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pdf(14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380039859.7(22)申请日 2013.06.282012-169230 2012.07.31 JPB29D 30/30(2006.01)B60C 1/00(2006.01)B60C 5/14(2006.01)B60C 9/08(2006.01)(71)申请人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地址 日本东京都(72)发明人 原祐一 濑户秀树(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代理人 张谟煜 段承恩(54) 发明名称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57)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大幅减少开缝故障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一种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2、具有将薄板构件(A)和薄板构件(B)卷绕在成型鼓上,成型为圆筒状的工序,其特征在于,将以形成薄板构件 (A) 的材料 (a) 的粘性值小于形成薄板构件(B)的材料(b)的粘性值的方式组合,并且在薄板构件 (A) 的外周预先叠层薄板构件 (B) 而成叠层体 (M) 卷绕在成型鼓 (10) 上,同时,将薄板构件(A)的长度形成为在成型鼓(10)上的卷绕开始端部(As)与卷绕结束端部(Ae)不重叠的长度,并且将薄板构件 (B) 的长度形成为至少使卷绕结束端部(Be)在周向上比薄板构件(A)的卷绕结束端部(Ae)延伸得更长,以此,将薄板构件(B)的卷绕结束端部 (Be) 重叠并接合在卷绕开始端部 (B。
3、s) 的外径侧。(30)优先权数据(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5.01.27(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13/067773 2013.06.28(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4/021036 JA 2014.02.06(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507667 A(43)申请公布日 2015.04.08CN 104507667 A1/2 页21.一种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具有将薄板构件 A 和薄板构件 B 卷绕在成型鼓上,成型为圆筒状的。
4、工序,其特征在于,将以形成所述薄板构件A的材料a的粘性值小于形成所述薄板构件 B 的材料 b 的粘性值的方式组合,并且在所述薄板构件 A 的外周预先叠层薄板构件B 而成的叠层体卷绕在所述成型鼓上,同时,将所述薄板构件 A 的长度形成为在所述成型鼓上的卷绕开始端部与卷绕结束端部不重叠的长度,并且将所述薄板构件 B 的长度形成为至少使卷绕结束端部在周向上比薄板构件 A 的卷绕结束端部延伸得更长,以此,将所述薄板构件 B 的卷绕结束端部重叠并接合在卷绕开始端部的外径侧。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层体以多个重叠地卷绕在所述成型鼓上,并且各叠层体的接合部在径向上相。
5、互不重叠的方式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层体以多个重叠地卷绕在所述成型鼓上,并且各叠层体的薄板构件 A 的端部相互离开轮胎周长的 10以上的方式配置。4.根据权利要求1、2或者3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a为含有热塑性树脂和弹性体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所述热塑性树脂为连续相,所述弹性体为分散相。5.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由热塑性树脂和弹性体构成,将所述热塑性树脂和弹性体的合计设为 100 重量时,所述弹性体为 50 85 重量。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
