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一种治疗高血脂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 上传人:Y0****01
  • 文档编号:188730
  • 上传时间:2018-02-01
  • 格式:PDF
  • 页数:8
  • 大小:677.73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52321.5

    申请日:

    2014.09.05

    公开号:

    CN104208303A

    公开日:

    2014.12.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A61K 36/88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张建 王月茹 谢伟 王剑龙变更后:高志强 程会云 徐萍|||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61K 36/88登记生效日:20171010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张建变更后权利人:安徽省华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712046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世纪大道中段陕西中医学院变更后权利人:234000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汴河东路229号|||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8申请日:20140905|||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8; A61P3/06; A61K35/62(2006.01)N; A61K35/56(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88

    申请人:

    张建

    发明人:

    张建; 王月茹; 谢伟; 王剑龙

    地址:

    712046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世纪大道中段陕西中医学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高血脂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丹参140~160份、山楂100~120份、大黄90~110份、牡丹皮50~70份、赤芍50~70份、延胡索50~70份、党参50~70份、黄芪50~70份、枳壳50~70份、水蛭50~70份、地龙50~70份、肉桂20~30份、蒲黄20~30份、三七20~30份、钩藤20~30份、桔梗20~30份;并按照一定的工艺方法进行提取纯化后,与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而制成的中药口服制剂。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制剂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安全有效、药理药效作用明显、临床效果显著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高血脂症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丹参140~160份、山楂100~120份、大黄90~110份、牡丹皮50~70份、赤芍50~70份、延胡索50~70份、党参50~70份、黄芪50~70份、枳壳50~70份、水蛭50~70份、地龙50~70份、肉桂20~30份、蒲黄20~30份、三七20~30份、钩藤20~30份、桔梗20~30份。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高血脂症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丹参150份、山楂110份、大黄100份、牡丹皮60份、赤芍60份、延胡索60份、党参60份、黄芪60份、枳壳60份、水蛭60份、地龙60份、肉桂25份、蒲黄25份、三七25份、钩藤25份、桔梗25份。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高血脂症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丹参160份、山楂120份、大黄90份、牡丹皮70份、赤芍70份、延胡索70份、党参70份、黄芪50份、枳壳50份、水蛭70份、地龙50份、肉桂20份、蒲黄30份、三七20份、钩藤30份、桔梗30份。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高血脂症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丹参140份、山楂100份、大黄110份、牡丹皮50份、赤芍50份、延胡索50份、党参50份、黄芪70份、枳壳70份、水蛭50份、地龙70份、肉桂30份、蒲黄20份、三七30份、钩藤20份、桔梗20份。

    5.
      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是加入药剂学上常用的药用辅料制成的胶囊剂、滴丸剂、颗粒剂。

    6.
      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治疗高血脂症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⑴取大黄、延胡索、水蛭、地龙、肉桂、蒲黄、三七粉碎成细粉;
    ⑵再将其余剩余的丹参、山楂、牡丹皮、赤芍、党参、黄芪、枳壳、钩藤、桔梗药材合并,加与药材重量比为8~11倍量的水煎煮1~3次,每次0.5~2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50%~70%,冷藏静置12h~36h,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干燥、粉碎成干膏粉,过筛,备用;
    ⑶取上述步骤⑴中的药粉,步骤⑵中的干膏粉,充分混匀后,即得中药混合物,再加入药剂学上常用的辅料制成各种不同口服制剂,即得。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治疗高血脂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⑴取大黄、延胡索、水蛭、地龙、肉桂、蒲黄、三七粉碎成100目的细粉;
    ⑵再将其余剩余的丹参、山楂、牡丹皮、赤芍、党参、黄芪、枳壳、钩藤、桔梗药材合并,加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1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0%,冷藏静置24h,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干燥、粉碎成干膏粉,过筛,备用;
    ⑶取上述步骤⑴中的药粉,步骤⑵中的干膏粉,充分混匀后,即得中药混合物,再加入药剂学上常用的辅料制成各种不同口服制剂,即得。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在制备治疗高血脂症药物中的应用。

