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质拼装式墙体及其安装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轻质拼装式墙体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水泥90mm条形墙板抗弯破坏荷载是1.35KN,墙板吃不住钉子,墙板隔声量仅
37分贝,导热系数0.35W/㎡·K,墙板重量90kg/㎡,墙板、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墙体敲击有
空腔感,墙板、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墙体固定线盒撞击5次,线盒和墙体连接松动,脱离,墙
板布线采用在墙体上开槽形式完成,墙体强度损失达到62%。因此,传统的拼装式墙体重量
大,90kg/㎡,易裂缝,强度低,布线管不方便,无法开孔洞,隔声不好,不可能做到较大厚度,
抗尖锐为冲击性能差,敲击感观与传统墙体有较大差异,线盒固定不牢固,耐久性相对较
差。轻钢龙骨墙体缺点:工序复杂,面板较薄,面板强度低,抗折强度<1.5Mpa,人工成本高,
需要有专门的安装技术人员操作。
现有的条形墙体包括圆孔条形墙板、砂加气条板和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他们均
存在缺点,无法广泛推广。如圆孔条形墙板:缺点,隔声差,重量重90kg/㎡,厚度增加,重量
相应较大,运输安装不变。布线必须对墙体板材进行破坏,墙体强度损失大。隔声量小37分
贝。砂加气条板:墙体握钉力极差,握钉力几乎为0。一旦遇到开槽布线,墙体强度损失超过
65%。隔声量35分贝,不满足内隔墙隔声标准。遇到门口窗口,不采用特殊加固方案,很难独
立完成。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固定线盒经常会产生松动、脱落现象。二次布设管线无法完
成,敲击空鼓感较强。
传统的条形墙体的相对安装施工周期较长。二次布设管线难度较大。优点,重量
轻,隔声性能好。
专利CN201610260155公开了一种轻质隔墙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其主要通过将隔墙
转角处预制成一体成型的转角构件、以内部灌有聚苯颗粒水泥的方钢管预制成的构造柱、
以及钢配合U形卡件构成的圈梁作为轻质隔墙的构件。但该轻质隔墙结构应用也不广泛,造
价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轻质拼装式墙体及其安装方法,该墙
体重量轻,抗弯、抗冲击强度高,厚度可调整且对墙体自身重量没有影响,安装方法快捷,安
装成本低。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轻质拼装式墙体,是采用宽度600-900mm条形板体构成,所述板体的容重为
1.0-1.2吨/m3,所述板体两侧附有玻纤网格布,所述玻纤网格布是通过板体的材料在固化
成型过程中将所述玻纤网格布牢固浸覆在所述板体两侧0.5-2mm的位置,所述墙体由单层
或双层条形板体构成,所述单层条形板体的厚度为60mm,所述双层条形板体的每层厚度为
30-50mm。
条形板体长度为建筑施工所需长度。
玻纤网格布位于板体表面进入板体材料层0.5-2mm的位置范围处,便于板体成型
过程中,浆料完全裹覆住玻纤网格布,使得板体受力作用时,玻纤网格布完全发挥受力作
用,否则,玻纤网格布提高板体抗折强度的效果会有所降低。
在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玻纤网格布的添加量为每层80-220g/㎡。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双层条形板体的每层厚度为40mm。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双层条形板体采用紧贴或者形成空腔的方式安
装完成后形成整面墙体,采用空腔形式时,墙体中间留有20-300mm的空腔间距。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双层条形板体形成的空腔内填充保温和/或吸
声材料。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墙体空腔内中心线位置两侧,根据墙体高度,
等距设置点状或者线状连接节点板,通过点状或者线状连接节点板,将双层条形板体连接
紧固,共同承受相关荷载。
