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2

对偶式自渗反滤回灌井井口装置.pdf

  • 上传人:b***
  • 文档编号:21250
  • 上传时间:2018-01-12
  • 格式:PDF
  • 页数:22
  • 大小:5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66307.3

    申请日:

    2014.07.29

    公开号:

    CN104110051A

    公开日:

    2014.10.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3B 3/34申请日:20140729|||公开

    IPC分类号:

    E03B3/34

    主分类号:

    E03B3/34

    申请人:

    济南大学

    发明人:

    李旺林; 尹志远; 李纳

    地址:

    250022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南辛庄西路33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代理人:

    王汝银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对偶式自渗反滤回灌井井口装置,属于保水技术领域,所述的井口装置包括硬质井盖及固定设置于井盖外侧的土工织物反滤层,所述的井盖由一对呈对偶式设置的带进水孔口的井盖上部和埋于河底或渠底地面以下的井盖下部组成,井盖整体为空芯无底柱体,所述的井盖上部中央设有的长槽将井盖上部分割为对称的两部分,形成左对偶体和右对偶体;在左对偶体和右对偶体外表及长槽的槽底均设有圆形进水孔口;所述的井盖下部为不透水体;所述的长槽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所述的土工织物反滤层设置于井盖外侧并与长槽的形状相吻合。该装置在井口装置外形尺寸不变的情况下,能够明显提高回灌池过流能力、防淤抗冲能力,延长了回灌池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对偶式自渗反滤回灌井井口装置,所述的井口装置包括硬质井盖及固定设置于井盖外侧的土工织物反滤层,其特征是,所述的井盖由一对呈对偶式设置的带进水孔口的井盖上部和埋于河底或渠底地面以下的井盖下部组成,井盖整体为空芯无底柱体,所述的井盖上部中央设有的长槽将井盖上部分割为对称的两部分,形成左对偶体和右对偶体;在左对偶体和右对偶体外表及长槽的槽底均设有圆形进水孔口;所述的井盖下部为不透水体;所述的长槽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所述的土工织物反滤层设置于井盖外侧并与长槽的形状相吻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偶式自渗反滤回灌井井口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左对偶体和右对偶体为长方体。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偶式自渗反滤回灌井井口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左对偶体和右对偶体为半圆柱体,所述的半圆柱体的圆面侧在外,平面侧在内且构成长槽的槽侧壁。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偶式自渗反滤回灌井井口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左对偶体和右对偶体为锥台体,所述的左对偶体和右对偶体两侧均为斜面。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何之一所述的对偶式自渗反滤回灌井井口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长槽的槽底为平底。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偶式自渗反滤回灌井井口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长内设置一压水机构,所述的压水机构包括固定在左对偶体和右对偶体上的水平支架,所述的支架内嵌置一上轴承;在长槽的槽底通孔内嵌置一与上轴承同心的下轴承,一立轴通过所述的上轴承和下轴承后,立轴上端连接上端叶片,立轴下端连接流向为朝回灌井井底的下端叶片。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何之一所述的对偶式自渗反滤回灌井井口装置, 其特征是,所述的长槽的槽底为向下弯曲的弧底。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偶式自渗反滤回灌井井口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井盖上部露出河底或渠底地面的高度为0.2~0.5m。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偶式自渗反滤回灌井井口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井盖顶部及长槽的槽底均具有沿水流向且坡度为1%的斜面。