6、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含有选自聚酰胺类树脂、聚乙烯基类树脂、以及聚酯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热塑性树脂。7.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6 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 b为由选自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丁基橡胶、以及卤化丁基橡胶中的至少一种构成的橡胶组合物。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粘合性组合物粘合所述薄板构件B与薄板构件A,同时该粘合性组合物含有以下述式(1)表示的化合物,或者以下述式 (1) 表示的化合物与甲醛的缩合物 :( 式中,R1、R2、R3、R4以及 R5是氢、羟基或碳原子数为 1 。
7、8 个的烷基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充气轮胎的周向端部以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 10 85的角度的方式成型。10.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9 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板构件 B 的卷绕开始端部在周向上比薄板构件 A 的卷绕开始端部延伸得更长。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薄板构件 B 的外周粘贴带状构件,使其覆盖卷绕开始端部和卷绕结束端部的接合部,并且构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507667 A2/2 页3成该带状构件的材料 c 的在 25下伸长 20时的拉伸应力为所述材。
8、料 a 的在 25下伸长20时的拉伸应力的 1 3 倍。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鼓在部分鼓表面上具有吸附所述薄板构件 A 的机构。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板构件 A 为内衬层。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叠层体卷绕在成型鼓上,并在其外周卷绕帘布层时,所述叠层体的接合部与所述帘布层的接合部在径向上重叠。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薄板构件 A 实施过双轴拉伸处理之后,在其外周叠层薄板构件。
9、 B。16.一种充气轮胎,其通过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15 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来获得。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507667 A1/8 页4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抑制开缝故障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背景技术0002 在无内胎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中,会在该轮胎内面一体性地内衬着防透气层( 内衬层 ),作为其材料使用着防渗性优异的丁基类橡胶。但是,丁基类橡胶的比重大、重量大,因此会对充气轮胎的轻量化造成障碍。作为其对策,专利文献 1 中提出了替代丁基类橡胶,使用阻气性高且厚度小于丁基橡胶的热塑性树脂薄膜作为内衬层的方法,从而可进一步实现轮胎的轻量化。0。
10、003 一般在制造充气轮胎时,通过将成型为带状的薄板构件卷绕在轮胎成型鼓上然后将薄板构件的端部重叠并接合的方法来成型生胎。虽然通过对所获得的生胎进行扩径、硫化可获得充气轮胎,但上述接合部有时会因轮胎硫化时的扩径或行驶时的应力而产生开缝 (opening),导致轮胎故障。0004 尤其是利用热塑性树脂薄膜构成内衬层时,与由丁基类橡胶构成的薄板构件相比,热塑性树脂薄膜的弹性率高且粘着力 ( 粘性值 ) 小,因此会存在容易引起开缝故障(opening failure) 故障的问题。0005 因此,专利文献 2 中提出以下方法,在将粘结橡胶层 (tie rubber layer) 叠层在热塑性树脂薄膜。
11、的外侧,将该叠层体的两端部于轮胎径向上重叠并接合时,在热塑性树脂薄膜的内侧利用辅助橡胶板覆盖该接合部。但是,消费者对轮胎耐久性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需要进一步的改良。0006 现有技术文献0007 专利文献0008 【专利文献 1】日本专利特开平 8-258506 号公报0009 【专利文献 2】日本专利特开 2009-241855 号公报发明概要发明内容0010 0011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抑制开缝故障 (opening failure) 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0012 发明效果0013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具有将薄板构件 A 和薄板构件 B卷绕在成型鼓上。
