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自动扶梯的扶手带张紧调整装置.pdf

  • 上传人:111****112
  • 文档编号:210708
  • 上传时间:2018-02-03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845.45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756100.1

    申请日:

    2015.11.09

    公开号:

    CN105197752A

    公开日:

    2015.12.3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66B 23/04申请公布日:2015123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6B 23/04申请日:20151109|||公开

    IPC分类号:

    B66B23/04; G01L5/00

    主分类号:

    B66B23/04

    申请人:

    苏州汉森电梯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福春; 朱学明; 仲浩

    地址: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东南开发区顺祥路98号2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13

    代理人:

    朱伟军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自动扶梯的扶手带张紧调整装置,所述的自动扶梯包括桁架,桁架由桁架上横梁、桁架下横梁及桁架横梁支撑连接杆组成;扶手带左、右导引机构固定在桁架上横梁的前侧,扶手带张紧调整装置包括立板,立板位于扶手带左、右导引机构之间,在立板的上部设一对调整槽,在对应于一对调整槽的下方的位置固定调整螺杆下连接座;压带轮架调整板,与一对调整槽连接,其前侧下部固定调整螺杆上连接座;压带轮架,与压带轮架调整板的前侧上部固定;调整螺杆,其上端定位在调整螺杆上连接座上、下端与调整螺杆下连接座连接。使扶手带获得所需的张紧效果;体积相缩小,占有空间节省且提高对安装位置的适应程度;结构简练,制造和安装方便,经济廉价。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自动扶梯的扶手带张紧调整装置,所述的自动扶梯包括一桁架(1),该桁架(1)由桁架上横梁(11)、桁架下横梁(12)以及桁架横梁支撑连接杆(13)组成,桁架上、下横梁(11、12)在长度方向彼此保持并行,桁架横梁支撑连接杆(13)固定在桁架上、下横梁(11、12)之间;一用于托持并引导扶手带(2)的扶手带左导引机构(3)和扶手带右导引机构(4),该扶手带左导引机构(3)和扶手带右导引机构(4)固定在所述桁架上横梁(11)的前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扶手带张紧调整装置包括一立板(5),该立板(5)位于所述的扶手带左、右导引机构(3)之间,并且该立板(5)的上端与所述桁架上横梁(11)固定,而下端与所述桁架下横梁(12)固定,在该立板(5)的高度方向的上部以纵向并行的状态开设有自立板(5)的前侧贯通至后侧的一对调整槽(51),在对应于一对调整槽(51)的下方的位置并且位于立板(5)的前侧固定有一调整螺杆下连接座(52);一压带轮架调整板(6),该压带轮架调整板(6)在对应于所述立板(5)的前侧的位置与所述的一对调整槽(51)连接,并且在该压带轮架调整板(6)的前侧下部固定有一调整螺杆上连接座(61),该调整螺杆上连接座(61)与所述的调整螺杆下连接座(52)相对应;一压带轮架(7),该压带轮架(7)与所述压带轮架调整板(6)的前侧上部固定,在该压带轮架(7)的前侧的左端和右端各转动地设置有一压带轮架端部压带轮(71),而压带轮架(7)的前侧的中部转动地设置有一压带轮架中部压带轮(72),压带轮架端部压带轮(71)以及压带轮架中部压带轮(72)在对应于所述扶手带(2)的上方的位置与扶手带(2)的上表面贴触;一调整螺杆(8),该调整螺杆(8)的上端定位在所述的调整螺杆上连接座(61)上,而调整螺杆(8)的下端与所述的调整螺杆下连接座(52)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扶梯的扶手带张紧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压带轮架调整板(6)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对调整槽(51)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对调整紧固螺钉孔(611),在一对调整紧固螺钉孔(611)上各配设有一调整紧固螺钉(6111),藉由调整紧固螺钉(6111)在对应于一对调整槽(51)的位置将压带轮架调整板(6)保持在调整后的位置并且由旋配在调整紧固螺钉(6111)的末端的紧固螺钉螺母(61111)限定。