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

发动机耐震壳体的制作工艺.pdf

  • 上传人:r5
  • 文档编号:1895743
  • 上传时间:2018-07-21
  • 格式:PDF
  • 页数:4
  • 大小:277.23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60151.5

    申请日:

    2014.09.11

    公开号:

    CN104400321A

    公开日:

    2015.03.1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23P 15/00申请公布日:20150311|||公开

    IPC分类号:

    B23P15/00; F02B77/00

    主分类号:

    B23P15/00

    申请人:

    刘飞宇

    发明人:

    刘飞宇

    地址:

    110004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87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21209

    代理人:

    李枢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发动机耐震壳体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选取马氏体材料,马氏体材料含碳2-5%、锰0.2-0.6%、铝0.02-0.06%,余量为铁。上述的马氏体材料,首先进行轧制处理,温度100-200摄氏度,以增加其韧性,得到的材料在碳酸钙和氢氧化铝的混合溶液里浸泡2-5分钟,取出晾干。共同混合,混合以后倒入压铸模具当中进行压铸,得到发动机壳体的毛坯。毛坯工作表面进行渗碳处理,形成渗碳层2-6亚微米。然后放入光亮淬火炉进行淬火,淬火温度100-258摄氏度,时间25-39分钟。本发明的壳体可以更好的起到分散振动力的作用,可以延长发动机壳体的寿命,节省材料,提高利用率。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发动机耐震壳体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选取马氏体材料,马氏体材料含碳2-5%、锰0.2-0.6%、铝0.02-0.06%,余量为铁;
    上述的马氏体材料,首先进行轧制处理,温度100-200摄氏度,以增加其韧性,得到的材料在碳酸钙和氢氧化铝的混合溶液里浸泡2-5分钟,取出晾干;
    然后在还原气氛里进行还原反应;
    上述材料熔接,同时加入其质量20%的铍青铜,共同混合,混合以后倒入压铸模具当中进行压铸,得到发动机壳体的毛坯;
    毛坯工作表面进行渗碳处理,形成渗碳层2-6亚微米;
    然后放入光亮淬火炉进行淬火,淬火温度100-258摄氏度,时间25-39分钟;
    取出以后冷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耐震壳体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马氏体材料含碳5%、锰0.6%、铝0.05%,余量为铁;
    上述的马氏体材料,首先进行轧制处理,温度185摄氏度,以增加其韧性,得到的材料在碳酸钙和氢氧化铝的混合溶液里浸泡4分钟,取出晾干;
    然后在还原气氛里进行还原反应;
    上述材料熔接,同时加入其质量20%的铍青铜,共同混合,混合以后倒入压铸模具当中进行压铸,得到发动机壳体的毛坯;
    毛坯工作表面进行渗碳处理,形成渗碳层5亚微米;
    然后放入光亮淬火炉进行淬火,淬火温度165摄氏度,时间31分钟;
    取出以后冷却。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耐震壳体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发动机耐震壳体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选取马氏体材料,马氏体材料含碳5%、锰0.6%、铝0.06%,余量为铁;
    上述的马氏体材料,首先进行轧制处理,温度200摄氏度,以增加其韧性,得到的材料在碳酸钙和氢氧化铝的混合溶液里浸泡5分钟,取出晾干;
    然后在还原气氛里进行还原反应;
    上述材料熔接,同时加入其质量20%的铍青铜,共同混合,混合以后倒入压铸模具当中进行压铸,得到发动机壳体的毛坯;
    毛坯工作表面进行渗碳处理,形成渗碳层6亚微米;
    然后放入光亮淬火炉进行淬火,淬火温度258摄氏度,时间39分钟;
    取出以后冷却。

