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石油固井过程中,由上部管柱回接下部尾管插入回接密封时所使用的套管回接装置,属于石油开采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高难井回接固井过程中,需要将上部管柱回接插接入下部尾管中形成密封固定。然而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上部管柱与下部尾管之间的尺寸往往并不一定匹配,一般说来,上部管柱为了节约成本又不影响工艺,尺寸一般较小通常为139.7mm。下部尾管的尺寸可以为177.8mm也可以是139.7mm,但是悬挂尾管的悬挂器为了工艺保证,只能用177.8mm的。这样就需要采用专门的密封回接装置对上部管柱与下部尾管实现密封回接。
图2为现有套管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现有的套管回接装置在下部尾管侧由上下两个回接筒和中间的悬挂器构成,在上部管柱下端设有浮箍、套管及密封插头。该上部管柱穿过所述上回接筒和悬挂器,由密封插头与下回接筒形成密封。但是,如前所述由于上部管柱与下部尾管之间尺寸不匹配,因此该密封插头的尺寸较小,而该下回接筒的外径尺寸较大。要想使二者密封配合,就必须将下回接筒的壁厚做厚,这样会增加了成本,没有充分用上上回接筒,又进一步增加了成本。另外,当回接固井过程结束后,所述的上回接筒就不再具有实际用处,由于回接筒本身材料造价昂贵,这样闲置一个回接筒也造成设备使用上的浪费。除此之外,由于在固井过程中需要向井下灌入水泥,而灌入的水泥会大量残留在浮箍及套管之间,给后续工作带来不便影响。不仅如此,现有的套管回接装置不仅会造成大量的设备、材料浪费引起成本增加,而且在回接固井本身的实施过程也比较复杂,工作量大,工艺要求高,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鉴于以上现有套管回接装置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本专利设计了一种全新结构的套管回接装置,以实现成本低廉、工艺简单的回接固井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全新结构的套管回接装置,以实现成本低廉、工艺简单的回接固井工作。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套管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接筒、转换插头、扶正器、回接密封插头、回接延伸管和引鞋;
所述回接筒设置在下部尾管的上端;
所述转换插头为一个具有双母扣单公扣的中空插头;该转换插头的上接头侧设有一个母扣用以与上部管柱相连接;该转换插头的下接头内径为一个母扣,用以与所述回接延伸管相连接;该转换插头的下接头外径为一个公扣,用以与所述回接密封插头相连接;所述接延伸管的管径尺寸小于回接密封插头的管径尺寸;
所述的扶正器为一个圆环;该扶正器套设在该回接延伸管上;通过该扶正器套设于回接延伸管与回接密封插头之间,以固定回接延伸管与回接密封插头之间的相对位置;
所述回接密封插头的外径与所述回接筒的内径相匹配,插接入回接筒内;
所述引鞋设置在回接延伸管的下端;该引鞋的一端设有螺扣用以与回接延伸管相连接;引鞋的另一端为一尖头。
在所述转换插头的上下接头之间还设有一个凸起限位环;该凸起限位环的外径大于所述回接密封插头的管径,以使得该转换插头可以卡抵于回接密封插头的上侧。
所述扶正器的圆环内径与所述回接延伸管的管径相匹配;在该圆环的外侧设有至少三个凸出支撑,用以支撑所述回接密封插头。
所述扶正器的圆环内径与所述回接延伸管的管径相匹配;所述扶正器的圆环外径与所述回接密封插头的管径相匹配。
在所述引鞋的尖头侧的管壁上还设有一个导引斜面。
在所述回接密封插头上还设置有凸起卡环;该凸起卡环的外径大于所述回接筒的管径,以使得该回接密封插头可以卡抵于回接筒的上侧。
在所述回接筒与回接密封插头的管壁之间还设有至少一层密封胶环;该密封胶环贴附于回接筒、回接密封插头管壁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套管回接装置通过转换插头的结构设计,使得管径尺寸较小的上部管柱与管径尺寸较大地回接筒相衔接,进而与下部尾管形成连接。并且,通过在回接延伸管与回接密封插头之间套设扶正器,从而确保回接密封插头与延伸管位置相对固定并居中。在本专利所设计的套管回接装置中,仅需要使用一个回接筒即可,且该回接筒并不需要因为配合上部管柱的尺寸而要加厚管壁。同时,这样的结构设计也不会引起残留水泥的问题。因此,该套管回接装置可以大大降低其工程的实现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套管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套管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转换插头结构图;
