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一种柔性强结构的生态工法.pdf

  • 上传人:奻奴
  • 文档编号:213791
  • 上传时间:2018-02-03
  • 格式:PDF
  • 页数:9
  • 大小:463.54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260112.X

    申请日:

    2009.12.25

    公开号:

    CN101984192A

    公开日:

    2011.03.0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17/20登记号:2017990000307登记生效日:20170412出质人:北京群祥兴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质权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分行发明名称:一种柔性强结构的生态工法申请日:20091225授权公告日:20150218|||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E02D 17/2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北京群祥兴科技有限公司变更后:北京群祥兴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路1号(北京实创高科技发展总公司1-2号)B栋210室变更后: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路1号(北京实创高科技发展总公司1-2号)B栋210室|||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17/20申请日:20091225|||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E02D 17/20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北京东霖广环保材料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北京群祥兴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100044 北京市朝阳区红庙北里36号楼7幢113室变更后权利人: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路1号(北京实创高科技发展总公司1-2号)B栋210室登记生效日:20110913|||公开

    IPC分类号:

    E02D17/20

    主分类号:

    E02D17/20

    申请人:

    北京东霖广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赵品畯

    地址:

    100044 北京市朝阳区红庙北里36号楼7幢113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强结构的生态工法,包括反滤基底层、铅丝笼、生态石笼袋、麻椰毯层、砂土层、植生层和箱型笼体,所述多个箱型笼体相互平行、错位排列形成梯形堤坡,箱型笼体一侧为砂土层,箱型笼体与砂土层之间铺设反滤基底层,所述箱型笼体由多个铅丝笼组成,铅丝笼内放置生态石笼袋。其工序为:1)砂土层上平铺反滤基底层,砂土层靠近河床一侧的反滤基底层上平置一层箱型笼体,2)在箱型笼体的铅丝笼内固定生态石笼袋及麻椰毯层;3)底层箱型笼体上平置一层箱型笼体,并和底层箱型笼体连接固定,重复步骤2),形成第二层箱型笼体;4)重复步骤3),直到顶层箱型笼体;5)每一层箱型笼体顶部外露部分铺撒泥土及草籽(种)形成植生层。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柔性强结构的生态工法, 包括反滤基底层、 铅丝笼、 生态石笼袋、 麻椰毯层、 砂土 层、 植生层和箱型笼体, 其特征在于 : 若干个箱型笼体相互平行、 垂直错位排列形成一阶梯 形堤坡, 所述相互罗列的箱型笼体一侧为砂土层, 箱型笼体与砂土层之间设置反滤基底层, 反滤基底层与生态石笼袋均为高拉力合成材质结构 ; 所述反滤基底层底端与顶端分别回包 在最低层和顶层箱型笼体上 ; 所述每一箱型笼体顶部外露部分直接铺撒泥土及草籽形成植 生层。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柔性强结构的生态工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每一箱型笼体由 多个铅丝笼组成, 每个铅丝笼内放置生态石笼袋, 铅丝笼顶部设有盖体, 铅丝笼和盖体为高 镀锌铅丝材质或合金钢丝等类比性材质的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柔性强结构的生态工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铅丝笼内设有麻 椰毯层, 麻椰毯层设置在位于常水位以上的铅丝笼与生态石笼袋之间的顶面与立面的外露 区域。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柔性强结构的生态工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生态石笼袋由袋 身、 黏接口和封盖组成, 所述袋身为立方体形结构, 袋身高度各 1/3 处设有 “ㄇ” 形与箱型笼 体同材质的拉力线, 所述拉力线水平穿插过袋身与铅丝笼的外侧立面, 拉力线两端分别绑 定在铅丝笼后部的对立面上 ; 袋身顶端一侧设有封盖, 袋身顶端其它侧面设有黏接口, 所述 封盖黏接在袋身顶端的黏接口处。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柔性强结构的生态工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拉力线为 “S” 形 结构, 拉力线穿插在袋身与铅丝笼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柔性强结构的生态工法, 其特征在于 : (1) 对河堤、 道路、 山体滑坡崩塌地、 堤防、 公路、 铁路等两侧施工现场进行修整 ; (2) 在砂土层上覆盖平铺反滤基底层, 在砂土层靠近河床的一侧的反滤基底层上平置 一层箱型笼体, 将生态石笼袋放入铅丝笼内并固定, 再将箱型笼体铅丝笼内的外露部分立 面置入麻椰毯层 ; 向生态石笼袋内填充现状土, 填满后将生态石笼袋上盖封口, 再在生态石 笼袋封盖上方的外露区域铺设一层麻椰毯层, 最后用同材质绑线每隔一定距离依次绑扎铅 丝笼上盖进行封盖, 从而形成底层箱型笼体 ; (3) 在底层箱型笼体上平置一层箱型笼体, 并将所述箱型笼体底部与底层箱型笼体固 定在一起, 相邻的箱型笼体前后及上下须同材质绑线固定。重复步骤 (2), 形成第二层箱型 笼体 ; (4) 重复步骤 (3), 直到最顶层箱型笼体 ; (5) 在每一层箱型笼体顶部外露部分铺撒泥土层及草籽或草种, 形成植生层。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柔性强结构的生态工法, 其特征在于 : 在填充过程中, 需分多 次填充, 每次填充后需要进行夯压, 直到填满为止。
    8: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柔性强结构的生态工法, 其特征在于 : 固定生态石笼袋时, 将 袋口四个角须与铅丝笼的四角边框线绑扎在一起, 再用同材质的绑线每隔一定距离将袋子 前面与铅丝笼前边框线绑扎在一起, 生态石笼袋底部四角平均撑开, 在袋身高度各 1/3 处 用 “S” 形或 “ㄇ” 形的拉力线固定。