12、,成型为圆筒状的工序,其特征在于,将以形成所述薄板构件 A 的材料 a 的粘性值小于形成所述薄板构件 B 的材料 b 的粘性值的方式组合,并且在所述薄板构件 A 的外周预先叠层薄板构件 B 而成的叠层体卷绕在所述成型鼓上,同时将所述薄板构件 A 的长说 明 书CN 104507667 A2/8 页5度形成为在所述成型鼓上的卷绕开始端部与卷绕结束端部不重叠的长度,并且将所述薄板构件B的长度形成为至少使卷绕结束端部在周向上比薄板构件A的卷绕结束端部延伸得更长,以此,将所述薄板构件 B 的卷绕结束端部重叠并接合在卷绕开始端部的外径侧。0014 发明效果0015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中,将粘性值。
13、较小的薄板构件 A 在成型鼓上进行卷绕时,预先与粘性值较大的薄板构件 B 进行叠层,将该叠层体卷绕在成型鼓上,在卷绕时使薄板构件 A 的周向端部不与薄板构件 A 自身重叠,并且使薄板构件 B 的卷绕结束端部在周向上比薄板构件 A 的卷绕结束端部延伸得更长,以此在径向上将薄板构件 B 的周向端部相互重叠地接合,因此成型性良好,并且能够大幅抑制开缝故障。0016 此外,优选所述叠层体以多个重叠地卷绕在所述成型鼓上并且各叠层体的接合部在径向上相互不重叠的方式配置,由于各构件的末端被刚性相同的、所叠层构件的非末端部覆盖,因此在因内压等发生变形时,能够进一步抑制开缝产生。此时,优选将各叠层体的薄板构件 。
14、A 的端部以相互离开轮胎周长的 10以上的方式配置,如此即使在利用刚性较高的材料形成薄板构件 A 时,也能够充分抑制开缝产生。0017 作为构成所述薄板构件 A 的材料 a,优选为含有热塑性树脂和弹性体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并且所述热塑性树脂为连续相,所述弹性体为分散相,如此能够兼顾高阻气性和高耐久性。此外,优选在将所述热塑性树脂和弹性体的合计设为 100 重量时,所述弹性体为 50 85 重量,如此能够赋予薄板构件 A 柔软性及高耐久性。作为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优选含有选自聚酰胺类树脂、聚乙烯基类树脂、以及聚酯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热塑性树脂,如此能够获得高阻气性。0018 作为构成所述薄板构件。
15、 B 的材料 b,优选为由选自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丁基橡胶、以及卤化丁基橡胶中的至少一种构成的橡胶组合物。0019 优选使用粘合性组合物粘合所述薄板构件 B 与薄板构件 A,同时该粘合性组合物含有以下述式(1)表示的化合物、或者以下述式(1)表示的化合物与甲醛的缩合物,如此能够良好地粘合薄板构件 A 和薄板构件 B。或者通过使薄板构件 B 含有以下述式 (1) 表示的化合物、或者以下述式 (1) 表示的化合物与甲醛的缩合物,能够将薄板构件 A 与薄板构件 B直接粘合。0020 0021 ( 式中,R1、R2、R3、R4以及 R5是氢、羟基或碳原子数为 1 8 。
16、个的烷基 )0022 优选充气轮胎的周向端部以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 10 85的角度的方式成型,如此通过减小产生在接合部的应力,能够进一步抑制开缝。0023 优选使所述薄板构件B的卷绕开始端部在周向上比薄板构件A的卷绕开始端部延说 明 书CN 104507667 A3/8 页6伸得更长,如此能够容易地卷绕在成型鼓上。0024 本发明中,优选在所述薄板构件 B 的外周粘贴带状构件,使其覆盖卷绕开始端部和卷绕结束端部的接合部,并且构成该带状构件的材料c的在25下伸长20时的拉伸应力为所述材料a的在25下伸长20时的拉伸应力的13倍,如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开缝。0025 优选所述成型鼓在部分鼓表面具有吸附。
17、所述薄板构件 A 的机构,如此即使薄板构件 B 的卷绕开始端部与薄板构件 A 的卷绕开始端部的位置相同,也能够容易地卷绕在成型鼓上。0026 优选,所述薄板构件 A,为内衬层,如此能够减轻内衬层的重量,并且大幅抑制所述开缝故障。0027 优选将所述叠层体卷绕在成型鼓上,并在其外周卷绕帘布层时,所述叠层体的接合部与所述帘布层的接合部在径向上重叠,如此能够利用帘布层的刚性进一步抑制开缝。0028 优选在对所述薄板构件 A 实施过双轴拉伸处理之后,在其外周叠层薄板构件 B,如此能够使薄板构件 A 具有高阻气、高强度以及均匀的物性。0029 通过上述任一种制造方法获得的充气轮胎均能够抑制开缝故障。附图。
