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用分隔式中空内模板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用分隔式中空内模板。属于建筑物墙壁施工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传统的块状砌体的结构及施工方法,成墙体自重大、体积大、减少有效空间,施工工艺繁杂、配套条件多、工程进度慢、强度低、质量差,而且增大建筑结构成本,受到来自于生态、环保、建筑物设计要求和行业规定因素的限制而逐渐萎缩。
近年来,一些墙体技术的改革,虽能从局部改变传统墙体结构,诸如钢网架、石膏、煤钢渣、无机矿模板等等,但以上材料及其施工方法也存在着优劣共存现象,实用受到限制;如有的墙体也是中空墙,但结构复杂、表面处理成本高、施工程序多,易造成环保问题。中国专利94100801.0公开了“建筑物的墙壁施工方法及基板”,其特点是以基板作横向延接,及由二外端被支持元件嵌夹,以定位元件固定,本板有贯通二表面的孔,由二表面形成有粗糙面可喷浆。该专利技术的基板表面咬合力小,表面穿孔连接双面水泥沙浆的断面小,模板内的水泥浆易空洞,壁墙的结构强度和剪切强度低,没有完全解决外层施工中的受力状况和两面整体结构问题,致使成墙平整度和强度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建筑物用分隔式中空内模板,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快速、应用广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建筑物用分隔式中空内模板(1)的两外表面设有凸台(2),内表面设分隔支撑筋(3),内模板(1)中间设多功能凹槽(4),相邻内模板间设延接装置(5),多功能凹槽和延接装置上下分段设有通道(6),使喷浆和内模板(1)粘结成墙体。
内模板(1)的两外表面须粗化处理,凸台(2)用固定弹簧连接卡(7)固定。
内模板(1)中间设多功能凹槽(4),多功能凹槽上下分段设加强管(8),加强管(8)由定位卡(9)定位。
相邻内模板间设延接装置(5),延接装置(5)在固定弹簧连接卡(7)上下分段设加强管(8),加强管(8)由定位卡(9)定位,加强管内侧分段设连接件(10)。
内模板由固定角(11)固定在地板和壁柱上,或者在端头和顶部加槽盖(12),中空内可盛隔音、隔热材料。
内模板可设计成弧形、半圆形或矩形,以适应多种情况下使用。
内模板内可预埋水、电、气输送管。
内模板可用金属、塑料、竹、木材制作,其中以塑料或发泡塑料为优选。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内模板的两外表面进行粗化处理,凸台和多功能凹槽喷浆使填抹层牢牢咬合,并在多处形成网状工字形结构,大大提高了墙体的整体性能,达到了高强度的要求。
2、中空内模板成墙结构紧凑、重量轻、体积小、施工简便、快速,质量达到国家工程标准。
3、在内模板内设分隔支撑筋,多功能凹槽和延接装置内上下分段设加强管,扩大了喷浆断面,提高了墙体的稳定性、刚性,也提高墙体地平整度。
4、中空板内可填隔音、绝热材料,或者在墙体内埋水、电、气输送管,使房间保暖、安静和美观。
四、附图说明
图1为分隔式中空内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墙体断面示意图
图3为延接装置固定弹簧连接卡示意图
图4为延接装置示意图
图5为中空内模板立面图
图6为多功能凹槽示意图
1内模板,2凸台,3支撑筋,4多功能凹槽,5延接装置,6通道,7固定弹簧卡,8加强管,9定位卡,10连接件,11固定角,12槽盖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本实施例只能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可以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内容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实施例
建筑物用分隔式中空内模板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如图1所示,选用塑料或发泡塑料制作内模板,在内模板1的两外表面设凸台2,内表面设分隔支撑筋3,内模板1中间设多功能凹槽4,相邻内模板间设延接装置5,多功能凹槽和延接装置上下分段设有通道6,使喷浆与内模板粘结成墙体。如图3所示内模板的两外表面的凸台2用金属制作的固定弹簧连接卡7固定。如图5、6所示,多功能凹槽4上下分段设塑料或发泡塑料制作的加强管8,加强管由金属制作的定位卡9定位。如图4所示,延接装置5是在固定弹簧连接卡7上下分段设加强管8,加强管由定位卡9定位,加强管内侧分段设连接件10。如图2所示,内模板由金属固定角11固定在地板和壁柱上,或者在端头和顶部加槽盖12,中空内可盛隔音、隔热材料或者在墙体内埋水、电、气输送管,可使房间保暖、安静和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