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棕香型红茶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棕香型红茶及其制备方法.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86731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0CN104186731A21申请号201410468453722申请日20140914A23F3/0620060171申请人罗庆华地址341200江西省上犹县东山镇中稍新民小学72发明人罗庆华54发明名称一种棕香型红茶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棕香型红茶及其制备方法,其方法是将新鲜箬竹叶切成条状,入竹制蒸笼蒸4050分钟备用。红茶制备按茶叶采摘萎凋揉捻发酵高温杀青烘干筛分风选分捡复火提香匀堆步骤进行,在红茶揉捻时加入备用的箬竹鲜叶,让箬竹鲜叶与茶叶一起揉捻直至烘干,在筛分至分捡阶段将未成形的箬竹叶片分捡清理,即成为一。
2、种棕香型红茶。用该方法制备的红茶具有天然独特的芳香,且对红茶的形态、汤色、香味无任何影响,保留了红茶的原汁原味。茶叶吸附了箬竹鲜叶中大量的有益成份和独特的棕香味,冲泡时茶香与棕香交融,沁人肺腑,且箬竹鲜叶中有益成份被茶叶吸附溶于茶水中,随着人们的饮用进入人们体内,增强了人们的体质。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86731ACN104186731A1/1页21一种棕香型红茶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一种棕香型红茶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施A、清明至立夏期间采摘当年生箬竹鲜叶,洗净晾干,。
3、将箬竹鲜叶横切成宽2CM25CM条状后再纵切成05CM1CM的小条,将切成小条的箬竹鲜叶置于竹制蒸笼中蒸4050分钟备用;B、茶叶采摘,提采1芽2、3叶茶叶;C、萎凋,将鲜叶用竹制筛簸薄摊,置于阴凉通风处812小时,至叶子柔软,手握成团,松手不松散,梗折不断,叶子色泽失去光亮变成暗绿时止;D、揉捻,揉捻工序进行前,将制备备用的箬竹叶与萎凋后的茶叶充分混和,箬竹叶与茶叶的重量比为11015,混合均匀后放入茶叶揉捻机按常规揉捻;经过揉捻机的揉捻,混入茶叶中的箬竹鲜叶已揉捻成茶叶形状,茶叶在揉捻过程中初步吸附箬竹鲜叶的棕香及其他有益成份;E、发酵,揉捻好的鲜叶摊放发酵盘中,厚58CM,放入发酵机发酵。
4、,发酵温度2630摄氏度,湿度9095,发酵时间100120分钟;在发酵过程中,茶叶再次吸附了箬竹鲜叶的棕香及其他有益成份;F、高温杀青,将发酵好的茶坯用150200摄氏度的高温烘焙杀青35分钟,这时箬竹鲜叶经高温再次释放香气和有益元素让茶叶吸附;G、烘干,将高温杀青后的茶叶入烘干机烘干,烘干机温度8090摄氏度,烘干时间90120分钟,使茶叶和箬竹鲜叶含水率在6左右;这时茶叶和箬竹鲜叶轻捏即成粉末,叶梗能轻易折断,这时的茶叶不但有浓浓的茶香味,而且还有沁人肺腑的棕香味;H、筛分,用筛分机分选,使茶叶粗细分离;I、风选,用风选机风选,去除薄片,去除未成形的箬竹叶片;J、分捡,捡去老梗和未成形的。
5、箬竹叶片;K、复火提香,用烘干机进一步烘干,去除茶叶水份,提炼香气;L、匀堆,根据各段茶的比例进行拼配后混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棕香型红茶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箬竹鲜叶横切成宽2CM25CM条状后再纵切成05CM1CM的小条。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棕香型红茶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切成小条的箬竹鲜叶置于竹制蒸笼中蒸4050分钟。4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一种棕香型红茶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在揉捻前将制备的箬竹叶与萎凋后的茶叶充分混和,箬竹叶与茶叶的重量比为11015,混合均匀后放入茶叶揉捻机揉捻。权利要求书CN104186731A1/3页3一种棕香型红茶及其制备方法0001所属领域。
