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加强板的电缆及加强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加强板的电缆及加强板.pdf(1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55990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1.02CN102855990A*CN102855990A*(21)申请号 201210214348.1(22)申请日 2012.06.262011-141745 2011.06.27 JPH01B 7/18(2006.01)H01B 7/08(2006.01)H01R 13/46(2006.01)H01R 12/59(2011.01)(71)申请人山一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地址日本东京(72)发明人山景 米沢章(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代理人胡晓萍(54) 发明名称带加强板的电缆及加强板。
2、(57) 摘要一种带加强板的电缆,能确保扁形电缆相对于连接器的牢固连接和装拆的容易化,并能容易地实现小型化。带加强板的电缆(10)具有:扁形电缆(11);固定安装于所述扁形电缆(11)的前端区域的加强板(12)。加强板(12)包括:对扁形电缆(11)的表面和背面中的一个面进行支承的支承板(12a);以及与所述支承板(12a)连接的能进行弹性变形的卡合臂(12b)。在扁形电缆(11)前端部的另一个面上形成有连接端子(11a)。卡合臂(12b)具有臂前端部(121b)、臂基端部(122b)及臂侧部(123b)。卡合臂(12b)与连接器的外缘卡合,以防止因扁形电缆(11)的拉伸导致脱离、偏移或斜插等。
3、所引起的连接不良。(30)优先权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7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7 页1/1页21.一种带加强板的电缆,其与突设并表面安装于主基板且具有多个触点端子的连接器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包括:扁形电缆,在该扁形电缆上,多个导体被绝缘体覆盖并呈带状配置,且形成有与所述连接器连接的所述导体的连接端子;以及加强板,该加强板固定安装于形成有所述连接端子的扁形电缆的前端区域,所述加强板具有:支承板,该支承板对所述扁形电缆的表面和背面中的一个面进行支承;以及卡合臂,该卡合臂与所述支承板。
4、连接并与所述连接器的外缘卡合,且能进行弹性变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加强板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具有前端部、侧端部、上端部及电缆插入口,所述卡合臂具有:臂前端部,该臂前端部与所述连接器的前端部卡合;臂基端部,该臂基端部从所述支承板的两侧端朝左右方向突出;以及臂侧部,该臂侧部将所述臂前端部与所述臂基端部连接并能与所述连接器的侧端部卡合。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加强板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具有导电性,并与所述扁形电缆中处于接地电位的所述导体电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加强板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臂与所述连接器电连接。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加强板的电缆,其特征在于。
5、,在所述卡合臂的臂侧部形成有与所述连接器的侧端部按压接触的突起部。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加强板的电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卡合臂的臂侧部形成有与所述连接器的上端部接触的接触片。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加强板的电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卡合臂的前端部形成有朝上方突出的把持部。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加强板的电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卡合臂的臂侧部形成有与所述连接器的侧端部按压接触的突起部。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加强板的电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卡合臂的臂侧部形成有与所述连接器的上端部接触的接触片。10.一种加强板,其特征在于,设于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加强板的电缆。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5。