    说明书

    说明书发动机耐震壳体的制作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涉及发动机耐震壳体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很多设备的重要动力来源,通常情况发动机所受的震动和自身产生的震动比较大,长时间使用会对壳体造成损伤。
    影响发动机的寿命和设备本身的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发动机耐震壳体的制作工艺,本发明的壳体可以更好的起到分散振动力的作用,可以延长发动机壳体的寿命,节省材料,提高利用率。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发动机耐震壳体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选取马氏体材料,马氏体材料含碳2-5%、锰0.2-0.6%、铝0.02-0.06%,余量为铁。
    上述的马氏体材料,首先进行轧制处理,温度100-200摄氏度,以增加其韧性,得到的材料在碳酸钙和氢氧化铝的混合溶液里浸泡2-5分钟,取出晾干。
    然后在还原气氛里进行还原反应。
    上述材料熔接,同时加入其质量20%的铍青铜,共同混合,混合以后倒入压铸模具当中进行压铸,得到发动机壳体的毛坯。
    毛坯工作表面进行渗碳处理,形成渗碳层2-6亚微米。
    然后放入光亮淬火炉进行淬火,淬火温度100-258摄氏度,时间25-39分钟。
    取出以后冷却。
    其优点在于:
    本发明的壳体可以更好的起到分散振动力的作用,可以延长发动机壳体的寿命,节省材料,提高利用率。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发动机耐震壳体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选取马氏体材料,马氏体材料含碳2%、锰0.2%、铝0.02%,余量为铁。
    上述的马氏体材料,首先进行轧制处理,温度100摄氏度,以增加其韧性,得到的材料在碳酸钙和氢氧化铝的混合溶液里浸泡2分钟,取出晾干。
    然后在还原气氛里进行还原反应。
    上述材料熔接,同时加入其质量20%的铍青铜,共同混合,混合以后倒入压铸模具当中进行压铸,得到发动机壳体的毛坯。
    毛坯工作表面进行渗碳处理,形成渗碳层2亚微米。
    然后放入光亮淬火炉进行淬火,淬火温度100摄氏度,时间25分钟。
    取出以后冷却。
    实施例2
    发动机耐震壳体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选取马氏体材料,马氏体材料含碳5%、锰0.6%、铝0.06%,余量为铁。
    上述的马氏体材料,首先进行轧制处理,温度200摄氏度,以增加其韧性,得到的材料在碳酸钙和氢氧化铝的混合溶液里浸泡5分钟,取出晾干。
    然后在还原气氛里进行还原反应。
    上述材料熔接,同时加入其质量20%的铍青铜,共同混合,混合以后倒入压铸模具当中进行压铸,得到发动机壳体的毛坯。
    毛坯工作表面进行渗碳处理,形成渗碳层6亚微米。
    然后放入光亮淬火炉进行淬火,淬火温度258摄氏度,时间39分钟。
    取出以后冷却。
    实施例3
    发动机耐震壳体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选取马氏体材料,马氏体材料含碳4%、锰0.5%、铝0.05%,余量为铁。
    上述的马氏体材料,首先进行轧制处理,温度124摄氏度,以增加其韧性,得到的材料在碳酸钙和氢氧化铝的混合溶液里浸泡4分钟,取出晾干。
    然后在还原气氛里进行还原反应。
    上述材料熔接,同时加入其质量20%的铍青铜,共同混合,混合以后倒入压铸模具当中进行压铸,得到发动机壳体的毛坯。
    毛坯工作表面进行渗碳处理,形成渗碳层5亚微米。
    然后放入光亮淬火炉进行淬火,淬火温度185摄氏度,时间30分钟。
    取出以后冷却。
    实施例4
    发动机耐震壳体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选取马氏体材料,马氏体材料含碳5%、锰0.6%、铝0.05%,余量为铁。
    上述的马氏体材料,首先进行轧制处理,温度185摄氏度,以增加其韧性,得到的材料在碳酸钙和氢氧化铝的混合溶液里浸泡4分钟,取出晾干。
    然后在还原气氛里进行还原反应。
    上述材料熔接,同时加入其质量20%的铍青铜,共同混合,混合以后倒入压铸模具当中进行压铸,得到发动机壳体的毛坯。
    毛坯工作表面进行渗碳处理,形成渗碳层5亚微米。
    然后放入光亮淬火炉进行淬火,淬火温度165摄氏度,时间31分钟。
    取出以后冷却。

    关 键  词:
    发动机 耐震 壳体 制作 工艺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发动机耐震壳体的制作工艺.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89574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