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紧急解锁功能的开关柜锁结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柜领域,具体是指具有紧急解锁功能的开关柜锁结构。
背景技术
开关柜是一种电气设备,它主要用于开合、控制和保护用电设备。开关柜包括柜体
和功能单元,柜体通常由骨架及封闭骨架的柜门所组成,功能单元包括完成同一功能的所
有电器设备和机械部件,例如断路器、操作机构、互感器以及各种保护装置等,其中,骨架将
柜体内部分割成各个相对独立的安装区域,而各个电器设备或者机械部件则安装在所对应
的安装区域内。为避免在检修时出现误操作,除柜门外,还会在各个安装区域上选择性地设
置有可封闭安装区域前方的小门,这样,可以避免打开柜门后所有电器设备均暴露在检修
员的视线范围内,从而,可有效降低误操作的几率。但是,现有用于小门的锁结构并未设置
有紧急解锁功能,也即当锁结构出现故障时,只有以破坏小门的方式方能开启,这样,不仅
费时费力,还会增加维修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具有紧急解锁功能的开关柜锁
结构,通过顶紧组件对活动杆的支撑作用,可实现门锁与锁套之间的锁紧配合;当门锁出现
故障而造成开锁失效时,则可通过控制顶紧组件的顶紧件的高度位置来释放锁套与门锁之
间的置入配合,进而达到解锁的目的。当滑头与第三条形开口间发生卡锁问题时,通过外连
接筒与内连接筒间的独立设计可有效解除顶紧组件对活动杆的顶紧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具有紧急解锁功能的开关柜锁结构,包括框体,框体上开设有活动腔,框体的内侧
面上还开设有与活动腔连通的第一条形开口;
活动腔内设置有可相对活动腔上下移动的活动杆,活动杆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穿过
第一条形开口且位于框体内的锁套;
框体上还设置有可向上作用于活动杆的顶紧组件;
顶紧组件包括上下两端均开口的外连接筒和内连接筒,外连接筒的内壁上设置有
环形缺口,环形缺口的下端贯穿外连接筒的下端开口,内连接筒安装在环形缺口处,且与外
连接筒同轴设置;
内连接筒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贯穿其内外壁的第二条形开口,第二条形开口的上
端贯穿内连接筒的上端开口,内连接筒的两侧壁上还设置有相对应且贯穿其内外壁的第三
条形开口,第三条形开口与第二条形开口错开设置,第三条形开口呈倒“L”型,且该条形开
口的上端贯穿内连接筒的上端开口,第三条形开口水平部的末端向下延伸设置有贯穿内连
接筒内外壁的钩槽段;
外连接筒两侧内壁上均设置有穿过第二条形开口且位于外连接筒下端开口处的
下连接件,外连接筒内壁上还设置有位于其上端开口处的上连接环,上连接环中部贯穿设
置有通口;
外连接筒内于上连接环与下连接件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一连接盘,第一连接盘的
上端延伸设置有可贯穿上连接环通口且可作用于活动杆下端的顶紧件,第一连接盘的下端
延伸设置有可贯穿内连接筒下端开口的调节件,第一连接盘的两侧外环面上设置有与第三
条形开口滑动配合的滑头;
上连接环的下端还设置有弹性组件,弹性组件作用于第一连接盘使得:第一连接
盘与下连接件相抵接或者第一连接盘位于第三条形开口竖直部的底端,且顶紧件收纳于外
连接筒内。
本实用新型中,锁套上设置有上端开口的锁紧槽。在弹性组件作用下,第一连接盘
是与下连接件相抵接还是位于第三条形开口竖直部的底端,取决于第一连接盘和第三条形
开口竖直部底端的位置。应用时,框体的前端还活动连接有面板门,面板门可封闭框体的前
端开口。面板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门锁,当钥匙开启门锁时,门锁上的锁舌可向下移动可伸
进锁紧槽内,如此,可完成上锁工作。
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时,应上移调节件,使得顶紧件克服弹性组件的作用伸出上
连接环的通口,直至滑头位于第三条形开口竖直部的顶端时,再小幅度转动调节件使得滑
头转入第三条形开口水平部的末端,再轻放调节件,使得滑头在弹性组件的支撑作用下置
入钩槽段内,这样,即可对顶紧件的位置进行固定。在该状态下,顶紧件能向上作用于活动
杆使其位于高位,且能带动锁套能与锁舌置入配合实现锁紧工作。其中,通过滑头和第三条
形开口的滑动配合,不仅可锁定顶紧件相对外连接筒的伸缩位置,还能为第一连接盘的上
移进行导向,避免其在外连接筒内发生晃动而影响动能传递的稳定性。
当面板门上的门锁发生故障,钥匙并不能实现开启工作时,则小幅度上移调节件,
