放条件的驱动控制信息进行n次更新。
在光盘介质为可改写型的情况下,由于可由驱动控制信息区域内的记录结束的记录块进行改写,除非由缺陷或恶化造成记录块不使用,仅同一记录块本身就能继续使用。
但是,若是像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光盘介质101那样,在追记型(WriteOnce)介质的情况下,不可对驱动控制信息205内的记录结束的记录块进行删除或改写。因此,若要对记录块的内容进行变更时,须在驱动控制信息区域205内的其他记录块上写入新的信息,因此,驱动控制信息的可更新次数受驱动控制信息区域205内包含的记录块的数目限制。
在此,在本发明中,在驱动控制信息区域205全部用完时,为了消除了不能记录新的记录播放条件的不良情况,而使用数据记录区域来进行驱动控制信息的更新。
图6表示有关本发明信息记录方法的、特别是驱动控制信息的更新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驱动控制信息的更新处理开始后,首先,检查驱动控制信息区域205是否可使用(步骤S601)。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光盘介质101为只可写入一次型,只要检查在驱动控制信息区域205内是否存在未使用的记录块(未记录块)即可检查驱动控制信息区域205是否可使用。
在存在未记录块时,即判断为驱动控制信息区域可使用时,在驱动控制信息区域205内的上述未记录块内、更新驱动控制信息记录(步骤S602)。在不存在未记录块时,即判断为驱动控制信息区域不可使用时,在数据记录区域102内给定的未记录块上、进行驱动控制信息记录的更新(步骤S603)。
在对驱动控制信息区域205或数据记录区域102中进行驱动控制信息的更新记录时,表示进行驱动控制信息更新的记录块的位置的地址信息作为地址指针被保持(步骤S604),包含保持地址指针的信息作为缺陷管理信息而被更新(步骤S605),来结束驱动控制信息的更新。
另外,作为在上述步骤S601中搜索未记录块用的方法之一,与在上述试记录处理流程中的情况相同,扫描驱动控制信息区域205中的所有信息轨道,以来自介质的播放信号为基础搜索未记录块。然而,在驱动控制信息区域的轨道条数增多时,未记录块的搜索时间过长效率过低。考虑这一点,在步骤S605中,采用与数据记录区域102的缺陷块203相同的做法,利用缺陷管理区域207将使用结束的记录块进行登记。关于向缺陷管理信息的登记方法稍后再详细说明。
根据以上说明的流程对驱动控制信息进行的更新,即使在驱动控制信息区域205内的记录区域全部用完而造成不可使用时、也可利用数据记录区域102进行驱动控制信息的更新。因此,即使在驱动控制信息区域205不可使用时,由于在该光盘介质101和记录装置的组合中消除了不能保持最佳记录播放条件的情况,从而消除了在每次记录装置启动时从最初开始重新进行试记录的处理而造成的浪费、可以实现记录装置的启动的高速化。
另外,根据以上说明的方法,由于没有必要增加驱动控制信息的可更新次数而增大驱动控制信息区域205的容量,对于光盘介质101整体可以高效率进行信息追记。其结果,容易将改写型和只写入一次型的光盘介质制成同一物理格式(区域构造),实现光盘介质的制造设备低成本化。
还有,如图3所示的试记录处理流程中的步骤S305、和图6所示的驱动控制信息的更新流程中的步骤S605,都是进行缺陷管理信息更新的步骤,成为重复的处理。一般系统中,在记录播放条件的最优化处理时,由于试记录及驱动控制信息记录在一系列组合中几乎都要进行,可以将上述两个步骤统一结合。在进行记录播放条件优化的一系列处理中,宜最后进行缺陷管理信息更新,可缩短处理时间、削减区域。
另外,在记录播放条件的最优化处理时,没有必要进行缺陷管理信息的更新。临时将记录条件的最优化结果保存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只要在切断装置电源之前的期间将其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即可。因此,在一般称为“闪存”的现有缺陷管理信息的更新处理中,只要与上述管理信息一起进行记录即可。这样,还可缩短必要的处理时间、减少区域的使用。有关缺陷管理信息内容的适当例子稍后再进行说明。
图7表示在2层记录光盘上,作为进行试记录的区域使用的区域使用顺序的适当例子。
2层记录光盘101a是追记型(Write Once)光盘介质,可进行信息记录的记录面呈2层独立存在的构造。因此每1张2层记录光盘的记录容量相当于相同轨道节距和比特(Bit)线密度的单层(只有一层记录面)的光盘容量的2倍。
