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增加容量的塑胶游泳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能增加容量的塑胶游泳池.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714120 U(45)授权公告日 2011.01.19CN201714120U*CN201714120U*(21)申请号 201020219293.X(22)申请日 2010.06.08E04H 4/04(2006.01)(73)专利权人杨道平地址 529300 广东省开平市苍城镇工业区D区1号(72)发明人杨道平(74)专利代理机构深圳市启明专利代理事务所 44270代理人孙强(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能增加容量的塑胶游泳池(57) 摘要一种能增加容量的塑胶游泳池,其包括挡圈单元以及储水单元,其中,该挡圈单元设置在该储水单元上,该挡圈单元包括若干充气圈,若干。
2、该充气圈自上而下顺序设置,每一个该充气圈都具有气腔以及气嘴,彼此相邻的该充气圈上下连接,同时,该充气圈的该气腔都相互独立,该储水单元具有一储水腔,该储水腔由侧壁以及腔底围绕而成,该储水单元还具有一腔口,若干该充气圈顺序连接在该腔口上。(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CN 201714124 U 1/1页21.一种能增加容量的塑胶游泳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挡圈单元以及储水单元,其中,该挡圈单元设置在该储水单元上,该挡圈单元包括若干充气圈,若干该充气圈自上而下顺序设置,每一个该充气圈都具有气腔以及气嘴,彼。
3、此相邻的该充气圈上下连接,同时,该充气圈的该气腔都相互独立,该储水单元具有一储水腔,该储水腔由侧壁以及腔底围绕而成,该储水单元还具有一腔口,若干该充气圈顺序连接在该腔口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增加容量的塑胶游泳池,其特征在于:该储水单元还包括池身、池身支撑杆以及排水装置,该池身的外壁上环设有若干支撑杆套,该池身支撑杆整体呈条杆状,该池身支撑杆分别插入该支撑杆套中以支撑起整个的该池身。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增加容量的塑胶游泳池,其特征在于:该排水装置设置在该池身的底部,该排水装置由腔内排水口、排水口盖以及腔外排水管组成,该腔内排水口设置在该储水腔内,该排水口盖连接在该腔内排水口的一。
4、侧,该腔外排水管设置在该外壁的底部,并与该腔内排水口相连通。权 利 要 求 书CN 201714120 UCN 201714124 U 1/3页3一种能增加容量的塑胶游泳池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游泳池,特别是指一种具有能增加游泳池容量结构的游泳池。背景技术0002 众所周知,人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四分之三充满水域的球体,因此人们在生活中除了饮用、洗浴外,难免还要和水打其它交道,如:如水上资源开发、科学考察、防洪抢险、救护打捞等,而和水打交道就必须要有熟练的游泳技术作后盾,才能给生命安全多加一层保障。游泳不但是人们用来和水打交道的一种工具与技能,而且还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体育运动,游泳。
5、是一种全身性的锻炼,通过游泳锻炼,可增强人体神经系统及心肺的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0003 想要有一身熟练的游泳技巧,最好是在儿童期就开始习练游泳,因为儿童期是人们学习能力最强的阶段。学习游泳是一件新鲜、刺激而又危险的事情,儿童学习游泳时最好有父母或者专业人士陪护,但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因人口激增造成的生活日益拥挤,所以家长想要抽空陪孩子游泳成为难题,想要找一个适合儿童游泳的环境也越来越困难。为了解决上述间接导致儿童学习游泳困难的问题,人们设计制造出一种支架儿童游泳池,使得人们能够在家陪伴孩子学习游泳。0004 这种支架儿童游泳池的。
6、池身一般采用高密度防渗水PVC(乙烯基的聚合物质)夹网布呈圆形制作,这种材料使池身较柔软、易折叠,即使在寒冷的天气折叠也不会断裂,池身靠底部的位置装有一个塑胶排水口,池身和底部及排水口等连接处都是采用熔合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以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漏水,另外池身还配有若干根支撑杆,用以支撑池身,使池身的柔软材料不会因为装水而倾倒。在使用支架游泳池时先用支撑杆将池身支撑起来,再往池里装满水即可,圆形的设计使池身四周受力更均匀,具有更好的稳定性。0005 综上所述,这种支架儿童游泳池使得人们不出家门便能给孩子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游泳环境,因此得到了广大用户的承认。但上述的支架儿童游泳池因为结构的原因在使。
7、用上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缺陷,叙述如下:0006 首先,因为支架游泳池要满足易折叠存放的特性,所以池身会很柔软,儿童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用手攀扶游泳池的边沿,而游泳池边沿就会因为本身材料柔软,从而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因此造成一部分水倾泻。0007 其次,因为支架游泳池的支架要固定支撑游泳池的池身,所以是由较坚固的材料制成,儿童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与池身边沿的支撑杆触碰而造成擦伤或碰疼。0008 最后,因为上述支架游泳池池身是采用固定熔合连接,所以不具备改变池身的大小、深度的特性。用户在使用时如需要深度更深的情况下无法得到满足。实用新型内容0009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增加容量的塑胶游泳池,其结构中。