6、0002本发明属于茶叶及其加工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棕香型红茶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0003茶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由茶树植物叶或芽制作的饮品,我国种茶、饮茶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茶能消食去腻、降火明目、宁心除烦、清暑解毒、生津止渴。茶中含有的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可以阻断亚硝酸胺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产茶大国,未来我国茶产业的增长潜力巨大,因为国内外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喝茶已成为多数中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茶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健康饮品。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喝茶,各国的饮茶方法基本相同即用沸水冲泡饮食。随着人们健康消费。
7、观念的普及,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喜爱和追求。0004红茶为发酵茶,在加工过程中,茶多酚在酶的作用下进行一系列的酶化反应,茶多酚被氧化,聚合成茶黄素和茶红素。红茶制造中,通过萎凋提高鲜叶酶系活性,揉捻和发酵促使多酶化合物生成茶黄素和茶红素,烘焙终止红茶发酵,散失水份发展香气,最终形成红茶的品质特征。0005箬竹,别名米箬竹、篛叶、粽巴叶、若竹、箬叶竹、檐竹,为禾本科竹类植物,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等南方各省,叶片多用来包裹粽子。箬竹叶性味甘,寒,无毒。功用主治清热止血,解毒消肿,治吐血,衄血,下血,小便不利,喉痹,痈肿。现代药理分析发现,在箬竹叶中除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氨基酸,。
8、叶绿素和矿物质外,还含有黄酮类物质,它具有杀菌、防腐、抗癌等多种功效。0006端午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家家户户包棕子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包棕子所用的棕叶正是箬竹的叶子。棕子所具有的棕香是箬竹叶经高温蒸煮从叶子中溢出的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特殊香型,自古以来具有棕香的食品数目繁多。发明内容0007本发明所述一种棕香型红茶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红茶加工的揉捻发酵等过程,掺入已蒸出棕香的箬竹鲜叶,让茶叶在揉捻、发酵、烘焙过程中充分吸附箬竹鲜叶的棕香,为人们提供一种具有棕香味的红茶。0008本发明所述一种棕香型红茶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施。0009A、清明至立夏期间采摘当年生箬竹鲜叶,洗净晾。
9、干,将箬竹鲜叶横切成宽2CM25CM条状后再纵切成05CM1CM的小条,将切成小条的箬竹鲜叶置于竹制蒸笼中蒸4050分钟备用。0010B、茶叶采摘,提采1芽2、3叶茶叶。0011C、萎凋,将鲜叶用竹制筛簸薄摊,置于阴凉通风处812小时,至叶子柔软,手握成团,松手不松散,梗折不断,叶子色泽失去光亮变成暗绿时止。说明书CN104186731A2/3页40012D、揉捻,揉捻工序进行前,将制备备用的箬竹叶与萎凋后的茶叶充分混和,箬竹叶与茶叶的重量比为11015,混合均匀后放入茶叶揉捻机按常规揉捻。经过揉捻机的揉捻,混入茶叶中的箬竹鲜叶已揉捻成茶叶形状,茶叶在揉捻过程中初步吸附箬竹鲜叶的棕香及其他有益。
10、成份。0013E、发酵,揉捻好的鲜叶摊放发酵盘中,厚58CM,放入发酵机发酵,发酵温度2630摄氏度,湿度9095,发酵时间100120分钟。在发酵过程中,茶叶再次吸附了箬竹鲜叶的棕香及其他有益成份。0014F、高温杀青,将发酵好的茶坯用150200摄氏度的高温烘焙杀青35分钟,这时箬竹鲜叶经高温再次释放香气和有益元素让茶叶吸附。0015G、烘干,将高温杀青后的茶叶入烘干机烘干,烘干机温度8090摄氏度,烘干时间90120分钟,使茶叶和箬竹鲜叶含水率在6左右。这时茶叶和箬竹鲜叶轻捏即成粉末,叶梗能轻易折断,这时的茶叶不但有浓浓的茶香味,而且还有沁人肺腑的棕香味。0016H、筛分,用筛分机分选,。
