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袋式的砂肠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利工程领域用于河道、海岸控制与利用的工程中的设备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环袋式的砂肠,其主要是应用于建筑海堤或河堤方面,可使砂石快捷地装入袋体,形成筑堤用的砂肠。
当今在河边或海岸边修筑堤岸,其施工方式大多是先在施工现场铺放衬布,然后将预制的砂肠、砂管或砂袋等砂包堆放成所设计的宽度或高度,形成一定的堤岸形状,之后再在所堆放的砂肠外侧堆砌石块等,建成符合设计要求的堤岸。
对于前述的砂包,就其中应用于陆地作业的砂管而言,可参阅图6所示,是现有的砂肠在现场作业时的结构示意图,其施工地点是在河岸边或海岸边等处,对应的筑堤步骤是先整平土地,之后,在地面60上沿着海岸或河岸边铺放高拉力抗紫外线的织布,在其布材61上再堆放河海砂或从水库及港口内抽取地砂料63,完毕后将二侧布材61在叠合处62交叠覆盖或封合,即构成一条具有一定长度及高度的砂管;亦可依据前述相同方式,制成另一条适当长度的砂管,将各种不同长度的砂管予以相互堆放,即构成堤岸的基础工程,但此种砂管仅适用于施工处为岸边的场合,因此,其适用的施工地点极为有限。
再者,另一种可适用在海中的砂管制作,请参阅图4现有的砂肠在水面上的结构示意图及图5现有的砂肠在水面上的另一结构示意图所示,其主要是在一船体上设有二相对设置并可开、闭的成型模壳70,该船体可随施工地点移动,待移动至施工地点上方后,在成型模壳70上铺放高拉力抗紫外线的织布,在其布材72上可填充有利用水力或机械方式抽取的砂料73,完毕后将其顶端予以缝合固定,即可完成一砂管制作,之后将成型模壳70的开口部71予以开启,即可使砂管向下掉落至施工处,然而此种方式,由于砂管的长度较长,在抛放的过程中砂管通过开口部71极易受到拉扯摩擦而使袋体破裂,又由于开口部71下移至施工处,受到海流的影响,易造成抛放位置不准,若令潜水人员进行抛放调整,除了极为不便之外,亦造成潜水人员的危险性,又在抛放后,砂管所造成的海域的扰动更加剧烈,混浊程度将更大。
再者,由于利用砂管所制成的砂包,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以较长的时间进行砂料的沉淀排水,另在出水口及入水口的装置设备成本较高,又其排水处亦将造成该处的河海水受到扰动,经常处于污浊状态,而影响邻近的水域。
另外,所使用的砂包除了砂管外,另有砂肠或砂袋等,以外型呈长型的砂肠而言,其在抛放时,在水中较不易定点,另亦容易造成管状的变形,或造成其封袋的破裂,而砂袋的方式在抓举移动时,所使用的砂袋易受外力破坏。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砂包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丞待加以改进。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砂包不论是结构或施工方式上均存在有缺点,本设计人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重新创新设计,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砂包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环袋式的砂肠,使其在袋体的开口端设有束带,并在袋体的外侧套设有环袋,可使袋体填充后快速封合成型,且利用环袋所形成的收束部便于配合吊具移动吊放至预定的施工处,而具有强度高、便于移动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环袋式的砂肠,其一端为封闭端的袋体,在其另端设有可供填充砂料的开口端,其特征在于:该袋体的外侧环套设有一直径较大的环袋,该环袋在上半段径向剖切设有数个剖槽形成收束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环袋式的砂肠,其中所述的环袋其长度可约略小于袋体长度。
前述的环袋式的砂肠,其中所述的袋体的开口端为缝合封闭结构,即以缝合结构方式封闭。
前述的环袋式的砂肠,其中所述的袋体在开口端周缘形成设有环孔,且该环孔在相对位置处形成设有开孔,又在环孔内穿绕设有直径较大的二束带,各束带分别由开孔穿出。