18、说明0030 图 1 是显示利用本发明制造的充气轮胎的实施方式的一实例的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半剖面。0031 图 2 是示意性地显示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叠层体的实施方式的一实例的剖面图。0032 图3是示意性地显示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中将图2的叠层体卷绕在成型鼓上的实施方式的一实例的剖面图。0033 图 4 是示意性地显示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叠层体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一实例的剖面图。0034 图 5 是示意性地显示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叠层体的实施方式的一实例的平面图。0035 图 6 是示意性地显示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中将叠层体卷绕在成型。
19、鼓上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一实例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0036 图 1 是显示利用本发明制造的充气轮胎的一实例的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半剖面。0037 图 1 中,充气轮胎具有胎面部 1、侧壁部 2、以及胎圈部 3。在埋设在胎圈部 3 的左右一对胎圈芯5之间架置有帘布层4,其两端部分别绕胎圈芯5从轮胎内侧向外侧折返。在胎面部1上,在帘布层4的外侧,绕轮胎1周配置有上下一对带束层6,在帘布层4的内侧内贴着内衬层 7。0038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中,在将粘性值较小的薄板构件 A 与粘性值较大的薄板构件 B 卷绕在成型鼓上,成型为圆筒状时,采用预先叠层薄板构件 A 和薄板构件 B,成型为叠层体,然后将该。
20、叠层体卷绕在成型鼓上的方法。此时,使薄板构件 A 的周向端部与薄板构件A自身不重叠,并且将薄板构件B的长度设为,至少使卷绕结束端部在周向上比薄板说 明 书CN 104507667 A4/8 页7构件A的卷绕结束端部延伸得更长,以此,在径向上将薄板构件B的周向端部相互重叠并接合。以下说明中,以薄板构件 A 为内衬层、薄板构件 B 为粘结橡胶层 (tie rubber layer)( 未图示 ) 为例进行说明。另外,薄板构件 A 并不限定于内衬层,也可适用于粘性值较低的其他薄板构件。0039 本发明中,使用材料 a 成型薄板构件 A,使用材料 b 成型薄板构件 B。此外,材料 a的粘性值小于材料 。
21、b 的粘性值。此处,材料 a 的粘性值和材料 b 的粘性值为自粘粘性值,该自粘粘性值使用拉起型(pick up type)粘附力测定仪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测定,即在试验温度25、压接载重100g、压接时间10秒、压接速度50cm/min、以及剥离速度125cm/min的条件下,将试验片的同一材料中的一个以宽度10mm至12mm卷绕在该测定仪的夹具上,将另一个形成为带状并实施加衬,使固定在台上并卷绕着试验片的该测定仪夹具依据所述条件进行下降、压接、上升,从而实施测定。此外,材料 a 和材料 b 之间的粘性值如下所述。0040 图 2 是示意性地显示本发明中使用的叠层体的实施方式的一实例的剖面图。00。
22、41 如图 2 所示,叠层体 M 通过在粘性值较小的薄板构件 A 的外周侧预先叠层并粘合粘性值较大的薄板构件 B 而成。如图 2 所示,薄板构件 A 与薄板构件 B 的总长不同,薄板构件 B 的总长更长。此外,薄板构件 A 的总长决定为,卷绕在成型鼓上时,两端部 As、Ae 不重叠。0042 图 2 所示的叠层体 M 中,薄板构件 A 的卷绕开始端部 As 与薄板构件 B 的卷绕开始端部 Bs 的端面几乎对齐。另一方面,与薄板构件 A 的卷绕结束端部 Ae 相比,薄板构件 B 的卷绕结束端部 Be 向外侧延伸得更长。0043 图3是示意性地显示将该叠层体M卷绕在成型鼓上时的接合部的实施方式的剖。
