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声帽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噪声防护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架设于声屏障顶端的吸
声帽。
背景技术
现有的声屏障包括立柱和位于各立柱间的板状隔声元件,一般两根相邻的立柱间
设置有数块隔声元件,根据各地的需求不同,立柱间的隔声元件的数目有所不同,由此形成
的声屏障的高度不同。为进一步增强吸声效果,还可以在最上面的隔声元件上加设吸声帽,
现有的吸声帽一般包括外壳和支撑该外壳的支撑体,外壳内未见设置有消声组件,因此此
种吸声帽的消声效果非常有限。另外,由于内部支撑体和外壳之间采用了螺接或铆接等连
接方式,寿命和机械强度受到影响,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无铆无螺的具备优良降噪效果的声
屏障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用于声屏障顶端的吸声帽。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声帽,其包括设置有
透声孔的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消声组件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安装台和位于所述安
装台下侧的支腿,所述消声组件可拆卸式设置在所述安装台的上侧面上,所述支腿的一部
分露出所述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支腿之间通过至少一固定件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声帽还可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
所述固定件为弹性结构,所述外壳和所述支腿对应处均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为
两对,两对通孔之间间隔一定间隙,所述弹性结构包括弹性基体和分别设置在该弹性基体
末端的挂钩,所述挂钩分别挂设于所述两对通孔中。
所述弹性基体为V型、U型、开口三角形、开口四方形、弧形或其他具备弹性的结构。
所述固定件为弹性结构,所述外壳和所述支腿对应处均设置有通孔,所述弹性结
构为U型片或U型条,所述U型片或U型条挂设于该通孔中。
所述固定件为一位于所述外壳上的突起结构,所述支腿上设置有孔,所述突起结
构嵌设在所述孔中。
所述消声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沿纵向方向延伸的由互相交叉的弯折面和支撑面所
形成的消声面,所述安装台的上侧面上沿纵向方向设置有至少一卡槽,所述支撑面的下端
部设置有与所述卡槽相配合的卡入结构。
所述消声面为两个或以上,相邻的所述消声面之间留设有间隙。
所述弯折面的端部设置有沿纵向方向延伸的折边,至少所述一弯折面的端部与所
述外壳的内侧面相接触。
所述支腿为两个,所述两支腿沿纵向方向平行分布,所述外壳的两端部分别与相
应侧的所述支腿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支脚,所述支脚分别与对
应侧的所述支腿相连接。
其还包括吸声材料,所述吸声材料填设于所述外壳和所述消声组件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结构的吸声帽,其通过在外壳
和支撑架上的支腿之间设置固定连接件,确保了结构的安全性,防止外壳与支撑架脱离,该
弹性连接件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更换容易;本吸声帽通过在内部加设消声组件,增加和
改变了噪声的传播和反射路径,有效地减弱了进入其内部的噪声;本吸声帽还通过不同部
件之间的配合设计,尤其是消声组件与支撑架之间采用配合连接,使消声组件有一定的活
动自由度,进入外壳内部的噪声遇到消声组件的缓冲和反射面的来回反射作用,极大减弱
了强度,直至能量完全消失;此外,外壳、消声组件和支撑架之间免用螺栓、铆钉及螺接等连
接方式,避免了上述连接方式所引起的腐蚀及退化,提高了整体的结构寿命和机械强度,利
用现有制备工艺即可实现产业化生产,易于拆装更换,增加了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吸声帽安装状态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第一种结构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第二种结构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部分第三种结构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A部分第四种结构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如图1至图4所示,