使得第一连接盘带动滑头上移至第三条形开口水平部的末端,再反向转动调节件,使得滑
头能回到第三条形开口的竖直部,并在弹性组件的支撑作用下复位,这时,顶紧件收缩于外
连接筒内,活动杆亦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并带动锁套亦向下移动,从而脱离与门锁锁舌
之间的置入配合,这样,即可打开面板锁。
锁紧组件中,滑头与第三条形开口间经反复多次的伸缩移动后,难免会发生传动
疲劳而造成卡锁或者复位失效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设计有可移动的内连接筒,在正常
状态下,内连接筒位于环形缺口处,通过滑头与第三条形开口之间的配合即可实现顶紧件
的伸缩移动并固定顶紧件的伸长位置。当锁紧组件出现复位失效的问题时,则从外连接筒
内拉出内连接筒,使得第三条形开口慢慢退出与滑头之间的配合,由于缺少第三条形开口
对滑头的定位限位作用,第一连接盘则会在弹性组件的支撑作用下与下连接件相抵接,直
至顶紧件收缩于外连接筒内,这时,活动杆亦会在自重作用下带动锁套脱离与锁舌的配合。
另外,调整内连接筒相对外连接筒的相对位置,也可对顶紧件伸长的高度位置进行调整,这
样,可更好地实现锁套与锁舌之间的锁紧配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顶紧组件对活动杆的支撑作用,可实现门锁与锁套之间的锁紧配
合;当门锁出现故障而造成开锁失效时,则可通过控制顶紧组件的顶紧件的高度位置来释
放锁套与门锁之间的置入配合,进而达到解锁的目的。另外,当滑头与第三条形开口间发生
卡锁问题时,通过外连接筒与内连接筒间的独立设计可有效解除顶紧组件对活动杆的顶紧
作用,可见,本实用新型具有解锁便捷、运行可靠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为提高顶紧件运行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外连接筒两侧内壁上还设置有穿过
所述第二条形开口且位于所述上连接环与所述下连接件之间区域的中连接件;
所述顶紧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盘相连且可穿过两中连接件之间区域的传动段
和位于所述上连接环与中连接件之间区域的第二连接盘,第二连接盘的上端向上延伸设置
有可穿过上连接环通口且可作用于所述活动杆下端的顶紧段;
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位于中连接件与第一连接盘之间区域的第一弹性件和位于上
连接环与第二连接盘之间区域的第二弹性件;
第一弹性件作用于第一连接盘使得:第一连接盘与下连接件相抵接或者第一连接
盘位于第三条形开口竖直部的底端,且顶紧件收纳于外连接筒内;
第二弹性件作用于第二连接盘使得:第二连接盘与传动段相抵接。
在解锁时,需小幅度转动调节件,为避免与活动杆相接触的顶紧件亦跟着一起转
动,本实用新型将顶紧件分割为相互独立的顶紧段和传动段,这样,可避免动能在周向上进
行传递,从而,提高顶紧端运行的稳定性。
为减少传动段与第二连接盘之间的磨损,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段的顶端设置有防
磨层。
进一步地,所述框体上设置有位于所述活动腔内的第三弹性件,第三弹性件作用
于所述活动杆使其与所述顶紧件相抵接。如此,在解锁时,第三弹性件能作用于活动杆使其
快速下移,从而,可快速接触锁套与锁舌之间的置入配合。
为避免意外触碰调节件而造成意外解锁,进一步地,所述框体于所述外连接筒的
外围设置有连接环槽;
还包括可置入连接环槽内且与外连接筒外壁螺纹配合的帽盖。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状态时,帽盖套设在外连接筒上,且可封闭外连接筒的顶端。
为减少滑头与第三条形开口之间的摩擦作用力,进而提高滑头移动的灵敏度,进
一步地,所述滑头与所述第三条形开口配合的端部设置为半球状。
为提高活动杆移动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条形开口的宽度大于所述活动
腔的宽度。如此,可避免活动杆向框体内部进行移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顶紧
组件对活动杆的支撑作用,可实现门锁与锁套之间的锁紧配合;当门锁出现故障而造成开
锁失效时,则可通过控制顶紧组件的顶紧件的高度位置来释放锁套与门锁之间的置入配
合,进而达到解锁的目的。另外,当滑头与第三条形开口间发生卡锁问题时,通过外连接筒
与内连接筒间的独立设计可有效解除顶紧组件对活动杆的顶紧作用,可见,本实用新型具
