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排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排污系统,其包括污物源;一包括第一排污管和第二排污管的排污管道;布置在污物源和第一排污管之间的一带有出口的第一排污阀;布置在第一排污管和第二排污管之间的第二排污阀;以及在排污管道中用于提供真空的真空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这种真空排污系统早已为大家所知。这种真空排污系统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在这种真空排污系统中,提供污水排放或冲洗功能的压差以及随后在压力平衡阶段将产生噪声。过去已提出减小这两个阶段操作所产生噪声的方法,但这些方法由于需要更多的和尺寸更大的附加部件而造成成本增加,并需要的空间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消除上述缺点,采用简单的装置达到有效排污功能,同时使噪声减小。利用本发明的真空排污系统可以达到上述目的,权利要求1给出了该系统的主要特征。
本发明的基本概念是利用标准部件来减少所需的空间,保持充分的经济效益。达到这一点地方法是:在污水第一排送阶段将第一排污管用作污水中间接收器,该第一排污管又叫立管或支管,其通常连接于污物源的排放阀,即第一排污阀。
改变该第一排污管的长度便可获得所要求的或足够大的容积,这种容积涉及所谓中间接收器的,即第一排污管的真空容量。
为增强在污水第二排送阶段的排放作用或冲洗作用,有利地在第一排污管的第一排污阀端部设置第三阀装置。此第三阀装置作为补气阀进行布置,以便在第二排送阶段输送空气。
由于在第一排污阀的出口之后加大管的直径,所以可以减小排入或冲洗操作产生的噪声量。这种加大直径的管有利地布置在第一排污阀出口下游的管部,有利地布置在第一排污阀出口和第一排污管之间的第一管接头。该第三阀装置即补气阀优选连接于该第一管接头。
对于中间接收器提供所要求容积或足够大容积的另一种优选配置是提供一种具有第三排污管的真空排污系统,该第三排污管配置在第一排污管的第一排污阀端部。这种配置提供了另一种改变中间接收器的容积即中间接收器的真空容量的可能性。
第三阀装置或补气阀有利地配置在第三排污管的一个端部,该端部与该第三排污管的第一排污阀端部相对。
在污物的第一排送阶段和随后的第二排送阶段需要在第一排污管和第二排污管之间使用第二排污阀,所以有利地应用压力平衡装置在整个真空管道上形成所要求的真空,该压力平衡装置有利地是越过该第二排污阀连接该排污管的连接管。
该系统有利地具有用于监控阀门操作的控制中心。可以用机械方法或电动方法,或有利地用气动方法操作阀门中的一个或多个阀。
在后一种情况下,该一个或多个阀最好是周真空管道中的真空驱动的真空启动阀,该真空由真空发生装置提供,以用于操作这些阀。
经控制中心在真空和阀门之间的连通或连接有利地由带有相互连接的电磁阀的管道来提供,该阀用于关、闭真空连接。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本文的示意附图,并通过只起例示作用的例子说明本发明,这些附图是:
图1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图2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图1中用标记1总体上表示真空排污系统的一部分。该真空排污系统1包括污物源2,在本实施例中是马桶单元(用虚线示出)。该污物源还可是例如尿池、盥洗池、淋浴单元、冷凝水接收器等。该真空排污系统还包括总的用标记3表示的排污管道系统,即包括第一排污管31或所谓立管或支管、第二排污管32或所谓主管以及第三排污管33。第一排污管31由第一管接头34连接于第三排污管33,由第二管接头35连接于第二排污管32。
污物源具有第一排污阀21,该阀的出口22连接于第一管接头34。或者,该出口22可以直接连接于第一排污管,或者直接或通过管接头连接于第三排污管。第一排污管31可经第二排污阀23连接于第二排污管32。另外,第三排污管33在与第三排污管33的第一管接头34端部相对的端部(即在与排污阀21端部相对的端部)处装有第三阀装置24,具体为补气阀。
真空排污系统具有由真空发生装置产生的真空,其仅总体上由附图中连接第二排污管32的箭头36表示。在第二排污管32和第一排污管31之间越过第二排污阀23由压力平衡装置37形成恒定的真空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压力平衡装置为连接管37,此管分别在第二排污阀的相对两侧连接于第二和第一排污管。这种配置还可减少在压力平衡阶段,即在排污或冲洗功能之后系统中的真空程度恢复到正常状态时产生的噪声。