    说明书

    一种治疗高血脂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高血脂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药制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饮食呈富余化趋势,由此血脂升高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并有年轻化趋势。降血脂药物已成为药物研究的重点之一。高脂血症(HLP)严格的定义应该为血脂紊乱或血脂异常,是指人体内血清(浆)脂质的浓度水平超出了正常范围,即血中胆固醇>220mg/dl,或甘油三酯>150mg/d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5mg/d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40mg/dl。
    高脂血症属中医学属“眩晕”、“胸痹”、“中风”、“血瘀”、“痰湿”等范畴,高脂血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属本虚标实,本虚属肝、脾、肾气虚,标实为痰浊、血瘀。属气血津液病变范畴,与痰浊、瘀血等证相似。本病病机错综复杂,其病由于膏梁厚味,食积内热、痰浊内生;或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或因长期肝郁不舒,肝胆功能不调,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而产生浊阻;或肾虚,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火易化焦,灼津生痰,或肾阳虚不能温煦脾土而生痰浊闭。本病的产生与肾虚有关,肾虚血瘀是其基本病机。本病的形成与痰湿凝集有关,脏腑功能失调,水津停滞,精化为浊,痰浊内聚,则为本痈日。该病的形成与痰浊、瘀血密切相关,并认为痰浊、瘀血的形成是一个全身的渐进性的病理过程,无论是饮食上的肥甘厚味,抑或肝:脾、肾功能的失调,都能导致代谢障碍,津液失化,停聚为水湿痰饮。水湿痰饮浸渍日久,累及血分则脉道失畅,瘀血形成。总之,肝脾肾不足是高脂血症发生的病理基础,痰浊血瘀是高脂血症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的基本病理机制,可致胸痹、眩晕、心悸、中风等疾病。
    中医药在治疗此类疾病中,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根据临床反映,本虚有偏于脾虚,或偏于肾虚,或脾肾俱虚,因人而异,但标实在高脂血症中多痰瘀同病。故治法上应以补虚祛实为主, 补虚即治本,祛实为治标。治本采用补脾益气,或补肾益精,或脾肾同补之法;治标应以活血祛瘀,祛痰化浊为通治之法。治疗高血脂症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进行辨证、立法、组方,尽可能使传统用药与现代新成果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标本兼治,提高疗效。
    目前对于高血脂症的患者主要是口服西药,其治疗效果不理想,容易导致动脉血管壁弹性下降,脆性增高,致使血栓发生的可能性高,若长期服用西药,还会才产生较大的的毒副作用,有损害肝肾等功能。然而,中医药对此类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有着独特的优势,其具有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临床应用安全的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临床应用安全的治疗高血脂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法。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的高血脂症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丹参140~160份、山楂100~120份、大黄90~110份、牡丹皮50~70份、赤芍50~70份、延胡索50~70份、党参50~70份、黄芪50~70份、枳壳50~70份、水蛭50~70份、地龙50~70份、肉桂20~30份、蒲黄20~30份、三七20~30份、钩藤20~30份、桔梗20~30份。
    该中药制剂的具体原料组方配比为:丹参150份、山楂110份、大黄100份、牡丹皮60份、赤芍60份、延胡索60份、党参60份、黄芪60份、枳壳60份、水蛭60份、地龙60份、肉桂25份、蒲黄25份、三七25份、钩藤25份、桔梗25份。
    该中药制剂的组方配比可以为:丹参160份、山楂120份、大黄90份、牡丹皮70份、赤芍70份、延胡索70份、党参70份、黄芪50份、枳壳50份、水蛭70份、地龙50份、肉桂20份、蒲黄30份、三七20份、钩藤30份、桔梗30份。
    该中药制剂的组方配比还可以为:丹参140份、山楂100份、大黄110份、牡丹皮50份、赤芍50份、延胡索50份、党参50份、黄芪70份、枳壳70份、水蛭50份、地龙70份、肉桂30份、蒲黄20份、三七30份、钩藤20份、桔梗20份。
    本方在临床上长期应用治疗高血脂症,取得良好的疗效。本方中丹参、山楂、 大黄可活血化瘀,通行血脉。配以三七具有化瘀而不伤正,牡丹皮、赤芍、延胡索、蒲黄四药合用,可活血止痛;党参、黄芪两药相须为用,补脾胃元气,使气旺以促进血行。水蛭、地龙可通行血脉,肉桂温通心脉。再配枳壳,能够破气、行痰、理气宽胸。钩藤平熄肝风,以治眩晕;桔梗宣开肺气,祛痰,诸药相配,标本兼顾,使得元气大振,血脉流畅。也使得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具有活血益气,化瘀通络,祛痰的功效。并起到治疗高血症的目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治疗的高血脂症的中药制剂,最终可以制成颗粒剂、硬胶囊剂或滴丸剂。
    颗粒剂:将所得中药混合物,与适量的糊精、蔗糖,混匀,制粒,干燥,制成颗粒剂。
    硬胶囊剂:将所得中药混合物,加入适宜的辅料,制粒,装胶囊,制成硬胶囊剂。