如图7所示,光学头702通过在2层记录光盘101a的记录面上照射激光光斑来进行信息记录。为了方便起见,在2层记录光盘101a的2层记录面上,将离光学头702的较远侧(离2层记录光盘的激光照射侧表面(信息读取面)的较远侧)的层称为“层A”,而离光学头702较近处侧(距激光照射侧表面较近侧)的层称为“层B”。分别在层A、层B的记录面上形成与光盘介质101(未图示)同样的螺旋状纹槽(信息轨道),包含以下所述的多个区域。
层A按从内周侧开始的顺序包含试记录区域703a、缺陷管理区域704a、备用区域705a、用户数据区域706a、和备用区域707a。另外,层B按从内周侧开始的顺序包含试记录区域703b、缺陷管理区域704b、备用区域705b、用户数据区域706b、和备用区域707b。
以下,说明向2层记录光盘101a的试记录的使用顺序。从完全未记录状态开始进行最初的试记录时,从层A的试记录区域703a开始使用。在本实施例中试记录区域703a由内周侧开始向外周侧进行记录(即图7(1)的箭头所示方向)。在试记录区域703a使用完后,继续使用层B的试记录区域703b(即顺序(2))。
层A先于层B使用的理由是,能防止在层B的试记录对层A的记录播放的影响。即,在离光学头702较近侧的层B上进行试记录时,在对层A的同一半径位置进行播放时,存在与层B的试记录状态相应、通过层B的激光透过率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到达层A的激光照射光量、和来自层A的反射光量也可能发生变化。特别是在试记录时,由于与通常的用户数据记录不同,以超功率进行记录、有可能记录不以数据调制为基础的记录数据模式,有可能产生对使用层A的记录播放条件的测定的影响的危险性。
接着,虽然是试记录区域703a、703b全部使用完后的情况的处理,但与以单层光盘介质101为例的情况相同,也使用外周侧的备用区域707a、707b。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层A的备用区域707a从外周侧(在图7(3)中箭头所示)开始使用。备用区域707a被全部使用就使用层B的备用区域707b,并且同样是从其外周侧(在图7(4)箭头所示)开始使用。层A先于层B使用的理由如上所述。
以上,如图7说明那样,在使用2层型的光盘进行试记录时,从离光学头较远处的层开始使用,就不会对记录播放条件产生影响因而最稳定。而且,即使是2层型光盘,在试记录区域703a、703b全部被使用而造成不可使用时,也可使用备用区域707a、707b进行试记录。
另外,根据以上说明的方法,由于没有必要为增加信息的可追记次数,而超过试记录的次数增大必要之外的试记录区域707a、707b的容量,作为光盘介质101a整体可以高效率进行信息追记。因此,容易将可改写型和只写入一次型光盘介质制成同一物理格式(区域构造)、降低光盘介质的制造设备成本。
还有,在上述例中,试记录的使用顺序如图7所示那样,按区域703a→区域703b→区域707a→区域707b顺序进行,但并不仅限于此。
用2层光盘进行试记录的区域的顺序,也可由用户数据的记录顺序来确定。现举例说明,当用户数据的记录从层A、即用户数据区域706a开始,到用户数据区域706a使用结束,在层B(用户数据区域706b)进行写入的情况下,其试记录的组合顺序也可以根据用户数据的使用顺序,按区域703a→区域707a→区域703b→区域707b的顺序进行。
还有,作为另一个例子,只使用一方的记录层也可以。例如,只在层A,按照区域703a→区域707a的顺序,或者只在层B,按照区域703b→区域707b的顺序使用都可以。在此情况下,虽可写入区域的大小最终为1/2,但可实现完全不会对其他层的记录状态造成影响而进行记录条件的最优化。
还有,作为另外一个例子,也可以将每个记录层进行试记录的半径位置进行分离。例如,在层B的试记录使用试记录区域703b,在层A的试记录使用备用区域707a。或者,在层A的试记录从试记录区域703a的内周侧开始,在层B的试记录从试记录区域703b的外周侧开始。若使用这些方法会有可使用的试记录区域的大小的限制、但在有必要在同一介质上的每一记录层进行记录播放条件的最优化处理时,可实现不对其他层的记录状态造成影响而进行记录条件的最优化。
另外,以上说明的方法显然也适用3层以上记录层的多层光盘。
图8为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缺陷管理列表的构成例的图。