8、包括能增加游泳池容量说 明 书CN 201714120 UCN 201714124 U 2/3页4的气圈结构,从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整体游泳池的容量以达到方便人们使用的目的,而此是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0010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能增加容量的塑胶游泳池,其包括挡圈单元以及储水单元,其中,该挡圈单元设置在该储水单元上,该挡圈单元包括若干充气圈,若干该充气圈自上而下顺序设置,每一个该充气圈都具有气腔以及气嘴,彼此相邻的该充气圈上下连接,同时,该充气圈的该气腔都相互独立,该储水单元具有一储水腔,该储水腔由侧壁以及腔底围绕而成,该储水单元还具有一腔口,若干该充气圈顺。
9、序连接在该腔口上。0011 如上所述的该储水单元还包括池身、池身支撑杆以及排水装置,该池身的外壁上环设有若干支撑杆套,该池身支撑杆整体呈条杆状,该池身支撑杆分别插入该支撑杆套中以支撑起整个的该池身。0012 如上所述的该排水装置设置在该池身的底部,该排水装置由腔内排水口、排水口盖以及腔外排水管组成,该腔内排水口设置在该储水腔内,该排水口盖连接在该腔内排水口的一侧,该腔外排水管设置在该外壁的底部,并与该腔内排水口相连通。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时候当使用者需要增大该储水单元的整体容体的时候可以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依次向该充气圈中充气,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使用者可以通过该气。
10、嘴向该气腔中充入气体,当该气腔充满气体后,该充气圈会在气体的作用下发生膨胀,从而使该充气圈具有拦水的功能,以达到增大该储水单元整体容体的效果。附图说明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单元分解示意图;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0017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池身支撑杆实施示意图;0018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水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9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能增加容量的塑胶游泳池,其包括挡圈单元10以及储水单元20。其中,该挡圈单元10设置在该储水单元20上。通过该挡圈单元10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增大该储水单元20的整体。
11、容体达到方便人们使用的目的。0020 该挡圈单元10包括若干充气圈11,若干该充气圈11自上而下顺序设置。每一个该充气圈11都具有气腔12以及气嘴13,彼此相邻的该充气圈11上下连接,同时,该充气圈11的该气腔12都相互独立。0021 如上所述,当使用者需要增大该储水单元20的整体容体的时候可以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依次向该充气圈11中充气,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使用者可以通过该气嘴13向该气腔12中充入气体,当该气腔12充满气体后,该充气圈11会在气体的作用下发生膨胀,从而使该充气圈11具有拦水的功能,以达到增大该储水单元20整体容体的作用。0022 该储水单元20具有一储水腔21,该储水腔21由侧。
12、壁22以及腔底23围绕而成,该说 明 书CN 201714120 UCN 201714124 U 3/3页5储水单元20还具有一腔口24。0023 若干该充气圈11顺序连接在该腔口24上,0024 操作者在对该储水单元20进行实施时,该储水腔21在该腔底23大小一定的情况下,该侧壁22的高度决定着该储水腔21的整体容积,0025 而当使用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大该储水单元20的容积的时候,由于若干该充气圈11是顺序连接在该腔口24上的,当该储水腔21的容积不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时,操作者便可根据需要选择对该充气圈11进行充气的数量,从而增加该侧壁22向上延伸的高度以增加该储水腔21的储水量。00。
13、26 该储水单元20还包括池身25、池身支撑杆26以及排水装置27。0027 该池身25的外壁250上环设有若干支撑杆套251。0028 该池身支撑杆26整体呈条杆状,操作者可以将该池身支撑杆26分别插入该支撑杆套251中以支撑起整个的该池身25。0029 该排水装置27设置在该池身25的底部,该排水装置27由腔内排水口271、排水口盖272以及腔外排水管273组成,该腔内排水口271设置在该储水腔21内,该排水口盖272连接在该腔内排水口271的一侧,该腔外排水管273设置在该外壁250的底部,并与该腔内排水口271相连通。说 明 书CN 201714120 UCN 201714124 U 1/2页6图1图2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1714120 UCN 201714124 U 2/2页7图4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201714120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