6、5990 A1/7页3带加强板的电缆及加强板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连接器连接的扁形电缆,特别地,涉及一种能容易地实现连接器的小型化及连接器与扁形电缆的牢固连接的带加强板的电缆及其加强板。背景技术0002 在电子设备内部的电装零件彼此间的电连接中,在例如印刷配线基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这样的主基板上,通过电缆用连接器(以下简称为连接器)而连接着柔性扁形电缆(FFC:flexible flat cable)、柔性印刷基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等扁形电缆。连接器与主基板的电路配线连接,例如通过表面安装而安装于主基板。。
7、接着,扁形电缆与该连接器以例如嵌合的方式连接。为了防止因扁形电缆的拉伸导致脱离、偏移或斜插等所引起的连接不良,需牢固地与连接器连接。除此之外,还要求容易地进行相对于连接器的装拆。0003 目前,提出了各种用于满足上述条件的扁形电缆或连接器,其中的一部分用于实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柔性基板中,在其前端区域的规定位置设有卡合部的孔,设于旋转式的连接器的被卡合部的凸部与上述孔嵌合。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在例如柔性基板的前端区域的两侧端形成有卡合部的凸状突起。此外,在滑动式的连接器中,在供上述柔性基板插拔的开口部的两侧端设有被卡合部的凹部。此处,被卡合部朝开口部的两外侧方。
8、向弹性变形,以与柔性基板的凸状突起卡合。0004 无论哪一种,目前为止所提出的扁形电缆或连接器均是作为连接器和扁形电缆两者的结构成套的专用品而满足上述条件的。此外,由于在连接器内部设有被卡合部,因此,该被卡合部的结构体所占的体积或该连接器结构成为阻碍连接器小型化的一个主要原因。0005 现有技术文献0006 专利文献0007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147408号公报0008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7-234525号公报0009 然而,例如移动电话、移动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轻量化或高功能化发展迅速。在这些电子设备的内部例如组装有多个PCB以作为主基板,各PCB通过上述柔性。
9、基板那样的扁形电缆等而连接在一起。此外,为了能实现这种电子设备的进一步小型化或轻量化,减小现有的连接器和扁形电缆在主基板的表面上的占有体积是较大的技术问题。0010 另外,还要求上述电子设备的低廉化。作为其有效的方法,可列举出减少连接器的零件个数并使连接器及扁形电缆低成本化的方法。因此,需简化连接器结构。另外,还期望扁形电缆不是现有那样的分别对应于各连接器的专用品,而是能简便地对应于各种连接器的通用品。若能实现这种通用化,则能在例如容易实现占有体积缩小化的滑动式连接器中,使一种扁形电缆与各种连接器连接。这样,能实现小型化或高功能化的电子设备的进一步低廉化。说 明 书CN 102855990 A。
10、2/7页4发明内容0011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其目的在于能确保扁形电缆相对于连接器的牢固连接及其装拆的容易性,此外,还能容易地实现连接器的小型化。0012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带加强板的电缆是与表面安装于电路基板的连接器连接在一起的带加强板的电缆,其特征是,包括:扁形电缆,在该扁形电缆上,多个导体被绝缘体覆盖并呈带状配置,且形成有与上述连接器连接的上述导体的连接端子;以及加强板,该加强板固定安装于形成有上述连接端子的扁形电缆的前端区域,上述加强板具有:支承板,该支承板对上述扁形电缆的表面和背面中的一个面进行支承;以及卡合臂,该卡合臂与上述支承板连接并与上述连接器的外缘卡合,且能进行。
11、弹性变形。0013 此外,本发明的加强板是设于上述带加强板的电缆的加强板。0014 根据本发明,能容易地实现连接器的小型化。另外,还可确保扁形电缆相对于连接器的牢固连接及其装拆的容易性。附图说明0015 图1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带加强板的电缆的一例,图1(a)是其俯视图,图1(b)是图1(a)的XX向视剖视图。0016 图2是表示上述带加强板的电缆与连接器连接在一起的状态的立体图。0017 图3是将上述带加强板的电缆与连接器连接在一起的状态的一例简化表示的侧剖视图。0018 图4是将上述带加强板的电缆与连接器连接在一起的状态的另一例简化表示的侧剖视图。0019 图5(a)图5(d)是表示本。