缺陷管理列表是在光盘介质的缺陷管理区域(相当于光盘介质101上的缺陷管理区域207、2层记录光盘101a上的缺陷管理区域704a和704b)上记录信息的一部分。一般来说,在缺陷管理列表中,在表示被看作缺陷的记录块的绝对位置的缺陷处记录块的地址信息、和表示替代记录应在该缺陷处记录块上记录的信息处的记录块的绝对位置的代替处记录块的地址信息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并作为列表的要素进行登记。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进行试记录的记录块、进行驱动控制信息记录的记录块的地址信息等,也包含在缺陷管理列表中。另外,为了能判别在登记表中登记的要素是以何种动作状态登记的,设置有类别信息识别子。
在图8中,列举出有6种的类别进行登记的例子。接下来,对各登记例子依次说明。
第1登记例被登记为“通常(已代替)”的类别信息识别子“0000”。它表示随通常的用户数据记录的缺陷登记,由众所周知的线性代替法进行代替处理的结果而被登记。在缺陷处记录块的地址信息中,表示被看作缺陷的数据记录区域中的记录块的绝对地址的PBAm1(实际上记入表示地址信息的数字)被记录,在代替处记录块的地址信息中,表示在代替处的备用区域中的记录块的绝对地址的PBAn1被记录。
第2个登记例被登记为“通常(未代替)”的类别信息识别子“0001”。它表示随通常的用户数据记录、尚未决定被看作缺陷的代替处记录块的登记。在缺陷处记录块的地址信息中,表示被看作缺陷的数据记录区域中的记录块的绝对地址的PBAm2被记录,在代替处记录块的地址信息中数据不被记录(实际上记录,例如全部为“0”等实际并不存在的地址)。
第3个登记例被登记为“OPC(Optimum Power Control)”的类别信息识别子“0010”,是随上述在试记录区域的试记录的实行而被登记的。在缺陷处记录块的地址信息中,表示在已进行试记录的试记录区域中的记录块的绝对地址的PBAm3被记录,而在代替处记录块的地址信息中数据不被记录。
第4个登记例被登记为“OPC2”的类别信息识别子“0011”,是随使用上述的备用区域的试记录的实行而被登记的。在缺陷处记录块的地址信息中,表示在进行了试记录的备用区域中的记录块的绝对地址的PBAm4被记录,而在代替处记录块的地址信息中数据不被记录。
第5个登记例被登记为“Drive Information”的类别信息识别子“0100”,是随使用上述在备用区域的驱动控制信息的记录而被登记的。由于缺陷处记录区域的地址信息的数据没有,在代替处记录块的地址信息中,实际上已进行驱动控制信息的记录的备用区域记录表示记录块的绝对地址的PBAm5被记录。
第6个登记例被登记为“Data Information”的类别信息识别子“0101”。它是登记将包含在内周区域内或者外周区域内的特定地址中的特定信息使用备用区域进行代替处理后的结果。在缺陷处记录块的地址信息中,表示原本记录特定信息的特定地址的PBAm6被记录,在代替处记录块的地址信息中,表示已代替处理该特定信息的代替处理处的绝对地址的PBAn6被记录。在此,对包含于内周区域内及外周区域内的特定地址(即数据记录区域以外的区域)的特定信息(非用户数据)的代替处理进行详细说明。
在现有的光盘介质的缺陷管理方法及缺陷管理区域的使用方法中,除对记录通常的用户数据的区域的缺陷进行管理以外不进行管理,但通过下述方法,实现现有技术中不能进行的、在数据区域以外记录的非用户数据的代替处理。
图9表示代替处理包含在内周区域内或外周区域内的特定地址中的特定信息的情况的流程图。
包含在内外周的特定地址中的信息的更新处理开始后,首先,对含内外周的特定地址的区域是否可以使用进行检查(步骤S1201)。例如,在光盘介质是追记型的情况下,只需检查在包含内外周的特定地址的区域内是否存在未使用的记录块(未记录块),便可判断包含内外周的特定地址的区域是否可用。而且,无论对追记型还是可改写型,都可校对其记录结果,检查其记录播放品质(判定该区域是否存在缺陷)。
在包含特定地址的区域被判断为可使用时,在包含特定地址的区域内进行信息的更新记录(步骤S1202)。在包含特定地址的区域被判断为不可使用时,在数据记录区域内进行信息的更新记录(步骤S1203)。
在包含内外周的特定地址的区域及数据记录区域进行信息的更新记录后,将表示进行信息更新的记录块的位置的地址信息作为地址指针保存(步骤S1204),将包含内外周的特定地址(即缺陷处地址)及信息的更新方的地址指针的信息作为缺陷管理信息进行更新(步骤S1205),结束信息更新。
这样,即使在应记录非用户数据的区域由于缺陷或区域用竭等原因造成不可使用时,也可以进行已使用数据记录区域的代替处理,通过对该代替处进行登记,与通常的用户数据缺陷管理同样,对非用户数据的代替处进行管理。
另外,作为非用户数据的一个例子,在信息记录装置中,能举出进行信息记录的日志(log)、保护记录内容著作权用的信息、用户数据的管理(文件管理)用的信息等例子。
