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封堵用井内控制装置.pdf

  • 上传人:00062****4422
  • 文档编号:1863739
  • 上传时间:2018-07-18
  • 格式:PDF
  • 页数:5
  • 大小:226.8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201194.6

    申请日:

    2003.01.17

    公开号:

    CN2594447Y

    公开日:

    2003.12.24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21B 17/18申请日:20030117授权公告日:20031224终止日期:20110117|||授权

    IPC分类号:

    E21B17/18; E21B33/13

    主分类号:

    E21B17/18; E21B33/13

    申请人:

    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木结合服务公司

    发明人:

    肖国林; 高宏伟; 李铁权

    地址:

    138000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锦江大街2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金杰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涉及石油钻井领域的封堵用井内控制装置,包括上皮碗6、上封压环7、上中心管8、下皮碗15、下中心管18等,接头1、分流体3、连接套4、上中心管8、内中心管10、连接管11、外套12、桥形体13、下中心管18依次连接,分流体3与内中心管10的一端滑动配合,上皮碗托5、上皮碗6、上封压环7与上中心管8滑动配合,下封压环14、下皮碗15、下皮碗托16、下端皮碗17与下中心管18滑动配合,可有效解决井口溢流的油水井封串时管柱上顶的技术难题,且可避免井内高压液体对水泥浆的侵蚀、封堵后井筒内不留水泥塞。

    权利要求书

    1: 封堵用井内控制装置,包括上接头(1)、分流体(3)、连接套(4)、 上皮碗托(5)、上皮碗(6)、上封压环(7)、上中心管(8)、锁紧环(9)、 内中心管(10)、连接管(11)、外套(12)、桥形体(13)、下封压环(14)、 下皮碗(15)、下皮碗托(16)、下端皮碗(17)、下中心管(18),其特征在 于:上接头(1)、分流体(3)、连接套(4)、上中心管(8)、内中心管(10)、 连接管(11)、外套(12)、桥形体(13)、下中心管(18)依次连接,分流体 (3)与内中心管(10)的一端滑动配合,上皮碗托(5)、上皮碗(6)、上封 压环(7)与上中心管(8)滑动配合,下封压环(14)、下皮碗(15)、下皮 碗托(16)、下端皮碗(17)与下中心管(18)滑动配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用井内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接头(1)、 分流体(3)、连接套(4)、上中心管(8)、内中心管(10)、连接管(11)、 外套(12)、桥形体(13)、下中心管(18)依次采用丝扣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用井内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皮碗(6) 与下皮碗(15)的碗口相对应。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用井内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分流体(3)、 上中心管(8)、连接管(11)、外套(12)、下中心管(18)与内中心管(10) 构成液流通道。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用井内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内中心管 (10)内孔与上皮碗(6)、下皮碗(15)之间连通。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用井内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皮碗(6)、 下皮碗(15)之间及下端皮碗(17)与套管内璧之间采取过盈配合。

    说明书


    封堵用井内控制装置

        涉及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钻井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封堵用井内控制装置。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在钻井过程中,套管外水泥环串槽而出现从套管外返液现象给生产造成的危害,前几年出现了在套管内打悬塞或在套管内丢手,然后在水泥塞或丢手封隔器的上部射孔挤水泥浆封堵串槽,封串后必须钻水泥塞,占井周期长,措施成本高,不利于推广应用;于是又出现了采用皮碗封隔器连接在油管柱下部替代水泥塞或丢手封隔器将油套环形空间封死的办法,该技术尽管比打水泥塞或丢手简单,但是,在井口溢流的油水井上应用时,如果皮碗下面液体的上顶力大于油管柱的自重,就会出现油管柱上顶甚至喷管现象,不仅影响施工,还极易造成意外事故。技术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井口溢流的油水井封串时管柱上顶的技术难题,且可避免井内高压液体对水泥浆的侵蚀、封堵后井筒内不留水泥塞的封堵用井内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上接头1、分流体3、连接套4、上皮碗托5、上皮碗6、上封压环7、上中心管8、锁紧环9、内中心管10、连接管11、外套12、桥形体13、下封压环14、下皮碗15、下皮碗托16、上皮碗17、下中心管18,接头1、分流体3、连接套4、上中心管8、内中心管10、连接管11、外套12、桥形体13、下中心管18依次连接,分流体3与内中心管10的一端滑动配合,上皮碗托5、上皮碗6、上封压环7与上中心管8滑动配合,下封压环14、下皮碗15、下皮碗托16、下端皮碗17与下中心管18滑动配合。

        接头1、分流体3、连接套4、上中心管8、内中心管10、连接管11、外套12、桥形体13、下中心管18依次采用丝扣连接。

        上皮碗6与下皮碗15的碗口相对应。

        分流体3、上中心管8、连接管11、外套12、下中心管18与内中心管10构成液流通道。

        内中心管10内孔与上皮碗6、下皮碗15之间连通。

        上皮碗6、下皮碗15之间及下端皮碗17与套管内璧之间采取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有效解决井口溢流的油水井封串时管柱上顶的技术难题,且可避免井内高压液体对水泥浆的侵蚀、封堵后井筒内不留水泥塞,有效地保证了封堵施工的成功率,降低了措施成本。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

        将该装置下部向上流动的油气水经下中心管18的内孔及桥形体13地扇形槽件、连接管11与内中心管构成的环形液流通道,从分流体3的侧孔流出,进入该装置上部油套管环形空间并继续向上流至井口。该装置下端皮碗17对其下部油气水不再产生憋压现象,确保了该装置不再被井内油气水上顶以及憋压后油气水对水泥浆的侵蚀,其防顶效果良好,在起管柱时因为该装置有液流通道,在皮碗下面不会产生负压效应,所以管柱负荷相对要小。

    关 键  词:
    封堵 用井内 控制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封堵用井内控制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86373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