23、面图。0044 图 3 中,在成型鼓 10 的外周,薄板构件 A 与薄板构件 B 的叠层体 M 卷绕成薄板构件 A 与成型鼓 10 的表面接触。薄板构件 A,在成型鼓 10 上卷绕 1 周,其卷绕结束端部 Ae 与卷绕开始端部 As 对顶。另一方面,薄板构件 B,在薄板构件 A 的外周侧在成型鼓 10 上卷绕1 周,该卷绕结束端部 Be 与卷绕开始端部 Bs 的外侧重叠地并接合。本发明中,将薄板构件B 的卷绕开始端部 Bs 与卷绕结束端部 Be 在径向上重叠的区域称为接合部 11。0045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薄板构件 A 的卷绕结束端部 Ae,与薄板构件 A 的卷绕开始端部 As 。
24、和薄板构件 B 的卷绕开始端部 Bs 中的任一个都不重叠。如此,通过使薄板构件 A 的两端部 As、Ae 不参与叠层体 M 的接合,仅将薄板构件 B 的两端部 Bs、Be 在径向上重叠并接合,能够大幅抑制开缝故障。0046 如图 4 所示,本发明中使用的叠层体,能够重叠多个叠层体。图 4 是在一个叠层体M1 的外侧预先叠层、粘合了其他叠层体 M2 的实例。图 4 的实例是叠层两层叠层体 M1、M2 而成的,但叠层体的数量可以是多个,也可以是 3 层、4 层。0047 图 4 中,叠层体 M1 和叠层体 M2 分别与图 2 所示的叠层体 M 相同,标记符号 1、2 加以区分。叠层体 M1 和叠层。
25、体 M2 配置为,在长度方向 ( 成型鼓的周向 ) 上错开地进行叠层、粘合,并且卷绕到成型鼓上时,叠层体 M1 的接合部 ( 薄板构件 B1 的卷绕开始端部 B1s 与卷绕结束端部 B1e 在径向上重叠的区域 ) 与叠层体 M2 的接合部 ( 薄板构件 B2 的卷绕开始端部 B2s 与卷绕结束端部 B2e 在径向上重叠的区域 ) 在径向上不重叠。通过使叠层体 M1 与M2 的接合部在径向外侧和内侧上不重叠,各接合部分别被刚性相同的 M1 和 M2 各自的非末说 明 书CN 104507667 A5/8 页8端部覆盖,因此在因内压等发生变形时,能够大幅抑制开缝产生。0048 此外,各叠层体 M1。
26、 和 M2 中,优选将各薄板构件 A 的端部 A1s 与 A2s 之间的距离设为轮胎周长的 10以上。例如,可以将薄板构件 A 的端部 A1s 与 A2s 之间的距离设为轮胎周长的 50。通过将薄板构件 A 的端部之间的距离设为轮胎周长的 10以上,能够更好地分散接合部受到的应力,并且抑制开缝产生。此外,预先叠层 3 层叠层体 M 时,优选在邻接的叠层体之间,将薄板构件 A 的端部之间的距离设为轮胎周长的 10以上。更优选配置为薄板构件 A 的卷绕开始端部在周向上均等 ( 从轮胎中心算起的配位角约为 120 )。如此,为了将距离d配置为轮胎周长的10以上,可在轮胎的生胎成型时,将薄板构件A的卷。
27、绕开始端部之间的距离 d 设为成型鼓的 1 周长的 10以上。0049 如图 5 所示,本发明中使用的叠层体 M 优选其周向端部向轮胎宽度方向 ( 成型鼓的轴方向)倾斜地延长,并且周向端部的延长方向与轮胎周向所成的角度优选为1085。通过将角度 设为 10 85的范围,能够缓和对叠层体 M 的接合部施加的应力,进一步减少开缝故障。0050 此外,如图 6 所示,叠层体 M 中,可使薄板构件 B 的卷绕开始端部 Bs 在周向上比薄板构件 A 的卷绕开始端部 As 延伸得更长,即可从薄板构件 A 的卷绕开始端部 As 向周向外侧突出。如此,通过使薄板构件 B 的卷绕开始端部 Bs 在周向上比薄板构。
28、件 A 的卷绕开始端部 As 延伸得更长,能够获得在成型鼓上容易卷绕的效果。0051 本发明中,构成薄板构件 A 的材料 a 优选为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此外,构成薄板构件 B 的材料 b 优选为橡胶组合物。0052 由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构成的材料 a 的粘性值较小,由橡胶组合物构成的材料 b 的粘性值较大。本发明中使用的材料 a 的粘性值小于材料 b 的粘性值。0053 材料 a 的粘性值只要小于材料 b 的粘性值即可,并无特别限制,但 25、10 秒的自粘粘性值优选为100g以下。此外,材料b的粘性值优选25、10秒的自粘粘性值为200g3000g。并且,材料 a 对于材料 b 的粘性值优选为 。
29、500g 2000g。此处,材料 a 对于材料 b的粘性值,使用拉起型粘附力测定仪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测定,即在试验温度 25、压接载重100g、压接时间 10 秒、压接速度 50cm/min、以及剥离速度 125cm/min 的条件下,将由材料 b构成的试验片以宽度 10mm 至 12mm 卷绕在该测定仪的夹具上,将由材料 a 构成的试验片形成为带状并实施加衬,使固定在台上并卷绕着试验片的该测定仪夹具依据所述条件进行下降、压接、上升,从而实施测定。0054 此外,优选 :材料 a 和材料 b 的在 25下伸长 20时的拉伸应力中,材料 a 的在伸长 20时的拉伸应力大于材料 b 的在伸长 20时。