前述的环袋式的砂肠,其中所述的袋体的开口端为缝合封闭结构,即以缝合结构方式封闭。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袋体及环袋,其中袋体的一端封闭,另端开通可承装砂料,在袋体的开口端周缘形成设有环孔,并在环孔的二相对位置处形成设有开孔,可将二束带环绕在环孔处且二端并分别由开孔穿出,另套设在袋体外的环袋,其在环袋上剖切设有数道一定深度的剖槽,使得环袋在该处形成数个收束部,可供吊具的吊钩穿设在收束部并吊起移动,另可增加袋体在移动中的强度。其构造简单,且制造砂肠极为简便。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
1、强度高、成本低:
在本实用新型中,袋体内的砂料重量由环袋的下半段承受,故可提高袋体的强度,使袋体可用低拉力的材料制成,从而可降低制造成本;
2、便于吊运、落点准确:
本实用新型在环袋上设有收束部,有利于用吊车的吊钩起吊;同时吊车的平稳起落与平移,可使砂肠在所需的落点处下卸,而可以正确地进行交错堆放。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袋体的开口端设有束带,并在袋体的外侧套设有环袋,可使袋体填充后快速封合成型,且利用环袋所形成的收束部便于配合吊具移动吊放至预定的施工处,而具有强度高、便于移动的功效,其可广泛应用于建筑海堤或河堤方面,可使砂石快捷地装入袋体,形成筑堤用的砂肠。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未填充砂料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吊放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的砂肠在水面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现有的砂肠在水面上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现有的砂肠在现场作业时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环袋式的砂肠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环袋式的砂肠,其主要由袋体10及环袋20所组成,且环袋20的长度约略小于袋体10的长度,其中:
该袋体10,设计成一端为封闭端11的中空状,另一端则设计为开口端12,在该开口端12的周边设置有一圈的环孔13,且在该环孔13的二相对位置处分别形成设有开口14,在该环孔13处并穿设有二条束带30、31,且二条束带30、31分别由二开口14穿出,在拉紧二条束带30、31后,即可将开口端12予以收束闭合。
该环袋20,是在袋体10的外侧加套中空状的环袋20,环袋20的环径略大于袋体10的外径,该环袋20在上半段处形成设有数条径向的剖槽21,各剖槽21并间隔设有一段距离,如此,藉剖槽21的设计,可使袋体10上半段的材料形成为数段,在各段材料收合后即可形成有数个收束部22(配合参阅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经袋体10外侧加套环袋20后,即可在袋体10内填充砂料,填充完成后可用束带30、31予以拉紧收束,并予以打结固定(如图1所示),即构成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砂肠。
请再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制作成砂肠后,可利用吊具40及载具50将砂肠运至施工处,首先藉填充装置在袋体10中填充砂料,另环袋20藉剖槽21形成有各收束部22,各收束部22可供吊具40位于吊杆41上的各吊钩42予以钩扣,此时即可藉吊具40,将砂肠直接吊至砂胶堆置处或施工地点,或者移至载具50上后再运送至预定施工处,因此吊放极为容易。
又由于内装有砂料的袋体10,其重量是由环袋20的下半段材料所承受,且该环袋20是位于袋体10的外侧,故可提高本实用新型袋体10承受拉力破坏的强度,亦使得袋体10不必使用高拉力的材料制作,仅需使用低拉力的布料即可,如此使得砂肠的制造成本将可大为降低。
又由于实际运用在海河堤的建筑施工时,是利用吊具40配合其设置的吊杆41及吊钩42在环袋20的收束部22处予以吊起,并在吊挂移动至施工地点之后,再予以卸放,再以反向操作方式,即可轻易使环袋20的收束部22与吊钩42分离,如此,可使施工处的各砂肠的交错堆放极为准确;再者,在堆放过程中,是利用吊具40逐一地将砂肠予以叠放,且在袋体10移入水中堆栈时,若袋体10内所填充的砂料为干砂,将形成吸水现象,如此,在移位过程中可使该处水域的水流较为平静,不易造成水流的剧烈扰动,故不致造成该处水域的极度混浊,且砂肠是分别以吊带均摊重量而吊起,可使袋体10不易受到拉力影响而破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