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一种建筑混凝土楼梯抗震增稳加固结构.pdf

  • 上传人:Y94****206
  • 文档编号:2312050
  • 上传时间:2018-08-10
  • 格式:PDF
  • 页数:9
  • 大小:640.8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20461772.7

    申请日:

    2011.11.21

    公开号:

    CN202401777U

    公开日:

    2012.08.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4G23/02; E04B1/98; E04F11/022

    主分类号:

    E04G23/02

    申请人:

    南京盛圆土木工程高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顾瑞南; 杨苏杭; 韩文星; 王枫; 王毅

    地址:

    210008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云南路31-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代理人:

    顾进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混凝土建筑楼梯抗震增稳加固结构,包括预应力螺杆、收紧螺母和钢垫板,所述预应力螺杆镶嵌在墙体内,预应力螺杆包括斜杆段和横杆段,所述预应力螺杆横杆段与上一楼梯的楼梯梯段相平行,所述预应力螺杆横杆段伸出端上设置有钢垫板,所述收紧螺母安装在预应力螺杆横杆段伸出端端头,所述预应力螺杆斜杆段与所在楼梯的梯段主体相平行,所述预应力螺杆斜杆段伸出端上设置有钢垫板,所述收紧螺母安装在预应力螺杆斜杆段伸出端端头。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休息平台设有与下层楼梯相连的临空处那一边设置拉杆,直接将休息平台台口梁与下层楼面连接起来。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建筑混凝土楼梯抗震增稳加固结构,包括预应力螺杆(2)、收紧螺母(3)和钢垫板(4),所述抗震增稳混凝土楼梯加固装置从楼梯第一层开始连续设置在两个不同楼梯层之间,所述楼梯(1)包括楼梯主体(1-1)、平台梯段梁(1-2)和楼梯梯段梁(1-3),所述楼梯主体(1-1)设置在平台梯段梁(1-2)和楼梯梯段梁(1-3)之间,上一楼层的楼梯梯段梁(1-3)与下一楼层的平台梯段梁(1-2)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螺杆(2)镶嵌在墙体内,预应力螺杆(2)包括斜杆段(2-1)和横杆段(2-2),所述预应力螺杆(2)横杆段(2-2)与上一楼梯(1)的楼梯梯段梁(1-3)相平行,预应力螺杆(2)横杆段(2-2)的一端与预应力螺杆(2)斜杆段(2-1)上端相连,预应力螺杆(2)横杆段(2-2)的另一端从上一楼梯(1)的楼梯梯段梁(1-3)伸出,所述预应力螺杆(2)横杆段(2-2)伸出端上设置有钢垫板(4),所述收紧螺母(3)安装在预应力螺杆(2)横杆段(2-2)伸出端端头,所述预应力螺杆(2)斜杆段(2-1)与所在楼梯(1)的楼梯主体(1-1)相平行,所述预应力螺杆(2)斜杆段(2-1)下端从所在楼梯(1)的楼梯梯段梁(1-3)伸出,所述预应力螺杆(2)斜杆段(2-1)伸出端上设置有钢垫板(4),所述收紧螺母(3)安装在预应力螺杆(2)斜杆段(2-1)伸出端端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混凝土楼梯抗震增稳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主体(1)同层有1-3条预应力螺杆(2)。

    说明书

    一种建筑混凝土楼梯抗震增稳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楼梯加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混凝土楼梯抗震增稳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新世纪以来地球地震带进入新的活动周期,全球地震灾害频发。尤其是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引起全社会的空前震动,如何保证建筑物的结构抗震安全迫在眉睫。 

    楼梯间是建筑物的出入口,也是地震作用时人群疏散和救援的唯一通道。根据震害调查发现,大量的楼梯间发生了倒塌破坏,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堵塞疏散通道,阻碍人员逃生和救援。因此,可以表明既有建筑的楼梯间并未能形成有效的逃生和救援通道,这对地震时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留下了巨大安全隐患。 

    分析认为,在地震灾害中受横向地震作用下,休息平台板作为楼层中间质量体系,受到了地震荷载作用,产生了向建筑物外侧冲出的运动趋势。其主要地震力传递途径,是通过与其相连的楼梯段向下层传递。但是,由于休息平台仅半端与下层楼面连接,平台向外冲的作用受到了半边的约束,使得休息平台形成了扭转力偶。这样,由于设计和施工的功能原因,破坏最终发生在楼梯段或者休息平台梯段梁的上下梯段板的交汇点处。使得休息平台梁被剪扭破坏或者梯段被拉弯破坏。同样如此,楼面处与休息平台连接处,如是单边走廊,则该处楼面在地震荷载作用下,也会受到一个外冲力的作用,可能导致破坏。 

