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泵结构 相关申请的参照
本申请要求的优先权是2003年5月19日申请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03-0031573号,其公开的内容全部在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泵结构,和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油泵,二者都包括油泵转子(parachoid)形齿,并且在内互相啮合,而没有月牙槽(crescent)的帮助。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油泵中,内主动齿轮形成有比外从动齿轮少一个齿轮齿。当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互相啮合并旋转时,主动齿轮每一个周期比从动齿轮转动快一个齿轮齿。在主动齿轮进行一个完整周期的过程中,主动齿轮齿与从动齿轮齿之间的空腔逐渐及连续地扩大并缩小。
因此,在进油槽形成在齿轮间空腔在其扩大的部分,和排油槽形成在齿轮间空腔在其缩小的部分的状态下主动齿轮启动,则油从进油槽进入,经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齿轮齿之间的空腔变化,通过排油槽被压缩地排出,由此使泵能够实现其工作。
在该油泵中,进油的端部和排油的开始部分被制成用形成在壳体以分隔进油槽和排油槽的隔离部分互相分开约12度角。
然而,存在的一个缺点是,在大约12度角的转动部分,齿轮齿之间的空腔缩小并且齿轮齿之间的油由此被极度压缩,降低了壳体的耐久性,增加了从齿轮齿之间的间隙漏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油泵结构地一个实施例,来防止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齿轮齿在经过壳体的隔离部分及齿轮齿之间的油在被极度压缩时产生的油泵耐久性的恶化,并且阻止从齿轮齿之间的间隙漏油。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油泵结构包括一个油压减压槽,形成在隔离部分,与排油槽相通,并且有一个接触点在此投射到隔离部分的开始部分,其中接触点在排油槽旁,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形成最大空腔,相互在内啮合的齿轮齿中与齿轮齿接触,和隔离部分形成在壳体来隔开进油槽和排油槽。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特性及目的,请参考以下结合附图所进行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油泵的内部;
图2示出图1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被拆下的壳体的内侧;和
图3是图1的基本件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参照图1,从动齿轮3安装在壳体1内,主动齿轮5装在从动齿轮3的内侧。从动齿轮3和主动齿轮5在图的下侧(未示出)互相啮合。因此,当主动齿轮5转动时,从动齿轮3相应地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参照附图,当主动齿轮5和从动齿轮3转动时,主动齿轮5和从动齿轮3改变其位置从长短虚线交替的状态到实线的状态。
在图1的“A”状态,主动齿轮5的两个齿轮齿和从动齿轮3的两个齿轮齿对称放置,四个齿轮齿之间形成的空腔(S)达到最大。
当主动齿轮5和从动齿轮3旋转时,这些齿轮从状态“A”变到状态“B”,四个齿轮齿之间形成的空腔减小,因此进入空腔的油开始压缩。
图2示出主动齿轮5和从动齿轮3被拆下的壳体1的内侧。在图的右侧示出进油槽7,同时在左侧示出排油槽9。配备一个隔离部分11通过放置在它们中间来使进油槽7和排油槽9分开。隔离部分11形成有一个油压减压槽13。
形成在隔离部分11的油压减压槽13的开始部分15位于齿轮齿的接触点(P)投射到隔离部分11之处。接触点(P)在排油槽9旁在主动齿轮5和从动齿轮3之间形成如图1状态“A”的最大空腔的齿轮齿中与齿轮齿接触(参见图3)。
油压减压槽13的截面被制成从开始部分15到排油槽9逐渐扩大。换句话说,油压减压槽13的截面被制成从排油槽9到开始部分15逐渐收敛为零。
简而言之,油压减压槽13在开始部分15约有为零的截面,并且因此,当齿轮齿形成如状态“A”的最大空腔时,油不会流过油压减压槽13。但是,当齿轮齿从状态“A”松开时,油经油压减压槽13开始流入排油槽9。
油压减压槽13在其截面是如此形成的使得从开始部分15到排油槽9逐渐扩大。该构造使得在旋转的齿轮齿之间缩小的空腔越多,经油压减压槽13适当排出的排油就越多。
结果,当主动齿轮5和从动齿轮3的齿轮齿经过壳体1的隔离部分11,并且齿轮齿间的空腔在形成最大空腔之后开始立刻减小时,从齿轮齿之间的空腔排除的油可经油压减压槽13被释放到排油槽9,从而有助于防止在过大压力施加给壳体1时发生的油泵耐久性的恶化,并且有助于防止从齿轮齿之间的间隙漏油。
从以上所述可明显看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油泵结构的一个优点在于该结构适于防止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齿轮齿在经过空腔的隔离部分,并且油在齿轮齿间被极度压缩时产生的油泵耐久性的恶化。
另一个优点在于防止从齿轮齿之间的间隙漏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