连接节点板为无机连接节点板,可提高墙体抗冲击强度和抗弯强度,通过调节点
状或者条线状无机连接节点板的厚度,形成各种不同厚度的墙体。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双层条形板体形成的墙体用于构成厚墙。双层
条形板体之间的空腔大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任意选择。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单层或双层条形板体均采用条板接缝竖向排
布。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双层条形板体的两层板体错缝排布。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双层条形板体形成的空腔内布设线管。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的轻质拼装式墙体的安装方法,所述轻质拼装式墙体由双层条
形板体构成,包括以下各步骤:
(1)放墙体定位线;
(2)连接固定卡件将单层高度为墙体高度的条形板体固定在主体结构上;
(3)安装单层条形板体完毕后,在条形板体一侧直接布设线管,线管采用卡件进行
紧固连接,然后进行板材管线、门、窗或消防设施孔洞开设;
(4)根据条形板材强度及墙体高度,在条形板体一侧高度方向,以墙体高度中心线
为基准,横向铺设1道或者2道点状或条线状连接节点板,采用气排钉或者连接件将所述点
状或条线状连接节点板与所述单层条形板体进行连接固定;
(5)安装第二层高度为墙体高度的条形板体,第二层条形板体与已经安装好的第
一层条形板体错缝排布,与第一层条形板体共用一组连接固定卡件或者采用两组连接固定
卡件将第二层条形板体与主体结构固定连接;
(6)在墙体高度中心线为基准,在横向铺设1道或者2道点状或条线状连接节点板
的位置,采用连接件将双层条形板体厚度方向通深固定;
(7)进行嵌缝及面处理。
在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步骤(2)中,单层条形板体设置公母槽或者采用直口。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步骤(3)中,在所述条形板体内侧铺设保温和/或吸
声材料。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步骤(4)中,所述点状或条线状连接节点板为整体通
长布设,或在板缝交接部位点状布设。
如遇墙体高度相对较低,板材容重较大、或板材厚度较大,强度较高时,可不设置
横向的连接板或者连接卡件。
连接节点板或连接卡件的厚度决定了整体墙板的厚度。或者不设连接节点板或连
接卡件,则墙体厚度为2层墙体装用板的厚度。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步骤(2)中,所述连接固定卡件为U形钢卡或L形钢
卡。
在轻质拼装式墙体的条板拼缝处的上端,将U形钢卡预先固定在结构梁板上,或用
L形钢卡固定。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步骤(2)中,安装一侧条形板体时,板顶部及两侧平
口处,用粘结砂浆或粘结剂铺满;按排板图从一头开始安装,或条形板体上有门窗洞口,应
从洞口向两侧开始;板下端对准预先弹出的控制线,用撬棍在底部,撬动,将板上端顶紧,板
边揉挤底严实,并将挤出的粘结剂刮平,使板成垂直的状态,用两组木模将板底塞实。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步骤(2)中,一侧条形板体安装完毕,经检查合格后,
板底缝内用C20细石混凝土填塞密实,夏季3天后撤除木模或春秋季7天后撤除木模,并用同
强度的混凝土将撤出木模留下的孔洞塞严、填实。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步骤(3)中,一侧条形板体安装全部完毕后,将所述
条形板体与墙体支撑构件紧固连接,水电埋管、敷线放在两层条形条板中间的空腔部位内
并且应与条形板体安装同步进行,所述墙体支撑构件为点状或条线状连接节点板。
板面若需开孔,应使用电钻开孔,不得任意剔凿,其洞口尺寸不得大于80mm×
80mm。水暖吊挂件必须固定在预埋铁件上。
步骤(3)中,采用专用裁切锯进行板材管线、门、窗及消防设施孔洞开设。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步骤(5)中,另一侧条形板体安装完毕后采用钢钉或