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扶梯的扶手带张紧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带轮架(7)的前侧左端和右端各固定有一端部压带轮轴(73),而中部固定有一中部压带轮轴(74),所述的压带轮架端部压带轮(71)转动地设置在端部压带轮轴(73)上,所述的压带轮架中部压带轮(72)转动地设置在中部压带轮轴(74)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扶梯的扶手带张紧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压带轮轴(74)在所述压带轮架(7)上的位置低于所述的端部压带轮轴(73)的位置,并且藉由中部压带轮轴(74)在压带轮架(7)上的位置比端部压带轮轴(73)在压带轮架(7)上的位置低而使所述压带轮架端部压带轮(71)以及压带轮架中部压带轮(72)形成弧形排列。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自动扶梯的扶手带张紧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部压带轮轴(74)的末端端面上开设有中部压带轮轴端面螺孔(741),在对应于该中部压带轮轴端面螺孔(741)的位置旋配有一中部压带轮轴端面螺钉(7411),在该中部压带轮轴端面螺钉(7411)上套置有一中部压带轮限位圈(74111),藉由该中部压带轮限位圈(74111)对所述的压带轮架中部压带轮(72)限位。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扶梯的扶手带张紧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螺杆(8)的上端通过调整螺杆上锁紧螺母(81)固定在所述调整螺杆上连接座(61)上,而调整螺杆(8)的下端通过一对调整螺杆下锁紧螺母(81)锁定在所述调整螺杆下连接座(52)上。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自动扶梯的扶手带张紧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螺杆上连接座(61)以及调整螺杆下连接座(52)的形状均呈L字形。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扶梯的扶手带张紧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在所述桁架上横梁(11)上的所述扶手带右导引机构(4)的结构是与同样固定在桁架上横梁(11)上的所述扶手带左导引机构(3)的结构相同的。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扶梯的扶手带张紧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扶手带左导引机构(3)包括导引轮架(31)和一组导引轮(32),导引轮架(31)与所述桁架上横梁(11)固定,一组导引轮(32)呈弧形排列的状态转动地设置在导引轮架(31)的前侧,并且与所述扶手带(2)的下表面贴触。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扶梯的扶手带张紧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引轮架(31)的前侧固定有数量与所述的一组导引轮(32)的数量相等的导引轮轴(33),一组导引轮(32)转动地设置在导引轮轴(33)上,并且在导引轮轴(33)的末端端面上开设有导引轮轴端面螺孔(331),在对应于该导引轮轴端面螺孔(331)的位置旋配有一导引轮轴端面螺钉(3311),在该导引轮轴端面螺钉(3311)上套设有一导引轮限位圈(33111),藉由该导引轮限位圈(33111)对所述的导引轮(32)限位

