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筒式便器水箱给水机构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涉及一种阀,特别是用于便器水箱的给水阀。
为解决马桶漏水的问题,有人已经设计出滚筒式便器水箱,如在2001年1月31日实用新型专利公报上公开的一种《滚筒式两档冲便水箱》(专利号00211186·1)其主要结构是:水箱壳体内设有轴线为水平的滚筒,其上部筒壁设排水孔和通气孔。滚筒内设进水阀,它与上水管之间设有连接软管。滚筒两端中部设与其垂直的滚筒轴,它们置于水箱的支撑物上,其中一根滚筒轴上固定有从动齿轮,与其相啮合的主动齿轮设在扳手开关轴上,该水平的扳手开关轴穿过水箱侧壁的通孔另一端与扳手开关一端相连。在冲水执行机构上设排水量限定机构。
它虽能解决便器水箱排水机构的漏水问题,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1、传统的便器水箱给水阀由于自身结构所限,在给水时便产生漏水,没从根本上解决便器漏水问题。2、给水阀没有浮子高度调整和限位机构,不仅不能准确调整与限定滚筒内的储水量,并且还会因浮子杆受压与磨损向上移位或弯曲变形,使进水阀超量供水,甚至不断升高的水位从排水孔溢出流失。3、穿过滚筒排水口的给水软管要随滚筒转动,因此需为给水软管设置足够大的运行空间,超大体积的水箱壳体不仅难与现有的便器配套使用,而且也会增大制造成本;同时给水软管随滚筒转动时,不仅增加转动地阻力。而且还会因其与水箱摩擦使位置变化造成卡阻现象,导致滚筒不能正常复位,由此会产生许多严重的后果,如流水不止,冲水作用丧失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长期正常运行,不漏水、滚筒内水量可调且占用水箱很小空间的滚筒式便器水箱给水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
一种滚筒式便器水箱给水机构,它包括有给水阀和给水软管,其特征在于:在阀体进水接口一侧的外螺纹上设有将阀体固定在滚筒侧壁上的压盖,该进水接口的外螺纹还可与进水软管的接头相连,该进水软管的另一个接头可与设在和阀体同侧水箱上的给水管接头相连。给水阀阀体的排水腔内设有阀座,其外面设有密封座,与阀座对应的无孔胶垫设在阀杆的一端,该阀杆上又套有与密封座相对应的环形胶垫,顶杆插在固定架的通孔内,该固定架支座底边置于内螺纹与阀体外螺纹相啮合的螺帽内,固定在支座凸台上的支耳则伸到螺帽外面,浮子杆固定端位于支耳内,并通过设在两支耳对应通孔上的小轴铰接,浮子杆自由端设有浮子,另在与阀座开口部分对应的阀体壁上设有通孔,其上设有出水管。阀杆与顶杆对应的一端设有隔水碗,其底座与阀杆相连接,隔水碗碗体的外径等于或略小于阀体外径,隔水碗与固定架支座底边相邻同设在螺帽内。浮子杆为曲臂,其固定端设有基本与之垂直相连的摇臂,在摇臂的自由端设有螺孔,其内设有与顶杆伸到固定架外面部分对应的调整螺钉。在阀体进水接口一侧设有与阀腔相连通的通孔,其外面设有套在阀体上并将该通孔包容的补水帽,其上设有位于滚筒外面的通孔。在出水管外设有可插到滚筒底部的消音器。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有:给水阀和给水软管。其中给水阀可采用市售的给水阀,但最好采用如下给水阀,其阀体与常规的进水阀体相似,为两端开口的筒形壳体,其排水腔内设有呈缩径的阀座,在阀座外面设有将其包围的筒形密封座。与阀座对应的无孔胶垫设在阀杆的一端,该阀杆上又套有与筒形密封座相对应的环形胶垫。在阀杆与顶杆对应的一端设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隔水碗,该隔水碗的底座与阀杆连接,隔水碗碗体的外径等于或略小于阀体外径,以便将该阀体的这一端完全封闭防止漏水。一端与隔水碗相邻的顶杆插在固定架的通孔内,该中心设有通孔的固定架其支座的底边同相邻的隔水碗一起设在内螺纹与阀体外螺纹相啮合的螺帽内,使得固定架与阀体相连并定位。而固定在支座凸台上的支耳则伸到螺帽外面。浮子杆固定端位于支耳内,并通过设在两支耳对应通孔上的小轴铰接。最好浮子杆为曲臂,其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由紧固件相连的两段。