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架空地板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架空地板。
背景技术
架空地板是一种新型的楼面建筑材料,是为方便现代化办公搂面、办公房间的网
络线路扩充而设计的一种地面装饰方法。解决了传统楼面、墙体内预埋布线而产生的许多
令设计师头痛的难题。它的发展由背部仅有球形设计到有加强筋设计,相对地提高了地板
的承载。随着我国科技化进程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品质的节能环保架空地板已成发
展主题。为了提高架空地板的承载,很多厂家的地板背部有做加强筋设计的,确实提高了部
分承载,但是地板的对角处承载和边承载仍然比较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架空地板的对角处承载和边承载较弱的缺陷,提出一
种架空地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架空地板,包括上钢板、下钢板和侧边,架空地板的四个角设有塞孔,下钢板
和侧边为一体,侧边的上沿设有向外的翻边,翻边与上钢板贴合并固定,上钢板和下钢板之
间有填充材料,下钢板的背部设有中央下沉区,中央下沉区设有纵横交错且均匀排布的球
型拉伸,球型拉伸在中央下沉区形成凹槽,中央下沉区的四个对角线的四分之一处周围分
别设有若干个加强凸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中央下沉区的四个对角线的四分之一处(承载最弱
点)分别设有若干个加强凸点,增强了这些地方的承载;上钢板和下钢板之间的填充层、中
央下沉区、球型拉伸等能够使架空地板获得更大的整体承载能力;下钢板上所设的形状可
以通过压力成型的方式一体化成型,制作方便。
优选的,球型拉伸的数量为横向和纵向各八排。横向和纵向设置相同数量的球型
拉伸,有利于使承载均匀。
优选的,中央下沉区的四个对角线的四分之一处周围分别设有2-3个加强凸点。多
设加强凸点能提高对角附近的承载能力,在满足强化需求的前提下,适当数量的加强凸点
能节约模具开发费用。
优选的,中央下沉区的横向和纵向各设有三条中间加强筋,中间加强筋分别设置
在相邻两排球型拉伸之间的空白区域。三纵三横中间加强筋能提高架空地板中间部位的承
载能力。
优选的,中央下沉区边缘到所述侧边的距离为2.5cm。在现有技术中,中央下沉区
的边缘到侧边的距离通常为2cm,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将中央下沉区的边缘到侧边
的距离拓宽到2.5cm,有利于提高边承载能力。
优选的,下钢板的四条边附近沿着边长方向各设有至少一条边加强筋。边加强筋
能进一步强化架空地板的边承载能力。
优选的,侧边上设有灌浆孔。上钢板、下钢板和侧边围成了连通的空腔,在实际装
配时,可以先将侧边上沿的翻边贴合到上钢板上,并焊接固定,再喷塑处理,然后从灌浆孔
向上钢板和下钢板之间的空腔内灌注填充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架空地板下钢板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架空地板的AA'位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架空地板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架空地板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架空地板,一种架空地板,包括上钢板1、下钢板2和侧边3,
上钢板1为一块平板,下钢板2和侧边3为一体。架空地板的四个角设有塞孔4,塞孔4用于与
外部支架进行安装。侧边3的上沿设有向外的翻边31,翻边31与上钢板1贴合并固定。下钢板
2的背部设有中央下沉区21,上钢板1和下钢板2之间有填充材料5。中央下沉区21上设有若
干个纵横交错且均匀排布的球型拉伸22,球型拉伸22在中央下沉区21形成凹槽。中央下沉
区21的四个对角线的四分之一处周围分别设有若干个加强凸点23。在本实施例中,中央下
沉区21上横向和纵向各设有八排球型拉伸22,横向和纵向设置相同数量的球型拉伸22,有
利于使承载均匀。在本实施例中,中央下沉区21的四个对角线的四分之一处周围分别设有2
或3个加强凸点23,合计11个。加强凸点23的数量不限于本实施例,可以多于11个,也可以少
于11个,可以综合考虑强化需求和加工成本等因素来确定。
如图1所示,在中央下沉区21的横向和纵向各设有三条中间加强筋24,中间加强筋
24分别设置在相邻两排所述球型拉伸22之间的空白区域。中间加强筋24能提高架空地板中
间部位的承载能力。
中央下沉区21边缘到侧边3的距离为2.5cm。在现有技术中,中央下沉区21的边缘
到侧边3的距离通常为2cm,本实施例将中央下沉区21的边缘到侧边3的距离拓宽到2.5cm,
有利于提高边承载能力。
如图1所示,下钢板2的四条边附近沿着边长方向各设有至少一条边加强筋25。边
加强筋25能进一步强化架空地板的边承载能力。
如图2所示,上钢板1、下钢板2和侧边3围成了连通的空腔,空腔内填充发泡水泥等
填充材料5。如图3所示,侧边3上设有与空腔连通的灌浆孔32。在实际装配时,可以先将侧边
3上沿的翻边31贴合到上钢板1上,并焊接固定,地板喷塑处理,然后从灌浆孔32中向上钢板
1和下钢板2之间的空腔内灌注发泡水泥等填充材料5。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