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适于由机器装到同样的罐或其它容器的搬运器,特别是涉及有固定提手并能沿伸至两侧边的条形部撕成单个的搬运器。 通常,适于由机器装到同样的罐的、带有多个装罐孔的搬运器是从一张弹性聚合材料(如低密度聚乙烯)用模冲压方法制成。
克利凯斯的美国专利No4,018,331提出了一种适于由机器装到同样的罐的搬运器,这些罐在三条长度不定的纵行中。该专利所提出的搬运器,在装到容器上以后,可以横向撕开,形成由3个容器、6个容器或由3地倍数个容器组成的组。本诺等人的美国专利No3,959,949提出了一种施加该种搬运器的机器。
韦弗等人的美国专利No4,219,117提出了另一种适于由机器装到同样的容器的搬运器坯件,该坯件有两条长度不定的纵行。奥尔森等人的美国专利No4,356,914提出的搬运器是不对称的,这种搬运器特别适用于用不对称力的机器。上述各专利提出的搬运器可以横向撕开成为单个搬运器。布朗的美国专利No4,250,682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此种搬运器的机器。
通常此种搬运器由许多个条形部组成,条形部上开有各单独的、用来装容器的孔。此外,条形部上还开有一些附加孔,这样可节省材料,这些孔还可以作为手指插入孔。当搬运器处于使用状态时,就受到横向力,从而至少有一些条形部被拉伸。此外,当搬运器上装有容器后,搬运器就由原来制造时形状改变成使用形状。由于附加孔易于作横向伸展,搬运器容易变形。
克利凯斯、韦弗等人和奥尔森等人的专利中所例举的搬运器是沿着并不延伸到两端边的条形部横向撕开的,这一点与本发明设想的不同。具体来说,原先的这些专利所提出的搬运器都是沿着被附加孔隔开的条形部横向撕开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适于机械装到同样的容器上的、由一张弹性聚合材料(例如聚乙烯)加工成的搬运器坯件。这种搬运器可以撕成单个的,各单个搬运器上开有若干个用来装容器的分隔开的孔。每一个搬运器上至少开有一个附加孔,以便于搬运器由原来制造时形状改变成使用形状。
搬运器由上面开有装容器孔和附加孔的条形部组成。每个孔的边缘涉及其几个条形部。装容器的孔排列成纵行和横列;这些纵行在搬运器的两侧边的称之为边行,这些横列在单个搬运器的两端的称之为端列。
在边行和端列相交处的装容器的孔(也就是在单个搬运器的拐角处的装容器的孔),是由下列各条形部形成,即外横部、外边部、内横部和内斜部。内斜部是本发明的特点之一。
搬运器能沿外横部撕开。外横部在两侧边之间完全贯通搬运器;在搬运器未受力的情况下,外横部大体顺横方向延伸。外横部上最好有减弱线(如多孔线)以便于把整个搬运器坯料撕开成单个的搬运器。
外边部沿着搬运器的一条边伸展;在搬运器未受力的情况下,外边部大体顺纵方向延伸。内横部从外边部延伸到一个附加孔的边缘;在搬运器未受力的情况下,内横部大体顺横方向延伸。
内斜部从外横部延伸到同一个附加孔的边缘;在搬运器未受力的情况下,内斜部大体顺斜方向向远离外边部延伸。由于端板部不易伸缩的特性,内斜部可有利于搬运器从原来制造时形状改变成使用形状最好把内斜部和其它小型纵向部都切开,在搬运器装上容器的时候就可以形成大体顺纵方向延伸的褶皱线。
在优选的结构中,每一横列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装容器的孔;每个端行中的装容器的孔,除了在端列上的装容器孔以外,其部分是部分地被这样一个条形部围成的:在搬运器未受力的情况下条形部大体顺纵方向延伸。
每一单元搬运器也可以做有一个固定提手。提手有两个端部,这两个端部连接到搬运器一侧边的条形部上。
提手的每一个端部最好连接到一个外边部上。提手的每一个端部也可以连接到相邻的一个条形部上。提手的每一个端部可以分叉成两个爪,其中一个爪连接到一个外边部上,另一个叉连接到相邻的条形部上。采用这种结构时,提手端部产生的力就可以分布到搬运器侧边处的多个条形部上。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进行介绍,从而对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一个包装单元的斜视图,它包括12个同样的容器和一个从按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搬运器坯件中分开的搬运器。
图2是按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搬运器坯件的放大比例的平面图。
图3是图1中沿3-3剖面切的顺箭头所示方向的比例更大的局部剖面图。
图4比图2稍放大,这是按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搬运器坯件的平面图。