该真空排污系统还具有控制中心4,该中心经管道在流体上与真空发生装置36产生的真空连通,该管道具体为连接于连接管(压力平衡装置)37的第一管41。为以适当方式提供真空,可以在真空排污系统的任何其它位置进行这种连接。
另外,该控制中心4还与第一排污阀21、第二排污阀23和第三阀装置24流体连通,在此实施例中,为了控制上述阀的打开和关闭,这些阀是真空启动阀。流体连通是通过另外的管道建立的,具体为分别通过第二管道42、第三管道43和第四管通44(经第三管道43)连通。
下面针对上述部件说明真空排水系统的操作。
利用真空发生装置36在排污管道3中形成真空,由此在第二排污管32中以及经压力平衡装置37在第一和第三排污管31和33中保持真空。无论第二排污阀23的状态或位置,该平衡装置37在第二排污管32和第一排污管31之间一直提供流通连接。
在起始阶段,第一和第二排污阀21和23以及第三阀装置24(即补气阀)均是关闭的。当沉积在马桶单元2中的污物要排出时,以本领域周知的方式通过控制中心启动冲洗操作。由此控制中心4经第一管41启动真空连接,并通过第二管42将真空效应传递到第一排污阀21,以便将该阀打开。由于在马桶单元2的便盆上通常为大气压,所以污物以分散块的形式经第一排污阀21排入或冲洗到如上所述的处于真空状态下的第一和第三排污管31、33中。在污物块和冲洗水已排入上述排污管31和33之后,在第一排污阀21上的压差约为0kPa(0bar),并且第一排污阀21关闭。在此第一排送阶段,第一和第三排污管31和33用作污物的中间接收器。
接着,在预定时间例如1~2秒之后,控制中心4将通过第一管41启动真空连接,并将真空效应经第三管43和第四管44分别传送到第二排污阀23和补气阀24,由此上述阀打开。这样便导致:污物进入第二传送阶段,在此期间,由于第二排污管32中真空的抽吸作用,污物从第一和第三排污管31和33经第二排污阀23排到第二排污管32。在第三排污管33远端的补气阀24使处于大气状态的额外的输送空气进入第三和第一排污管33和31,以便更有效地进行第二排送阶段的排污。
在经过第二排送阶段之后,第二排污阀23和补气阀24均关闭,并且通过真空发生装置36使真空管道3恢复到所要求的真空程度,由此该系统可以准备好进行下一次排放或冲洗操作。
控制中心4最好设置有例如电磁阀,以便监控真空连接和通过上述适当的管传送真空效应。这种电磁阀最好为三通阀,以便打开第一排污阀21以及相应打开第二排污阀和补气阀(第三阀装置),由此通过相应控制中心(电磁)阀的第一和第二口使真空连通,随后,为关闭上述阀,首先关闭真空连通,然后打开该相应控制中心(电磁)阀的第三口,通过相应的管道42、43和44使与环境大气连通,由此关闭上述阀。也可以用气动阀达到同等的配置。
为减小与排放或冲洗操作和随后压力平衡阶段相关的噪声,这样作是有利的,即在第一排污阀21的出口22之后设置一管直径或多或少加大的管部。将第一管接头34的直径加大到大于第一排污管31和第三排污管33的直径可以达到这一点。如果需要,也可使第三排污管的直径大于第一排污管的直径,以确保较大容积的中间接收器。
改变上述排污管的长度以及改变其直径均可容易地提供用于污物的中间接收器,即第一和第三排污管,所要求的容积。可以根据真空排污系统所使用的连接方式,应用不同的体积。真空排污系统中典型的管直径为,例如支管或第一排污管的直径通常约为50mm,由此,上述加大的直径最好约为63mm。
补气阀和第三排污管的使用也取于所述污物的类型。如果污物源是例如尿池或盥洗池,则污物“较轻”,则不需要另外通入输送送空气和增加中间接收器的容积。但是如果污物源是马桶单元,则污物“较重”,则通入额外的输送空气和增加额外的体积是有利的。
图2示出的第二实施例基本上相同于图1所示的实施例,并且相应地,对于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记表示。
然而其基本差别是,在此实施例中的污物源2被示作为尿池、即污物“较轻”。第一排污阀21的出口22连接于第一管接头34,该管接头的直径大于上述出口的直径,而第一排污管21连接于第一管接头34的第一端部,第三阀装置即补气阀则直接连接于第一管接头34的第二端。
此实施例的操作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相同,只是对第三排污管的布置除外。
第一排污阀、第二排污阀以及空气阀作为气动的真空启动阀进行描述。然而如果需要,这些阀中的一个阀或多个阀可以设计成机械操作阀或电动阀。并配用相应的控制中心。
上面的附图和说明只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本发明的细节可以改变,例如加大污物源出口、增加中间接收器的容积和另外通入空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