如上述说明,通过使用作为在缺陷管理区域记录的缺陷管理信息的一部分的缺陷管理列表,可实现将在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试记录、驱动信息的更新等的实施结果作为日志进行管理。此时,根据处理的种类,通过对缺陷处记录块地址信息、代替处记录块地址信息进行登记,用对现有的缺陷管理处理的延长线上的处理,可将用户数据记录以外的各种处理结果,使用相对容易的方法进行管理。
另外,在图8的登记例中,作为最合适的例子,公开了在缺陷管理列表中设置类别信息识别子的方法,但是要发挥本发明的效果,并非必须具备上述类别信息识别子。试记录实施处的记录块对缺陷处、驱动控制信息的更新实施处的记录块对代替处,等等,根据处理内容,登记缺陷处、代替处、或双方的地址信息,可发挥诸如保留处理结果的日志那样的效果。
还具有下列优点,即,通过设置多个类别信息识别子,在记录装置或播放装置,即使不解释包含在缺陷管理列表中的所有信息也可以的情况增多,实现处理的高效化。作为一个例,可尝试考虑判别试记录区域是否可用(即未记录块是否存在)的情况。
如果有类别信息识别子,为确认被赋予“OPC2”的类别信息识别子“0011”的要素是否存在,可采用从记录的缺陷管理列表中进行搜索的方法,但在无类别信息识别子的情况下,须搜索包含在缺陷管理列表中的全部缺陷处记录块地址信息,或者扫描试记录区域内的所有信息轨道来搜索未记录块,需要花费时间的处理。还有,其他的例子是,在判断驱动控制信息区域中是否存在未记录块时,在有类别信息识别子时,通过只搜索“Drive Information”的识别子“0100”,进行更高效率的判别。
在此,举另外一个合适的例子,即使不设置类别信息识别子,也能容易判别在试记录区域、驱动控制信息区域是否存在未记录块。虽然图中未画出,在缺陷管理区域中记录的缺陷管理情报中可设置表示试记录区域是否已全部记录的“试记录区域已满标志”和、表示驱动控制信息区域是否已全部记录的“驱动控制信息区域已满标志”。
另外,再举另外一个合适的例子,虽然图中未画出,若在缺陷管理区域记录的缺陷管理信息中,包含试记录最后实行区域的地址信息、和驱动控制信息最后更新的区域的地址信息等,从这些地址信息中,可容易识别出最后进行记录的区域的地址信息,实现记录装置或播放装置的处理高效化。
还有,当在如图4中举出的例那样预先决定试记录的使用顺序的情况下,不将过去进行的多个试记录的地址信息包含在列表中,只将最后进行的试记录的地址信息登记在列表中也可以。这样,由于减少缺陷管理列表的条数,在实现缺陷管理处理的高效化的同时还减少在缺陷管理中的必需区域。这一方法,对于驱动控制信息及其他特定信息的记录也是同样的。
另外,将如上述那样的管理信息,记录在与缺陷管理区域不同的区域也可以。但是,在可实行缺陷管理的系统(信息记录介质和记录装置的组合)中,通过如上述方法那样在缺陷管理区域中包含管理信息群,在记录装置或播放装置中,仅通过访问缺陷管理区域,便可一同得到进行各种处理中必要的信息,同时也能相对提高处理的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光盘介质101和2层记录光盘101a虽然都是作为追记型(write once)进行了说明,但对于可在同一轨道进行多次信息写入的可改写型记录介质,也同样适用。
图10表示有关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901的构成例的框图。信息记录装置901具有以下说明的构成要素901~908。
光学头902对位于光盘介质101的记录层照射激光光斑,并检测来自光盘介质102的记录层的反射光。调制记录部903,对内置于光学头902的半导体激光器(图中未画出)电驱动,并根据记录数据对激光进行调制。播放解调部904对,对由内置于光学头902的光电检测器(图中未画出)检测出的来自记录层的反射光电变换后的播放信号进行放大,分离解调记录在光盘介质101上的信号成分,再生必要的信息。缓冲器905暂时保存往光盘介质101上记录的信息及从光盘介质101播放的信息。盘马达907驱动光盘介质101旋转。伺服控制部906一边控制盘马达907的旋转驱动一边让光学头902移动至给定的信息轨道上、进行激光光斑的跟随处理。系统控制部908对信息记录装置901整体进行控制。
在前面及后面所述的各处理流程(试记录、驱动控制信息的更新、缺陷管理信息及更新),系统控制部908使用在缓冲器905保存的各种信息,或者必要时进行新信息的生成、追记,同时对调制记录部903、播放解调部904、和伺服控制部906的动作进行协调,并通过光学头902实现给定信息的记录播放。系统控制部908由例如微处理构成,通过执行给定程序来执行给定的处理流程。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说明可消除光盘的内外周特性差、试记录区域的确定方法的另一例。在本实施方式,根据进行用户数据记录的区域的半径位置,确定进行试记录用的区域。