    说明书

    对偶式自渗反滤回灌井井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自渗式无压地下水回灌的回灌井,特别是一种对偶式进水自渗反滤回灌井井口装置,属于保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有些缺水的地区如何保水或者在沿海地区如何防止因过度开采地下水而导致的海水倒灌是制约当地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而解决这一课题的手段除了加强人们节水意识外,有效地利用雨洪资源也是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在没有污染或轻微污染的季节性河流内,常常布置一种自身具有过滤水中颗粒状杂质功能的回灌井,即自渗回灌井,亦称反滤回灌井、机渗井。目前采用的自渗反滤回灌井由回灌池和普通回灌井组成,其中回灌池通常埋于地下,为倒四方台形或圆形,深1m左右,池内回填砂、碎石两级反滤料,用于过滤河水、并将河水回灌至回灌井内;回灌井位于回灌池底部中间,为圆柱状的空腔,其井口加盖一带有孔眼的砼井盖,河水经过回灌池上方时,经由砂、碎石两级反滤料渗透汇总,通过砼井盖上孔眼进入回灌井内,实现保水回灌。但是,这种自渗回灌井存在的问题是:1、自渗回灌井置于河底或渠底,极易淤堵和被水流冲坏,影响使用寿命;2、回灌池埋于地下,仅回灌池顶面一个自由进水断面,为保证足够的回灌量,回灌池需要较大的横断面面积,而且施工量大;3、建造一个普通的回灌池需要回填10m3左右的砂、碎石,耗用大量建筑材料;4、砼井盖的使用影响了回灌量;5、只有顶面能进水,回灌井的回灌能力低。这些缺陷严重影响了回灌井 的使用效果,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保水效能。 
    中国专利201220458416.4公开了一种多面进水自渗反滤回灌井井口装置,它是在回灌井上设有一罩于井口上方的井口装置,所述的井口装置包括井盖和固定设置于井盖外侧的土工织物反滤层;所述的井盖是由带顶盖孔口的顶盖以及垂直连接于顶盖四周的硬质侧壁所组成;所述的侧壁由位于上部的侧壁有孔部分和位于下部的侧壁无孔部分组成,土工织物反滤层将顶盖和侧壁有孔部分包覆,侧壁无孔部分下部埋于河底或渠底地面以下,侧壁无孔部分中上部露出,所述井盖的顶盖上表面为倾斜面。该装置部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且具有更大的自由进水断面,防止低水位污水回灌的功能,以及具有一定的反滤功能和一定防淤抗冲能力,延长了回灌池的使用寿命,同时易于施工,并节省了砂石反滤料。 
    但是,由于大多数降雨属于阵雨,雨水在河流中过流时间短,仅仅依靠顶盖和侧壁上的透水孔无法满足回灌量的需要,研究人员也试图增大透水孔的尺寸来增加过水量,但是透水孔的尺寸增大,不仅降低了井口装置的强度,而且对土工织物反滤层的强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否则沙石对土工织物反滤层的冲击极易损坏土工织物反滤层,进入回灌井的沙石会造成回灌井渗水功能降低;也有的技术人员试图增加井口装置的透水孔的数量,增加透水孔的数量势必会减小透水孔的尺寸,虽然可以解决井口装置的强度问题,但回灌量整体降低;因此在本领域提高回灌量和保证井口装置的强度及可靠性,一直是影响自渗回灌井规模发展的瓶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瓶颈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偶式自渗反滤回灌井井口装置,该装置在井口装置外形尺寸不变的情况下,能够明显提高回灌池过流能力、防淤抗冲能力,延长了回灌池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种对偶式自渗反滤回灌井井口装置,所述的井口装置包括井盖及固定设置于井盖外侧的土工织物反滤层,其特征是,所述的井盖由一对呈对偶式设置的带进水孔口的井盖上部和埋于河底或渠底地面以下的井盖下部组成,井盖整体为空芯无底柱体,所述的井盖上部中央设有的长槽将井盖上部分割为对称的两部分,形成左对偶体和右对偶体;在左对偶体和右对偶体外表及长槽的槽底均设有圆形进水孔口;所述的井盖下部为不透水体;所述的长槽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所述的土工织物反滤层设置于井盖外侧并与长槽的形状相吻合。 