    为此,我们提出了建筑混凝土楼梯抗震增稳加固结构。其基本的作用原理,通过在休息平台与下层楼梯相连的临空处那一边设置拉杆,直接将休息平台梯段梁与下层楼面连接起来。这样通过楼梯和拉杆的作用,使得休息平台梯段梁受到了成对的牵引力作用,从而在休息平台在地震外冲运动时,受到有效地约束,其地震荷载可以有效地传递到下层楼面上去。从而使得休息平台的地震荷载传递途径更为合理,并且有效避免了休息平台形成扭转力偶,增强其抗震稳定性。这就实现了楼梯间竖向平面准三角形稳定结构。下级梯段和斜拉杆,以及梯段上下台口梁形成闭合结构。同时,在上层楼面临空处设置拉杆,再将楼面与休息平台连接起来。这样当地震作用时候,梯段连接处的楼面也受到了外冲作用。通过在梯段连接的楼面台口梁处设置的拉杆,通过受拉作用将外冲地震力传递给休息平台,休息平台再将地震力传递给竖向构件,直至传递到基础。如此,在地震反复力的作用下,则无论休息平台,还是与梯段相连的楼面都不会外冲出楼面。整个楼梯间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封闭力系,各水平构件受到了有效地约束,理顺了传力途径,加强了连接措施。从根本上有效避免了在地震作用下结构不稳定易倒塌的问题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休息平台设有与下层楼梯相连的临空处那一边设置拉杆,直接将休息平台梯段梁与下层楼面连接起来。这样通过楼梯和拉杆的作用,使得休息平台梯段梁受到了成对的牵引力作用,从而在休息平台在外冲运动时受到有效地约束,其地震荷载可以有效地传递到下层楼面上去。从而使得休息平台的地震荷载传递途径更为合理,并且有效避免了休息平台形成扭转力偶,增强其抗震稳定性。因此,实现了楼梯间竖向平面准三角形稳定结构。下级梯段和斜拉杆,以及梯段上下台口梁形成闭合结构,从根本上有效避免了在地震作用下结构不稳定易倒塌的问题出现。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混凝土楼梯抗震增稳加固结构,包括预应力螺杆、收紧螺母和钢垫板,所述抗震增稳混凝土楼梯加固装置从楼梯第一层开始连续设置在两个不同楼梯层之间,所述楼梯包括楼梯主体、平台梯段梁和楼梯梯段梁,所述楼梯主体设置在平台梯段梁和楼梯梯段梁之间,上一楼层的楼梯梯段梁与下一楼层的平台梯段梁相连: 

    所述预应力螺杆镶嵌在墙体内,预应力螺杆包括斜杆段和横杆段,所述预应力螺杆横杆段与上一楼梯的楼梯梯段梁相平行,预应力螺杆横杆段的一端与预应力螺杆斜杆段上端相连,预应力螺杆横杆段的另一端从上一楼梯的楼梯梯段梁伸出,所述预应力螺杆横杆段伸出端上设置有钢垫板,所述收紧螺母安装在预应力螺杆横杆段伸出端端头,所述预应力螺杆斜杆段与所在楼梯的楼梯主体相平行,所述预应力螺杆斜杆段下端从所在楼梯的楼梯梯段梁伸出,所述预应力螺杆斜杆段伸出端上设置有钢垫板,所述收紧螺母安装在预应力螺杆斜杆段伸出端端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楼梯主体同层有1-3条预应力螺杆,通过设置多条预应力螺杆以增大整个楼梯的抗震安全度,由于增加预应力螺杆会增大楼梯的建设成本,因此具体采用几条设计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其中预应力螺杆2条数以1至2条为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休息平台设有与下层楼梯相连的临空处那一边设置拉杆,直接将休息平台梯段梁与下层楼面连接起来。这样通过楼梯和拉杆的作用,使得休息平台梯段梁受到了成对的牵引力作用,从而在休息平台在外冲运动时,受到有效地约束,其地震荷载可以有效地传递到下层楼面上去。从而使得休息平台的地震荷载传递途径更为直接合理,并且有效避免了休息平台形成扭转力偶,增强其抗震稳定性。并且,实现了楼梯间竖向平面准三角形稳定结构。下级梯段和斜拉杆,以及上下梯段梁形成闭合结构。从根本上有效避免了在地震作用下结构不稳定易倒塌的问题出现,且实现时是将预应力螺杆开槽嵌入原墙内即可,因此并不增加施工难度,不影响使用和观瞻,可行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上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楼梯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层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标准层结构图;

