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立体真像雕刻艺术领域。 目前立体真像多数是由艺术家用塑泥材料堆积雕刻而成,批量生产的塑像则是由艺术家首先进行小稿创造,放大泥稿,然后进行制模和铸型来完成。这种传统的雕塑和放大方法由于是艺术家自身创造的作品,其本身不具有重复性,且作品与原稿只能作到形似,局部比例不可能与原稿完全一致,使用这样方法生产的塑像多数都是进行二次成型来完成。为了解决上述二次成型及艺术家的作品不可重复的问题,中国专利局受理的CN86102666号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雕塑数字放大一次成型技术”,该方法采用现代数字测绘技术,首先将原稿置于选定的直角或极坐标系中,用无接触式激光扫描仪或接触式仿型测量仪对原高进行表面网格节点三维坐标型值测绘,并储存记忆,然后由计算机绘制剖面放大型线图,制作相应分块样盒,组装样盒构成网格放大稿,在样盒网格中填装雕塑材料并光顺过渡,经过整修固化完成放大稿,再对放大稿按分块样盒解体,制砂模,浇铸铜皮,修整组装,焊接成像,最后进行表面修整,涂色而完成放大工程。用这种方法制造的塑像与传统方法比,具有局部形体比例真实的特点,可以重复再现,且省略了传统方法中的小稿制做过程,但是采用这种方法批量生产塑像仍需进行制砂模,浇铸等成型过程,且这种方法涉及的现代仪器较多,方法比较复杂,工序繁多,成本造价高,而且这种方法仅适用于静态原稿的测量再现,对本动态物体(如人等)由于该方法不能一下很快地将物体全部测试点的信息记录下来,当物体的位置及形态发生变化时,该方法只能将变化后的形态记录下来,因此制做出的塑像就会产生形体变化,使塑像不真实。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做方法简便,可靠,造价低,工期短,效率高,不经过制砂模,浇铸等成型过程,不使用复杂的测试仪器而能实现立体真像雕刻一次成型技术。
本发明的目地基于这样的理论实现的,当用一个平面截割某一物体时,该物体的外部轮廓在这一平面上形成一条剖面线,如用一组相互平行的平面截割该物体时,该物的外部轮廓在这一组平行平面上便产生一组平行的剖面线,当相邻平面间距离无限接近时,这一组剖面线的集合依次重叠便构成了该物体的外部轮廓,从而实现了该物体的再现过程。
本发明的具体步骤如下:
a:将原体置于一个两侧由栅板和光源组成的摄影台上,打开两则光源,则栅板的投影在原体表面上形成一组对应的剖面线;
b:对原体及其上的剖面线进行照像;
c:将底片放大成所需尺寸;
d:根据照片上的剖面线在雕刻材料上进行描线;
e:将上步所描剖面线刻成阶梯型,相邻阶梯间重直距离与栅板上相邻缝隙间距相对应;
f:将上步相邻阶梯间多余部分剔除,使相邻阶梯间形成光滑过渡,然后对整体雕像进行修整;
g:对上步雕像进行表面涂色,上光处理即可得到与原体完全相同的雕像。
本发明步骤a中所说栅板,可以用玻璃在其表面涂上不透明材料(如黑漆或墨汁等),然后再在涂层上刻出一组相平行间距相等的缝隙来制成;也可以用一组宽度相同的不透明条形材料(如木条、塑料条或金属条等),镶嵌在一个框架中,并使相邻两个条形材料间留有一定的缝隙而制成;还可以用一个框架上固定一组软线,使软线拉直,并使相邻软线相互平行间距相等而制成。两条缝隙间的距离在1~100毫米间可调(根据原体大小及表面复杂程度而定),最好是在5~30毫米间,缝隙或软线的宽度在0.1~10毫米间可调,最好是在0.5~2毫米间。栅板外侧光源以平行光源为佳,以使栅板上缝隙的投影与栅板上的保持一至。两个栅板保持平行且与水平面垂直,两个栅板上对应的缝隙在同一平面上,其投影在原体上形成一个假想平面与原体相截割于是产生一条相应的剖面线。当物体表面存在凹陷部分时,光线不易照到,不能形成剖面线,因此光源应适当向前侧方移动一段距离,使光线与栅板法向平面间夹角在0~30度间可调,以使物体凹陷部分形成相应剖面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法所获得带有剖面线的照片。
以人头像雕刻过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
在两块400×400毫米玻璃表面上涂上墨汁(玻璃尺寸根据原体大小而定),然后刻出一组平行缝隙,相邻缝隙间距离为8毫米,缝隙宽度为0.5毫米,即完成栅板的制作,将两块栅板垂直固定在水平台上,并使两块栅板保持平行,其上对应缝隙保持在同一平面上,两栅板靠前方一侧放上十字线用来定位,将塑像放在平台上,打开平台两侧光源则塑像上产生一组剖面线,对塑像进行照像放大,得到带有剖面线的照片(如图所示)。用一块圆柱形木料做为雕刻材料,在柱形材料上方及侧面划出一组平行线(假想平行截面),平行线方向与光源的光线一致,平行线间距离为8毫米(按1∶1比例雕刻),在木料前方打上十字线用来定位,将照好的照片放在木料上两个十字线对齐,将照片上的剖面线描在柱料上,按此剖面线刻出相应阶梯,并将多余部分剔除光滑过渡,然后进行整体修整,最后将刻好的雕像进行表面处理,涂色上光即完成塑像的雕刻复制过程。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采用本发明所述技术进行立体真像雕刻,可适用于任何静体或动体的再现雕刻,本法所获得的原体照片可以长期保存,随时进行雕刻制做,不失真,不变形,可以真实地再现原体的形态,本法原体照片底片的获得与原体不直接接触,可以很好地实现对原体的保护,且这方法是在瞬间将原体的形态全部记录下来,不受原体变化的影响,本法工序简单,制做方法简单可靠,不涉及现代复杂仪器,对于具有一般绘画或雕刻基础知识的普通人员即可实施再现。由于本法不需要经过艺术家的原稿创造及制砂模,铸型等成型过程,可以大大地缩短工期,对于手工操作每个雕像可以在3~5天内完成,如使用机器制造每个雕像可以在1天甚至半天内完成,并且可降低成本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本法适用于任何形体的雕刻过程,如物体、人体及动物等,本法所使用的雕刻材料以木料为主,还可以是橡胶材料、石料及其它雕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