首先,随信息记录层为单层光盘,可消除内外周特性差的试记录区域的确定方法进行说明。
图11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光盘介质101上进行试记录的区域的确定方法的说明图。在图11中,表示光盘介质101的区域构造从最内周(即左侧)开始向最外周(即右侧)的示意图。另外,对于与图2或图4相同符号的试记录区域203、缺陷管理区域207、用户数据区域401、第1备用区域402、和第2备用区域403,如上述相同,在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在用户数据区域401上进行用户数据记录的半径位置,确定在内周侧、外周侧的任一方上实施试记录。
在用户数据区域401上进行用户数据记录的半径位置,只要在光盘介质101上唯一赋予的物理地址进行判别即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对在用户数据区域401上最内周轨道的物理地址赋予为ADR_I、对最外周轨道的物理地址赋予为ADR_K(ADR_I<ADR_K)、并且从最内周向最外周按升序赋予物理地址。
信息记录装置在接收来自外部的数据记录命令的情况下,信息记录装置被指令将上述数据记录在给定的逻辑地址上。信息记录装置根据该给定逻辑地址,划分出在光盘介质101上应记录数据的地址(目标物理地址)ADR_X。在信息记录装置中,首先,在判断有必要进行试记录时,当目标物理地址ADR_X满足ADR_S<ADR_J的关系时,在内周侧进行试记录。当目标物理地址ADR_X满足ADR_S≥ADR_J的关系时,在外周侧进行试记录。另外,ADR_J是给定的物理地址,满足ADR_I<ADR_J<ADR_K的关系。
即为方便起见,给定的物理地址ADR_J成为将用户数据区域401划分内周侧和外周侧的边界,此后通过比较记录用户数据的目标物理地址ADR_X和给定的物理地址ADR_J的大小,作为判断应在内周侧、外周侧中哪一方上进行试记录的基准。
还有,给定的物理地址ADR_J也可以预先唯一确定,也可在信息记录装置中进行适当的设定。
目标物理地址ADR_X,可由自外部的记录命令指定的逻辑地址为基准来确定,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由其他,譬如,信息记录装置用最后(即最新)实施记录的物理地址为基准来确定。另外,在按照从内周向外周的顺序进行数据追记的追记型光盘介质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已经记录有数据的区域的最终物理地址为基准确定。
在本实施例中,内周侧是指试记录区域203或第1备用区域402,而外周侧是指第2备用区域403。另外,在内周侧的试记录区域203和第1备用区域402的使用顺序如上述那样,按最内周试记录区域203→第1备用区域402的顺序进行使用。在试记录区域203不可使用时,可使用第1备用区域402。即使在记录区域203还可使用的阶段,也可以使用第1备用区域402。另外,内周侧没有第1备用区域402也可以,也可在外周侧另外存在第2试记录区域。
如以上说明所示,根据在用户数据区域401上进行用户数据的记录时的该半径位置,可确定进行试记录的区域,并由上述的具体构成和流程可以实现。
这样,由于可以选择在离接下来记录用户数据的半径位置尽可能近的区域进行试记录,具有实现提高存取速度、防止由试记录的实施信息记录装置的信息处理量下降的效果。因此,即使对于在内周、外周在记录播放特性上产生差异的光盘介质,基于试记录也能有效进行记录播放条件的最优化,提高装置的可靠性。
接下来,说明2层记录光盘的、并可消除内外周特性差异的、确定试记录区域的方法。
图12表示在2层记录光盘上进行试记录时确定试记录区域的方法的说明图。在图12中,将在2层记录光盘101a的各记录层(层A、层B)的区域构造按照从最内周(左侧)开始到最外周(右侧)进行示意表示。另外,对于与图7标有相同符号的,例如试记录区域703a、703b、缺陷管理区域704a、704b、用户数据区域706a、706b、内周侧备用区域705a、705b、外周侧备用区域707a、707b,和上述相同,在此不重复说明。
如图12所示,将在用户数据区域706a、706b的最内周轨道的物理地址,分别设定为ADR_Ia,ADR_Ib、而最外周轨道的物理地址分别设定为ADR_Ka,ADR_Kb(ADR_Ia<ADR_Ka,ADR_Kb<ADR_Ib),对于距照射光束的光学头902远处的记录层的层A、从最内周向最外周按升序,对于距光学头902近处的记录层的层B从最外周向最内周按升序赋予物理地址。因此,在用户数据区域706a、706b进行用户数据记录的半径位置,只要采用在光盘101a上用唯一赋予的物理地址进行判断即可。
