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成型模具,特别是一种浇铸连续式涵洞壁构筑模具。 目前,连续式遂道、沟渠及地下铁道等涵洞的壁面均以混凝土浇铸而成,而其成型方法仍采用模板拼支的方法,也有采用木制模板钉撑的方法,其成型的模具板均为规格划一的金属板块,然后将众多板块拼接成为一个较大成型平面,再以支撑杆架撑支固定,最后向拼构成的空间处浇灌混凝土。待一段定型之后将模板拆下再继续拼接下一成型段。这种单体组拼式模板的拼支相当费工费时,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支撑用材,而且构筑速度相当缓慢。另外,其成型后的墙面质量不易保证,尤其是其缝口多,表面平整度差,给后期表面装修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可收折或撑支的整体可移动地连续式涵洞壁构筑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在具有较大长度和高度的平面外壁板内部间隔设置有内壁板,内壁板由顶板和与顶板相铰连接的侧板构成,两侧板由肘节机构连接成可靠合或收折状,内壁板内部设有可移动行进或撑支固定内壁板的支撑架,支撑架由上下两平行间隔的工字钢和连接于两工字钢之间的X形支架、及下工字钢下部设置的对称的行走滑轮和千斤顶构成,在X形支架两侧外探连接有可与两侧板相撑顶的伸缩臂,当灌注在内外壁板间的混凝土定型后,则落下千斤顶和收拢肘节机构,使内侧板收拢并整体前移至下一工位。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
第一,整个内壁板可在支撑架的撑支下进行灌浆作业,而且具有整体收折移动的特殊换位功能。
第二,具有省工、省力、省时及降低劳动强度的特点。
第三,成墙质量好,利于二次装修。
第四,施工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是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实现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与图1相对应的内壁板收折状态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外壁板1,对称的外壁板1由横梁11固定并连接成冂形,在外壁板1内间隔设置有内壁板2,在内壁板2内设有与内壁板2相靠抵的支撑架4,其特征在于:内壁板2由顶部板及与顶部板相铰连接的对称侧板构成,两侧板由两截拼构而成并通过肘节机构3铰接在一起,支撑架4有上下相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横向工字钢41,在横向工字钢41上部均连接有一组左右相平行且间隔设置的连接工字钢48,在连接工字钢48与上横向工字钢41之间连接有沿洞深方向呈X形的支臂42,与上连接工字钢48顶面相连接的是内壁板2的顶部板,在下横向工字钢41下方设置有左右相平行并沿洞深方向间隔分布的数组滚轮43,在左右滚轮43之间的下横向工字钢41下部吊连有左右对称并沿洞深方向间隔分布的千斤顶45,在X形的支臂42外侧设置有与内壁板2两侧板相抵靠的伸缩臂46。参见图1和图2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还在于:
内壁板2的顶部板的两端角通过转动销轴21与两侧板的上段的内斜段22顶点活动铰接并构成一整体成型板面,顶部板下平面与左右平行间隔分布的与顶部板前后长度相同的上连接工字钢48上平面相连接,上连接工字钢48的下平面与横向设置并沿前后方向等间隔平行设置的上横向工字钢41上平面相连接,各上横向工字钢41的下平面均与X形支臂42的左右对称的数组立板421相连,在各组等距间隔的立板421之间均呈对角交叉状连接有X形支臂42,各组等距间隔的立板421下端均与和上连接工字钢48相平行并等长的下连接工字钢48相连接,下连接工字钢48的下部连接有与上横向工字钢41相对应并前后间隔分布的下横向工字钢41,各下横向工字钢41下平面上均连接有千斤顶45,在千斤顶45前后间隔处的外侧设置有与下连接工字钢48下平面相连的冂形滚轮架431,在冂形滚轮架431中活动装放有与其下滑轨44接触行走或向上脱离的滚轮43,肘节机构3由两块分别与两侧板上截下部和下截相连的数组肘节板铰接构成,在肘节板相铰接处均穿插有销轴32,上下两截的侧板的拼对处沿侧板的前后方向间隔设有穿接螺栓31。参见图1至图3
内壁板2的两侧板与顶部板的铰接处开设有内折V形坡口23,连接在X形的支臂42上的伸缩臂46沿两侧板前后方向的高度的中部位置间隔设置有左右对称的数组,伸缩臂46中间有一旋转筒461,在旋转筒461内孔中车制有旋向不同的螺纹内孔,在螺纹内孔中各旋接有不同旋向的螺杆462,两螺杆462另一端与支撑座47和X形支臂342侧凸的支座相铰接,支撑座47与两侧板2抵靠的面为平面结构,下横向工字钢41下平面与千斤顶45的移动的柱塞上端相连接并将千斤顶吊置在其下,两侧板上下截拼接处有一相吻合的前后延伸的斜状坡口。参见图1至图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形成穴孔的底部首先铺陈水泥平面,待其干固后,即可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施工,先将外壁板1连接撑支好,外壁板1外部的空档处可垫放垫块12,垫块12与其外泥土壁面或金属板13相卡顶以保证外壁板1不外移,然后在外壁板1内按成型厚度支放内壁板2。如图1所示,此时内壁板的两侧板的下截与上截靠齐并用螺栓31连接为一体,千斤顶45升起,以使支撑架4上部顶住内壁板2的顶部板,各伸缩臂46外旋,使支撑座47与两侧板横向撑靠住,此时,滚轮43悬起并与滑轨44脱离。这时,由横梁11上部空档处灌装混凝土,待其定型后即可将内侧板连接螺栓31卸下,伸缩臂46旋回并收回。再将内侧板下截内收,千斤顶45落下,让滚轮43与滑轨44接触,此时,整个内壁板2如图3所示收落状,将支撑架4整体沿滑轨前移下一成型段,在支撑架4前移时内壁板2也随其同步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