浮子杆的固定端还设有基本与之垂直连接的摇臂,在摇臂的自由端设有螺孔,其内设有调整螺钉,该调整螺钉与顶杆伸到固定架外面的部分相对应,通过调整螺钉可控制浮子杆活动端上的浮子的位置,从而达到调整滚筒内水量多少的目的。另在与阀座开口部分对应的阀体壁上设有通孔,其上设有短管即出水管,通过该出水管可向滚筒内供水。最好在该出水管外设有可插到滚筒底部的中空壳体即消音器,以消除向滚筒内给水的噪音。在阀体进水接口一侧的外壁上设有螺纹,其上设有将上述阀体固定在滚筒侧壁上的压盖。该进水接口的外螺纹可与进水软管的接头相连。该进水软管的另一个接头可与设在水箱上的给水管接头相连。该给水管接头设在与阀体同侧的水箱侧壁或底上。
当滚筒排完水后便自动复位,因其内无水浮子下落,浮子杆摇臂上的调整螺钉便离开顶杆不再对其施加外力。于是带有压力的净水便经给水管接头和软管进入阀腔,再由出水管向滚筒内供水。当滚筒内的水达到所需水量时,浮子的浮力驱使摇臂上的调整螺钉压向顶杆,而顶杆又通过隔水碗将阀杆上的无孔胶垫推到阀座上将阀关闭。
另外最好在阀体进水接口一侧设有与阀腔相连通的通孔,其外面设有套在阀体上并将该通孔包容的补水帽,其上设有通孔,该通孔位于滚筒的外面。固定阀体的压盖设在补水帽外将其也一同固定在滚筒上。当向滚筒内供水时,阀内有少量水则从阀体及补水帽的通孔分流到水箱内,再经水箱流到便器内为其补水,以满足卫生需要。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性能可靠:由于进水软管在一侧运动,不仅不会影响滚筒的正常运转和复位,而且由于软管随同滚筒运转时会产生一定扭力矩,又有助与滚筒的复位。同时也防止了给水管卡阻滚筒的现象发生。
2、滚筒内水量可调:浮子杆为曲臂易调浮球的位置,不仅使滚筒内保持足够的水达到冲便需要,并且也有效地防止给水阀过量供水造成水外溢。
3、保持水箱标准尺寸不便:由于进水软管设在滚筒的端面与水箱侧壁之间,因此只需较小的空间就可以满足进水软管的运行需要,不必增大水箱尺寸,从而消除了由此带来的原料和能源消耗,与便器配套及占有空间等一系列不利因素。
4、阀不漏水:彻底解决了进水阀漏水的问题。
5、进水无噪音:由于在进水管上设置消音器,使滚筒内进水时设有噪音。
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阀体部分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进水软管使用状态示意图。
利用附图中所示的例子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图1所示的滚筒式便器水箱给水机构阀体部分的主视示意图中,阀体1排水腔内设有阀座,在阀座外面设有筒形密封座。与阀座对应的无孔胶垫2设在阀杆的一端,该阀杆上又套有与筒形密封座相对应的环形胶垫3。在阀杆4与顶杆相对应的一端设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隔水碗5,该隔水碗的底座套接在阀杆上,隔水碗碗体的外径等于阀体外径。一端与隔水碗相邻的顶杆6插在固定架7的通孔内,该中心设有通孔的固定架其支座的底边同相邻的隔水碗一起设在内螺纹与阀体外螺纹相啮合的螺帽8内。而固定在支座凸台上的门形支耳则伸到螺帽外面,浮子杆9固定端位于支耳内,并通过设在两支耳对应通孔上的小轴10铰接。浮子杆为曲臂,浮子杆的固定端还设有螺孔,其内设有调整螺钉11,该调整螺钉与顶杆伸到固定架外面的部分相对应。另在与阀座开口部分对应的阀体壁上设有通孔,其上设有出水管12,在该出水管外设有可插到滚筒底部的消音器13。在阀体进水接口一侧设有与阀腔相连通的通孔,其外面设有套在阀体上并将该通孔包容的补水帽14,其上设有通孔,该通孔位于滚筒的外面。螺纹连接在阀体上的压盖15设在补水帽外,将其同阀体一同固定在滚筒16壁上。为防止漏水在阀体与滚筒壁之间设有胶垫17。在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进水软管使用状态示意图中,为减小给水软管的阻力,增加其使用寿命,软管18绕成圈状,一端通过角式管接头19与阀体进水接口一侧对接,另一端与设在水箱20底上的给水管接头21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