    说明书


    一种柔性强结构的生态工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强结构的生态工法。背景技术
         常见的防护坡是使用石块、 水泥等材料砌成的, 这种结构的防护坡不仅施工量大, 实施困难, 而且使用一段时间后相对容易溃堤, 同时其也不能对环境进行绿化等, 无法长 期、 有效的实现防护。 而普通的防护坡更容易形成溃堤, 造成土壤流失, 不利于环境保护, 更 对堤坡附近的人们造成重大损失。尤其在全球气候变迁及我国其它雨水充足的地域, 防护 坡的好坏直接影响当地的发展。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强结构的生态工法, 克服了上述实施困难, 效果差 的缺点 ; 实现了从根本上防止边坡土壤流失、 增强防洪、 堤岸绿化植生等效果。本工法中 生态石笼袋可内装就地取用之现状土石, 更直接缓解土方之运送及破坏生态取用石块之缺 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
         一种柔性强结构的生态工法, 包括反滤基底层、 铅丝笼、 生态石笼袋、 麻椰毯层、 砂 土层、 植生层组合而成的箱型笼体, 所述若干个箱型笼体相互平行、 垂直错位排列形成一阶 梯形堤坡, 所述相互罗列的箱型笼体一侧为砂土层, 箱型笼体与砂土层之间设置反滤基底 层, 反滤基底层与生态石笼袋均为高拉力合成材质结构 ; 所述反滤基底层底端与顶端分别 回包在最低层和顶层箱型笼体上, 所述麻椰毯层置入于箱型笼体的铅丝笼内, 所述每一箱 型笼体顶层的外露部分直接铺撒泥土层及草籽 ( 种 ) 形成植生层。
         所述每一箱型笼体由多个铅丝笼组成, 铅丝笼为高镀锌铅丝材质或合金钢丝等类 比性材质的结构, 每铅丝笼中均有四个独立空间, 每个铅丝笼的独立空间内放置一生态石 笼袋, 铅丝笼顶部设有相同材质的盖体。
         所述铅丝笼内设有麻椰毯层, 麻椰毯层设置在位于常水位以上的铅丝笼与生态石 笼袋之间的顶面与立面的外露区域。
         所述生态石笼袋由袋身、 黏接口和封盖组成, 所述袋身为立方体形结构, 袋身高度 各 1/3 处设有 “ㄇ” 形与箱型笼体同材质的拉力线, 所述拉力线水平穿插过袋身与铅丝笼之 间的外侧立面, 拉力线两端分别绑定在铅丝笼后部的对立面上 ; 所述袋身顶端一侧设有封 盖, 袋身顶端其它侧面设有黏接口, 所述封盖黏接在袋身顶端的黏接口处。
         所述拉力线为 “S” 形结构, 拉力线穿插在袋身与铅丝笼之间。
         所述柔性强结构的生态工法 : 其工序为 :
         (1) 对河堤、 道路、 山体滑坡崩塌地、 堤防、 公路、 铁路等两侧施工现场进行修整 ;
         (2) 在砂土层上覆盖平铺反滤基底层, 在砂土层靠近河床的一侧的反滤基底层上 平置一层箱型笼体, 将生态石笼袋放入铅丝笼独立空间内并固定, 然后再将箱型笼体铅丝笼内的外露部分立面置入麻椰毯层, 固定时将袋身四个角须与铅丝笼的四角边框线绑扎在 一起, 再用同材质的绑线每隔一定距离将袋子前面与铅丝笼前边框线绑扎在一起, 生态石 笼袋底部四角平均撑开, 在袋身高度各 1/3 处用 “S” 形或 “ㄇ” 形的两条拉力线固定, 再向 生态石笼袋内填充现状土, 在填充过程中, 需分多次填充, 每次填充后需要进行夯压, 直到 填满为止 ; 生态石笼袋上盖封口后, 再在生态石笼袋封盖上方的外露顶面上铺设一层麻椰 毯层, 最后用同材质绑线每隔一定距离依次绑扎铅丝笼上盖进行封盖, 从而形成底层箱型 笼体 ;
         所述生态石笼袋内现状土或天然级配料填满后, 生态石笼袋在封口前, 应再填充 小土石料使其高出袋身顶部, 再进行黏合, 并以铁棒等先固定铅丝笼的边角, 再每隔一定依 次进行绑扎各边框线, 从而形成底层箱型笼体 ;
         (3) 在底层箱型笼体上平置一层箱型笼体, 并将所述箱型笼体底部与底层箱型笼 体固定连接在一起, 相邻的箱型笼体前后 ( 上、 下 ) 须用双股同材质绑线固定重复步骤 (2), 形成第二层箱型笼体 ;
