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自封式泄液筒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在上提并起出油、水井管柱时,防止管柱内液体外喷的工具。采用胶囊充气方式密封管柱端部,通过导流管将桶体收集的液体集中。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对保持井场清洁,改善操作人员工作环境,预防井场周围环境污染,能起到特殊作用。适合在起油、水井管柱作业中或其它起管柱作业中推广使用。
背景技术
每个采油井内都有数百根油管,油管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在一起,长度达数千米。当修井、检泵作业时,需要将这些油管起出地面。将油管一根根地提升到地面,旋开油管之间的螺纹。当旋开油管螺纹后,上部油管内的液体从油管下部喷出。液体内含有水和原油喷洒在井场,造成井场操作人员工作十分困难。更重要的是:大量原油喷洒地面上,给周围自然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有的操作人员采用简单的对开铁皮筒遮挡喷出的液体。这种做法只能防止液体喷溅到工人身上,但喷出的液体仍然要流到井场上,不能完全克服液体对井场污染和环境污染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施工现场有可靠的办法或工具,解决起油管时,油管内的液体外喷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气自封式泄液筒,采用胶囊充气方式密封卸开油管端部,控制并收集喷出的液体,达到保持井场清洁,改善操作环境,预防环境污染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方案是:在筒体上、下端分别有端盖,端盖的形状为环形。在筒体内固定有两个环形挡板,两个环形挡板之间的距离在150-500毫米之间。环形挡板与端盖之间有环形胶囊。环形胶囊外表面有进气口,可以给胶囊提供高压气体,使环形胶囊膨胀。端盖、环形胶囊和挡板的中心孔直径为50-150毫米之间。在筒体侧面固定有导液管,喷出的液体通过导液管和软管收集到集液罐中。
进气口的位置可以在环形胶囊的外侧面,也可以设在靠近挡板的平面或靠近端盖地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胶囊充气方式密封卸开的油管端部,将上部油管喷出的液体控制在筒体内,并能收集喷出的液体,达到了保持井场清洁,改善了工人操作环境,最重要的是能预防喷出的液体对环境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表示油管(1)上提时,充气自封式泄液筒的环形胶囊(3)处于未充气的自由状态。箭头所指的方向是油管(1)上提的方向。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表示油管(1)被卸开,充气自封式泄液筒的环形胶囊(3)处于充气膨胀状态。箭头所指的方向是上部油管(1)喷出液体流过的方向。
图中,1.油管,2.端盖,3.环形胶囊,4.挡板,5.筒体,6.导液管,7.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附图,一个适用于外径为60毫米油管(1)的充气自封式泄液筒为例,进行说明。筒体(5)直径为350毫米,高度为400毫米,采用厚度为3毫米钢板焊接成,两端有法兰。上、下端分别有端盖(2),端盖(2)的形状为环形,外径为460毫米,内径为80毫米。端盖(2)上有螺钉孔,可以用螺钉固定在同体(5)法兰上。在筒体(5)内焊接有两个环形挡板(4),挡板(4)内孔直径80毫米。两个环形挡板(4)之间的距离在200毫米。环形挡板(4)与端盖(2)之间各有一个环形胶囊(3)。环形胶囊(3)外径388毫米,内径80毫米,高度90毫米,壁厚8毫米。环形胶囊(3)进气口(7)设在环形胶囊(3)外环面上,每个环形胶囊(3)有一个进气口(7)。在筒体(5)的侧面,下挡板(4)上方焊接有导液管(6),导液管(6)采用直径60毫米钢管制作。进气口(7)接高压软管与气泵连接,气压为0.7MPa左右。导液管(6)连接软管,将液体导入集液罐集中处理。
实施例2:基本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点是进气口(7)的位置。一个环形胶囊(3)进气口(7)设在外环面上;另一个环形胶囊(3)的进气口(7)设在筒体(5)内,即采用高压胶管将两个环形胶囊(3)连通(附图1)。
阐述充气自封式泄液筒的使用方法,可以有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使用方法比较简单。起油管(1)时将充气自封式泄液筒套在套管柱上,上提油管(1)(附图1)。当卸开油管(1)时,通过进气口(7)为环形胶囊(3)充气,环形胶囊(3)膨胀,密封油管(1)端部(附图2)。喷出的液体在筒体(5)内汇集,经导液管(6)输送到集液罐集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