图4为扶正器结构图;
图5为引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专利所设计的套管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套管回接装置包括:回接筒1、转换插头2、扶正器3、回接密封插头6、回接延伸管4和引鞋5。
所述回接筒1设置在下部尾管的上端。该回接筒1的管径尺寸与下部尾管的较大尺寸相配合。
图3为转换插头的结构图。如图所示,所述转换插头2为一个具有双母扣单公扣的中空插头。该转换插头2的上接头21侧设有一个母扣用以与上部管柱相连接。该上接头21的管径尺寸与上部管柱的较小尺寸相配合。该转换插头2的下接头22内径为一个母扣,用以与所述回接延伸管4相连接。该转换插头2的下接头22外径为一个公扣,用以与所述回接密封插头6相连接。所述接延伸管4的管径尺寸小于回接密封插头6的管径尺寸。
图4为扶正器的结构图。如图所示,所述的扶正器3为一个圆环。该圆环的内径与所述回接延伸管4的管径相匹配。该扶正器3套设在该回接延伸管4上。在该圆环的外侧设有至少三个凸出支撑,用以支撑所述回接密封插头6。通过该扶正器3套设于回接延伸管4与回接密封插头6之间,使得回接延伸管4与回接密封插头6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
所述回接密封插头6的外径与所述回接筒1的内径相匹配,插接入回接筒1内,使得上部管柱与下部尾管形成连接。
所述引鞋5设置在回接延伸管4的下端。如图5所示,该引鞋5的一端设有螺扣用以与回接延伸管4相连接。引鞋5的另一端为一尖头。通过该引鞋5的结构,以便于回接延伸管4的向下探入。
由上述套管回接装置的结构可以看出,本专利所设计的套管回接装置通过转换插头2的结构设计,使得管径尺寸较小的上部管柱与管径尺寸较大的回接筒相衔接,进而与下部尾管形成连接。并且,通过在回接延伸管4与回接密封插头6之间套设扶正器3,从而确保上部管柱与下部尾管之间的位置固定。在本专利所设计的套管回接装置中,仅需要使用一个回接筒即可,且由于在上部管柱侧设置有与回接筒管径相匹配的回接密封插头,使得该回接筒并不需要因为配合上部管柱的尺寸而要加厚管壁。同时,这样的结构设计也不会引起残留水泥的问题。因此,该套管回接装置可以大大降低其工程的实现成本。
应当指出,其中扶正器3主要是通过一个环形刚性支撑起到固定回接延伸管4与回接密封插头6之间相对位置的作用。本专利只是从节省材料、便于施工的角度设计了图4所示的结构。但是,该扶正器3亦可以直接由一个不设有外侧凸出支撑的圆环实现。该圆环的内径与所述回接延伸管4的管径相匹配。该圆环的外径与所述回接密封插头6的管径相匹配。这样的扶正器结构亦可以实现上述设计目的。
另外,为了使上述套管回接装置中各个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便于井上人员操作。如图3所示,在所述转换插头2的上下接头之间还设有一个凸起限位环23。该凸起限位环23的外径大于回接密封插头6的管径,以使得该转换插头2可以卡抵于回接密封插头6的上侧。
除了在转换插头2上设有凸起限位环23起到限位卡抵作用外。本专利还可以在所述引鞋5上设计相应的限位结构。如图5所示,在所述引鞋5的尖头侧的管壁上还设有一个导引斜面51。通过该导引斜面51可以使该引鞋5限位于下端相关部件。
还有,如图1所示,本专利所设计的套管回接装置还可在回接密封插头6上设置有凸起卡环61。该凸起卡环61的外径大于回接筒1的管径,以使得该回接密封插头6可以卡抵于回接筒1的上侧。
再有,为了进一步增加回接筒1与回接密封插头6之间的密封性。如图1所示,在回接筒1与回接密封插头6的管壁之间还设有至少一层密封胶环7。该密封胶环7贴附于回接筒1、回接密封插头6管壁之间,起到密封、阻隔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专利所设计的套管回接装置主要是通过所述转换插头2与扶正器3的结构设计,使得该套管回接装置实现单回接筒回接,从而大大降低了套管回接工程的实现成本。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上述结构设计的基础上所做任何不具有创造性的改造,均应视为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