    滴丸剂:将所得中药混合物,与适宜的基质热熔,搅拌均匀,并进行滴制,制成滴丸剂。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治疗的高血脂症的中药制剂,它是由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⑴取大黄、延胡索、水蛭、地龙、肉桂、蒲黄、三七粉碎成细粉;
    ⑵再将其余剩余的丹参、山楂、牡丹皮、赤芍、党参、黄芪、枳壳、钩藤、桔梗药材合并,加与药材重量比为8~11倍量的水煎煮1~3次,每次0.5~2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50%~70%,冷藏静置12h~36h,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干燥、粉碎成干膏粉,过筛,备用;
    ⑶取上述步骤⑴中的药粉,步骤⑵中的干膏粉,充分混匀后,即得中药混合物,再加入药剂学上常用的辅料制成各种不同口服制剂,即得。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体制备方法为:
    ⑴取大黄、延胡索、水蛭、地龙、肉桂、蒲黄、三七粉碎成100目的细粉;
    ⑵再将其余剩余的丹参、山楂、牡丹皮、赤芍、党参、黄芪、枳壳、钩藤、桔梗药材合并,加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1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0%,冷藏静置24h,滤过,滤 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干燥、粉碎成干膏粉,过筛,备用;
    ⑶取上述步骤⑴中的药粉,步骤⑵中的干膏粉,充分混匀后,即得中药混合物,再加入药剂学上常用的辅料制成各种不同口服制剂,即得。
    总之,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对于高血脂症病人,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现对病人有副作用,并且本发明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简单,可行,适于工艺化大生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内容的具体实施例,用于阐述本申请文件中所要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有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内容,但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现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具体配比:
    处方a.丹参150g、山楂110g、大黄100g、牡丹皮60g、赤芍60g、延胡索60g、党参60g、黄芪60g、枳壳60g、水蛭60g、地龙60g、肉桂25g、蒲黄25g、三七25g、钩藤25g、桔梗25g;
    处方b.丹参160g、山楂120g、大黄90g、牡丹皮70g、赤芍70g、延胡索70g、党参70g、黄芪50g、枳壳50g、水蛭70g、地龙50g、肉桂20g、蒲黄30g、三七20g、钩藤30g、桔梗30g;
    处方c.丹参140g、山楂100g、大黄110g、牡丹皮50g、赤芍50g、延胡索50g、党参50g、黄芪70g、枳壳70g、水蛭50g、地龙70g、肉桂30g、蒲黄20g、三七30g、钩藤20g、桔梗20g。
    实施例1
    取上述a处方的处方配比组成,并按如下制备方法操作:
    ⑴取大黄、延胡索、水蛭、地龙、肉桂、蒲黄、三七粉碎成100目的细粉;
    ⑵再将其余剩余的丹参、山楂、牡丹皮、赤芍、党参、黄芪、枳壳、钩藤、桔梗药材合并,加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1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0%,冷藏静置24h,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干燥、粉碎成干膏粉,过筛,备用;
    ⑶取上述步骤⑴中的药粉,步骤⑵中的干膏粉,充分混匀后,即得中药混合物,再加入药剂学上常用的辅料制成各种不同口服制剂,即得。加入适量的糊 精、蔗糖,再混匀,制粒,干燥,制成1000g颗粒剂。
    实施例2
    取上述处方b所述的重量配比药材,按照“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备,即得。
    实施例3
    取上述处方c所述的重量配比药材,按照“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备,即得。
    实施例4
    取上述a处方的处方配比组成,并按如下制备方法操作:
    ⑴取大黄、延胡索、水蛭、地龙、肉桂、蒲黄、三七粉碎成细粉;
    ⑵再将其余剩余的丹参、山楂、牡丹皮、赤芍、党参、黄芪、枳壳、钩藤、桔梗药材合并,加与药材重量比为11倍量的水煎煮1次,每次0.5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50%,冷藏静置36h,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干燥、粉碎成干膏粉,过筛,备用;
    ⑶取上述步骤⑴中的药粉,步骤⑵中的干膏粉,充分混匀后,即得中药混合物,加入适量的糊精,制粒,装胶囊,制成1000粒硬胶囊剂。
    实施例5
    取上述处方b所述的重量配比药材,按照“实施例4”的制备方法制备,即得。
    实施例6
    取上述处方c所述的重量配比药材,按照“实施例4”的制备方法制备,即得。
    实施例7
    取上述a处方的处方配比组成,并按如下制备方法操作:
    ⑴取大黄、延胡索、水蛭、地龙、肉桂、蒲黄、三七粉碎成细粉;