12、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加强板的变形例的立体图。0020 图6是表示上述变形例的局部放大图,图6(a)是图5(a)的VIaVIa向视剖视图,图6(b)是图5(b)的VIbVIb向视剖视图。0021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带加强板的电缆与连接器连接的状态的立体图。0022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带加强板的电缆与连接器连接的状态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0023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附图是示意的,各尺寸的比例等与现实的尺寸的比例不同。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统一说明而统一成以扁形电缆相对于连接器的插拔方向(装拆方向)为基准的用语。例如,分别对扁形电缆。
13、的插入方向标注用语“前”,对扁形电缆的拔出方向标注用语“后”。另外,在供连接器安装的主基板上,对连接器所在的主基板的表面侧标注用语“上”,并对主基板的背面侧标注用语“下”。0024 (第一实施方式)0025 参照图1至图6,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带加强板的电缆及该加强板进行说明。0026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带加强板的电缆10具有由例如FFC构成的扁形电缆11说 明 书CN 102855990 A3/7页5及固定安装于扁形电缆11的前端区域的加强板12。此处,加强板12包括:对扁形电缆11的表面和背面中的一个面进行支承的支承板12a;以及与支承板12a连接的能进行弹性变形的卡合臂12b。另。
14、外,在扁形电缆11的前端部的另一个面上例如形成有连接端子11a。0027 卡合臂12b具有:如后所述与连接器的前端部卡合的臂前端部121b;以及从支承板12a的两侧端朝左右突出的臂基端部122b。此外,卡合臂12b还具有将臂前端部121b及臂基端部122b连接并能与连接器的侧端部卡合的臂侧部123b。这种结构的卡合臂12b从外侧与连接器卡合。即,如后所述,卡合臂12b与连接器的外缘卡合。此外,还防止因扁形电缆11的拉伸导致脱离、偏移或斜插等所引起的连接不良。0028 扁形电缆11是传送例如几GHz几十GHz的高速数字信号的、在能和LVDS(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
15、gnaling:低压差分信号)相对应的两根导线(pair)上配置有导体图案的FFC。此外,也可设置电磁屏蔽层(接地层)。扁形电缆11并不限于FFC,例如也可以是如上所述的传送高频信号的FPC。扁形电缆11的厚度例如为150200左右。扁形电缆11是上述等导体图案、接地层或导线被绝缘体覆盖的导体。0029 加强板既可以是支承板12a和卡合臂12b形成为一体的结构,也可以是上述构件分别为不同的基材而组合在一起的结构。作为该基材,使用由例如不锈钢、铝、铝合金等金属材料或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导体板。或者,也可以使用由例如聚酰亚胺树脂等树脂材料构成的树脂板。此处,使用热固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作为树脂材料。00。
16、30 虽然与其材质也有关,但上述导体板或树脂板的厚度例如为70100左右。能通过对这种导体板或树脂板进行冲裁加工、注塑成形等低成本地制作出具有支承板12a、臂前端部121b、臂基端部122b及臂侧部123b的加强板12。0031 此外,支承板12a通过例如厚度在1030左右的粘接剂、粘接片材等层叠粘接于扁形电缆11的前端区域。支承板12a提高了扁形电缆11的前端部的刚度,并提高了为将扁形电缆11与连接器连接而插入时的作业性。支承板12a以与扁形电缆11的前端部的形状一致的方式形成从上方观察时为矩形的形状,以在上述层叠粘接时能重叠。或者,也可以比扁形电缆11的前端部的形状稍许朝外侧突出,或稍许朝。
17、内侧缩入。0032 此处,在加强板12整体或支承板12a由导电性的基材形成的情况下,支承板12a只要以与例如FFC中处于接地电位的导体图案或接地层电连接的方式层叠粘接于扁形电缆11即可。此处,加强板12利用导电性的粘接剂或导电性的粘接片材粘接于扁形电缆11是较为理想的。通过这样将加强板12固定在接地电位,例如在导电性壳的外缘与加强板12接触的连接器也被稳定地固定在接地电位。0033 至少卡合臂12b的臂基端部122b及臂侧部123b、或臂前端部121b能进行弹性变形。因此,在支承板12a和卡合臂12b是一体结构的情况下,与具有期望刚度的支承板12a相比,也可降低卡合臂12b的厚度以确保所需的弹。