在此,在进行用户数据记录的目标物理地址ADR_X究竟在层A、层B的哪一层,通过将目标物理地址ADR_X与各层的最内周地址ADR_Ia、ADR_Ib和最外周地址ADR_Ka、ADR_Kb进行大小比较,可以判明。这样,来确定试记录应在层A进行还是应在层B进行。
而且,规定在各层的给定物理地址为ADR_Ja,ADR_Jb(ADR_Ia<ADR_Ja<ADR_Ka,ADR_Kb<ADR_Jb<ADR_Ib),通过将进行用户数据的记录的目标物理地址ADR_X与给定的物理地址进行大小比较,可以判明目标物理地址ADR_X相对于给定物理地址ADR_Ja,ADR_Jb位于内周侧还是位于外周侧。这样,根据目标物理地址ADR_X,不仅可确定应在层A、层B中的哪一层进行试记录,还可确定应在内周侧、外周侧中的哪一侧进行试记录。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当目标物理地址ADR_X满足ADR_X<ADR_Ja的关系时,记录数据的区域判定为在层A的内周侧,在试记录区域703a或内周侧备用区域705a实施试记录。
当目标物理地址ADR_X满足ADR_Ja≤ADR_X≤ADR_Ka的关系时,记录数据的区域判定为在层A的外周侧,在外周侧备用区域707a实施试记录。
当目标物理地址ADR_X满足ADR_Kb≤ADR_X<ADR_Jb的关系时,记录数据的区域判定为在层B的外周侧,在外周侧备用区域707b实施试记录。
同样,当目标物理地址ADR_X满足ADR_Jb≤ADR_X≤ADR_Ib的关系时,在试记录区域703b或在内周侧备用区域705b实施试记录。
根据以上方法,由于与接下来记录用户数据的层在同一记录层进行试记录,具有提高存取速度、防止由试记录的实施信息记录装置的信息处理量的下降的效果。另外还有,即使对于记录层间、和/或在内周、外周在记录播放特性上产生差异的光盘介质,基于试记录也能有效进行记录播放条件的最优化,提高装置的可靠性。
另外,给定的物理地址ADR_Ja及ADR_Jb可预先唯一确定,也可以在信息记录装置中进行适当设定。
而且,作为确定目标物理地址ADR_X的基准,如上述那样可以是接受来自外部的记录命令指定的逻辑地址,也可以将信息记录装置最后(最近)实施记录的物理地址作为基准。另外,在按照从内周向外周的顺序进行数据追记的追记型光盘介质的情况下,将已经记录数据的区域的最终物理地址作为基准也可以。
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起见,将用户数据区域划分为层A的内周侧、层A的外周侧、层B的内周侧、和层B的外周侧等4个区域,实施试记录区域进行分开使用,但是并不仅限于此。在内外周的特性差异以及伴随内外周的移动的存取时间消耗中至少1个特别成为问题情况下,可将层A、B进行同化、只划分为内周侧和外周侧。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虽和欲记录数据在同层并且在靠近半径方向的备用区域进行试记录,但在用于试记录的备用区域不可使用的情况下,也可用其他备用区域来代替。例如,在层A的外周侧备用区域707a不可使用的情况下,作为代替可以使用该同层(层A)的内周侧备用区域705a,或者也可使用其他层(层B)的外周侧备用区域707b。而当层A的内周侧备用区域705a不可使用时,作为代替可以使用该同层(层A)的外周侧备用区域707a,或者也可使用其他层(层B)的内周侧备用区域705b。作为替代使用的区域,优选在考虑记录层间的、内外周的特性差异以及存取时间消耗等的其中至少任一个后再作决定。
实施方式3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对按由内周向外周方向顺序进行数据的记录,使用写入连接(以下称为“链接”)的方式的追记型光盘介质(例如,DVD-R)进行试记录的情况的例。
图1表示使用链接方式的追记型光盘介质及其信息追记顺序的图。如该图所示,在追记型光盘介质1301上形成从内周向外周呈螺旋状的导向沟,这被称为信息轨道1302。根据信息轨道1302上导向沟的形状变化物理地址按照给定的格式预先进行记录。信息记录装置,由对在信息轨道1302上形成的导向沟的形状进行读取识别物理地址,特定应进行信息记录场所。
采用图13说明关于向追记型光盘介质1301进行的记录数据的追记顺序。在图13(b)中从内周侧向外周方向到由物理地址ADR_LN表示的给定轨道位置P为止均表示已经进行数据记录的情况。另外,由信息轨道1302上沟的形状预先记录的物理地址的单位,与数据记录的实施单位大致一致,而且物理地址按从内周向外周唯一并且按升序进行分配。
