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帐篷框架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帐篷框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野外活动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的活动,因此野外活动必不可少的帐篷就得到了大家的青睐。现有的帐篷框架大多如附图1所示,包括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都为挠性材料,在使用中为拱形。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交叉固定联结。这种帐篷框架由于只使用了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帐篷的空间小,高度很矮,而且框架不牢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牢固、帐篷内部空间大的一种帐篷框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帐篷框架,包括顶梁组件、支撑组件和立柱组件:
顶梁组件,包括顶梁连接件和数根顶梁,顶梁连接件外缘圆周方向等距离开有与顶梁数目相同的插接盲孔,顶梁的顶端分别插接于插接盲孔中;
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和支撑杆连接件,支撑杆连接件地数目与顶梁的数目相同,支撑杆连接件的上部设有一个第一上插接盲孔,下部对称设有两个第一下插接盲孔,顶梁的下端插接于支撑杆连接件的第一上插接盲孔中;两个第一下插接盲孔各插接一支撑杆的上端;
立柱组件,包括立柱和立柱连接件,立柱连接件数目于顶梁的数目相同;立柱连接件的上部对称设有两个第二上插接盲孔,下部对称设有两个第二下插接盲孔;两相邻的支撑杆下端插接在两个第二上插接盲孔内,两个第二下插接盲孔各插接一立柱的上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柱连接件设置有两个第二上插接盲孔、两个第二下插接盲孔和基体,第二上插接盲孔对称设置于基体上侧,两个第二下插接盲孔对称设置于基体下侧,第二上插接盲孔与第二下插接盲孔之间形成一弯曲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柱连接件的第二上插接盲孔内设置有松紧绳,松紧绳的另一端联结于支撑杆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柱和顶梁为结构和大小尺寸都相同的杆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柱组件,包括立柱和立柱连接件,立柱连接件数目与顶梁的数目相同;立柱连接件的上部对称设有两个第二上插接盲孔,下部设有一个第二下插接盲孔;两相邻的支撑杆下端插接在两个第二上插接盲孔内,第二下插接盲孔插接立柱的上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柱连接件设置有两个第二上插接盲孔、一个第二下插接盲孔和基体,第二上插接盲孔对称设置于基体上侧,第二下插接盲孔设置于基体下侧,第二上插接盲孔与第二下插接盲孔之间形成一弯曲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顶梁组件包括为五根顶梁、四根顶梁或三根顶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一种帐篷框架的帐篷设置有顶梁组件、支撑组件和立柱组件,帐篷内部空间大、高度高;设置有立柱连接件,可以增加立柱和支撑杆之间的角度,从而增加帐篷高度和空间;第二上插接盲孔内设置有松紧绳,松紧绳的另一端联结于支撑杆的下端,在搭建帐篷时,方便,而且不会与别的杆件混淆;设置支撑杆连接件、顶梁连接件可以增加帐篷高度和空间、增加整个帐篷的强度;立柱和顶梁为结构和大小尺寸都相同的杆件,在搭建帐篷时,方便;立柱连接件包括两立柱支撑稳定,牢固;帐篷框架的强度、刚度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已有技术的帐篷框架立体图;
附图2为本实施例的帐篷框架立体图;
附图3为本实施例的A分解立体图;
附图4为本实施例的B分解立体图;
附图5为本实施例的C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2、3、4、5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附图2所示。一种帐篷框架,包括五组顶梁组件1、五组立柱组件2和五组支撑组件3。
顶梁组件1,包括顶梁11和顶梁连接件12。顶梁连接件12外缘圆周方向等距离开有五个插接盲孔121。顶梁11的顶端111插接于插接盲孔121中。
支撑组件2,包括支撑杆21和支撑杆连接件22。支撑杆连接件22的上部设有一个第一上插接盲孔221,下部对称设有两个第一下插接盲孔222。顶梁11的下端112插接于支撑杆连接件22的第一上插接盲孔中221;两个第一下插接盲孔222各插接有一支撑杆21的上端211。
立柱组件3,包括立柱31和立柱连接件32。立柱连接件32的上部对称设有两个第二上插接盲孔321,下部对称设有两个第二下插接盲孔322。两相邻的支撑杆21下端插接在两个第二上插接盲孔321内;两个第二下插接盲孔322各插接有一立柱31的上端311。
立柱31和顶梁11为结构和大小尺寸都相同的杆件。
如附图3所示。顶梁连接件12包括五个插接盲孔121、第一基体122。五个插接盲孔121分别均匀分布于第一基体122外围。第一基体122包括第一扁圆柱体和均匀分布于第一扁圆柱体外围的五个第一圆柱体。插接盲孔121设置在第一圆柱体上。
如附图4所示。支撑杆连接件22的包括第一上插接盲孔221、两个第一下插接盲孔222、第二基体223。第一上插接盲孔221、两个第一下插接盲孔222均匀分布在第二基体223外围。第二基体223包括第二扁圆柱体和均匀分布于第二扁圆柱体外围的三个第二圆柱体。第一上插接盲孔221、两个第一下插接盲孔222分别设置三个第二圆柱体上。
如附图5所示。立柱连接件32包括两个第二上插接盲孔321、两个第二下插接盲孔322、第三基体323、支撑肋片324、挂钩325、两条松紧绳326。两个第二上插接盲孔321分别对称设置于第三基体323上侧。两个第二下插接盲孔322分别对称设置于第三基体323下侧。第二上插接盲孔321与第二下插接盲孔322之间形成一弯曲度。在两个第二上插接盲孔321、两个第二下插接盲孔322之间都设置有支撑肋片324以辅助固定。挂钩325设置在第三基体323内侧。第二上插接盲孔321内设置有松紧绳326,松紧绳326的另一端联结于支撑杆21的下端212。第三基体323包括设置有四个位于两个第二上插接盲孔321、两个第二下插接盲孔322所对应位置的第三圆柱体。两个第二上插接盲孔321、两个第二下插接盲孔322分别设置在四个第三圆柱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