11、使茶叶粗细分离。0017I、风选,用风选机风选,去除薄片,去除未成形的箬竹叶片。0018J、分捡,捡去老梗和未成形的箬竹叶片。0019K、复火提香,用烘干机进一步烘干,去除茶叶水份,提炼香气。0020L、匀堆,根据各段茶的比例进行拼配后混匀。0021以上步骤为一种棕香型红茶的制备方法。0022按上述工序制备的茶叶即为一种棕香型红茶。0023本发明所述一种棕香型红茶及其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如下。0024箬竹叶性味甘,寒,无毒,能清热止血,解毒消肿,箬竹叶中不但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氨基酸,叶绿素和矿物质,还含有黄酮类物质,它具有杀菌、防腐、抗癌等多种功效。箬竹叶经高温蒸煮会溢出大众喜爱的棕香,若单独。
12、用箬竹叶泡水饮食,饮者会感到索然无味,且也不符合大众饮用口味。将箬竹鲜叶横切成宽2CM25CM条状后再纵切成05CM1CM的小条,入容器蒸4050分钟,箬竹叶中的有益成份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蒸过后的箬竹叶有一种众人喜爱的棕香味,在与茶叶一起揉捻时,箬竹鲜叶揉捻成了茶叶的形状,茶叶吸附了箬竹叶有益成份和独特的棕香味,在高温杀青和烘干阶段,箬竹叶遇高温再次释出棕香和有益元素让茶叶吸附,在筛分、风选、分捡时,未成形的箬竹叶片已经除去,只剩饱含棕香气味的茶叶和揉捻成茶叶形状的箬竹鲜叶。冲泡饮用本发明所述一种棕香型绿茶时,茶香与棕香交融,沁人肺腑,且箬竹叶中各种有益成份被茶叶吸附,缓缓溶于茶水中,随着人们。
13、的饮用而进入人们体内,增强了人们的体质。0025本发明所述一种棕香型红茶及其制备方法,制作工艺科学简便,制备方法独特,用该方法制备的茶叶具有天然独特的芳香,且对红茶的形态、汤色、香味无任何影响,保留了红茶的原汁原味。棕香型红茶必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也必将成为红茶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具体实施方式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一种棕香型红茶及其制备方法作进一步说明。0027A、清明至立夏期间采摘当年生箬竹鲜叶,洗净晾干,将箬竹叶横切成宽说明书CN104186731A3/3页52CM25CM条状后再纵切成05CM1CM的小条,置于容器中蒸4050分钟备用。0028B、茶叶采摘,提采1芽2、。
14、3叶茶叶。0029C、萎凋,将鲜叶用竹制筛簸薄摊,置于阴凉通风处812小时,至叶子柔软,手握成团,松手不松散,梗折不断,叶子色泽失去光亮变成暗绿时止。0030D、揉捻,揉捻工序进行前,将制备备用的箬竹叶与萎凋后的茶叶充分混和,箬竹叶与茶叶的重量比为11015,混合均匀后放入茶叶揉捻机按常规揉捻,经过揉捻机的揉捻,混入茶叶中的箬竹鲜叶已揉捻成茶叶形状,茶叶在揉捻过程中初步吸附箬竹鲜叶的棕香及其他有益成份。0031E、发酵,揉捻好的鲜叶摊放发酵盘中,厚58CM,放入发酵机发酵,发酵温度2630摄氏度,湿度9095,发酵时间100120分钟。在发酵过程中,茶叶再次吸附了箬竹鲜叶的棕香及其他有益成份。。
15、0032F、高温杀青,将发酵好的茶坯用150200摄氏度的高温烘焙杀青35分钟,这时箬竹鲜叶经高温再次释放香气和有益元素让茶叶吸附。0033G、烘干,将高温杀青后的茶叶入烘干机烘干,烘干机温度8090摄氏度,烘干时间90120分钟,使茶叶含水率在6左右。这时茶叶和箬竹鲜叶轻捏即成粉末,叶梗能轻易折断,这时的茶叶不但有浓浓的茶香味,而且还有沁人肺腑的棕香味。0034H、筛分,用筛分机分选,使茶叶粗细分离。0035I、风选,用风选机风选,去除薄片,去除未成形的箬竹叶片。0036J、分捡,捡去老梗和未成形的箬竹叶片。0037K、复火提香,用烘干机进一步烘干,去除茶叶水份,提炼香气。0038L、匀堆,根据各段茶的比例进行拼配后混匀。0039以上步骤为一种棕香型红茶的制备方法。0040按上述工序制备的茶叶即为一种棕香型红茶,经包装、检验合格后则可进入市场销售。004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对于本领域在符合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418673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