有解锁便捷、运行可靠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
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紧急解锁功能的开关柜锁结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锁
紧组件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紧急解锁功能的开关柜锁结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紧
急解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紧急解锁功能的开关柜锁结构中第三条形开口一个
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紧急解锁功能的开关柜锁结构中第二条形开口一个
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框体,2、活动腔,3、第一条形开口,4、活动杆,
5、锁套,6、连接环槽,7、锁紧组件,8、外连接筒,9、上连接环,10、下连接件,11、通口,12、第
一连接盘,13、帽盖,14、调节件,15、第三条形开口,16、钩槽段,17、滑头,18、中连接件,19、
传动段,20、第二连接盘,21、顶紧段,22、第一弹性件,23、第二弹性件,24、防磨层,25、锁紧
槽,26、内连接筒,27、第二条形开口,28、第三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
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6所示,具有紧急解锁功能的开关柜锁结构,包括框体1,框体1上开设有
活动腔2,框体2的内侧面上还开设有与活动腔2连通的第一条形开口3;
活动腔2内设置有可相对活动腔2上下移动的活动杆4,活动杆4的内侧面上设置有
穿过第一条形开口3且位于框体1内的锁套5;
框体1上还设置有可向上作用于活动杆4的顶紧组件7;
顶紧组件7包括上下两端均开口的外连接筒8和内连接筒26,外连接筒8的内壁上
设置有环形缺口,环形缺口的下端贯穿外连接筒8的下端开口,内连接筒26安装在环形缺口
处,且与外连接筒8同轴设置;
内连接筒26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贯穿其内外壁的第二条形开口27,第二条形开口
27的上端贯穿内连接筒26的上端开口,内连接筒26的两侧壁上还设置有相对应且贯穿其内
外壁的第三条形开口15,第三条形开口15与第二条形开口27错开设置,第三条形开口15呈
倒“L”型,且该条形开口的上端贯穿内连接筒28的上端开口,第三条形开口15水平部的末端
向下延伸设置有贯穿内连接筒28内外壁的钩槽段16;
外连接筒8两侧内壁上均设置有穿过第二条形开口27且位于外连接筒8下端开口
处的下连接件10,外连接筒8内壁上还设置有位于其上端开口处的上连接环9,上连接环9中
部贯穿设置有通口11;
外连接筒8内于上连接环9与下连接件10之间的区域设置有第一连接盘12,第一连
接盘12的上端延伸设置有可贯穿上连接环9通口11且可作用于活动杆4下端的顶紧件,第一
连接盘12的下端延伸设置有可贯穿内连接筒26下端开口的调节件14,第一连接盘12的两侧
外环面上设置有与第三条形开口15滑动配合的滑头17;
上连接环9的下端还设置有弹性组件,弹性组件作用于第一连接盘12使得:第一连
接盘12与下连接件10相抵接或者第一连接盘12位于第三条形开口15竖直部的底端,且顶紧
件收纳于外连接筒8内。
本实施例中,锁套5上设置有上端开口的锁紧槽25;外连接筒8焊接于框体1上。在
弹性组件作用下,第一连接盘12是与下连接件10相抵接还是位于第三条形开口15竖直部的
底端,取决于第一连接盘12和第三条形开口15竖直部底端的位置。应用时,框体1的前端还
活动连接有面板门,面板门可封闭框体1的前端开口。面板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门锁,当钥
匙开启门锁时,门锁上的锁舌可向下移动可伸进锁紧槽25内,如此,可完成上锁工作。
本实施例工作状态时,应上移调节件14,使得顶紧件克服弹性组件的作用伸出上
连接环9的通口11,直至滑头17位于第三条形开口15竖直部的顶端时,再小幅度转动调节件
14使得滑头17转入第三条形开口15水平部的末端,再轻放调节件14,使得滑头17在弹性组
件的支撑作用下置入钩槽段16内,这样,即可对顶紧件的位置进行固定。在该状态下,顶紧
件能向上作用于活动杆4使其位于高位,且能带动锁套5能与锁舌置入配合实现锁紧工作。
其中,通过滑头17和第三条形开口15的滑动配合,不仅可锁定顶紧件相对外连接筒8的伸缩