如图1~图3所示,适于由机器装到同样的容器12上的搬运器坯件10,构成本发明最佳实施例。搬运器坯件10上开有许多个隔开的孔14,它们用来装单个的容器12。搬运器坯件10沿着后述的横向线撕开,成为一个个同样的单个搬运器20。
如图1中所示,容器12是一种饮料罐,通常装用于啤酒、软饮料或其它饮料。不过本发明不限于饮料罐,还可以应用于各种各样的罐、瓶或其它容器。
图1中表示的一个包装单元,包括12个上述种类的容器和一个从搬运器坯件10撕下的单个搬运器20。图2表示了一个完整的单个搬运器20和另一个搬运器20的局部。图2中表示的搬运器20均处于未受力状态。
搬运器坯件10的长度不限,它是从一张弹性聚合材料上模冲压方法制成。建议材料选用低密度聚乙烯。如果用聚乙烯制造,则搬运器10在未受力状况下的厚度,建议在15.5密尔左右。可以撕成单个搬运器20的搬运器坯件10,是由连接成整体的各条形部组成,而各条形部限定分隔开的各孔14。如图2所示,孔14成矩形排列,纵向成行,横向成列,在图中的单个搬运器20有3个纵行和4个横列。每个孔的轮廓并不相同,各角隅处都成圆形以避免应力集中。
具体来说,孔14排成两个边行和一个中行。对单个搬运器20来说,孔14排成两个端列和两个中列。中行的孔14和边行的孔14的轮廓不同。在一个端列上的孔14的轮廓正好与在另一端列上的孔14的轮廓对称。在一个边行上的孔14的轮廓正好与在另一个边行上的孔14的轮廓对称。
搬运器坯件10可应用于克利凯斯的美国专利No4,018,3331所提出的搬运器所适用的各种容器。而本诺等人的美国专利No3,959,949所提出的机器也可应用于本专利所提出的搬运器10。
然而搬运器坯件10最好使用与本发明同时申请的共同未决申请中所公开的那种机器,该申请由Lonnie Ray Seymour和Kevin Dewain Moore提出,序号为No07/519,860,名称为“提供多个包装装置的设备和方法”。
在端列和边行相交处的装容器的孔14,即在各单个搬运器20的四角处的装容器的孔14,其轮廓大致成四边形。此类孔14由如下四个条形部形成:外横部30、外边部32、内横部34和内斜部36。每一个外横部30完全横穿搬运器坯件10而到达搬运器坯件10的两侧边,在外横部30边上均匀分布有端列的三个孔14。孔成四边形轮廓可以在加工好的包装中形成一种力,有利于增强包装的整体稳度和刚度。
在单个搬运器20从搬运器坯体10上撕下来之前,各外横部330象板条一样,把两个相邻的搬运器20连在一起。每一个外横部30上有多孔的(减弱)线38,该线把外横部30分成宽度大体相等的两半部。这条冲压线38便于把整体搬运器坯件10撕成单个的搬运器20。
在各边行与中列相交处的装容器的孔14,大体成矩形。每一个此类孔14是由如下四个条形部形成:内横部34、外边部42、内横部44和内纵部46。每一个内横部34边上均匀分存有在边行上的两个孔14。内横部44的边上均匀分布有在边行与中列相交处的两个孔14。
在中行与端列相交处的孔14可采用任意形状。此种孔14由如下条形部形成:一个外横部30、两个内斜部36、一个对角部52和一个内横部48。在中行与中列相交处的各孔14,正如图中所示,采用平截头的柠檬形,它由一个内横部48、两个内纵部46和一个内横部50形成。
孔16的形状大体成偏菱形(如图示),并带圆角以避免产生应力集中。各个孔16由四个对角部52组成,并形成孔16的边缘。
每个内横部34与形成附加孔16的边缘的某个对角部52相接。同样,内斜部36、内纵部46和内横部48分别与附加孔16附近的某个对角部相连。
如附图所示,每个内斜部36在一端分叉,并与一个外横部30相连。内斜部36的两分叉端和外横部30在连接处形成孔18。各孔18大体呈三角形(如图示),为避免应力集中,各拐角处倒成圆形。
在搬运器坯件10未受力的情况下,各外横部30大体顺横方向延伸;而各外边部32、42大体顺纵方向延伸。此外,各内横部34、44、48和50大体顺横方向延伸。各内斜部36,从它所连接的外横部30,顺着偏离该外横部30所连接的外边部32的斜方向延伸。
当用本诺等人的美国专利No3,959,949所提出的机器或与本发明共同申请的发明所提出的机器将搬运器坯件10装上容器12时,外边部32和42将受到横向力的作用(如图2中箭头所示)。这些力可使内横部34、44、48和50伸长。这些力同样使搬运器坯件10从图2中所示的原先加工成的形状改变成装有容器12的使用形状。对角部52把上述力传送,从而把各个孔14的形状变成圆形。这一原理在′331专利中作了说明。
孔16的形状、方向和位置应当如此确定:当条形部32、42受到横向力作用时,由于形成孔16的边缘的各条形部52以及与条形部52相连的条形部34、44、48和50被拉伸,从而孔16也被横向伸长。因此,孔16的作用是使搬运器坯件10容易地从原先加工成的形状改变成使用的形状。由于在端列的外侧没有对角部52,端板部30不易伸展,所以孔18不会同样地伸长,因而也并不对搬运器10的变形(具体说是对各列孔14的变形)起多大作用。
