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拼装式震后隧道抢保通防护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合拼装式震后隧道抢保通防护系统.pdf(11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483591 U(45)授权公告日 2012.10.10CN202483591U*CN202483591U*(21)申请号 201220119617.1(22)申请日 2012.03.27E21D 11/15(2006.01)(73)专利权人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 400067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33号(72)发明人刘海京 林志 秦之富 秦峰(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代理人赵荣之(54) 实用新型名称组合拼装式震后隧道抢保通防护系统(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拼装式震后隧道抢保通防护系统,包括水平设置。
2、且沿隧道纵向延伸的顶部防护板和竖直设置的竖撑,所述竖撑分别位于顶部防护板横向两端下方且沿顶部防护板纵向间隔排列,所述竖撑与顶部防护板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由顶部防护板和支撑体系组合拼装而成,支撑体系支撑顶部防护板形成行车道,在隧道抢通保通阶段,可以防止洞顶破碎体、破碎混凝土块掉落或砸落在行车道上,保障加固施工以及后继余震引起的坍塌、掉块不影响隧道内人员和车辆的安全,确保抢通保通效果,尤其对于保通阶段,可以保证隧道畅通、顺利;并且本实用新型各部件之间为组合拼装结构,结构轻便、便于组装和移动。(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6。
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6 页1/1页21.一种组合拼装式震后隧道抢保通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且沿隧道(3)纵向延伸的顶部防护板(1)和竖直设置的竖撑(2),所述竖撑(2)分别位于顶部防护板(1)横向两端下方且沿顶部防护板(1)纵向间隔排列,所述竖撑(2)与顶部防护板(1)可拆卸式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拼装式震后隧道抢保通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顶部防护板(1)纵向设置的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与竖撑(2)可拆卸式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拼装式震后隧道抢保通防护系统。
4、,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撑(2)底部设有滚动轮(5)。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拼装式震后隧道抢保通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向设置的壁撑(6),所述壁撑(6)一端顶住隧道(3)衬砌,另一端与竖撑(2)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拼装式震后隧道抢保通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斜撑(7),所述斜撑(7)一端与竖撑(2)铰接,另一端与外套于壁撑(6)的套筒(8)铰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拼装式震后隧道抢保通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壁撑(6)顶住隧道(3)衬砌的端部铰接有垫板(9),所述垫板(9)上设有垫片(10)。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拼装式震后隧道抢保通防护系统,其特。
5、征在于:还包括倾斜设置的地撑(13),所述地撑(13)一端顶住路面(14),另一端与竖撑(2)铰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拼装式震后隧道抢保通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为螺栓连接,所述竖撑(2)、连接杆(4)、壁撑(6)、斜撑(7)、套筒(8)、垫板(9)和地撑(13)的连接部位上设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上开有螺栓孔(11a)或销孔(11b)。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拼装式震后隧道抢保通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防护板(1)为钢板,所述竖撑(2)、连接杆(4)、壁撑(6)、斜撑(7)和地撑(13)为型钢或木杆。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483591。
6、 U1/3页3组合拼装式震后隧道抢保通防护系统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抢通保通阶段的防护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隧道防护系统。背景技术0002 隧道抢通阶段,洞内多发生衬砌脱落、掉块、甚至整体坍塌,洞口段则可能发生飞石、落石或大型的坍塌;保通阶段则由于随时可能发生余震,围岩可能由于地震而处于不稳定状态,衬砌也由于震动而发生结构裂损,同时洞口边仰坡由于震动会变得松散和不稳定,可能发生飞石、落石,引发次生灾害;另外,隧道抢通保通阶段进行各种加固施工时,由于围岩和衬砌处于不稳定阶段,同时洞内各种抢通保通车辆、人员和物资流通频繁,施工过程中难以保证洞内行车安全,也难以保证施工技术人员和设备的。
7、安全。0003 因此,在隧道抢通保通阶段,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对隧道结构进行防护,保障加固施工以及后继余震引起的坍塌、掉块不影响隧道内人员和车辆的安全,确保抢通保通效果,尤其对于保通阶段,可以保证隧道畅通、顺利。发明内容0004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拼装式震后隧道抢保通防护系统,应用于隧道抢通保通阶段,保障加固施工以及后继余震引起的坍塌、掉块不影响隧道内人员和车辆的安全,确保抢通保通效果,保证隧道畅通、顺利。0005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拼装式震后隧道抢保通防护系统,包括水平设置且沿隧道纵向延伸的顶部防护板和竖直设置的竖撑,所述竖撑分别位于顶部防护板横向两端下方且沿顶部防护板纵向间。
8、隔排列,所述竖撑与顶部防护板可拆卸式固定连接。0006 进一步,还包括沿顶部防护板纵向设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竖撑可拆卸式固定连接;0007 进一步,所述竖撑底部设有滚动轮;0008 进一步,还包括横向设置的壁撑,所述壁撑一端顶住隧道衬砌,另一端与竖撑铰接;0009 进一步,还包括斜撑,所述斜撑一端与竖撑铰接,另一端与外套于壁撑的套筒铰接;0010 进一步,所述壁撑顶住隧道衬砌的端部铰接有垫板,所述垫板上设有垫片;0011 进一步,还包括倾斜设置的地撑,所述地撑一端顶住路面,另一端与竖撑铰接;0012 进一步,所述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为螺栓连接,所述竖撑、连接杆、壁撑、斜撑、套筒、垫板和地撑的连。