30、的拉伸应力。尤其优选 :材料 a 的在伸长20时的拉伸应力为材料 b 的在伸长 20时的拉伸应力的 3 倍 100 倍。通过将材料 a 的在伸长20时的拉伸应力设为材料b的3倍100倍,能够使材料a具有优异的阻气性、耐热性。材料 a 和材料 b 的在 25下伸长 20时的拉伸应力依据 JIS K-6251 进行测定。0055 本发明中,作为构成薄板构件 A 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优选为含有热塑性树脂及 /或弹性体的组合物,更优选为含有热塑性树脂和弹性体的组合物。通过如此组成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能够调整薄板构件 A 的防透气性和刚性。0056 此外,作为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形态,优选热塑性树脂为连续相。
31、、弹性体为分散相,如此能够兼顾高阻气性和高耐久性。说 明 书CN 104507667 A6/8 页90057 并且,将热塑性树脂和弹性体的合计设为 100 重量时,优选弹性体为 50 85 重量、热塑性树脂为 50 15 重量,如此能够获得柔软性及良好的耐久性。0058 作为构成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热塑性树脂,优选采用下列种类树脂 :例如,聚酰胺类树脂例如,尼龙 6(N6)、尼龙 66(N66)、尼龙 46(N46)、尼龙 11(N11)、尼龙 12(N12)、尼 龙 610(N610)、尼 龙 612(N612)、尼 龙 6/66 共 聚 物 (N6/66)、尼 龙 6/66/610 共 聚 。
32、物(N6/66/610)、尼龙MXD6(MXD6)、尼龙6T、尼龙6/6T共聚物、尼龙66/PP共聚物、尼龙66/PPS共聚物及其它们的 N- 烷氧基烷基化物 ( 例如,尼龙 6 的甲氧基甲基化物、尼龙 6/610 共聚物的甲氧基甲基化物、尼龙 612 的甲氧基甲基化物 ),聚酯类树脂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脂 (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PET)、间苯二甲酸共聚酯 (PEI)、PET/PEI 共聚物、聚芳酯(PAR)、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PBN)、液晶聚酯、聚氧亚烷基二酰亚胺二酸/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物等芳香族聚酯,聚腈类树脂例如,聚丙烯腈 (PAN)、聚甲基丙烯腈、丙烯腈/ 苯乙烯。
33、共聚物 (AS)、( 甲基 ) 丙烯腈 / 苯乙烯共聚物、( 甲基 ) 丙烯腈 / 苯乙烯 / 丁二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酯类树脂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聚甲基丙烯酸乙酯,聚乙烯基类树脂例如,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 (PVA)、乙烯醇 / 乙烯共聚物 (EVOH)、聚偏氯乙烯 (PDVC)、聚氯乙烯 (PVC)、氯乙烯 / 偏氯乙烯共聚物、偏氯乙烯 / 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偏氯乙烯 / 丙烯腈共聚物,纤维素类树脂例如,醋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氟类树脂例如,聚偏二氟乙烯 (PVDF)、聚氟乙烯 (PVF)、聚三氟氯乙烯 (PCTFE)、四氟乙烯 / 乙烯共聚物(ETFE),以及酰亚。
34、胺类树脂例如,芳香族聚酰亚胺 (PI)等等。其中,优选含有选自聚酰胺类树脂、聚乙烯基类树脂、以及聚酯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热塑性树脂,如此能够赋予良好的阻气性和耐热性。0059 作为构成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弹性体,优选采用下列材料及 :例如,二烯类橡胶及其氢化物例如,天然橡胶 (NR)、异戊二烯橡胶 (IR)、环氧化天然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丁二烯橡胶 (BR、高顺式 BR 及低顺式 BR)、丁腈橡胶 (NBR)、氢化 NBR、氢化 SBR,烯烃橡胶例如,乙丙橡胶 (EPDM、EPM)、马来酸改性乙丙橡胶 (M-EPM)、丁基橡胶 (IIR)、异丁烯与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或二烯类单体的共聚。