    说明书

    自动扶梯的扶手带张紧调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动扶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扶梯的扶手带张紧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如业界所知,自动扶梯的长度越长,无端点即环状的扶手带的长度也相应越长,也就是说扶手带的长度与自动扶梯的长度呈亦步亦趋的关系。通常情况下,自动扶梯的长度越长,扶手带的下坠量愈大。还有一种情况是:当自动扶梯服役一段时间后,扶手带闭合回路中的冗余余量会相应增大,如果不对其张紧力进行调节(调整),也就是说如果不将冗余余量没收,那么会出现打滑现象,当乘用者扶握扶手带时有可能摔倒而引发安全事故。由此可知,不论是在自动扶梯安装启用之初还是在日后的常规例行性检护中,均需对扶手带的张紧程度进行调整而藉以保障自动扶梯的运行质量以及乘客的安全。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自动扶梯的扶手带张紧调整装置的技术信息,典型的如授权公告号CN201362540Y推荐的“扶手带张紧装置”,该专利方案虽然能够体现其说明书第2页第11至13行记载的技术效果,但是由于其采用了扇形板,因而调整相对麻烦,例如在调整时既要对两个固定件组合操作,又要对拉杆操作。此外,由于需在扇形板上设置多个(专利示意有六个)弧形排列的滚轮,因而结构相对复杂。又如授权公告号CN201305398Y提供的“可移动式自动扶梯扶手带张紧装置”,该专利方案相对于前述CN201362540Y而言仅将扇形板的形状作了改变,将张紧托架(相当于扇形板的结构及功用)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一对彼此并行的张紧导向架上,并且将一对张紧导向架的上端与横梁固定,而下端与桁架固定。由于同样采用了六个滚轮,因而同存CN201362540Y的调整麻烦和结构复杂的欠缺。
    更为典型的如授权公告号CN201447297U介绍的“一种外置轮扶手带涨紧装置”,该专利方案具有说明书第0008至0009段记载的技术效果,但是,由于压带轮架(专利称扶手带压紧件)不具有向下拉紧的功能,因而设置在压带轮架上的三个压带轮(专利称压紧轮)将扶手带下压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仍有改进的必要,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使压带轮将扶手带可靠下压而藉以保障扶手带的张紧效果、有利于显著减小体积而藉以提高对安装位置的适应程度、有便于简化结构而藉以方便制作与安装并且体现良好的经济廉价效果的自动扶梯的扶手带张紧调整装置。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自动扶梯的扶手带张紧调整装置,所述的自动扶梯包括一桁架,该桁架由桁架上横梁、桁架下横梁以及桁架横梁支撑连接杆组成,桁架上、下横梁在长度方向彼此保持并行,桁架横梁支撑连接杆固定在桁架上、下横梁之间;一用于托持并引导扶手带的扶手带左导引机构和扶手带右导引机构,该扶手带左导引机构和扶手带右导引机构固定在所述桁架上横梁的前侧,所述的扶手带张紧调整装置包括一立板,该立板位于所述的扶手带左、右导引机构之间,并且该立板的上端与所述桁架上横梁固定,而下端与所述桁架下横梁固定,在该立板的高度方向的上部以纵向并行的状态开设有自立板的前侧贯通至后侧的一对调整槽,在对应于一对调整槽的下方的位置并且位于立板的前侧固定有一调整螺杆下连接座;一压带轮架调整板,该压带轮架调整板在对应于所述立板的前侧的位置与所述的一对调整槽连接,并且在该压带轮架调整板的前侧下部固定有一调整螺杆上连接座,该调整螺杆上连接座与所述的调整螺杆下连接座相对应;一压带轮架,该压带轮架与所述压带轮架调整板的前侧上部固定,在该压带轮架的前侧的左端和右端各转动地设置有一压带轮架端部压带轮,而压带轮架的前侧的中部转动地设置有一压带轮架中部压带轮,压带轮架端部压带轮以及压带轮架中部压带轮在对应于所述扶手带的上方的位置与扶手带的上表面贴触;一调整螺杆,该调整螺杆的上端定位在所述的调整螺杆上连接座上,而调整螺杆的下端与所述的调整螺杆下连接座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压带轮架调整板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对调整槽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对调整紧固螺钉孔,在一对调整紧固螺钉孔上各配设有一调整紧固螺钉,藉由调整紧固螺钉在对应于一对调整槽的位置将压带轮架调整板保持在调整后的位置并且由旋配在调整紧固螺钉的末端的紧固螺钉螺母限定。