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翻斗式汽车(自动倾卸卡车、倾卸式拖车以及类似的汽车)的一种新的结构形式,这些汽车广泛使用于公共工程,用来装载和运输各种材料。这些汽车都有一个从前向后翻倒的自卸货厢,本发明就是针对这些货厢的结构。 目前,现有的这类货厢主要有一个固定的底盘,底盘本身由两根纵梁同一些横梁及空心梁电焊而成,底盘上面装有一个可以翻倒的厢体,厢体由型钢加固的一个底以及同样由型钢加固的几个侧壁构成。
这种常用的结构形式虽然极为普遍,但还存在着许多缺点:
-厢体在底盘上的安装高度较高,影响汽车的稳定性;
-制造时要进行切割、焊接、组装等大量操作,造成造价高。
当前的技术状况可由下述专利来说明:
-FR 749,022:该专利的目的是改进油罐车,专利特别描述了图5和图6中表示的实施方式。油罐本身构成挂车的底盘,直接安置在从动轴上,油罐前部具有一种特殊形状,以便安装到牵引车上。车身就安装在油罐罐壁上固定的支座上。
这里涉及的不是翻倒的货厢,而是油罐车。在厢体与底盘托架之间没有联系。
-DE.60,494:该专利描述了一种常规地货厢,它以一般方式安装在常见的底盘上。唯一新颖的是,厢体有双层底,並可以作成半园柱形的厢体。该专利中不是将货厢的厢体嵌入到底盘托架中,而是将厢体的特殊形状的底安装到常规的底盘上。
专利FR-A-596,836,US-A-3,093,254,DE-C-510,980只能构成工艺方面的远景。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新颖的底盘-厢体配对结构形式可以消除上面谈到的全部缺点。
本发明的对象是翻斗式汽车,它装有一个厢体,该厢体安装在汽车的底盘上,可以从前向后翻倒。其特点是:该厢体安装在起底盘作用的固定托架上,厢体的下部嵌坐在托架中。这是由于托架的截面同厢体下部的截面是一致的,可使用厢体嵌坐在托架之中。
厢体安装在起底盘作用的托架上,为了使厢体下部准确地嵌坐在托架中,厢体和托架的横截面实际是同心的。
横截面为园形时,厢体由开口角度为90°至360°园柱体构成,而托架由开口角度为90°至180°的园柱体构成。
横截面可以为规则多边形。
横截面是不规则多边形时,为了保证厢体下部准确地嵌坐在托架中,厢体下部与托架之间在其多边形的边数和尺寸上要相互对应。
托架是底盘的组成部分。
按照本发明,厢体由用钢板经压机压制成形的棱柱体或园柱体构成,底盘托架同样由用钢板经压机压制成形的棱柱体或园柱体的构成。为了使厢体下部能准确地嵌坐在为此准备的托架中,厢体下部与托架的截面是同心的,二个截面的尺寸几乎相同。
更严格地说,承托着厢体下部的托架是底盘的组成部分。
当然,厢体下部与托架这二个成对的部件可以采用各种需要的尺寸,特别是,按照车辆的预定用途,根据容许偏差,可以选择钢板的长度、直径和厚度。
此外,每个园柱体的开口角度是可变的,这一方面是为了使厢体下部嵌坐在托架中,另一方面是为了可以适合车辆的用途。
首先,托架的开口角度应在90°至180°之间,以使厢体能够翻转,而且在放回到水平位置时不会被卡住。
其次,根据需要,厢体的开口角度可从180°(半园柱体)变化到全园柱体(装有输料管或“人孔”)。例如,对装谷物的货厢,厢体的开口角度可为270°(园的 3/4 )。
按照这种思路,本发明在制造装块石的自卸货厢时得到了特别有益的使用。由于厢体与托架的形状配合精确,缝隙很小,它们的壁厚增加了,这就提高了货厢在装料时承受石块撞击的能力。举个例子,用10mm厚钢板制成的装块石的自卸货厢只有约6.5吨的重量,而现有类似货厢的重量就有10吨。因此,节省的钢是很可观的。用于运送食品时,为了赢得自重,我们可以增加底盘部分的重量。
另外,相对于现有货厢来说,这种货厢在技术上还具有其它的一些优点:
-由于它的结构良好,质量集中到中心,侧壁的质量减少了。因此,重心大为降低,这就保证在同样的容积情况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使现有货厢中货物与托架之间约为25至30Cm或更大一点的间距(可称之为“间隔”)缩小到只有2至5Cm,间隔的显著减小是使本发明成为重要进展的一个主要因素。车辆在开动时或厢体举起卸货时都具有同样好的稳定性,使开动时翻车的危险性大为减小。由此而来的一个附加结果是大大减轻了轮胎的磨损,由于采用本发明,轮胎能够行驶双倍的路程。
-由于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可以取消汽车立柱或支撑加固件,有这些部件时会对钢板产生剪切力並使厢体很快损坏。同样,这种结构形式可以取消厢体的支撑横梁,有这些部件时会明显增加厢体的宽度(2×10Cm,横梁厚度)和重量。
-最后,这种结构形式可使厢体侧边的高度降低约30Cm,这就可用小的机械装货。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发明,现在我们参考附图,以一个不带限制性的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图1是按照本发明制造的一辆翻斗式汽车的简化透视图,图中货厢的厢体处于升高的位置。
-图2是同一货厢的横向垂直剖面图,图中货厢的厢体处于放下的位置。
图上用1表示汽车的底盘,汽车按一般方式装有驾驶室2以及由车轴4带动的车轮3。
底盘1的上部是托架5,它与底盘做成一体。在这个底盘托架上,安装有货厢6,它可在起重器9的作用下绕轴7从前向后翻起,以便使货厢6中装的货物通过后板8卸出。
按照本发明,托架5和货厢6都呈某一立体形状,在图例的情况下呈一般的棱柱形,也就是说,它的横截面(见图2)是规则多边形的一部分,这一多边形的中心点位于0,由横向直径限定立体6的边界。
由此可见,立体5和6都由一组沿着棱5″和6″组合起来的纵向壁板5′和6′所构成。
由于这一结构采用由棱汇集成的平面形壁板,因而具有最好的刚度,並能最有效地承受由于起重器9作用于立体6的一端产生的弯曲应力。
用作厢体的立体6只用它的下部10准确地嵌坐在与之同心的托架5中,因此与相同用途的现有汽车相比,就产生了上面列举的许多优点。
除已述的优点外,还可列出下述特点:
-所有的辅助设备(悬架装置、刹车装置、起重升举装置、挂接设备、轮和轮胎、照明设备等)依然同现有汽车相同,它们能很容易地适应于这一新型结构。
当然,上述说明不会产生任何的限制性,相反,这一专利申请包含了本发明在各种使用情况下的所有实施方案,以及厢体与托架之间的各种开口角度比。
尤其是,棱柱体的横截面可以是园,或是非规则多边形。当然在后一种情况下,应当使托架和厢体下部的多边形各边的尺寸设计得能保证使厢体下部同托架很好地嵌套在一起,厢体下部和托架二者的截面应使厢体下部能嵌坐在托架中。
附注:
1.底盘 5″.棱 9.起重器
2.驾驶室 6.货厢、立体、厢体 10.厢体下部
3.轮 6′.纵向壁板
4.车辆 6″.棱
5.托架 7.轴
5′.纵向壁板 8.后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