35、物、丙烯酸酯橡胶 (ACM)、离聚物,含卤橡胶例如,Br-IIR、CI-IIR、异丁烯对甲基苯乙烯共聚物的溴化物 (Br-IPMS)、氯丁橡胶 (CR)、氯醇橡胶 (CHR)、氯磺化聚乙烯橡胶 (CSM)、氯化聚乙烯橡胶 (CM)、马来酸改性氯化聚乙烯橡胶 (M-CM),硅橡胶例如,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二甲基硅橡胶、甲基乙烯基苯基硅橡胶,含硫黄橡胶例如,聚硫橡胶,氟橡胶例如,偏氟乙烯类橡胶、含氟乙烯基醚橡胶、四氟乙烯 - 丙烯类橡胶、氟硅橡胶、磷腈氟橡胶,热塑性弹性体例如,苯乙烯 - 丁二烯 - 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 (SBS) 及其氢化物 (SEBS)、苯乙烯 - 异戊二烯 - 苯乙烯三嵌段共聚。
36、物 (SIS) 及其氢化物 (SEPS)、苯乙烯 - 异丁烯 - 苯乙烯三嵌段聚合物 (SIBS) 等苯乙烯类弹性体、烯烃类弹性体、酯类弹性体、聚酰胺类弹性体、聚酰胺与聚醚的共聚物 (TPAE)、聚酯与聚醚的共聚物 (TPEE)、以及聚氨酯弹性体 (TPU)等。0060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热塑性树脂和弹性体的组成比并无特别限定,可以适当决定,保证弹性体作为不连续相分散于热塑性树脂的基质中这一结构即可。弹性体 / 热塑性树脂的重量比的优选范围为 90/10 30/70,更优选为 85/15 50/50。通过使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形态为热塑性树脂形成连续相 ( 基质 )、弹性体形成分散相 ( 相畴。
37、 ),能够使薄板构件 A 兼顾充分的柔软性和刚性,并且无论弹性体有多少,都能够在成型时获得与热塑性说 明 书CN 104507667 A7/8 页10树脂同等的成型加工性。0061 当上述热塑性树脂与弹性体的互溶性有差异时,可采用适当的互溶剂作为第 3 成分来使两者互溶。通过加入互溶剂可以降低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和弹性体的界面张力,从而使形成有分散相的橡胶的粒径变得微细,因此,两种成分的特性可以更有效地显现。作为这类互溶剂,一般选用具有热塑性树脂及弹性体双方或者其中一方的结构的共聚物,也可选用具有能与热塑性树脂或弹性体发生反应的环氧基、羰基、卤代基、氨基、 唑基、以及羟基等的共聚物结构的化合物。这。
38、些互溶剂根据所混合的热塑性树脂和弹性体的种类来选定即可,通常使用的互溶剂可列举如下 :马来酸酐改性聚丙烯、马来酸酐改性乙烯 - 丙烯酸乙酯共聚物、环氧改性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环氧改性苯乙烯 - 丁二烯 - 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嵌段共聚物(SEBS)及其马来酸改性物、EPDM、EPDM/苯乙烯或EPDM/丙烯腈接枝共聚物及其马来酸改性物、苯乙烯 / 马来酸共聚物、以及反应性苯氧基树脂等。相关互溶剂的混配量并无特别限定,优选相对于聚合物成分 ( 热塑性树脂和弹性体的合计 )100重量份,相关互溶剂的混配量为 0.5 20 重量份。此外,根据该互溶剂,分散相的橡胶粒径优选为 10m 以。
39、下,更优选为 5m 以下,特别优选为 0.1 2m。0062 本发明中,对于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而言,只要不影响作为薄板构件 A 的必要特性,可任意添加一般添加到聚合物组合物中的的填充剂 ( 碳酸钙、氧化钛、氧化铝等 )、炭黑、白炭黑等增强剂、软化剂、增塑剂、加工助剂、颜料、染料、防老化剂等等。0063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构成薄板构件 B 的材料 b 优选为橡胶组合物。该橡胶组合物可添加选自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丁基橡胶、以及卤化丁基橡胶中的至少一种。0064 本发明中,优选利用粘合性组合物粘合薄板构件B和薄板构件A。作为该粘合性树脂组合物,优选含有以下述式(1)。
40、表示的化合物、或以下述式(1)表示的化合物与甲醛的缩合物,如此能够使薄板构件 A 和薄板构件 B 良好地粘合。或者,通过使薄板构件 B 含有以下述式 (1) 表示的化合物、或以下述式 (1) 表示的化合物与甲醛的缩合物,能够使薄板构件 A与薄板构件 B 直接粘合。0065 0066 ( 式中,R1、R2、R3、R4以及 R5是氢、羟基或碳原子数为 1 8 个的烷基 )0067 作为以式 (1) 表示的化合物的一个优选例,R1、R2、R3、R4以及 R5中的至少一个是碳原子数为 1 8 个的烷基,其他则是氢或碳原子数为 1 8 个的烷基。以式 (1) 表示的化合物的一个优选具体例为甲酚。0068 作为以式 (1) 表示的化合物的另一个优选例,R1、R2、R3、R4以及 R5中的至少一个是羟基,其他则是氢或碳原子数为 1 8 个的烷基。以式 (1) 表示的化合物的另一个优选具体例是间苯二酚。说 明 书CN 10450766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