    由于设置了左对偶体、右对偶体和长槽,且在左对偶体和右对偶体外表及长槽的槽底均设有圆形进水孔口,在井口装置外形尺寸不变的情况下使得进水孔口面积占井盖外侧表面积达到30%,进水孔口面积大大提高,圆形进水孔口不仅工艺性好,而且使得井盖刚性好;长槽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还减少了水流或沙石对井盖的冲击,使井口装置的寿命得以提高。井盖下部为不透水体,可防止雨洪初期、小流量的、水质相对较差的地表水回灌含水层。 
    所述的左对偶体和右对偶体为长方体,此方案不仅工艺性好,而且空芯内腔体积大,有利于减小进水孔口的进水阻力。 
    所述的左对偶体和右对偶体为半圆柱体,所述的半圆柱体的圆面侧在外,平面侧在内且构成长槽的槽侧壁。此方案由于半圆柱体的圆面侧在外,可进一步减少水流或沙石对井盖的冲击,使井口装置的寿命进一步提高。 
    所述的左对偶体和右对偶体为锥台体,左对偶体和右对偶体的两侧均为斜面。此方案相对于左对偶体和右对偶体为长方体具有很好的刚性,也可减少水流或沙石对井盖的冲击。 
    所述的长槽的槽底为平底,此方案比较容易生产。 
    所述的长槽内设置一压水机构,所述的压水机构包括固定在左对偶体和右对偶体上的水平支架,所述的支架内嵌置一上轴承;在长槽的槽底通孔内 嵌置一与上轴承同心的下轴承,一立轴通过所述的上轴承和下轴承后,立轴上端连接上端叶片,立轴下端连接流向为朝回灌井井底的下端叶片。水轮机叶片在水流作用下可转动带动轴流泵叶片同步转动,由于轴流泵叶片的流向为朝回灌井井底,因此对进入到回灌井内的水向下施压,加速回灌速度,有利于提高回灌效率。 
    所述的长槽的槽底为向下弯曲的弧底,相对于平底,可增加过流量及适应低水位河水。 
    所述的井盖上部露出河底或渠底地面的高度为0.2~0.5m,由此可使得井口装置适合的河流范围更广,同时提高井口装置的稳固性。 
    所述的井盖顶部及长槽的槽底均具有沿水流向且坡度为1%的斜面,可减少水流或沙石对井盖顶部及长槽的槽底冲击和摩擦,对提高井口装置的寿命有利,同时还可防止低水位污水回灌。 
    基于上述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装置自身具有过滤水中颗粒杂质和地表水回灌的双重功能,除井盖顶面、外侧面进水外,长槽内侧面及底面也可进水,在井口装置外形尺寸不变的情况下使得进水孔口面积占井盖外侧表面积达到30%,增大了回灌量,且具有防止低水位污水回灌的功能,还具有反滤功能和一定防淤抗冲能力,延长了回灌池的使用寿命,工程造价与普通回灌池相当或略高,但在同样回灌量的条件下可降低了回灌池体积,可节约3/4以上的占地。 
    更为突出的是,本发明设置的加压机构一方面利用水流提供的动力来驱动下叶片,对进入到回灌井内的水向下施压,使水分克服仅依靠重力通过沙石填料及土壤颗粒的阻力,提高了单位时间的渗透量,提高了回灌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河水的流量和流速具有间歇性,由此导致加压机构的下叶片对进入到回灌井内的水向下施加的压力也呈现忽大忽小的形态,这对于保持沙石填料及土壤颗粒之间的水分通道畅通十分重要,同时这种施加的忽大忽小 压力对于提高土壤的渗透性相比于没有施加压力或者提供持续恒定的压力效果均突出。 
    因此,本发明解决了本领域提高回灌量和保证井口装置的强度及可靠性的长期困扰,解决了间歇性河水快速回灌问题,为自渗回灌井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对偶式长方形的三维示意图; 
    图2是对偶式长方形的竖向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对偶式长方形的顶部水平剖面A-A截面; 
    图4是图2对偶式长方形的上部对偶式长方体水平剖面B—B截面; 
    图5是图2对偶式长方形的长方体水平剖面C—C截面; 
    图6是图2对偶式长方形的长方体水平剖面D—D截面; 
    图7是图3对偶式长方形的侧面竖向剖面E—E截面; 
    图8是图3对偶式长方形的侧面竖向剖面F—F截面。 
    图9是对偶式半圆形的三维示意图; 
    图10是对偶式半圆形的竖向剖面示意图; 
    图11是图10对偶式半圆形的顶部水平剖面A-A截面; 
    图12是图10对偶式半圆形的对偶式半圆柱体水平剖面B—B截面; 
    图13是图10对偶式半圆形的圆柱体水平剖面C—C截面; 
    图14是图10对偶式半圆形的圆柱体水平剖面D—D截面; 
    图15是图11对偶式半圆形井盖的侧面竖向剖面E—E截面; 
    图16是对偶式半圆形井盖外侧面展开视图。 
    图17是对偶式台形的三维示意图; 
    图18是对偶式台形的竖向剖面示意图; 
    图19是图18对偶式台形的顶部水平剖面A-A截面; 
    图20是图18对偶式台形的对偶式四棱台水平剖面B—B截面; 