一种吸声帽,其包括设置有透声孔的外壳1、设置在外壳1内的消声组件3和支撑架
2,所述支撑架2包括安装台21和位于所述安装台21下侧的支腿11,所述消声组件3可拆卸式
设置在所述安装台21的上侧面上,所述支腿11的一部分露出所述外壳1,外壳1与支腿11之
间通过至少一固定件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的横截面形状可为圆形、类圆形、扇形、山
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透声孔设置在外壳1的朝向噪声侧的面上,作为其他选择,亦可在外
壳1的背向噪声侧的面上设置透声孔。
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结构选择,外壳1和支腿11对应处均设置有通孔7,通孔7为两
对,两对通孔7之间间隔一定间隙,两对通孔相对位置多样化,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或竖直
线上或倾斜线上,弹性结构包括弹性基体5和分别设置在该弹性基体5末端的挂钩51,挂钩
51分别挂设于两对通孔7中,装配状态时,弹性基体5呈一定的弹性预紧力状态,依靠弹性基
体5的弹性卡设在上述通孔7中,保证外壳1和支腿11不分离,弹性基体5可为V型、U型、开口
三角形、开口四方形、弧形或其他具备弹性的结构。
如图3所示,作为另一种结构选择,外壳1和支腿11对应处均设置有通孔7,通孔7为
一对,弹性结构挂设于该通孔7中,所述弹性结构为U型片或U型条8。
如图4所示,作为第三种结构选择,外壳1和支腿11对应处均设置有通孔7,通孔7中
插设有丁型扣9,在丁型扣9的尾端设置有孔,一止位件91插设在该孔中。
如图5所示,作为第四种结构选择,所述固定件为一位于外壳1上的突起结构6,支
腿11上设置有孔,突起结构6嵌设在所述孔中。具体地,突起结构6与外壳1可为一体成型结
构,亦可选择为,突起结构6可固定设置在外壳1上。
如图1所示,外壳1、消声组件3和支撑架2可为一体成型结构,材料可选自铝合金、
塑料、钢板等具备一定硬度的材料,工艺可为挤出成型、弯折成型或注塑成型;消声组件3和
支撑架2亦可为互相配合的分体式结构,作为一种选择,参照图1,安装台21的上侧面上沿纵
向方向设置有至少一卡槽211,消声组件3嵌设在上述卡槽211中,消声组件3包括至少一个
沿纵向方向延伸的由互相交叉的弯折面31和支撑面32所形成的消声面,支撑面32的下端部
设置有与卡槽211相配合的卡入结构321,上述结构利用现有制备工艺即可实现产业化生
产,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上述消声面可为一体成型结构,具体可采用挤出成型,材料可选
择为铝合金或PVC等,亦可为组合结构,具体地是弯折面31和支撑面32通过粘合或者其他方
式固定连接在一起,为提高吸声和隔声效果,消声面选择为两个或以上,如图1所示,消声面
为5个,亦可选择为1个、2个、3个、5个或更多,各消声面沿纵向方向设置在安装台21上,为了
提供足够容置和传播噪声的空间,相邻的消声面之间留设有间隙,该间隙可选择为0.5cm~
10cm之间,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该间隙可随之增大或缩小。
为增强消声面的机械强度,弯折面31的端部设置有沿纵向方向延伸的折边311。为
增强外壳1的机械强度,防止外壳1在受到大风、暴雨等的冲击后变形、凹陷,至少一消声面
的端部与外壳1的内侧面相接触,用于顶住外壳1,防止形变,为进一步增强外壳1机械强度,
所有消声面的端部均可顶住外壳1。
作为常规的结构选择,支腿11为两个,两支腿11沿纵向方向平行分布,支腿11上设
置有安装孔,通过螺接或铆接的方式将吸声帽固定到两相邻的H型钢上或声屏障的顶端,安
装台21和支腿11可选择为一体成型结构,亦可通过焊接、铆接或其他固定方式将支腿11固
定在安装台21的下侧面上。
支腿11为两个,两支腿11沿纵向方向平行分布,外壳1的两端部分别与相应侧的支
腿11的端部固定连接。具体地,外壳1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容置槽111,支腿11分别设置在对
应侧的所述容置槽111中。为进一步增强吸声效果,其还包括吸声材料,所述吸声材料填设
于外壳1和消声组件之间,填充方式为全填充或部分填充。具体地,如图1所示,吸声材料填
设于外壳1和弯折面31的端部的折边311之间,吸声材料紧贴外壳1内侧面,折边311支撑住
所述吸声材料防止其掉落。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