    ⑵再将其余剩余的丹参、山楂、牡丹皮、赤芍、党参、黄芪、枳壳、钩藤、桔梗药材合并,加与药材重量比为8倍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2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0%,冷藏静置12h,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干燥、粉碎成干膏粉,过筛,备用;
    ⑶取上述步骤⑴中的药粉,步骤⑵中的干膏粉,充分混匀后,即得中药混合物,与适宜的基质热熔,搅拌均匀,并进行滴制,制成1000粒滴丸。
    实施例8
    取上述处方b所述的重量配比药材,按照“实施例7”的制备方法制备,即得。
    实施例9
    取上述处方c所述的重量配比药材,按照“实施例7”的制备方法制备,即得。
    由于药学试验研究花费成本较大,我们平行、科学的选取如下技术方案:试验1组选取实施例1以a处方配比及制法、试验2组选取实施例5以b处方配比及制法、试验3组选取实施例9以c处方配比及制法;本发明试验的临床结果,能代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组方配比,这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观察及疗效
    一、研究对象:病例选择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指导原则》指定诊断标准,即:血清总胆固醇(TC)>5.32mmol/L,甘油三酯(TG)≥1.7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1.04mmol/L,女<1.17mmol/L。全部病例均为饮食控制无效的病人,患者临床多表现为眩晕、肢重、胸闷、头痛、心悸、气促等症,脉象弦滑或弦多见,少有结代脉;舌质以暗红、紫暗多见,舌体胖,舌苔以腻苔多见。中医辨证以血瘀和痰瘀互结型多见。
    二、研究方法
    ⑴一般资料:选择高脂血症患者153例,男81例,女72例;年龄47~65岁,平均58.3岁;病程6~11年,分为4组,各组间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⑵药物组:
    A本发明药物组:分别按照如上述实施例1组、5组、9组中所述的原料配比及方法,制备成胶囊剂,即得。
    B对照用药组:血脂宁胶囊,陕西康生堂医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三、治疗方法与疗效
    ⑴治疗方法:试验1组给予制备实施例1组的胶囊,试验2组给予制备实施例5组的胶囊,试验3组给予制备实施例9组的胶囊,每日3次,分早、中、晚各1次温服,每次3粒/次,连服30d;对照组给予口服血脂宁胶囊3粒/次,3次/d,连服30d。服药前均测定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各项血脂指标,治疗结束后第1天空腹抽血复查空腹血清各项血脂指标。
    ⑵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显效:血脂各项指标达到以下任何一项者,TC下降≥20%或TG下降≥40%,或HDL-C上升0.25mmol/L;有效:血脂检查达到以下任何一项者,TC下降10%~20%或下降20%~40%或LDL-C下降10%~20%或HDL-C上升0.1~0.26mmol/L;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⑶统计学分析:各组之间对比采用t检验与X2检验。
    结果:
    表1 各组血脂指标水平的比较

    注:治疗前后比较,**P<0.01,*P<0.05。
    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患者服用试验1~3组的药物后,服用试验1组的患者空腹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数值下降明显,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服用试验2-3组的患者空腹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均下降(P<0.05),但服用试验1~3组患者的血清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含量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其中试验1组的疗效最佳。对照组服用血脂宁胶囊后,患者空腹血清中TC、TG的含量均下降,LDL-C含量下降和HDL-C含量稍有增加,但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3组的药物疗效均优于对照组。该实验证实,提示本发明中药制剂对高血症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表2 各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从表2结果可知,本发明试验1组、2组、3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78.4%、74.4%,而对照组仅为64.3%,以上临床疗效结果提示:本发明技术方案制备的药物在治疗治疗高血症方面,具有突出治疗作用,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在临床研究中发现,本发明中药制剂可以有效治疗和预防由高血症引起的冠心病和高血压具有明显的疗效。
    以上结果充分表明: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在治疗高血症药物方面,具有突出治疗作用。其有益效果无论从药物的组方配比上,还是成品制剂的制备工艺中,均有力地保证了本发明中药制剂的优良效果,其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关 键  词:
    一种 治疗 高血脂 中药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治疗高血脂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8873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