18、性。在上述构件分别由不同基材构成并组合在一起的结构的情况下,对支承板12a使用具有刚度的基材,对卡合臂12b使用具有所需弹性的基材。支承板12a及接合臂12b被焊剂、粘接剂等牢固地接合在一起。0034 如图2、图3或图4所示,带加强板的电缆10与表面安装并突设于构成例如PCB这样的电路基板的主基板21上的例如滑动式的连接器22连接在一起。如图2所示,在该连接中,在扁形电缆11的前端区域的下表面层叠粘接地安装有支承板12a的加强板12的卡合臂12b与连接器22的外缘卡合。说 明 书CN 102855990 A4/7页60035 即,在主基板21上的连接器22中,卡合臂12b的臂前端部121b与连。
19、接器前端部22a卡合,臂侧部123b与连接器侧端部22b卡合,从而将连接器外缘抱住。此处,从设于连接器22后端的电缆插入口23插入扁形电缆11的前端,其连接端子11a在连接器22内与后述连接器端子连接。此处,连接器前端部22a、连接器侧端部22b或连接器上端部22c成为连接器的外缘。0036 参照图3,对图2所示的带加强板的电缆10朝连接器22连接的连接状态进行说明。该连接器22具有由例如树脂等绝缘体形成的外壳24。外壳24呈在与插入电缆10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横向较长的长方体形状。在其后端部设有电缆插入口23。只要能架设卡合臂,则外壳形状也可以是其它形状的箱型。在外壳24的内部与电缆插入。
20、口23连通地形成有电缆收容部25。此处,例如形成外壳24外缘的外壁相当于上述连接器前端部22a、连接器侧端部22b或连接器上端部22c。然而,在实际具体的连接器结构中,有时上述外壁呈凹凸形状,除了绝缘体的外壳24之外,还安装有导电性壳,该导电性壳构成外壁的一部分。连接器上端部22c距主基板21表面的高度为1mm1.5mm左右。0037 在电缆收容部25中以规定间距并列配置有对应于扁形电缆11的连接端子11a的多个触点端子26。电缆插入口23沿主基板的面方向开口,扁形电缆11以与基板面平行的状态插入电缆插入口23。通过插入使扁形电缆的各连接端子11a与触点端子26的弹性端子部26a弹性接触。该弹。
21、性端子部26a通过与固定部26b连通并朝外壳24的外部延伸的带锡焊的固定部26c而与主基板21的电路配线21a连接。0038 在这样与连接器22连接的带加强板的电缆10中,如上所述,加强板12的卡合臂12b与连接器22的上述外壳24、由导电性壳构成的外缘卡合。此外,进行牢固地连接,以防止因扁形电缆11的拉伸导致脱离、偏移或斜插等所引起的连接不良。0039 在图4所示的连接器32中,带加强板的电缆10以其表面和背面倒置的方式插入连接器32。此外,位于扁形电缆11下表面的连接端子11a在外壳24中与安装于电缆收容部25的下部的触点端子26的弹性端子部26a弹性接触。其它与图3中说明的相同。0040。
22、 接着,参照图2及图3,对用于将带加强板的电缆10与连接器22连接的安装及用于从连接器22拆下带加强板的电缆10的拆卸进行说明。在安装带加强板的电缆10时,例如,抓住支承板12a的两侧端部,将臂前端部121b按压到图2所示的连接器22的连接器上端部22c,使带加强板的电缆10的前端部靠近电缆插入口23。0041 此处,由于卡合臂12b发生弹性变形,因此,能压下扁形电缆11的前端部使其容易地位于比臂前端部121b更下方的部位,从而处在位于连接器上端部22c下方的电缆插入口23的高度位置。在该状态下,沿着图2所示的箭头所示的装拆方向M,将带加强板的电缆10的前端部从电缆插入口23插入电缆收容部25。
23、。在该插入中,构成卡合臂12b的臂基端部122b作为插入限位件起作用。这是由于臂基端部122b从支承板12a的两侧端在与装拆方向M正交的方向上突出的缘故。另外,防止被连接器22的连接器侧端部22b引导的臂侧部123b朝连接器22斜插。0042 此外,以连接器22的外缘即连接器前端部22a或连接器侧端部22b与卡合臂12b嵌合的方式,将带加强板的电缆10安装于连接器22。通过上述安装,即便例如欲将带加强板的电缆10从连接器22上拔出,臂前端部121b也会与连接器前端部22b卡合而被卡定。这样,带加强板的扁形电缆10被牢固地安装在连接器10上,以防止因其拉伸而导致脱离、说 明 书CN 102855。
24、990 A5/7页7偏移或斜插等所引起的连接不良。0043 此外,当将带加强板的电缆10从连接器22上拆下时,例如抓住支承板12的两侧端部,将图2所示的臂前端部121b稍稍朝上方提起,沿着图2所示的箭头的装拆方向M将带加强板的电缆10朝后方拉出。在该拉出中,若臂前端部121b到达连接器22的连接器上端部22c上,则不需要提起臂前端部121b。接着,将扁形电缆11的前端部从连接器22的电缆插入口23拉出,藉此将带加强板的电缆10从电连接22上拆卸下。0044 如上所述,能极容易地将带加强板的扁形电缆10安装到连接器22并从连接器22拆下。即便采用旋转式连接器以代替滑动式连接器,也能大致同样容易地。
