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成层横向植柳滤水护坡结构.pdf

  • 上传人:奻奴
  • 文档编号:1828873
  • 上传时间:2018-07-17
  • 格式:PDF
  • 页数:5
  • 大小:212.4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1357880.9

    申请日:

    2016.12.12

    公开号:

    CN206245324U

    公开日:

    2017.06.1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2D17/20

    主分类号:

    E02D17/20

    申请人:

    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

    发明人:

    王力刚; 王加军; 宋清霞; 杜宝昌; 范忠志; 郑鑫; 王丽敏; 赵岭; 张玉柱; 崔琳; 任广文

    地址:

    161005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合意大街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代理人:

    董芙蓉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坡结构,特别涉及成层横向植柳滤水护坡结构,包括在坡面上逐层设置多个水平的平台,所述的平台沿坡的横向设置,每个平台上铺设活体灌木柳,所述的每层平台与上一层平台连接处为里,与下一层平台连接处为外,所述的活体灌木柳的根部向里,梢头向外;活体灌木柳上覆盖有土层,露出枝干以促萌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成层横向植柳滤水护坡结构,解决坡度较大、坡面较宽的较大土质边坡的生物防护问题,最大程度减少活体柳桩护坡技术容易形成的滑坡、塌方等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又节约其护坡成本。

    权利要求书

    1.成层横向植柳滤水护坡结构,包括在坡面上逐层设置多个水平的平台,所述的平台
    沿坡的横向设置,每个平台上铺设活体灌木柳,所述的每层平台与上一层平台连接处为里,
    与下一层平台连接处为外,所述的活体灌木柳的根部向里,梢头向外;活体灌木柳上覆盖有
    土层,露出枝干以促萌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层横向植柳滤水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坡面上还设
    置有生物平台;每隔3~4层平台设置一个生物平台;所述的生物平台铺设两排活体灌木柳,
    所述的两排活体灌木柳根部相对平摆放,活体灌木柳上覆盖有土层,露出枝干以促萌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层横向植柳滤水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坡面最上一层
    平台还垂直面同时竖向栽活体灌木柳。

    说明书

    成层横向植柳滤水护坡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坡结构,特别涉及成层横向植柳滤水护坡结构。

    背景技术

    土质边坡防护是丘陵漫岗地区公路、铁路及水电工程建设重要的附属工程,同时
    也是对这些设施建设有重要影响的工程,关乎着这些基础工程的安全与使用寿命。一般边
    坡防护采取土石工程措施和生物工程措施,或者将两者相结合,但生物工程措施更为长久,
    成本低廉且效果良好,同时兼有绿化美化功效,因此生物工程措施成为土质边坡防护的重
    要手段而备受推崇。

    常用的有活体柳桩护坡技术,针对土质(或沙质)边坡植被防护,选用乔木柳活体
    树桩,长度120cm~150cm,中间径4cm~6cm,打桩工具为电锤或铁锤。将打入坡面土中的一
    端削成尖椎状,先用铁锤于植入点处向下锤打,使之楔入边坡土中并垂直扶正,然后用电锤
    继续向下击打,直至达到预定深度,地上部分高度10cm~20cm,完成柳桩楔入。柳桩护坡的
    密度(株行距)为0.5m×1.0m,即每平方米2株。柳桩护坡一般和土工三维网或六角或圆形空
    心水泥砖同时铺设草坪或播种灌木或草本植物与之相搭配,形成柳桩固坡护坡技术模式。

    该技术的缺点:

    缺点1:对于坡度较大、坡面较宽的较大土质边坡,柳桩护坡技术不利于沥水减压。
    土质边坡一般多为黑土类型,粘重,通气透水性差,雨季容易吸纳过多的雨水,增大坡面重
    力,进而容易造成滑坡、坍塌及比较严重的土壤侵蚀;