    图21是图18对偶式台形的长方体水平剖面C—C截面; 
    图22是图18对偶式台形的长方体水平剖面D—D截面; 
    图23是图19对偶式台形的侧面竖向剖面E—E截面; 
    图24是图19对偶式台形的侧面竖向剖面F—F截面。 
    图25是本发明带有压水结构的实施方式。 
    图中:1井盖,11井盖上部,12井盖下部,3土工织物反滤层,4井盖顶面进水孔口,5井盖外侧壁进水孔口,6井盖内侧壁进水孔口,7槽底进水孔口,8回灌井,9回灌井反滤料,10河底或渠底地面,201水轮机叶片,202支架,203上轴承,204下轴承,205立轴,206轴流泵叶片206。 
    具体实施方式
    对偶式自渗反滤回灌井井口装置,井口装置包括:井盖及固定设置于井盖外侧的土工织物反滤层。所述的井盖由一对呈对偶式设置的带进水孔口的井盖上部和埋于河底或渠底地面以下的井盖下部组成,井盖整体为空芯无底柱体。所述的井盖上部中央设有的长槽将井盖上部分割为对称的两部分,形成左对偶体和右对偶体;在左对偶体和右对偶体外表及长槽的槽底均设有圆形进水孔口。由于设置了左对偶体、右对偶体和长槽,且在左对偶体和右对偶体外表及长槽的槽底均设有圆形进水孔口,在井口装置外形尺寸不变的情况下使得进水孔口面积占井盖外侧表面积达到30%,进水孔口面积大大提高。所述的井盖下部侧壁为不透水体,可防止雨洪初期、小流量的、水质相对较差的地表水回灌含水层。所述的长槽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还减少了水流或沙石对井盖的冲击,使井口装置的寿命得以提高。所述的土工织物反滤层设置于井盖外侧并与长槽的形状相吻合,可使土工织物反滤层与长槽结合紧密,提高土工织物反滤层寿命。圆形进水孔口不仅工艺性好,而且使得井盖刚性 好。 
    图1-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 
    图1是对偶式长方形的三维示意图; 
    图2是对偶式长方形的竖向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对偶式长方形的顶部水平剖面A-A截面; 
    图4是图2对偶式长方形的上部对偶式长方体水平剖面B—B截面; 
    图5是图2对偶式长方形的长方体水平剖面C—C截面; 
    图6是图2对偶式长方形的长方体水平剖面D—D截面; 
    图7是图3对偶式长方形的侧面竖向剖面E—E截面; 
    图8是图3对偶式长方形的侧面竖向剖面F—F截面。 
    在图1-8中,该种对偶式进水自渗反滤回灌井井口装置,涉及回灌井8及其井口装置,井口装置罩于回灌井8上方,在回灌井8的外面设有回灌井反滤料9,所述的回灌井8位于河底或渠底地面10以下。 
    井口装置包括井盖1及土工织物反滤层3。 
    井盖1由一对呈对偶式设置的带进水孔口的井盖上部11和埋于河底或渠底地面以下的井盖下部12组成。井盖1上部中央设有的长槽将井盖上部分割为对称的两部分,形成左对偶体和右对偶体,左对偶体和右对偶体均为长方体。所述的井盖顶部及长槽的槽底均具有沿水流向且坡度为1%的斜面,可减少水流或沙石对井盖顶部及长槽的槽底冲击和摩擦,对提高井口装置的寿命有利,同时还可防止低水位污水回灌。在左对偶体和右对偶体外表中设有圆形进水孔口,这些进水口分别是井盖顶面进水孔口4、井盖外侧壁进水孔口5和井盖内侧壁进水孔口6。在长槽的槽底均设有圆形进水孔口,即槽底进水孔口7。井盖材料可采用硬质工程塑料或金属材料等。 
    土工织物反滤层3由具有反滤功能的土工织物组成,与井盖外侧形状相吻合,有顶没有底,可以套在井盖上,并固定于井盖侧壁底部位置上,覆盖 具有孔口的部分,包括覆盖长槽内壁及槽底,起过滤作用。 
    所述的井盖1可采用硬质工程塑料或金属材料等制作,整体为空芯无底长方体或立方体的柱体。井盖1埋入地下的高度应能保证井盖的稳定性,井口装置的上部露出河底或渠底地面的高度为0.2~0.5m,由此可使得井口装置适合的河流范围更广,而且获得最好的回灌效果,同时提高井口装置的稳固性。 
    长槽的槽底为平底,此方案比较容易生产。当然也可为向下弯曲的弧底,相对于平底,可增加过流量及适应低水位河水。 
    施工时,第一步按常规方法打回灌井8,安置砼滤水管(回灌井8的主体),在砼滤水管外侧充填回灌井反滤料9,并进行洗井等工艺,完成回灌井的施工;第二步采用预制或外委定做加工的方法,制造井口装置及土工织物反滤层3;第三步采用挖、吊装、填、压实的方法,将井口装置固定于回灌井设定位置;第四步将土工织物反滤层3套于井盖1上,覆盖所有带孔口的部分,并用压板、钢钉等在井盖下部将土工织物反滤层3固定。 
    此方案除具有本发明前述效果外,还具有工艺性好,而且空芯内腔体积大,有利于减小进水孔口的进水阻力的优点。 
    图9-1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 