在上述那样的状态下的数据追记的顺序进行说明。在进行数据的追记时,首先如图13(c)所示作出链接遗失区域1304。链接遗失区域1304对应于表示已记录数据的末尾相续的物理地址ADR_LN+1的信息轨道。在链接遗失区域1304中记录不含用户数据的特定数据模式(例如,由全部数据成为00h的值那样的记录数据)。其次,如图13(d)所示,对应于物理地址ADR_LN+2以后的信息轨道进行追记信息1305的记录。图13(c)和图13(d)虽然由分开的图表现,但注意对于链接遗失区域1304的记录和追记数据1305的记录是作为连续的一系列动作进行实施的。
在此说明链接遗失区域1304的作用。链接遗失区域1304是在设置在记录追记数据的区域间的区域,它是为防止在后续的追记数据1305的先头部分发生错误而设置的。
在不存在链接遗失区域1304的情况下,呈现出已记录数据1303的末尾和追记数据1305的先头直接连接的状态。在实际的信息记录装置中,由于记录时钟生成电路相位差和光盘的旋转抖动等因素,二者连1比特的偏离也不出现的写入是非常困难的,一般至少会产生数比特的偏离。
若两者的连接点不连续,在信息播放装置中跨过该不连续点进行数据播放的情况下,通过不连续点后,数据的同步偏离直到复归为止的期间无法正确播放数据。通常,记录数据一般成为被称为附加了为取得数据同步的同步模式的帧的单位多个连续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数据的同步从偏离直到复归的期间至少是1帧,依不连续点的偏离量,在多个帧期间,出现数据无法正确播放的现象。
通常在记录数据中一般附加有错误纠正编码,即使有多帧程度的期间数据出现错误多种情况也可纠正,但在包含数据不连续点的周围由于其他因素(如光盘上的缺陷等)造成的错误的情况下,就超出了纠正能力,就有陷入无法播放追记数据的先头的状态的危险。
因此,从链接写入的不连续点开始的给定期间作为记录虚设数据的区间(连接损失区域),在信息播放装置中,通过使用该期间对伴随数据不连续的同步偏离进行复归,预防在后续的追记数据中的错误发生。
图14是在图13中说明的追记型光盘介质101b的区域构造的一个例以及本实施方式的追记录的管理方法的说明图。
追记型光盘介质101b由内周开始向外周包含:内周区域1401、导入区域1402、数据记录区域1403、导出区域1404。内周区域1401,还包含试记录区域1405和记录管理信息区域1406。
导入区域1402或导出区域1404,包含在光盘出厂时预先记录被称为控制数据的包含光盘属性和记录播放条件等信息的播放专用区域。
数据记录区域1403是实际上记录包含用户数据的数据区域,作为追记型的特征,按从内周侧开始向轨道的螺旋形方向的顺序使用。
试记录区域1405是在信息记录装置中,作为进行记录播放条件的最优化用的试记录的区域,是预先准备的区域。
记录管理信息区域1406是在信息记录装置中,在数据记录区域进行新信息的追记时,记录作为进行追记的日志的管理信息的区域。
在此,对信息的追记处理和管理信息的记录处理进行说明。
首先,在信息记录区域从数据完全没被记录的状态开始进行第1次记录时,在有必要进行记录条件的最优化处理的情况下,使用试记录区域1405进行试记录。在记录条件最优化处理之后,在数据记录区域1403上,由起始地址ADR_S1至终止地址ADR_L1实行数据记录。至终止地址ADR_L1的长度显然由应记录的数据量来确定。
对应于数据的记录,在给定时刻在记录管理信息区域1406内进行记录管理信息RM_1的记录。记录管理信息RM_1的内容,至少包含数据记录的起始地址ADR_S1和终止地址ADR_L1。另外,在记录管理信息区域1406中记录有关于链接遗失区域位置的信息。
信息记录装置或信息播放装置,在记录或播放数据记录区域1403的数据之前,通过读取记录管理信息区域1406的内容,可以高效地把握数据的记录日志,提高信息的检索性能。
另外,也可以在记录管理信息RM_1中保留试记录区域1405的试记录日志。这样,在信息记录装置中,可高效地把握试记录区域1405的使用状况(未记录处),具有可缩短利用试记录区域1405的记录播放条件的最优化处理所需的时间的效果。
在数据均已被记录的状态下实施追记时,同样,在必须进行记录条件的在优化处理的情况下,使用试记录区域1405来进行试记录。在记录条件优化处理之后,在数据记录区域1403上,由起始地址ADR_S2至终止地址ADR_L2进行第2次数据记录。在此,应注意,在第2次的数据记录之前预先做好链接遗失区域。即,从对应第1次记录的终止地址ADR_L1之后的地址的位置开始直至第2次数据记录的起始地址ADR_S2跟前的位置为止,都是链接遗失区域,在此记录虚设数据(Dummy Data)(全部“00h”的数据等)。
对应于第2次的数据记录,在给定时刻进行记录管理信息RM_2的记录。记录管理信息RM_2的内容,至少包含作为最新数据记录日志的起始地址ADR_S2和终止地址ADR_L2。记录管理信息RM_2中可包含全部过去的记录日志。
