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一种无灌注缺血区域的腋动脉和股动脉插管及应用.pdf

  • 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188473
  • 上传时间:2018-02-01
  • 格式:PDF
  • 页数:9
  • 大小:670.10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525889.5

    申请日:

    2014.10.02

    公开号:

    CN104208802A

    公开日:

    2014.12.17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61M 25/14申请公布日:20141217|||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M 25/14申请日:20141002|||公开

    IPC分类号:

    A61M25/14

    主分类号:

    A61M25/14

    申请人:

    黄晓

    发明人:

    黄晓; 朱蕾; 黄强

    地址:

    266003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1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1

    代理人:

    张中南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灌注缺血区域的腋动脉和股动脉插管及应用。包括供血端的插管主体,其特征是还包括与插管主体相连通的有分流、分压作用的近心端管和远心端管,形成在总体结构上呈T或Y型结构的体外循环灌注塑料管,Y型结构灌注管的近心端管和供血端的插管主体有夹角,以分配或调节灌注血流量。本发明应用于右侧腋动脉和股动脉达到体外循环期间全身动脉灌注,和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同时可避免右上肢和下肢缺血,显然本发明不但能实现灌注血流量的分配和控制,且在体外循环期间无灌注缺血区域,且操作方便,通用性强,大大缩短手术时间,从而减少了肢体缺血时间,而得以广泛地应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无灌注缺血区域的腋动脉和股动脉插管,包括供血端的插管主体(1),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与插管主体(1)相连通的有分流、分压作用的两个分支管—近心端管(2)和远心端管(3),形成在总体结构上呈型或者Y型结构的医用体外循环用灌注塑料管,且上述近心端管(2)的长度或等于或稍大于远心端管(3)的长度。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腋动脉和股动脉插管,其特征在于上述与插管主体(1)相通的近心端管(2)和远心端管(3)三者是在同一个平面上,近心端管(2)和远心端管(3)在同一轴线,并且与插管主体(1)的管径相同,或者小于插管主体(1)的管径。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腋动脉和股动脉插管,其特征在于对于T型结构灌注塑料管所述的插管主体(1)垂直于近心端管(2)和远心端管(3),或者对于Y型结构灌注塑料管的近心端管(2)和供血端的插管主体(1)呈120-150°夹角,远心端管(3)和供血端的插管主体(1)呈30-60°夹角,以调节或分配灌注血流量。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腋动脉和股动脉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于Y型结构灌注塑料管的近心端管(2)和供血端的插管主体(1)的最佳夹角为135°。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腋动脉和股动脉插管,其特征在于上述近心端管(2)和远心端管(3)的长度分别是1.5cm和1.0cm,而且其端头呈45°的斜口(5)以利于插管。

    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腋动脉和股动脉插管,其特征在于上述近心端管(2)和远心端管(3)的端头是至少有3个侧孔(4)的球冠形,且各侧孔(4)总面积大于插管主体(1)的最大开口面积,以便由侧孔(4)的大小调配灌注血流量。

    7.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腋动脉和股动脉插管,其特征在于近心端管(2)、远心端管(3)和插管主体(1)的内径为6-8mm,以满足不同体重病人体外循环的灌注需要。

    8.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腋动脉和股动脉插管,其特征是应用于右侧腋动脉达到体外循环期间全身动脉灌注,和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以避免右上肢缺血。

    9.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脉插管,其特征是应用于股动脉以达到体外循环期间全身动脉灌注和避免下肢缺血。

