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工人矿尘防护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井下工人矿尘防护罩.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360136 U(45)授权公告日 2012.08.01CN202360136U*CN202360136U*(21)申请号 201120505724.3(22)申请日 2011.12.07E21F 11/00(2006.01)(73)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地址 266510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前湾港路579号(72)发明人刘晓(74)专利代理机构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代理人王连君(54) 实用新型名称井下工人矿尘防护罩(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井下工人矿尘防护罩,包括防护罩体(1),在防护罩体(1)的中央设有带密封门(8)的透气孔区。
2、(2),透气孔区(2)内放置有活性炭;透气孔区(2)上连接有导管(3),导管(3)的下端伸入氧气瓶(4)内;在导管(3)上设有阀门开关(6)。本实用新型在透气孔区放置了活性炭,用以吸附矿尘,保护井下工人免受矿尘的侵害。在发生危险时,则能关闭透气孔区,将二氧化碳排入氧气瓶,并从氧气瓶中吸取氧气,以维持生命,等待救援。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孔,保证工人听力不受影响。(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1/1页21.一种井下工人矿尘防护罩,包括防护罩体(1),其特征在于:在防。
3、护罩体(1)的中央设有带密封门(8)的透气孔区(2),透气孔区(2)内放置有活性炭;透气孔区(2)上连接有导管(3),导管(3)的下端伸入氧气瓶(4)内;在导管(3)上设有阀门开关(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工人矿尘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罩体(1)的两侧有包覆区(7),包覆区(7)上开有孔(9)。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360136 U1/2页3井下工人矿尘防护罩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罩,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井下工人的井下工人矿尘防护罩。背景技术0002 煤炭作为我国一大非金属能源,其用途不容忽视。然而,煤炭的生产过程中,所有作业都能产生矿尘,其中以采掘工。
4、作时产生的矿尘量为最多,约占全部矿尘的80;就煤尘而言,在没有任何防尘措施条件下,一般每昼夜的产生量约等于产煤量的0.25-1.0,甚至高达3。其大多数都是悬浮状态存在的,严重危害着矿工的身体安全。在我国各类职业病中,尘肺病患者已达80,每年造成几十亿的巨额损失。所以有必要去设计一种防护罩来保护矿工的安全。实用新型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井下工人矿尘防护罩,该防护罩能有效防止矿尘的吸入,同时在遭遇危险时能提供氧气,维持生命。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防护罩体,在防护罩体的中央设有带密封门的透气孔区,透气孔区内放置有活性炭;透气孔区上连接有导管,导管的下端伸入氧。
5、气瓶内;在导管上设有阀门开关。0005 所述的防护罩体的两侧有包覆区,包覆区上开有孔。0006 本实用新型在透气孔区放置了活性炭,用以吸附矿尘,保护井下工人免受矿尘的侵害。在发生危险时,则能关闭透气孔区,将二氧化碳排入氧气瓶,并从氧气瓶中吸取氧气,以维持生命,等待救援。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孔,保证工人听力不受影响。附图说明0007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未连接氧气瓶时的结构示意图;0008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氧气瓶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09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防护罩体1,在防护罩体1的中央设有带密封门8的透气孔区2,透气孔区2内放置有活性炭;透气。
6、孔区2上连接有导管3,导管3的下端伸入氧气瓶4内;在导管3上设有阀门开关6。在防护罩体1的两侧有包覆区7,为了保证工人在佩戴该防护罩后听力不受影响,在包覆区7上开有孔9。0010 平时佩戴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罩时,密封门8打开,阀门开关6关闭,此时氧气瓶4可以连接也可以不连接。所吸入的空气经过透气孔区2内的活性炭吸附过滤,保证了所吸入空气的清洁。当危险发生时,关闭密封门8(设置成左右拉伸的形式),打开阀门开关6,此时导管3的下端要接入氧气瓶4内。即可吸取到氧气。说 明 书CN 202360136 U2/2页40011 氧气瓶4内存放一些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的固体即可,比如如图1、图2所示的超氧化钾5,超氧化钾的分子式为KO2,遇二氧化碳所发生的反应为:0012 4KO2+2CO22K2CO3+3O20013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说 明 书CN 202360136 U1/1页5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360136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