    图9是对偶式半圆形的三维示意图; 
    图10是对偶式半圆形的竖向剖面示意图; 
    图11是图10对偶式半圆形的顶部水平剖面A-A截面; 
    图12是图10对偶式半圆形的对偶式半圆柱体水平剖面B—B截面; 
    图13是图10对偶式半圆形的圆柱体水平剖面C—C截面; 
    图14是图10对偶式半圆形的圆柱体水平剖面D—D截面; 
    图15是图11对偶式半圆形井盖的侧面竖向剖面E—E截面; 
    图16是对偶式半圆形井盖外侧面展开视图。 
    此方案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井盖1整体为空芯无底圆柱体,左对偶体和右对偶体为半圆柱体,所述的半圆柱体的圆面侧在外,平面侧在内且构成长槽的槽侧壁。由于半圆柱体的圆面侧在外,可进一步减少水流或沙石对井盖的冲击,使井口装置的寿命进一步提高。 
    图17-2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 
    图17是对偶式台形的三维示意图; 
    图18是对偶式台形的竖向剖面示意图; 
    图19是图18对偶式台形的顶部水平剖面A-A截面; 
    图20是图18对偶式台形的对偶式四棱台水平剖面B—B截面; 
    图21是图18对偶式台形的长方体水平剖面C—C截面; 
    图22是图18对偶式台形的长方体水平剖面D—D截面; 
    图23是图19对偶式台形的侧面竖向剖面E—E截面; 
    图24是图19对偶式台形的侧面竖向剖面F—F截面。 
    此方案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井盖1整体为空芯无底锥台体。左对偶体和右对偶体为锥台体,左对偶体和右对偶体的两侧均为斜面。此方案相对于第一实施例具有很好的刚性,也可减少水流或沙石对井盖的冲击。 
    当然,左对偶体和右对偶体也可设置为,锥台体的内侧为垂直平面,外侧为斜面的结构。 
    图25给出了本发明另一种带有压水机构的实施方式,可以实施在对偶式半圆形或对偶式长方形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长槽内设置一压水机构,所述的压水机构包括固定在左对偶体和右对偶体上的水平支架202,所述的支架202内嵌置一上轴承203;所述的支架202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例如中部嵌置上轴承,外围通过多个连接杆或连接板与左对偶体和右对偶体的井盖1连为一体,以支撑压水机构。 
    在长槽的槽底除已设置的出水孔外,还设有用于安装下轴承的通孔,该 通孔内嵌置一与上轴承同轴心的下轴承204,一立轴205通过所述的上轴承203和下轴承204后,立轴上端通过土工织物反滤层3后连接上端叶片201,立轴下端连接流向为朝回灌井井底的下端叶片206。下端叶片206采用轴流泵叶片,上端叶片201采用水轮机叶片,二者均为现有技术。 
    上端叶片201在水流作用下转动经由立轴205带动下端叶片206同步转动,由于下端叶片的流向为朝回灌井井底的方向,因此对进入到回灌井内的水向下施压,加速回灌速度,有利于提高回灌效率,这对于间歇性河流(雨水)回灌效果突出。 
    压水机构的连接杆或连接板可以裸露。 
    压水机构的连接杆或连接板也可利用土工织物反滤层3包覆,在此种情况下,应当在连接杆或连接板之间以及长槽的两侧开口处增设用于支撑土工织物反滤层的多个支撑杆,支撑杆可以连接在压水机构的连接杆或连接板上,也可连接在井盖1上,其防止土工织物反滤层下陷。这种包覆结构,可以减少沙石对立轴205的冲击或影响,以提高压水机构工作的可靠性。 
    对于本发明而言,应用在对偶式台形结构方面与上述对偶式半圆形或长方形原理和基本结构相同,不再赘述。 
    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的限定范围。任何在本发明基础上进行的适应的改进,均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均落入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关 键  词:
    对偶 渗反滤回灌井 井口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对偶式自渗反滤回灌井井口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2125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