对穿螺栓将两侧板体和所述墙体支撑构件紧固连接。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步骤(3)中,门窗洞口安装:按排板图标示的门窗洞
口位置,应先安装门窗框板,然后从窗洞口向两侧安装板体,在门、窗框板中预埋木砖、钢连
结件与木制、钢制或塑钢门、窗框固定;或采用金属膨胀螺钉与门、窗框固定。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安装门头横板,并应在门角的接缝处采取加网防裂
措施。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门和/或窗框与洞口周边的连接缝用聚合物砂浆或
弹性密封材料填实。
门、窗框安装应牢固,与条板或柱连接处应采取粘接剂填充、密实,并应采用加网
防裂措施,以保证密实,无裂缝。门、窗的安装应在条板隔墙安装完成7d后进行。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条形板体的接缝处粘贴防裂布或防裂带。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防裂布应扣板缝居中压贴紧密,防裂布宽度应
不小于50mm
本发明的轻质拼装式墙体,单层轻质拼装式墙体抗弯破坏荷载是5.5KN,双层轻质
拼装式墙体抗弯破坏荷载是6.5KN;60mm墙体单点吊挂力可达160kg/点,40mm单板单点吊挂
力可达120kg/点;50cm单层墙体隔声量可达37分贝,双层空腔腔体隔声可达45分贝,双层空
腔添加隔声棉隔声可达50分贝以上;双层空腔200厚墙体满填岩棉,传热系数可达0.26W/
㎡·K,可以直接满足建筑节能标准要求;60mm墙体重量60kg,200厚双层40mm厚轻质拼装式
墙体重量80kg/㎡;60mm墙体双层40mm厚轻质拼装式墙体敲击没有空腔感;本方案60mm墙体
双层40mm厚轻质拼装式墙体固定线盒撞击15次,线盒和墙体连接未见松动,脱离;双层40mm
厚轻质拼装式墙体直接在空腔内进行布线,遇二次装修,可以再40mm厚板表面上开槽布线。
本发明的轻质拼装式墙体握钉力可达塑料涨栓53kg,钻尾丝25kg。
本发明的轻质拼装式墙体重量轻,敲击感官厚实沉闷类似与传统,线盒锚固牢固,
墙体单点吊挂力强,抗弯、抗冲击强度高,抗冲击强度是普通条形墙板的3-5倍,厚度可调整
且对墙体自身重量没有影响,墙体布设管线便捷,简化了施工安装的难度。
本发明的安装方法,对技术人员要求不高,安装成本相对较低,由于墙体专用板两
侧布设玻纤网格布,墙体强度高,易布设管线和开孔,二次布设管线可以直接在墙体专用板
外表面裁切布设,符合传统工艺方案,且方便便捷。敲击、撞击感观好,墙体可以满足不同厚
度尺寸要求,重量相对较低。隔声性能相对较好,结构合理,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条件要求
和性能要求。安装快捷,安装成本低,节省龙骨安装难度,和龙骨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轻质拼装式墙体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板体两侧均附有玻纤网格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阐
述。实施例只对本发明具有示例性的作用,而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作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发明的基础上做出的任何非实质性的修改,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轻质拼装式墙体,是采用宽度600-900mm条形板体构成,所述板体的容重为
1.0-1.2吨/m3,所述板体两侧附有玻纤网格布,所述玻纤网格布是通过板体的材料在固化
成型过程中将所述玻纤网格布牢固浸覆在所述板体两侧0.5-2mm的位置,所述墙体由单层
或双层条形板体构成,所述单层条形板体的厚度为60mm,所述双层条形板体的每层厚度为
30-5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玻纤网格布的添加量为每层80-220g/㎡。
本实施例中,所述双层条形板体的每层厚度为4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双层条形板体采用紧贴或者形成空腔的方式安装完成后形成整
面墙体,采用空腔形式时,墙体中间留有20-300mm的空腔间距。