如上所述,实施N次数据记录的结果,数据记录区域1403从第1次的数据记录开始地址ADR_S1直至第N次的数据记录终止地址ADR_LN记录结束,在记录管理信息区域1406上记录最新的记录管理信息RM_N。
在此,随着N次的数据记录的实施,记录区域1405呈现出全部写满的状态。
在此状态,还要进行数据追记的情况下,在现有技术的方法中,即使经过必要的记录条件的最优化处理,数据追记也是无法实施的。因此,即使相对于一张光盘的记录容量还有空闲空间,也不能继续进行数据的追记,或者,还会出现不能实施记录条件的最优化处理而进行数据追记的数据的可靠性低下的不利情况。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消除了上述不利情况,使用链接遗失区域实施记录条件的最优化处理。用图15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链接错误损失进行记录条件的最优化处理时的数据追记顺序例。
图15(a)表示在实施了第N次的数据记录之后的数据记录区域1403的记录完数据末尾、到数据记录终止地址ADR_LN为止已经记录,在下一地址ADR_LN+1之后呈未记录状态。
在进行第(N+1)次的数据记录时有必要提前进行记录条件的最优化处理,在试记录区域1405中没有剩余可使用区域的情况下,如图15(b)所示那样,在第N次的数据记录结束后的终止地址ADR_LN的后续地址ADR_LN+1的区域中,进行试记录。于是,将实施此试记录的区域作为链接遗失区域1501a。
由链接遗失区域1501a实施完记录条件的最优化处理之后,如图15(c)所示,在链接遗失区域1501a的后续地址ADR_LN+2上作成链接遗失区域1501b,并且从后续的地址ADR_LN+3开始进行追记数据的记录。在链接遗失区域1501b上记录给定模式(所有00h数据等)。链接遗失区域1501b和后续追记数据的记录为一系列连续实施的动作。
以上,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试记录以及追记数据的记录顺序。通过对记录结束的数据末尾后续的链接遗失区域1501a进行试记录,即使在试记录区域1405不可使用的状态下也可以实施记录条件的最优化处理,就没有必要用另外设置新的试记录专用的区域。而且,即使在试记录区域1405不可使用的状态之下,也可以防止无法进行数据追记、在非优化记录条件下追记数据的记录可靠性降低的情况。
另外,紧接着已实施试记录的链接遗失区域1501a,进一步作成链接遗失区域1501b,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开始追记数据的记录,在由信息播放装置播放上述追记数据的先头部分时,由于可用链接遗失区域1501b进行播放同步偏离的矫正,可防止在追记数据的先头部分发生错误。
亦即,由于链接遗失区域1501a以及链接遗失区域1501b具有的试记录和防止追记数据先头错误的双重作用,不再需要新的区域,也可以保证数据记录播放的可靠性。
如此实行第(N+1)次的数据记录的结果,在数据记录区域1403与链接遗失区域1501a、链接遗失区域1501b相连续的,如图14所示,自数据记录起始地址ADR_SN+1开始直至数据记录终止地址ADR_LN+1为止成为已经记录,在记录管理信息区域1406中记录新的记录管理信息RM_N+1。
记录管理信息RM_N+1的内容,至少包含作为最新的数据记录日志的起始地址ADR_SN+1和终止地址ADR_LN_1。记录管理信息RM_N+1也可以包含全部过去的数据记录日志。
即使在链接遗失区域上进行试记录的情况下,在记录管理信息区域1406的内容中,虽然不追见特别的信息也没有妨碍,但保留实施试记录的地址的日志也可以。这样,在信息记录装置中,仅通过读取记录管理区域1406的信息就可以高效地把握试记录区域1405的使用状况(是否存在仍空出的区域),具有可缩短记录播放条件的最优化处理所需要时间的效果。
本发明对于特定的实施形式进行了说明,但对于行业内人员来说显然可以进行其他多种变形例、修正、其他使用。因此,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在这里的特定的公开内容,只在权利要求书中予以限定。
本发明,由于在用户数据以外的区域(即非用户数据区域)记录的特定信息,无论非用户数据区域是否处于空余状态,都可更新为最新状态,得以确保信息记录的可靠性,可以应用于例如可改写或者追记(write once)型的大容量光盘介质及视盘录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