    缺点2:打柳桩护坡需要与土石工程措施相结合,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沥水并且成本低的护坡结构。具体
    的技术方案为:

    成层横向植柳滤水护坡结构,包括在坡面上逐层设置多个水平的平台,所述的平
    台沿坡的横向设置,每个平台上铺设活体灌木柳,所述的每层平台与上一层平台连接处为
    里,与下一层平台连接处为外,所述的活体灌木柳的根部向里,梢头向外;活体灌木柳上覆
    盖有土层,露出枝干以促萌芽。

    所述的坡面上还设置有生物平台;每隔3~4层平台设置一个生物平台;所述的生
    物平台铺设两排活体灌木柳,所述的两排活体灌木柳根部相对平摆放,活体灌木柳上覆盖
    有土层,露出枝干以促萌芽。

    坡面最上一层平台还垂直面同时竖向栽活体灌木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成层横向植柳滤水护坡结构,通过横向成层植柳在土质边坡内
    形成通气沥水的“管道”,减轻降水时坡面径流及土质边坡因吸水过多,造成重力作用而产
    生滑坡或塌方;而坡顶的竖向植柳可使降水或坡顶径流通过竖向沥水“管道”,进入坡内土
    中,再通过横向植柳的“沥水管道”流向坡下的沟内,从而减轻了坡面径流;同时横向与坡顶
    竖向灌木柳成活后形成了立体生物护坡与固坡的模式,显著持久地增强生物护坡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成层横向植柳滤水护坡结构,解决坡度较大、坡面较宽的较大
    土质边坡的生物防护问题,最大程度减少活体柳桩护坡技术容易形成的滑坡、塌方等问题
    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又节约其护坡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成层横向植柳滤水护坡结构,包括在坡面上逐层设置多个水平的平台
    1,所述的平台1沿坡的横向设置,每个平台1上铺设活体灌木柳3,所述的每层平台与上一层
    平台连接处为里,与下一层平台连接处为外,所述的活体灌木柳3的根部向里,梢头向外;活
    体灌木柳3上覆盖有土层,露出枝干以促萌芽。

    所述的坡面上还设置有生物平台2;每隔3~4层平台设置一个生物平台2;所述的
    生物平台2铺设两排活体灌木柳3,所述的两排活体灌木柳3根部相对水平摆放,活体灌木柳
    3上覆盖有土层,露出枝干以促萌芽。

    坡面最上一层平台还垂直面同时竖向栽活体灌木柳3。

    针对坡度较大、坡面较宽的较大土质边坡,将坡面经过机械平整处理后,首先,从
    边坡坡底向坡顶依次均匀间隔一定坡面距离利用挖掘机沿坡的横向走向将土移到附近,将
    坡面横向挖出水平的平台1,平台1宽3.5m;然后,将活体灌木柳3横向平摆,根部向里,梢头
    向外,活体灌木柳3平摆厚度2cm~3cm,将移走的土再回填恢复坡面,使活体灌木柳3梢头露
    出;接着向上逐层这样均匀平摆灌木柳,每层平台1之间坡向间距2m~3m。

    实施例2

    如边坡宽度较大,可横向栽植3~4层平台1后,做一个生物平台2,生物平台2宽度
    在2个灌木柳高度范围,一般为6m。在生物平台2上,根部相对平摆活体灌木柳3,梢头向外,
    然后压土20cm~30cm。生物平台2上横向将压的柳成呈均匀3行露出宽10cm~20cm的灌木柳
    枝干,露出枝干以促萌芽,待柳成活后可形成3~5行灌木柳,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平
    台。

    实施例3

    除了设置平台或者生物平台外,边坡最上一层平台横摆一层活体灌木柳3后,在垂
    直面同时竖向摆活体灌木柳3,厚度同横向摆柳的厚度,最后回填土,恢复坡面。

    关 键  词:
    横向 植柳滤水 护坡 结构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成层横向植柳滤水护坡结构.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182887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