本实施例中,所述双层条形板体形成的空腔内填充保温和/或吸声材料。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墙体空腔内中心线位置两侧,根据墙体高度,等距设置点状或
者线状连接节点板,通过点状或者线状连接节点板,将双层条形板体连接紧固,共同承受相
关荷载。
本实施例中,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双层条形板体形成的墙体用于构
成厚墙。
本实施例中,所述单层或双层条形板体均采用条板接缝竖向排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双层条形板体的两层板体错缝排布。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双层条形板体形成的空腔内布设线管。
实施例2:
图1-2为本发明的轻质拼装式墙体,所述墙体包括无机材料板体,所述板体的容重
为1.0-1.2吨/m3,所述板体为双层板,所述板体的每层两侧均附有玻纤网格布1;所述玻纤
网格布是通过板体的材料在固化成型过程中将所述玻纤网格布牢固浸覆在所述板体两侧
大约0.5-2mm的位置,与所述板体共同承担外荷载作用,所述双层板均有多个条板2拼装而
成。所述板体为双层板,厚度为40cm。所述双层板均采用条板接缝竖向排布。所述双层板两
侧的板体错缝排布,条板接缝间设有条板嵌缝材料10。所述双层板形成双层空腔结构。在所
述双层空腔结构形式墙体内,在墙体高度中心线两侧,设置隔墙内部支撑3条线状连接节点
板。通过对穿螺栓将两层板体和中间的隔墙内部支撑3固定在一起。在所述双层空腔内布设
墙体中部空腔线管4。在所述双层空腔内填充墙体内部隔声材料5。所述每层板体通过条板
隔墙连接件9与主体结构7、主体结构梁6固定。
实施例3:
实施例1所述的轻质拼装式墙体的安装方法,所述轻质拼装式墙体由双层条形板
体构成,包括以下各步骤:
(1)放墙体定位线;
(2)连接固定卡件将单层高度为墙体高度的条形板体固定在主体结构上;
(3)安装单层条形板体完毕后,在条形板体一侧直接布设线管,线管采用卡件进行
紧固连接,然后进行板材管线、门、窗或消防设施孔洞开设;
(4)根据条形板材强度及墙体高度,在条形板体一侧高度方向,以墙体高度中心线
为基准,横向铺设1道或者2道点状或条线状连接节点板,采用气排钉或者连接件将所述点
状或条线状连接节点板与所述单层条形板体进行连接固定;
(5)安装第二层高度为墙体高度的条形板体,第二层条形板体与已经安装好的第
一层条形板体错缝排布,与第一层条形板体共用一组连接固定卡件或者采用两组连接固定
卡件将第二层条形板体与主体结构固定连接;
(6)在墙体高度中心线为基准,在横向铺设1道或者2道点状或条线状连接节点板
的位置,采用连接件将双层条形板体厚度方向通深固定;
(7)进行嵌缝及面处理。
本实施例中,步骤(2)中,单层条形板体设置公母槽或者采用直口。
本实施例中,步骤(3)中,在所述条形板体内侧铺设保温和/或吸声材料。
本实施例中,步骤(4)中,所述点状或条线状连接节点板为整体通长布设,或在板
缝交接部位点状布设。
本实施例中,步骤(2)中,所述连接固定卡件为U形钢卡或L形钢卡。
本实施例中,步骤(2)中,安装一侧条形板体时,板顶部及两侧平口处,用粘结砂浆
或粘结剂铺满;按排板图从一头开始安装,或条形板体上有门窗洞口,应从洞口向两侧开
始;板下端对准预先弹出的控制线,用撬棍在底部,撬动,将板上端顶紧,板边揉挤底严实,
并将挤出的粘结剂刮平,使板成垂直的状态,用两组木模将板底塞实。
本实施例中,步骤(2)中,一侧条形板体安装完毕,经检查合格后,板底缝内用C20
细石混凝土填塞密实,夏季3天后撤除木模或春秋季7天后撤除木模,并用同强度的混凝土
将撤出木模留下的孔洞塞严、填实。
本实施例中,步骤(3)中,一侧条形板体安装全部完毕后,将所述条形板体与墙体
支撑构件紧固连接,水电埋管、敷线放在两层条形条板中间的空腔部位内并且应与条形板
体安装同步进行,所述墙体支撑构件为点状或条线状连接节点板。
本实施例中,步骤(5)中,另一侧条形板体安装完毕后采用钢钉或对穿螺栓将两侧
板体和所述墙体支撑构件紧固连接。
本实施例中,步骤(3)中,门窗洞口安装:按排板图标示的门窗洞口位置,应先安装
门窗框板,然后从窗洞口向两侧安装板体,在门、窗框板中预埋木砖、钢连结件与木制、钢制
或塑钢门、窗框固定;或采用金属膨胀螺钉与门、窗框固定。
本实施例中,安装门头横板,并应在门角的接缝处采取加网防裂措施。
本实施例中,门和/或窗框与洞口周边的连接缝用聚合物砂浆或弹性密封材料填
实。