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压带轮架的前侧左端和右端各固定有一端部压带轮轴,而中部固定有一中部压带轮轴,所述的压带轮架端部压带轮转动地设置在端部压带轮轴上,所述的压带轮架中部压带轮转动地设置在中部压带轮轴上。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部压带轮轴在所述压带轮架上的位置低于所述的端部压带轮轴的位置,并且藉由中部压带轮轴在压带轮架上的位置比端部压带轮轴在压带轮架上的位置低而使所述压带轮架端部压带轮以及压带轮架中部压带轮形成弧形排列。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中部压带轮轴的末端端面上开设有中部压带轮轴端面螺孔,在对应于该中部压带轮轴端面螺孔的位置旋配有一中部压带轮轴端面螺钉,在该中部压带轮轴端面螺钉上套置有一中部压带轮限位圈,藉由该中部压带轮限位圈对所述的压带轮架中部压带轮限位。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调整螺杆的上端通过调整螺杆上锁紧螺母固定在所述调整螺杆上连接座上,而调整螺杆的下端通过一对调整螺杆下锁紧螺母锁定在所述调整螺杆下连接座上。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调整螺杆上连接座以及调整螺杆下连接座的形状均呈L字形。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固定在所述桁架上横梁上的所述扶手带右导引机构的结构是与同样固定在桁架上横梁上的所述扶手带左导引机构的结构相同的。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扶手带左导引机构包括导引轮架和一组导引轮,导引轮架与所述桁架上横梁固定,一组导引轮呈弧形排列的状态转动地设置在导引轮架的前侧,并且与所述扶手带的下表面贴触。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导引轮架的前侧固定有数量与所述的一组导引轮的数量相等的导引轮轴,一组导引轮转动地设置在导引轮轴上,并且在导引轮轴的末端端面上开设有导引轮轴端面螺孔,在对应于该导引轮轴端面螺孔的位置旋配有一导引轮轴端面螺钉,在该导引轮轴端面螺钉上套设有一导引轮限位圈,藉由该导引轮限位圈对所述的导引轮限位。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通过对调整螺杆的调整而得以使压带轮架调整板在开设于立板上的一对调整槽的位置连同压带轮架位移,因而由压带轮架上的压带轮架端部压带轮以及压带轮架中部压带轮使扶手带获得所需的张紧效果;之二,由于体积相对于已有技术显著缩小,因而占有空间得以节省并且能提高对安装位置的适应程度;之三,由于结构简练,因而不仅制造和安装方便,而且能体现经济廉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者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针对正在被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目的在于方便公众理解,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和图2,示出了属于自动扶梯的结构体系的一桁架1,该桁架1由桁架上横梁11、桁架下横梁12以及桁架横梁支撑连接杆13组成,桁架上、下横梁11、12在长度方向彼此保持并行,桁架横梁支撑连接杆13(优选采用焊接)固定在桁架上、下横梁11、12之间;一用于托持并引导扶手带2的扶手带左导引机构3和扶手带右导引机构4,该扶手带左导引机构3和扶手带右导引机构4固定在前述桁架上横梁11的前侧。
    示出了属于本发明的扶手带张紧(也可称涨紧,以下同)调整装置的结构体系的一立板5,该立板5位于前述的扶手带左、右导引机构3之间,并且该立板5的上端与前述桁架上横梁11固定(优选采用焊接),而下端与前述桁架下横梁12固定(优选采用焊接),在该立板5的高度方向的上部以纵向并行的状态开设有自立板5的前侧贯通至后侧的一对调整槽51,在对应于一对调整槽51的下方的位置并且位于立板5的前侧通过焊接而固定有一调整螺杆下连接座52;示出了一压带轮架调整板6,该压带轮架调整板6在对应于立板5的前侧的位置与前述的一对调整槽51连接,即在对应于一对调整槽51的位置与立板5连接,并且在该压带轮架调整板6的前侧下部通过焊接而固定有一调整螺杆上连接座61,该调整螺杆上连接座61与前述的调整螺杆下连接座52相对应;示出了一压带轮架7,该压带轮架7通过一对压带轮架固定螺钉75与压带轮架调整板6的前侧上部固定,在该压带轮架7的前侧的左端和右端各转动地设置有一压带轮架端部压带轮71,而压带轮架7的前侧的中部转动地设置有一压带轮架中部压带轮72,压带轮架端部压带轮71以及压带轮架中部压带轮72在对应于前述扶手带2的上方的位置与扶手带2的上表面贴触;示出了一调整螺杆8,该调整螺杆8的上端定位在(即固定在)前述的调整螺杆上连接座61上,而调整螺杆8的下端与前述的调整螺杆下连接座52连接。
