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一种楼顶造地技术.pdf

  • 上传人:111****11
  • 文档编号:1908599
  • 上传时间:2018-07-24
  • 格式:PDF
  • 页数:5
  • 大小:230.20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20041734.6

    申请日:

    2004.04.06

    公开号:

    CN2734879Y

    公开日:

    2005.10.1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5.10.19|||授权

    IPC分类号:

    E04D13/00; A01B79/00; A01G9/00

    主分类号:

    E04D13/00; A01B79/00; A01G9/00

    申请人:

    屈垠利;

    发明人:

    屈垠利

    地址:

    710003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大莲花池街莲湖巷2号(西安汉唐中医研究所)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楼顶造地技术,即利用楼顶平台的闲置面积,种植蔬菜、花卉、粮食等作物。其结构为:种植区的底层是阻根层——用于防止植物根系及其产生的生化物质对楼顶造成破坏;阻根层的上面是土壤层——供植物生长需要;种植区的周围有护墙——用于防止作物倒伏、水土流失和排出过多的水分。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空闲的楼顶资源、照射到楼顶上的太阳光资源及闲置的土壤资源,再生了建房失去的大量耕地,既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又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并大大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楼顶造地技术,其特征在于,楼顶(2)设有种植区,种植区之周围 有护墙,种植区之底层为阻根层(6),阻根层上面是土壤层(7)。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一种楼顶造地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墙为 有孔隙的透水墙(4)和挡风墙(5)。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说的一种楼顶造地技术,其特征在于, 透水墙(4)和挡风墙(5)之间有排水沟(3)。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说的一种楼顶造地技术,其特征在于,挡风墙 (5)或透水墙(4)与楼墙(1)处在一条垂直线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一种楼顶造地技术,其特征在于,种植区的上 方有大棚(8)。

    说明书


    一种楼顶造地技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技术,具体来说是造地技术。

        背景技术  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赖以生活的耕地面积愈来愈少;城市化的大趋势,虽然有着诸多优越性,但城市的扩展不仅吞食了大量良田沃土,也使生活在城里的人们,远离大自然,深受各种污染之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楼顶造地技术。本实用新型着眼于城市中不计其数、占用了大量土地的楼房,借以开发“楼顶农业”,扩大耕地面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开发“楼顶农业”存在着诸多难题,如:植物的根系会对楼顶造成破坏;受楼体承重所限,楼顶的泥土不可能太厚;楼顶风大,容易使作物倒伏,乃至吹走泥土;……。

        针对这些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措施克服:在楼房的楼顶平台上开设种植区,该种植区的底层是阻根层——用于防止植物的根系及其产生的生化物质对楼顶造成破坏并防止渗水,这种材料可以是玻璃钢、聚乙烯、水泥混凝土等;阻根层地上面是土壤层——供植物生长需要;种植区的周围有护墙——用于防止作物倒伏、水土流失及排出多余的水分。

        本实用新型也可在种植区的上方架设大棚——楼顶大棚栽植。另外,为保持土壤层含有适量的水分,需配备专用的浇灌设施。

        本实用新型尤其适宜种植浅根系、低矮型的花卉、蔬菜、药材、粮食等作物;本实用新型在强化防止渗水措施的情况下,也可用于水产养殖。

        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闲置的楼顶平台资源、照射在楼顶平台的太阳光资源、丘源和厚土层下闲置或消费的土壤资源,经本技术科学组合后,使之转化为人类需要的食物资源,同时增加了绿色植被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有两道护墙的楼顶造地技术立体示意图

        图2.有两道护墙的楼顶造地技术剖面示意图

        图3.有大棚的楼顶造地技术示意图

        图中,1楼墙,2楼顶,3排水沟,4透水墙,5挡风墙,6阻根层,7土壤层,8大棚,墙门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叙述两个实施例

        实施例1.有两道护墙的楼顶耕地

        如图1、图2所示。楼顶2设有种植区,种植区围墙与楼墙1相对应的垂直线上,有一道用粉煤灰砖砌成的护墙——挡风墙5,高1.5米,挡风墙上有一个可以进出的墙门9;挡风墙与楼墙1,处在一条垂直线上;该挡风墙的内侧有一道透水墙4,高0.4米,用空心砖砌成;挡风墙、透水墙之间距为1米,并有一条排水沟3(种植区内多余的水可通过透水墙排到沟内,该排水沟也做人行道用);种植区的底层为阻根层6,用10毫米厚的玻璃钢材料铺设而成;阻根层上方为土壤层7,土层厚0.3米。

        实施例2.有一道护墙和大棚的楼顶耕地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没有挡风墙,仅有一道透水墙4,透水墙与楼墙1处在一条垂直线上,透水墙用空心砖砌成,高0.6米;阻根层6用8毫米厚的聚乙烯材料铺设而成;阻根层上方为土壤层7,土质厚0.5米;种植区的上方覆盖有玻璃大棚8。

    关 键  词:
    一种 楼顶 技术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楼顶造地技术.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90859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