本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板体的接缝处粘贴防裂布或防裂带。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裂布应扣板缝居中压贴紧密,防裂布宽度应不小于50mm。
实施例4:玻纤网格布用量考察
如果拼装式墙体板体采用散玻纤加入方法,散玻纤的添加重量最大量是板体重量
的0.5%,厚度40mm石膏基板材散玻纤添加量最大220g/㎡,60mm膏基板材散玻纤添加量最
大330g/㎡,石膏基墙板抗折强度仅0.8-1.2MPa。
采用玻纤网格布,复合在板体两侧,抗折强度情况如下表一:
表一、抗折强度情况
玻纤网格布加量(g/㎡)
抗折强度(MPa)
80g/㎡×2层
4.56MPa
90g/㎡×2层
4.80MPa
100g/㎡×2层
4.98MPa
110g/㎡×2层
5.06MPa
120g/㎡×2层
5.56MPa
130g/㎡×2层
6.18MPa
140g/㎡×2层
6.59MPa
150g/㎡×2层
7.03MPa
160g/㎡×2层
7.49MPa
170g/㎡×2层
8.16MPa
180g/㎡×2层
9.01MPa
190g/㎡×2层
8.08MPa
200g/㎡×2层
6.76MPa
210g/㎡×2层
4.32MPa
220g/㎡×2层
3.10MPa
根据表一可以看出来采用板体两侧添加玻纤网格布可以大大的提高板体的抗折
强度,而且,随着玻纤网格布玻纤重量的增加,抗折强度也相应提高。达到最大之后,呈下降
趋势。
玻纤网格布经纬玻纤直径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重量增大,会逐步导致玻纤网格布
网格逐渐变小,会逐步成为玻纤布,导致玻纤网格布与板体材料浆体浸合面过小,无法形成
玻纤网格布位于板体表面进入板体材料层0.5-2mm的位置范围处,导致强度降低。
条板的厚度和宽度控制
1、模数、厚度及容重控制:板体材容重一般在1.0-1.2吨/m3左右的板体无机材料
强度及重量比最佳,为了安装尽可能方便,板材重量需相对控制,板体按300mm的模数考虑,
一般条形板体模数选择在600-900mm,本板体采用实心板体,所以模数600mm重量控制为优
选。
厚度30-40mm,主要基于四方面考虑;
1,重量相对较轻:宽度600mm,厚度40mm,墙体一般高度在3-3.3米高度一块条形
板,重量控制在90kg/块板以内,成墙重量控制在国家标准120kg/㎡的重量控制范围以内。
安装过程中正好便于两名安装工人搬运抬装。高于此重量,运输安装不便。
2、隔声量:板体重量不宜过轻,墙体隔声量与板体容重成递减比例关系(见墙体计
权隔声量表格),板体为实心板体,也不应设置空腔,否则会对墙体隔声性能有影响,轻型墙
体,重量宜控制在60-90kg/㎡。低于60kg/㎡,无法满足内隔墙体隔声量不得小于37分贝的
国家标准规范要求。
根据《建筑隔声设计——空气声隔声技术》书中推荐我们使用影响我国声学界的
艾尔杰里的两个经验公式,根据该经验公式进行计算分析。
R=23lgm-9 (m≥200kg/m2)
R=13.5lgm+13 (m≤200kg/m2)
墙体自重从140kg/㎡—40kg/㎡隔声量计算:
墙体自重
计算公式
隔声量
140kg/m2
13.5lg(140)+13
42.0dB
120kg/m2
13.5lg(120)+13
41.1dB
100kg/m2
13.5lg(100)+13
40.0dB
90kg/m2
13.5lg(90)+13
39.4dB
80kg/m2
13.5lg(80)+13
38.7dB
70kg/m2
13.5lg(70)+13
37.9dB
60kg/m2
13.5lg(60)+13
37.0dB
50kg/m2
13.5lg(50)+13
35.9dB
40kg/m2
13.5lg(40)+13
34.6dB
随着墙体容重的降低,隔声量非等比例递减性降低。按照国家规范室内隔墙隔声
量≥37分贝的要求,墙体重量应在70-90kg/㎡左右为宜。
2、敲击感官与传统相近:板体厚度在30-50mm,敲击没有空腔感。
3、埋设线盒方便:线盒厚度一般为40mm左右,线盒采用螺钉进行固定,因墙体板体
厚度为30-50mm,且板体材料容重在1.0-1.2吨/m3左右,板体材料握钉力达到25-35kg/点。
可以满足线盒固定强度要求。
4、二次装修方便开槽布线:民用住宅习惯于二次装修,最主要的问题是要解决二
次布线槽及线盒,板体厚度达到30-50mm,且板体双侧有玻纤,并且自身具备抗折强度大于
8MPa情况下,二次在板体表面切割深度15-25mm厚度的线槽,对墙体板体影响较小。开设线
槽布线后,用板同种材料抹平,在用纤维布罩面粘接后,墙体整体的抗折及抗冲击强度仍可
以满足国家相关墙体技术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