         (4) 重复步骤 (3), 直到最顶层箱型笼体 ;
         (5) 在每一层箱型笼体顶部外露部分铺撒泥土层及草籽 ( 种 ), 形成植生层。
         本发明所述的柔性强结构生态工法的有益效果为 : 堤坡结构设计合理、 科学, 是一 种生态工法, 主体外露部分包裹的麻椰毯层具有良好的植生效果, 从而形成生态环保、 加强 绿化、 促进生态平衡, 形成的自然景观与人文互动, 大幅减少水泥丛林冲击环境。生态石笼 袋和反滤基底层的材质具有透水性, 允许自由排水, 但不会因排水把土壤带走, 地基土层不 会沉陷下降, 因而不会造成土壤不稳定性 ; 生态石笼袋适用性广, 填放工地现状土, 取材方 便, 减少土方外运造成的污染, 并可舒缓河道淤积, 改善通水断面, 增加水流通过的流况 ; 箱 型笼体能承受河道水流冲击的外应力, 具有长期耐久性, 组装、 养护及日后修补方便 ; 更可 进行绿化植生 ; 整体结构施工方便、 简单, 工期短, 安全性高。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柔性强结构的生态工法的结构示意图 ;
         图 2 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柔性强结构的生态工法的铅丝笼的示意视图 ;
         图 3 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柔性强结构的生态工法的生态石笼袋的示意图 ;
         图 4 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柔性强结构的生态工法的铅丝笼的截面图 ;
         图 5 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柔性强结构的生态工法的铅丝笼的截面图。
         图中 :
         1、 铅丝笼 ; 2、 反滤基底层 ; 3、 砂土层 ; 4、 植生层 ; 5、 麻椰毯层 ; 6、 盖体 ; 7、 生态石 笼袋 ; 8、 袋身 ; 9、 封盖 ; 10、 黏接口 ; 11、 箱型笼体 ; 12、 拉力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 1 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柔性强结构的生态工法, 包括铅丝笼 1、 反滤基 底层 2、 砂土层 3、 植生层 4、 麻椰毯层 5 和箱型笼体层 11, 所述若干个箱型笼体 11 相互平行、 垂直错位排列形成一阶梯形堤坡, 所述相互罗列的箱型笼体 11 一侧为砂土层 3, 箱型笼体11 与砂土层 3 之间设置反滤基底层 2, 反滤基底层 2 为高拉力合成材质结构, 具有良好的透 水性, 水体可自由进出, 而沙土则不会随之流失 ; 所述反滤基底层 2 一端从下侧绕过最底层 箱型笼体 11 后回包在最底层与其上一层的箱型笼体 11 之间, 所述反滤基底层 2 另一端回 包在箱型笼体 11 最顶层箱型笼体之上, 所述每一箱型笼体层 11 顶部外露部分直接铺撒泥 土及草籽 ( 种 ) 形成植生层 4。
         如图 2 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柔性强结构的生态工法, 所述每一箱型笼体 11 由多个铅丝笼 1 组成, 铅丝笼 1 为高镀锌材质或合金钢丝等类比性材质结构的长 4 米 ( 为 例 )、 宽 1 米、 高 1 米 ( 或 0.5 米 ) 的规格, 每一组中均有四个 1m×1m×1m 的空间, 每个铅丝 笼 1m×1m×1m 的空间内放置一同体积的生态石笼袋 7, 铅丝笼 1 顶部设有盖体 6, 通过盖体 6 将生态石笼袋 7 固定在铅丝笼 1 内, 所述生态石笼袋 7 为高拉力合成材质结构, 所述铅丝 笼 1 的生态石笼袋 7 内填充现状土及天然级配料。
         所述铅丝笼 1 内铺设麻椰毯层 5, 麻椰毯层 5 铺设在常水位以上的铅丝笼 1 与生态 石笼袋 7 之间的顶面与立面的外露区域, 通过麻椰毯层 5 能有效进行绿化植生。