9、接部位上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上开有螺栓孔或销孔;0013 进一步,所述顶部防护板为钢板,所述竖撑、连接杆、壁撑、斜撑和地撑为型钢或木杆。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由顶部防护板和支撑体系组合拼装而说 明 书CN 202483591 U2/3页4成,支撑体系支撑顶部防护板形成行车道,在隧道抢通保通阶段,可以防止洞顶破碎体、破碎混凝土块掉落或砸落在行车道上,保障加固施工以及后继余震引起的坍塌、掉块不影响隧道内人员和车辆的安全,确保抢通保通效果,尤其对于保通阶段,可以保证隧道畅通、顺利;并且本实用新型各部件之间为组合拼装结构,结构轻便、便于组装和移动。附图说明0015 为了使本实用。
10、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洞内部分);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洞口部分);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0019 图4为竖撑与顶部防护板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的结构示意图;0020 图5为连接杆与竖撑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的一种结构示意图;0021 图6为连接杆与竖撑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0022 图7为竖撑的铰接部位的结构示意图;0023 图8为壁撑的铰接部位的结构示意图;0024 图9为斜撑的铰接部位的结构示意图;0025 图10为垫板和。
11、垫片的结构示意图;0026 图11为滚动轮的结构示意图;0027 图12为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8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002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洞内部分),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洞口部分),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拼装式震后隧道抢保通防护系统,包括水平设置且沿隧道3纵向延伸的顶部防护板1和竖直设置的竖撑2,所述竖撑2分别位于顶部防护板1横向两端下方且沿顶部防护板1纵向间隔排列,所述竖撑2与顶部防护板1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竖撑2与顶部防护板1采用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结构,结。
12、构轻便、便于组装,竖撑2支撑顶部防护板1形成行车道,在隧道3抢通保通阶段,可以防止洞顶破碎体、破碎混凝土块掉落或砸落在行车道上,保障加固施工以及后继余震引起的坍塌、掉块不影响隧道3内人员和车辆的安全,确保抢通保通效果,尤其对于保通阶段,可以保证隧道3畅通、顺利。003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沿顶部防护板1纵向设置的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与竖撑2可拆卸式固定连接;连接杆4增强了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同时考虑到结构轻便、便于组装,连接杆4与竖撑2采用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结构。0031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4分别位于竖撑2顶部和中部。003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竖撑2底部设。
13、有滚动轮5;滚动轮5的结构如图11所示,滚动轮5的材料可采用钢制轮或高分子硬质塑料,如需长距离运输,也可安装轮胎作为滚动轮5,方便运输;滚动轮5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可移动特征,以方便本实用新型在说 明 书CN 202483591 U3/3页5远离隧道3或隧道3外开阔场地施工组装,组装好后便于移动到隧道3内。003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横向设置的壁撑6,所述壁撑6一端顶住隧道3衬砌,另一端与竖撑2铰接;壁撑6的作用是防止防护系统在隧道3内左右摆动,增强了防护系统洞内部分的稳定性,同时考虑到便于调节壁撑6的角度和位置,壁撑6采用铰接结构;本实施例中,壁撑6从上至下并列设置了两根,根据实。
14、际施工需要,壁撑6可以从上至下并列设置多根。003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斜撑7,所述斜撑7一端与竖撑2铰接,另一端与外套于壁撑6的套筒8铰接;斜撑7增强了壁撑6的稳定性。003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壁撑6顶住隧道3衬砌的端部铰接有垫板9,所述垫板9上设有垫片10;垫板9和垫片10的结构如图10所示,通过调节垫片10的厚度和角度,可以使壁撑6的支撑更稳固。003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倾斜设置的地撑13,所述地撑13一端顶住路面14,另一端与竖撑2铰接;地撑13增强了防护系统洞口部分的稳定性,同时考虑到便于调节地撑13的角度和位置,地撑13与竖撑2采用。
15、铰接结构,地撑13可通过地脚螺栓等方式固定于路面14;本实施例中,地撑13从上至下并列设置了两根,根据实际施工需要,地撑13可以从上至下并列设置多根。0037 本实施例中,所述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为螺栓连接;为了便于设置螺栓或连接铰,同时为了确保连接紧密可靠,所述竖撑2、连接杆4、壁撑6、斜撑7、套筒8、垫板9和地撑13的连接部位上设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上开有螺栓孔11a或销孔11b,本实用新型组装时,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在连接板11的螺栓孔11a内穿入螺栓12,形成螺栓连接结构,如图7、图8、图9、图10和图12所示,在连接板11的销孔11b内穿入锁销,形成铰接结构。0038 本实施例中。
16、,所述顶部防护板1为钢板,所述竖撑2、连接杆4、壁撑6、斜撑7和地撑13为工字钢;在隧道保通阶段,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作用不是对坍塌体、剥落剥离体的支撑,而是防止坍塌和掉块体直接砸落在车辆、行人上,引起人员财产的损失,所以在隧道保通阶段本实用新型应该是一种轻型系统,而不是重型系统,因此不宜选择尺寸过大或过重的材料,竖撑2、连接杆4、壁撑6、斜撑7和地撑13还可以选用其它型钢,如果由于条件限制或材料供应不足,也可以选用木杆代替,顶部防护板1也可以选用合金板等其它板材;而在隧道抢通阶段,由于本实用新型需要承受荷载,因此钢板和工字钢等材料需要加强。0039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说 明 书CN 202483591 U1/6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483591 U2/6页7图2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483591 U3/6页8图4图5图6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483591 U4/6页9图7图8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483591 U5/6页10图9图10图1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483591 U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