    在前述的压带轮架调整板6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一对调整槽51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对调整紧固螺钉孔611,在一对调整紧固螺钉孔611上各配设有一调整紧固螺钉6111,藉由调整紧固螺钉6111在对应于一对调整槽51的位置将压带轮架调整板6保持在调整后的位置并且由旋配在调整紧固螺钉6111的末端的紧固螺钉螺母61111限定。
    依据专业常识,当要对压带轮架调整板6作上下调整时,则先予松启前述的紧固螺钉螺母61111,以便调整紧固螺钉6111得以循着一对调整槽51滑动,在调整完毕后再旋紧紧固螺钉螺母61111。
    在前述压带轮架7的前侧左端和右端各固定有一端部压带轮轴73,而中部固定有一中部压带轮轴74,前述的压带轮架端部压带轮71转动地设置在端部压带轮轴73上,而前述的压带轮架中部压带轮72转动地设置在中部压带轮轴74上。
    前述中部压带轮轴74在压带轮架7上的位置低于端部压带轮轴73的位置,并且藉由中部压带轮轴74在压带轮架7上的位置比端部压带轮轴73在压带轮架7上的位置低而使前述的压带轮架端部压带轮71以及压带轮架中部压带轮72形成弧形排列(由图2详示)。
    在前述中部压带轮轴74的末端端面上开设有中部压带轮轴端面螺孔741,在对应于该中部压带轮轴端面螺孔741的位置旋配有一中部压带轮轴端面螺钉7411,在该中部压带轮轴端面螺钉7411上套置有一中部压带轮限位圈74111,藉由该中部压带轮限位圈74111对所述的压带轮架中部压带轮72限位。前述的端部压带轮轴73的末端端面上同样开设有端部压带轮轴端面螺钉孔,并且在对应于端部压带轮轴端面螺钉孔的位置旋配有一端部压带轮轴端面螺钉,在该端部压带轮轴端面螺钉上套置有一端部压带轮限位圈,藉由该端部压带轮限位圈对压带轮架端部压带轮71限位。
    继续见图1和图2,前述调整螺杆8的上端通过调整螺杆上锁紧螺母81固定在前述调整螺杆上连接座61上,而调整螺杆8的下端通过一对调整螺杆下锁紧螺母81锁定在所述调整螺杆下连接座52上。当要对压带轮架调整板6循着一对调整槽51作向上或向下的调整时,先旋松前述的紧固螺钉螺母61111,再旋松一对调整螺杆下锁紧螺母82,调整完毕后分别旋紧紧固螺钉螺母61111以及一对调整螺杆下锁紧螺母82。
    由图1所示,前述调整螺杆上连接座61以及调整螺杆下连接座52的形状均呈L字形。
    固定在前述桁架上横梁11上的扶手带右导引机构4的结构是与同样固定在桁架上横梁11上的前述扶手带左导引机构3的结构相同的,而该扶手带左导引机构3包括导引轮架31和一组导引轮32,导引轮架31通过导引轮架固定螺钉311与前述桁架上横梁11固定,一组导引轮32呈弧形排列的状态转动地设置在导引轮架31的前侧,并且与前述扶手带2的下表面贴触。
    重点见图1,在前述导引轮架31的前侧固定有数量与一组导引轮32的数量相等的导引轮轴33,一组导引轮32转动地设置在导引轮轴33上,并且在导引轮轴33的末端端面上开设有导引轮轴端面螺孔331,在对应于该导引轮轴端面螺孔331的位置旋配有一导引轮轴端面螺钉3311,在该导引轮轴端面螺钉3311上套设有一导引轮限位圈33111,藉由该导引轮限位圈33111对所述的导引轮32限位。
    请参见图3并且结合图1和图2,图3示出了围绕连接在桁架上横梁11上的扶手带导轨周而复始地行移的并且为无端点的前述扶手带2的整体状况。在图3中还示出了设置在桁架1的拐角部位的属于已有技术的扶手带涨紧装置9。当要对扶手带作张紧调整时,例如当要将压带轮架7的位置下移时,那么按申请人在上面的说明先松启紧固螺钉螺母61111,再松启一对调整螺杆下锁紧螺母52中的上部的一个调整螺杆下锁紧螺母,用工具如扳手对一对调整螺杆下锁紧螺母82中的下部的一个调整螺杆下锁紧螺母操作,使调整螺杆8下行,由调整螺杆8带动调整螺杆上连接座61下行,由于该调整螺杆上连接座61与压带轮架调整板6焊固,因而压带轮架调整板6也下行,又由于压带轮架7通过压带轮架固定螺钉75与压带轮架调整板6固定,因而压带轮架7也下行,从而由压带轮架7上的压带轮架端部压带轮71以及压带轮架中部压带轮72对扶手带2压迫,使扶手带2处于所需要求的张紧状态。前述调整完毕后分别将紧固螺钉螺母61111以及一对调整螺杆下锁紧螺母82锁紧。由于压带轮架7向上调整的操作与前述向下调整相类似,仅仅是方向相反,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关 键  词:
    自动扶梯 扶手 带张紧 调整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自动扶梯的扶手带张紧调整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21070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