    说明书

    一种无灌注缺血区域的腋动脉和股动脉插管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灌注缺血区域的腋动脉和股动脉插管及应用。
    背景技术
    已有技术通常是应用一根长度20cm直插管,其一端连接人工心肺机动脉灌注管,另一端插入右腋动脉,由于右侧腋动脉位置较深,显露及插管困难,很易损伤腋动脉、锁骨下静脉,腋神经等,手术难度较高。而且病人手术期间由于插管对向近心端,位于远心端的右上肢一直处于缺血状态;另有应用直径8mm人工血管,一端连接人工心肺机动脉灌注管,另一端必须缝合于右腋动脉或右颈总动脉,而缝合人工血管需要10分钟或更长时间,这段时间可能导致右侧颈总动脉缺血,从而使部分病人导致不可逆性缺血性脑损伤。缝合法的缺点还可导致肝素化期间吻合口漏血;另外,不同部位的动脉灌注必须使用各自专有的直插管或人工血管,不能通用,且在上述应用中已有技术的一根直插管无法或难以达到根据需要进行血流分配和压力调节。显然操作简单,灌注可靠,尽可能减少脑缺血时间,以及预防其他器官缺血,减少脑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主动脉弓手术的成功率的医疗器械和方法,是医患双方都渴望与苛求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灌注缺血区域的腋动脉和股动脉插管及应用,以克服已有技术的诸种弊端和不足。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根据需要灌注血流量在血管中进行分配和调节的通用动脉插管,以尽量避免缝合手术、缩短手术时间以及尽可能减少脑缺血时间等。
    本发明是在已有插管的基础上,具体是把已有的作为供血的插管主体的一根直插管上,又增设两个有分流、分压作用的分支短管,即在总体结构上呈T型结构的医用灌注塑料管,或者呈Y型结构的体外循环医用灌注塑料管,达到灌注血的分流、分压,以控制或者调节血液灌注流量,并达到插管时简单、迅速,保证体外循环期间全身无缺血区域,同时显著减少脑缺血时间,减少脑并发症的发生等等。
    因此,本发明的最基本的技术方案:包括供血端的插管主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与插管主体相连通的有分流、分压作用的两个分支管—近心端管和远心端管,形成在总体结构上呈T型或者Y型结构的体外循环医用灌注塑料管,且上述近心端管的长度等于或稍大于远心端管的长度。
    上述与插管主体相通的近心端管和远心端管三者是在同一个平面上,近心端管和远心端管在同一轴线,并且与插管主体的管径相同,或者小于插管主体1的管径。
    上述对于T型结构灌注塑料管所述的插管主体垂直于近心端管和远心端管,或者对于Y型结构灌注塑料管的近心端管和供血端的插管主体呈120-150°的夹角,远心端管和供血端的插管主体呈30-60°夹角,以控制或者调节灌注血流量。
    上述的Y型结构灌注塑料管的近心端管和供血端的插管主体的最佳夹角为135°。
    考虑到便于手术插管,上述近心端管和远心端管的端头均呈45°斜口。
    考虑到圆锥或球冠形更有利于手术插管,上述近心端管2和远心端管3的端头是至少有3个侧孔的球冠形,且各侧孔总面积大于插管主体1的最大开口面积。这样也增大了进入近心端管2和远心端管3的血液灌注流量。
    考虑到可靠固定插管,并且尽可能减小手术切开的血管长度,上述分支管的近心端、远心端长度分别为1.5cm和1.0cm。
    上述本发明可应用于右侧腋动脉达到体外循环期间全身动脉灌注,和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同时可避免右上肢缺血。
    本发明也可应用于股动脉,达到体外循环期间或ECMO期间全身动脉灌注,同时避免下肢缺血。
    显然,本发明不但能满足体外循环期间全身灌注及停循环期间脑灌注,达到灌注血流量的分配和调节,且在体外循环期间无灌注缺血区域。而且操作简单,通用性强,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了大脑缺血或者肢体缺血时间,克服现有动脉插管和方法的弊端插管角度135°,不易升高灌注压,不易漏血,血液破坏轻,操作方便,固定容易、可靠、不易移位。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基本结构之一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有斜口的基本结构之一示意图。
    图3.本发明的Y型有侧孔的结构示意图(夹角为Q)。
    图4.本发明的Y型的基本结构之一示意图(夹角为Q)。
    图5.本发明插入右腋动脉的使用情况时的动脉血供示意图。
    其中,1.插管主体,2.近心端管,3.远心端管,4.侧孔,5.斜口,6.右颈总动脉,7.Willis环,8.左颈总动脉,9.左锁骨下动脉,10.主动脉弓,11.动脉阻断处,12.右腋动脉。图5中的虚线圆圈是本发明的插放位置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4,本发明包括供血端的插管主体1,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与插管主体1相连通的有分流、分压作用的两个分支管—近心端管2和远心端管3,形成在总体结构上呈T型或者Y型结构的医用体外循环用灌注塑料管,且上述近心端管2的长度大于远心端管3的长度。通常插管主体1的长度是15--20cm。