         如图 3-4 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柔性强结构的生态工法, 所述生态石笼袋 7 由袋身 8、 黏接口 10 和封盖 9 组成, 所述袋身 8 为立方体形结构, 袋身 9 高度各 1/3 处设有 “ㄇ” 形的两条拉力线 12, 所述拉力线 12 水平穿插过袋身 8 与铅丝笼 1 的外侧立面, 拉力线 12 两端分别绑定在铅丝笼 1 后部的对立面上, 通过拉力线 12 可防止夯压石土时铅丝笼 1 及 生态石笼袋 7 因为膨胀造成整体变形, 袋身 8 顶端一侧设有封盖 9, 袋身 8 顶端其它侧面设 有黏接口 10, 所述封盖 9 黏接在袋身 8 顶端的黏接口 10 处。
         如图 5 所示, 所述袋身 9 高度各 1/3 处均设有 “S” 形的两条拉力线 12, 拉力线 12 穿插在袋身 8 与铅丝笼 1 之间。
         所述柔性强结构的生态工法 :
         1) 其适用性为 : 对河堤、 道路、 山体滑坡崩塌地、 堤防、 公路、 铁路等两侧施工现场 进行修整 ;
         2) 其铺设工序步骤为 : ①在砂土层 3 上覆盖反滤基底层 2, 在砂土层 3 靠近河床的 一侧的反滤基底层 2 上平置一层箱型笼体 11, 将生态石笼袋 7 放入铅丝笼 1 的 1m×1m×1m 空间内并固定, 然后再将箱型笼体 11 的铅丝笼 1 内的外露部分立面置入麻椰毯层 5, 固定时 将袋口四个角须与铅丝笼 1 的四角边框线绑扎在一起, 再用同材质的绑线 ( 直径为 2.2mm), 每隔 25cm 从袋子前面穿透袋身 8 与铅丝笼 1 的边框线绑扎固定 ; 生态石笼袋 7 底部四方 平均撑开, 在袋身 9 高度各 1/3 处用 “S” 形或 “ㄇ” 形的两条拉力线 12 固定, 再向生态石 笼袋 7 内填充现状土及天然级配料 ; 在填充过程中, 需分多次填充, 每次填充后需要进行夯 压, 直到填满为止 ; 然后生态石笼袋封盖 9 封口后, 再在生态石笼袋 7 的封盖 9 上方的外露 区域铺设一层麻椰毯层 5, 最后用同材质绑线每隔 25cm 依次绑扎铅丝笼 1 的盖体 6 进行封 盖, 从而形成底层箱型笼体 11。
         所述生态石笼袋 7 内现状土及天然级配料填满后, 生态石笼袋 7 在封口前, 应再填 充小土石料使其高出袋身 9 顶部 3-5cm, 再进行黏合, 并以铁棒等用同材质绑线先固定箱型 笼体 11 的边角, 再进行每隔 25cm 用同材质双股绑线固定各边框及铅丝笼 1。
         ②在底层箱型笼体 11 上平置一层箱型笼体 11, 并将所述箱型笼体 11 与底层箱型 笼体 11 固定在一起, 重复步骤①, 形成第二层箱型笼体 11 ;③重复步骤②, 直到最顶层箱型笼体 11 ;
         ④在每一层箱型笼体 11 顶部的外露部分铺撒泥土层及草籽 ( 种 ), 形成植生层。
         所述上部的铅丝笼 1 内的生态石笼袋 7 内填充现状土及天然级配料等。
         所述铅丝笼 1 内侧的麻椰毯层 5 设置于常水位以上堤岸外露的部位。
         本发明所述实施例, 只是本发明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专业 人员来说, 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做出的任何改进或变更都不会超出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 护范围。

    关 键  词:
    一种 柔性 结构 生态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柔性强结构的生态工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21379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