25、装拆上述带加强板的电缆10。然而,在旋转式连接器中,由于连接器上端部22c朝上方变高,因此,与其对应地,卡合臂12b由弹性变形比滑动式连接器的弹性变形大的基材构成。0045 接着,参照图5及图6,对加强板12的变形例进行说明。以下,主要对与图1中说明的加强板12的情况下的结构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0046 在图5(a)所示的变形例中,加强板13由具有与以加强板12说明的功能相同的功能的支承板13a及卡合臂13b构成。此外,卡合臂13b具有臂前端部131b、臂基端部132b及臂侧部133b。此处,如图6(a)所示,臂前端部131b具有前端朝上方翘起的弯曲部134b。当形成上述弯曲部134b时,可简。
26、便地将上述带加强板的电缆10安装到连接器22。即,在沿着图2所示的箭头所示的装拆方向M的状态下,能将带加强板的电缆10的前端部从电缆插入口23插入电缆收容部25。在该插入中,臂前端部131b的弯曲部134b顺利地从连接器22的电缆插入口23跨上连接器上端部22c,并朝连接器前端部22a移动。0047 在图5(b)所示的变形例中,加强板14由具有与以加强板12说明的功能相同的功能的支承板14a及卡合臂14b构成。此外,卡合臂14b具有臂前端部141b、臂基端部142b及臂侧部143b。此处,如图6(b)所示,臂基端部142b具有凹陷台阶部144b。该凹陷台阶部144b的深度是例如与扁形电缆11的。
27、厚度相同程度的厚度或其以下的厚度。在支承板14a和扁形电缆11的层叠粘接中,扁形电缆11的前端区域容易沿着凹陷台阶部144b进行重合的定位。0048 在图5(c)所示的变形例中,加强板15由具有与以加强板12说明的功能相同的功能的支承板15a及卡合臂15b构成。此外,卡合臂15b具有臂前端部151b、臂基端部152b及臂侧部153b。此处,在臂侧部153b上形成有突起部154b。当将带加强板的电缆10安装于连接器22时,通过使该突起部154b与连接器侧端部22b按压接触来将安装变得极牢固。突起部154b与连接器侧端部22b抵接的缘边朝臂前端部151b的方向张开成八字状是较为理想的。这是由于以下。
28、缘故:能使在上述安装时用于插入连接器22的带加强板的电缆10的移动顺利。0049 此外,在图5(d)所示的变形例中,加强板16由具有与以加强板12说明的功能相同的功能的支承板16a及卡合臂16b构成。此外,卡合臂16b具有臂前端部161b、臂基端部162b及臂侧部163b。此处,在臂前端部161b的中央区域设有把持部164b。当装拆带加强板的电缆10时,能容易地抓住该把持部164b以将臂前端部121b朝上方提起,从而能容易地沿着图2所示的箭头的装拆方向M朝后方拉出带加强板的电缆10。0050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安装于主基板的连接器连接的扁形电缆的前端区域安装有加强板,该加强板具有从连接器的外。
29、侧进行卡合的卡合臂。此外,当将该带加强板的电缆安说 明 书CN 102855990 A6/7页8装于连接器时,加强板的卡合臂与连接器的外缘卡合。因此,无需现有技术中设于连接器的与扁形电缆卡合的特别的被卡合部,容易实现连接器的小型化。此外,还能充分地应对小型化的携带用的电子设备中的信号配线的连接。005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容易减少连接器的零件个数。此外,扁形电缆还消除了如现有情况那样对应于各连接器而安装的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限制,容易消除连接器的专用品。通过安装适于各种连接器的加强板,扁形电缆容易变成能简便自由地对应于各种连接器的通用品。这样,能实现小型化且高性能化的电子设备的低成本化。00。
30、52 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带加强板的电缆能进行与连接器牢固的连接和简便的装拆。此外,还能防止因扁形电缆的拉伸导致脱离、偏移或斜插等所引起的与连接器的连接不良。0053 (第二实施方式)0054 接着,参照图7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带加强板的电缆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加强板的卡合臂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那样的环状不同。0055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带加强板的电缆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同,在扁形电缆11的前端区域固定安装有加强板42。此处,加强板42包括:对扁形电缆11的表面和背面中的一个面进行支承的支承板42a;以及与支承板42a连接的能进行弹性变形的卡合臂42b。0056 此外,卡合。
31、臂42b以与表面安装于主基板21的连接器22的连接器前端部22a及连接器侧端部22b卡合的方式具有第一臂片421b和第二臂片422b。在此,第一臂片421b和第二臂片422b分别被第一臂基端部423b及第二臂基端部424b从支承板42a的两端侧在左右方向上连接在一起。这种结构的卡合臂42b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地与连接器22的外缘卡合。此外,还防止因扁形电缆11的拉伸导致脱离、偏移或斜插等所引起的连接不良。0057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组合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变形例的加强板。上述第一臂片421b及第二臂片422b形成为与将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卡合臂12b的臂前端部121b在其中央区域分割。
