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工程中“地层控制及支护”技术领域。 锚杆是矿山井巷支护中的一种重要形式,目前生产的锚杆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端点式锚固,另一种是全长式锚固。前者如楔缝式、倒楔式、涨圈式、树脂式、水泥式。这几种结构复杂,安装困难,一旦端点或托盘部分受到破坏立即卸压,失去支护能力。后者如水泥沙浆锚杆,虽为全长锚固,但是,由于水泥抗剪能力差,安装工艺复杂,质量不能保证,故影响支护效果;树脂锚杆也可做全长锚固,但成本较高;还有小直径管缝式锚杆,由于钻孔直径小,导致钻进时排渣困难,因此,给安装也带来了不便,再者,掘进与锚杆安装不能使用同一直径的钻头,打锚杆钻孔,钻头消耗大,致使锚杆安装费用较高。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并具有独特力学性能的全长锚固式锚杆。
该锚杆是由薄钢板卷成的中空有缝的杆体和托盘两部分组成。杆体(1)长度为1.9~1.5m,杆体外径∮43.7~38mm,杆体轴向缝宽(2)12~14mm,杆体上端呈园锥状,其外径∮40~36mm,园锥长40~50mm。在杆体下端外径上焊一个∮6~8mm开口(开口宽度与杆体轴向缝宽一致)的挡环(3)。见图1杆体所用的材料是A3钢薄板,其厚度为3~2.7mm。
托盘(1)呈碟形(方形和园形均可),其规格150×150mm,在托盘中间打一个园孔(2),孔的直径比杆体要大2~3mm(见图2),所用材料:厚度为4.5~5mm的A3钢板或厚度为5~6mm铸钢均可。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安装时:1、用普通风动凿岩机或液压钻机打眼,钻头直径要小于锚杆外径1~1.7mm。2、将碟形盘(1)的凸面向下,从中心孔(2)处沿杆体套至挡环处。3、在普通风动凿岩机上安装一个长约1~0.8m的钻杆,并在钻杆上套一个废钎尾套。4、先将钻杆插入锚杆下端孔内,然后,再将杆体锥状上端插入已打好的钻孔内,开动风动凿岩机或液压安装机进行安装推进,直至托盘贴紧顶板面为止,即安装完了。
大径管缝全长摩擦式锚杆的原理是:当锚杆打入小于锚杆外径的围岩孔内后,利用有缝管子的弹性对孔壁产生的径向压应力,使锚杆与孔壁产生摩擦阻力。另外,加上锚杆下端的托盘的承托力,使围岩处于三向受力状态,从而达到了加固围岩,阻止其移动,使之稳定地目的。
该锚杆力学性能独特,支护原理先进,锚固力大,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和其他锚杆相比有如下的优点:
1、锚杆打入孔内后,产生环向张力摩擦力和托盘对围岩的压力使之受多向约束,在锚杆周围形成一个压力加固带,犹如对围岩施加了预应力,促进巷道围岩承载拱形成和加固,使围岩起到了自撑的效果。
2、遇软岩变形或爆破震动干扰时,其锚固力可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3、锚杆打入钻孔后,能立即承载,可保证安全施工。
4、过载能力强,过载时能与围岩整体移动。当围岩移动停止时,其锚固力不变。
5、具有一定的柔性,抗剪能力强。
6、锚固力可以在设计中进行调整。
大径管缝全长摩擦式锚杆与其他传统式锚杆相比,支护原理先进,承载及时,支护应变能力强,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保证安装质量,锚固力大而且稳定,材料来源广泛,适用于矿山井巷和地下工程中各类围岩的支护。
图1 管缝式锚杆示意图
1——杆体; 2——缝宽; 3——挡环
图2 托盘示意图
1——托盘; 2——中心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