位置,还能为第一连接盘12的上移进行导向,避免其在外连接筒8内发生晃动而影响动能传
递的稳定性。
当面板门上的门锁发生故障,钥匙并不能实现开启工作时,则小幅度上移调节件
14,使得第一连接盘12带动滑头17上移至第三条形开口15水平部的末端,再反向转动调节
件14,使得滑头17能回到第三条形开口15的竖直部,并在弹性组件的支撑作用下复位,这
时,顶紧件收缩于外连接筒8内,活动杆4亦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并带动锁套5亦向下移
动,从而脱离与门锁锁舌之间的置入配合,这样,即可打开面板锁。
锁紧组件中,滑头17与第三条形开口15间经反复多次的伸缩移动后,难免会发生
传动疲劳而造成卡锁或者复位失效的问题,为此,本实施例设计有可移动的内连接筒26,在
正常状态下,内连接筒26位于环形缺口处,通过滑头17与第三条形开口25之间的配合即可
实现顶紧件的伸缩移动并固定顶紧件的伸长位置。当锁紧组件出现复位失效的问题时,则
从外连接筒8内拉出内连接筒26,使得第三条形开口15慢慢退出与滑头17之间的配合,由于
缺少第三条形开口15对滑头17的定位限位作用,第一连接盘12则会在弹性组件的支撑作用
下与下连接件10相抵接,直至顶紧件收缩于外连接筒8内,这时,活动杆4亦会在自重作用下
带动锁套5脱离与锁舌的配合。另外,调整内连接筒26相对外连接筒8的相对位置,也可对顶
紧件伸长的高度位置进行调整,这样,可更好地实现锁套5与锁舌之间的锁紧配合。
本实施例通过顶紧组件对活动杆4的支撑作用,可实现门锁与锁套5之间的锁紧配
合;当门锁出现故障而造成开锁失效时,则可通过控制顶紧组件的顶紧件的高度位置来释
放锁5套与门锁之间的置入配合,进而达到解锁的目的。另外,当滑头17与第三条形开口15
间发生卡锁问题时,通过外连接筒8与内连接筒26间的独立设计可有效解除顶紧组件对活
动杆4的顶紧作用,可见,本实施例具有解锁便捷、运行可靠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为提高顶紧件运行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外连接筒8两侧内壁上还设置有穿过所
述第二条形开口27且位于所述上连接环9与所述下连接件10之间区域的中连接件18;
所述顶紧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盘12相连且可穿过两中连接件18之间区域的传
动段19和位于所述上连接环9与中连接件18之间区域的第二连接盘20,第二连接盘20的上
端向上延伸设置有可穿过上连接环9通口11且可作用于所述活动杆4下端的顶紧段21;
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位于中连接件18与第一连接盘12之间区域的第一弹性件22和
位于上连接环9与第二连接盘20之间区域的第二弹性件23;
第一弹性件22作用于第一连接盘12使得:第一连接盘12与下连接件10相抵接或者
第一连接盘12位于第三条形开口15竖直部的底端,且顶紧件收纳于外连接筒8内;
第二弹性件23作用于第二连接盘20使得:第二连接盘20与传动段19相抵接。
在解锁时,需小幅度转动调节件14,为避免与活动杆4相接触的顶紧件亦跟着一起
转动,本实施例将顶紧件分割为相互独立的顶紧段和传动段,这样,可避免动能在周向上进
行传递,从而,提高顶紧端运行的稳定性。第一弹性件22和第二弹性件23可选用压缩弹簧。
为减少传动段与第二连接盘之间的磨损,优选地,所述传动段19的顶端设置有防
磨层24。
优选地,所述框体1上设置有位于所述活动腔2内的第三弹性件28,第三弹性件28
作用于所述活动杆4使其与所述顶紧件相抵接。如此,在解锁时,第三弹性件28能作用于活
动杆4使其快速下移,从而,可快速接触锁套5与锁舌之间的置入配合。第三弹性件28可选用
压缩弹簧。
为避免意外触碰调节件14而造成意外解锁,优选地,所述框体1于所述外连接筒8
的外围设置有连接环槽6;
还包括可置入连接环槽6内且与外连接筒8外壁螺纹配合的帽盖13。
本实施例在工作状态时,帽盖13套设在外连接筒8上,且可封闭外连接筒8的顶端。
为减少滑头17与第三条形开口15之间的摩擦作用力,进而提高滑头17移动的灵敏
度,优选地,所述滑头17与所述第三条形开口15配合的端部设置为半球状。
为提高活动杆4移动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第一条形开口3的宽度大于所述活动
腔2的宽度。如此,可避免活动杆4向框体1内部进行移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
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