    图中的构件为:

    1、楼梯;       1-1、楼梯主体; 1-2、平台梯段梁;  1-3、楼梯梯段梁;

    2、预应力螺杆; 2-1、斜杆段;  2-2、横杆段;      3、收紧螺母;

    4、钢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有楼梯基础上增加预应力螺杆,从而大大提高了楼梯的安全度,使得楼梯抗震效果更佳,地震作用下楼梯更为稳定,结构抗震特性提高。

    作为本专利一种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楼梯剖视图如图4所示,一层结构图如图5标准层结构图如图6所示的一种抗震增稳混凝土楼梯加固装置,包括预应力螺杆2、收紧螺母3和钢垫板4,所述抗震增稳混凝土楼梯加固装置从楼梯第一层开始连续设置在两个不同楼梯层之间,所述楼梯1包括楼梯主体1-1、平台梯段梁1-2和楼梯梯段梁1-3,所述楼梯主体1-1设置在平台梯段梁1-2和楼梯梯段梁1-3之间,上一楼层的楼梯梯段梁1-3与下一楼层的平台梯段梁1-2相连,所述预应力螺杆2镶嵌在墙体内,预应力螺杆2包括斜杆段2-1和横杆段2-2,所述预应力螺杆2横杆段2-2与上一楼梯1的楼梯梯段梁1-3相平行,预应力螺杆2横杆段2-2的一端与预应力螺杆2斜杆段2-1上端相连,预应力螺杆2横杆段2-2的另一端从上一楼梯1的楼梯梯段梁1-3伸出,所述预应力螺杆2横杆段2-2伸出端上设置有钢垫板4,所述收紧螺母3安装在预应力螺杆2横杆段2-2伸出端端头,所述预应力螺杆2斜杆段2-1与所在楼梯1的楼梯主体1-1相平行,所述预应力螺杆2斜杆段2-1下端从所在楼梯1的楼梯梯段梁1-3伸出,所述预应力螺杆2斜杆段2-1伸出端上设置有钢垫板4,所述收紧螺母3安装在预应力螺杆2斜杆段2-1伸出端端头,所述楼梯主体同层有1至3条预应力螺杆2,通过设置1-2条预应力螺杆2以增大整个楼梯的抗震强度,由于增加预应力螺杆2会增大楼梯的施工成本,因此具体采用几条设计施工企业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其中预应力螺杆2条数以1至2条为宜。 

    本专利所提出建筑混凝土楼梯抗震增稳加固结构,其基本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在休息平台与下层楼梯相连的临空处那一边设置拉杆,直接将休息平台梯段梁与下层楼面连接起来。这样通过楼梯和拉杆的作用,使得休息平台梯段梁受到了成对的牵引力作用,从而在休息平台在地震外冲运动时,受到有效地约束,其地震荷载可以有效地传递到下层楼面上去。从而使得休息平台的地震荷载传递途径更为合理,并且有效避免了休息平台形成扭转力偶,增强其抗震稳定性。这就实现了楼梯间竖向平面准三角形稳定结构。下级梯段和斜拉杆,以及梯段上下台口梁形成闭合结构。同时,在上层楼面临空处设置拉杆,再将楼面与休息平台连接起来。这样当地震作用时候,梯段连接处的楼面也受到了外冲作用。通过在梯段连接的楼面台口梁处设置的拉杆,通过受拉作用将外冲地震力传递给休息平台,休息平台再将地震力传递给竖向构件,直至传递到基础。如此,在地震反复力的作用下,则无论休息平台,还是与梯段相连的楼面都不会外冲出楼面。整个楼梯间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封闭力系,各水平构件受到了有效地约束,理顺了传力途径,加强了连接措施。从根本上有效避免了在地震作用下结构不稳定易倒塌的问题出现。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有楼梯基础上增加楼梯加固结构,利用新增预应力螺杆提高楼梯的安全度,从而使得楼梯能承受更高地震力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楼梯的稳定性及安全度,同时改善了楼梯桥段结构及其与主体结构的受力状态,从而使得楼梯抗震效果更佳,更为稳定,且加固时是将预应力螺杆开槽嵌入原墙内即可,因此并不增加加固难度,不影响原结构外观,可行性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其他形式的限制,而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关 键  词:
    一种 建筑 混凝土 楼梯 抗震 加固 结构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建筑混凝土楼梯抗震增稳加固结构.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231205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