    考虑到手术时切的血管足够短,以及插管的稳定性,上述近心端管2和远心端管3的长度分别为1.5cm和1.0cm左右。即技术上要求上述近心端管2和远心端管3长度在保证不漏血的前提下越短越好,从而使动脉切口最短,防止切口缝合后动脉狭窄。
    该长度定义为从插管主体1外周至端管的斜口5上缘的距离。
    上述与插管主体1相通的近心端管2和远心端管3,三者是在同一个平面上,近心端管2和远心端管3在同一轴线,并且与插管主体1的管径相同,或者小于插管主体1的管径。
    为了满足不同体重的患者体外循环的灌注需要,上述近心端管2、远心端管3和插管主体1的内径选为6-8mm。
    如图1-2,其特征在于对于T型结构灌注塑料管所述的插管主体1垂直于近心端管2和远心端管3,或者如图3-4,对于Y型结构灌注塑料管的近心端管2和供血端的插管主体1呈120-150°的夹角,远心端管3和供血端的插管主体1呈30-60°夹角。
    上述的对于Y型结构灌注塑料管的近心端管2和供血端的插管主体1的最佳夹角为135°,该夹角既保证近心端管2、远心端管3的灌注流量,又不会升高泵压,从而使血液破坏轻,插管处不易漏血,且操作方便。
    如图2、4,上述近心端管2和远心端管3的端头呈45°的斜口5,以便于手术时插管。
    如图3,考虑到圆锥或球冠形更有利于手术插管,上述近心端管2和远心端管3的端头是至少有3个侧孔的球冠形,且各侧孔总面积等于或者大于插管主体1的最大开口面积。这样也提供了从侧孔来调节进入近心端管2和远心端管3的血液灌注流量。
    上述本发明可应用于右侧腋动脉达到体外循环期间全身动脉灌注,和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同时可避免右上肢缺血。应用本发明时,将该插管应用于右侧腋动脉,既可保证体外循环期间全身灌注,又兼顾右上肢灌注,克服了现有腋动脉插管导致的右上肢缺血。即应用于右侧腋动脉达到体外循环期间全身动脉灌注,和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以及避免右上肢缺血。应用本发明时,与缝合人工血管法相比,不需要缝合,减少动脉缺血时间。应用本发明时,与已有上腔静脉逆行灌注相比,灌注压易于控制,避免了非生理灌注可能导致的脑出血,以及脑保护不良的后果。
    本发明也可应用于股动脉,达到体外循环期间或ECMO期间全身动脉灌注,同时避免下肢缺血。应用本发明时,也可做股动脉插管,灌注可靠,插管简单,同时避免下肢缺血。尤其对手术时间较长病人,获益更大。即应用于股动脉,达到体外循环期间或ECMO期间全身动脉灌注和避免下肢缺血。
    如图5,应用于右侧腋动脉达到体外循环期间全身动脉灌注,和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同时可避免右上肢缺血;插管时,两把无损伤钳阻断腋动脉,两钳之间纵行切 开动脉2cm,首先插入近心端2,然后导入远心端3,分别收紧阻断带固定,排气后连接主动脉灌注管,摆放合适角度固定,此时作为体外循环动脉灌注管。避免现有插管导致的右上肢缺血。
    深低温停循环行主动脉弓3大分支吻合时,阻断Y形管远心端动脉及无名动脉,经该管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
    拔下插管时,阻断Y形管近、远心端,拔出Y形管,使用6-0聚丙烯(Prolene)线连续缝合一层后,排气开放阻断钳,恢复右腋动脉血供,需2-3分钟,6-0聚丙烯(Prolene)线连续缝合加固一层,3-0可吸收线缝合切口。
    同样也可以应用于股动脉,达到体外循环期间全身动脉灌注,同时避免下肢缺血。其使用同上。
    实施例1
    如图1,本发明的最简单结构包括供血端的插管主体1,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与插管主体1相连通的两个有分流、分压作用的两个分支短管—近心端管2和远心端管3,,形成在总体结构上呈T型结构的医用灌注塑料管。其内径皆取为8mm,近心端管2和远心端管3的端头呈45°的斜口5以利于插管。
    取插管主体长度20cm,近心端管2和远心端管3分别为1.5cm和1.0cm。
    实施例2
    如图4,本发明包括供血端的插管主体1,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与插管主体1相通的近心端管2和远心端管3,三者呈Y型结构在同一个平面上的医用塑料管,且近心端管2和供血端的插管主体1呈120°夹角,即Q为60°夹角,以减低血流阻力,降低泵压,从而保证灌注流量,减轻血液破坏。
    实施例3
    如图3,本发明包括供血端的插管主体1,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与插管主体1相连通的有分流、分压作用的两个分支管—近心端管2和远心端管3,形成在总体结构上呈T型或者Y型结构的医用体外循环用灌注塑料管,且上述在总体结构上无论呈T型或Y型结构的灌注塑料管,其近心端管2和远心端管3的的端头都可以是有侧孔的球冠形,取有6个对称排布的侧孔,并保证各侧孔总面积大于插管主体1的最大开口面积。

    关 键  词:
    一种 灌注 缺血 区域 动脉 插管 应用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无灌注缺血区域的腋动脉和股动脉插管及应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8847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