32、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因此,使用将图5(a)图5(d)中说明的卡合臂的臂前端部在其中央区域分割后的结构的卡合臂。0058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起到了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效果相同的效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第一臂片421b及第二臂片422b形成为与将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卡合臂12b的臂前端部121b在其中央区域分割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因此,即便卡合臂42b由与卡合臂12b相同的基材制作出,也容易进行弹性变形且朝连接器22的安装比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容易。0059 (第三实施方式)0060 接着,参照图8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带加强板的电缆进行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加强板的卡合臂与第一实施方式。
33、不同,形成为与连接器的上端部局部覆盖接触的结构。0061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带加强板的电缆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同,在扁形电缆11的前端区域固定安装有加强板52。加强板52包括:对扁形电缆11的表面和背面中的一个面进行支承的支承板52a;以及与支承板52a连接的能进行弹性变形的卡合臂52b。说 明 书CN 102855990 A7/7页90062 卡合臂52b具有:能与连接器22的连接器前端部22a卡合的臂前端部521b;以及从支承板52a的两侧端朝左右突出的臂基端部522b。此外,还具有将臂前端部521b及臂基端部522b连接并能与连接器的侧端卡合的臂侧部523b。此外,以从臂。
34、侧部523b朝上方延伸并与连接器22的连接器上端部22c的一部分覆盖接触的方式安装有第一接触片524b和第二接触片525b。这种结构的卡合臂52b从连接器22的外缘的前端部、侧端部及上端部与连接器22卡合。此外,还防止因扁形电缆11的拉伸导致脱离、偏移或斜插等所引起的连接不良。0063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卡合臂52b也可以是形成有第一接触片524b或第二接触片525b中的任一接触片的结构。此外,还可组合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变形例的加强板。即,也可以是设有从图5(a)图5(d)中说明的卡合臂的臂侧部朝上方延伸并与连接器上端部22c局部接触的接触片的结构。0064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起到了比第一。
35、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效果更高的效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接触片524b及第二接触片525b与连接器上端部22c接触,因此,当加强板52由导电性的基材制作出时,连接器22也能被容易地固定在接地电位,从而能实现连接器与扁形电缆的电稳定的连接。此外,能充分应对稳定的高频信号的传送。0065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和技术范围的前提下进行各种变形及改变。0066 例如,当将本发明的带加强板的电缆连接到连接器时,卡合臂的臂前端部也可通过胶带粘接、锡焊或树脂密封等固定于主基板21。这是由于以下缘故:通常,与主基板上的连接器连接的扁形电缆是在基本不进行装拆的状态下使用的。另外,作为上述说明的扁形电缆,除了FFC、FPC之外,还包括带状电缆等与连接器的连接部平坦并能与加强板平面粘接的电缆。说 明 书CN 102855990 A1/7页10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55990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