在横向力作用于条形部32、42的情况下,搬运器坯件10从原先加工时的形状改变成使用时的形状,同时斜部36和纵向部46均倾向于互相纵向对齐。这样,每一个装容器的孔14都几乎变成圆形,且其轮廓略小于容器12。在搬运器坯件10装到相应的容器1、2的情况下,条形部拉伸会使每个孔14几乎成圆形,这就可增加整个搬运器的牢固性。
搬运器坯件10未受力时的各单个搬运器20的总长度稍大于图1所示的装满了容器的单个搬运器20的总长度。但是,搬运器坯件10未受力时的各单个搬运器20的每一纵行上的四个孔14的累计长度小于装满了容器的单个搬运器20的每一纵行上的四个孔14的累计长度。
这样,搬运器坯件10上孔之间的间距是不等的或偏短的,所以当搬运器坯件10装到容器上成为如图1中所示的搬运器组时,形成孔14的各条形部就被纵向伸长。此外,由于搬运器坯件10上的孔之间的间距是不等的或偏短的,再加上各单个搬运器20未从整体搬运器坯件10上撕下时外横部30象板一样,并不有助于搬运器坯件10的变形,所以整个搬运器组相当坚固。
如图2中所示,条形部36、46上开有切口,因而当搬运器坯件10装到容器12时,条形部36、46就沿褶皱线皱起。这些开有切口形成褶皱线的条形部36、46还可以代之以刻上刻痕,或压出减弱线,或者做成线形部。条形部34、44、48和50同样可皱起。在条形部36、46上的褶皱线以及在条形部34、44、48和50上的褶皱线可使搬运器坯件10易于装到容器12之类的容器。
如果条形部36、46上不切出褶皱线,则每个条形部36、46就不会皱起,这样就可以适应一个容器12,但不能适应在同一列中的下一个容器12。如果在条形部36、46上开出褶皱线,那么它们就成为独立的、易装容器的条形部,可以装同一列中的、相邻的一对对容器12。
此外,在搬运器坯件10的称之为提手的地方为每一个单独的搬运器20有固定提手。每个提手有两个端部62,每个端部分叉成两个爪,即外爪64和内爪66。每个端部62的外爪64连接到搬运器坯件10的提手边上在横部34和横部30之间的一个外边部32上,而每个端部62的内爪66连接到与上述外边部32相邻的外边部42(在横部34和横部44之间)。
在每个提手60的端部62,也就是在外爪64,内爪66以及相邻部32、42附近开有辅助孔68。如图所示,各辅助孔大体成三角形,为避免应力集中各角隅都倒成圆形。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提手60的各端部的受力就分散到多个条形部上,它们包括相邻部32、42以及与相邻部32、42连接的横部30、34和32。
正如奥尔森等人的美国专利No4,356,914所提出的那样,搬运器坯件10最好做成不对称形。
附图4表示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搬运架10′,在该附图中,用带撇号的编号来代表附图1、2、3中不带撇的编号所代表的相应部分。
和搬运器10一样,搬运器10′也可以撕开成单个的搬运器20′。单个的搬运器20′是由各连成一体的条形部组成,上面开有6个用来装容器的孔14′,2个附加孔16′和4个附加孔18′。
除了图示那样和下面所说那样不同处以外,搬运器坯件10′与搬运架坯件10大体相似;一个不同处是搬运器坯件10′上未开有与孔14(开在搬运器10的中列)和孔16(开在搬运器的条形部44和50之间)相对应的孔。搬运器坯件10′的提手70在一些细部结构上与搬运器10的提手60有些差别。搬运架坯件10′具有下述一些特点。
每个单个的搬运器20′由如下各部分组成:2个外横部30′,在提手边处的2个外边部32′,在提手边相对边的另2个外边部32′,2个内横部34′,1个内横部48′。内横部34′和内横部48′被条形部52′分隔开,条形部52′上开有附加孔16′(共有2个孔)。
搬运器10′与和本发明同时提交的共同未决申请的序号为07/519,858的名叫“装有固定提手的搬运器坯件”的那种搬运器(申请人Leslie S.Marco,Robert Olsen)相似。所以搬运架10′的这里未介绍的具体细节可以参考上述共同的未决申请的那个发明。
提手70有2个不分叉的端部72和1个中爪74。连接到一个内横部34上的2个外边部32,在搬运器坯件10′的提手边处与中爪74相连接,在连接处有冲压线76,形成易断接头。该易断接头使中爪74能容易地从提手70的其它部分断开。
提手70的两个端部72在搬运器10′的提手边处分别与两外边部32′连接。这样,提手70上的力不仅可传到内横部34′,还可通过外边部32′传到外横部30′。
每个外横部30′上有冲压(减弱)线38′,该线把外横部30′分为两半。这种线38′便于把搬运架坯件10′撕成单个的搬运器20′。
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对搬运器坯件10和搬运器坯件10′作多种多样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