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联网智能水渠开合控制装置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作物灌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联网智能水渠开合
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农民种农作物时,农作物与水渠之间大多用人工装土进行堵水,这样
操作堵水不严、劳动强度大、费时、耗力操作不方便;虽然有的地方水渠上安
装有闸门,但大部分还都是添堵的方式更换水渠灌溉的位置,使用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联网智能水渠开合控制装置,旨在解决
人工添堵水渠,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该物联网智能水渠开合控制装置包括:智能遥
控主机、数据传输器和执行机构;
智能遥控主机通过以太网、485总线或无线与执行机构相连,执行机构与数
据传输装置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执行机构包括:控制电路、单片机、电机、减速器、闸门;
控制电路连接单片机,控制电路连接电机,电机连接减速器,电机通过螺
杆、限位连接闸门。
进一步,所述智能遥控主机是电脑、手机或pad。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该物联网智能水渠开合控制装置结
构简单,操作方便,填补了市场上远程操控的物联网闸门的空白,通过物理闸
门的设计实现了遥控水源灌溉不同的地的目的,为规范推进土地整治工作,大
力加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利
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本实用新型以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为士地
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提供个性化的
物联网解决方案。本实用新型方便大型庄园的管控,节省人力,改善以往水渠
杂乱,水浪费的现象,节约灌溉;科学有效的保证水稻田以及水渠灌溉农田的
合理灌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智能水渠开合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
图中:1、智能遥控主机;2、数据传输装置;3、执行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
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该物联网智能水渠开合控制装置包括:智能终端1、无线传输装置2、执行
机构3;
智能终端1进行遥控和参数配置;用于进行遥控和参数配置,实现水田水
位监测点远程监测,远程设置水位上限、下限,通过蓄水、排水工程实现水田
水位在设定范围内,保证水田的水位高度;同时可以在wifi环境下实现电脑或
手机远程视频监控,实时查看水田环境状况,当工作人员出差在外地时,也可
查看水田水位的相关数据及工作情况。远程操控分为手动和自动方式,根据水
位数据情况操作人员手动强制操控排水或者蓄水功能,在操控室电脑也操控,
在外地通过GPRS或者WIFI的网络连接模式进行现场操控;
无线传输装置2与智能终端1无线连接,用于进行命令信号的无线传输;
执行机构与无线传输装置2相连接,用于接收命令,控制水渠上闸门动作。
所述的智能终端1包括基于安卓系统、OS系统、winCE系统的电子产品平
台上开发的APP终端。
智能遥控主机可以是电脑、手机、pad等设备,通过编写的遥控app软件实
现遥控和参数配置,实现水田水位监测点远程监测,远程设置水位上限、下限,
通过蓄水、排水工程实现水田水位在设定范围内,保证水田的水位高度;同时
可以在wifi环境下实现电脑或手机远程视频监控,实时查看水田环境状况,当
工作人员出差在外地时,也可查看水田水位的相关数据及工作情况。智能遥控
主机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方式,有线可以是电脑通过以太网或者485总线的
方式与现场的执行机构相连,也可以是手机电脑等通过无线wifi、gprs、zigebee
等组合的方式与现场相连。
数据传输装置可以为485总线收发、以太网模块或者zigebee收发模块等。
远程操控分为手动和自动方式,根据水位传感器检测的数据情况操作人员
手动强制操控排水或者蓄水功能,在操控室电脑也操控。在外地可通过手机或
者电脑结合现有网络进行现场操控;
数据传输器用于进行命令信号的无线传输;执行机构与数据传输装置相连
接,用于接收命令,控制水渠上闸门动作。
连接方式:电脑或手机、pad等智能遥控主机与485发送模块或以太网发送
模块或zigebee发送模块或wifi发送模块相连接,对应的接收模块与执行机构的
控制电路的单片机相连接,控制电路与执行机构的电机以及减速器相连接或者
控制电路与步进电机相连接,通过螺杆、限位等结构装置实现闸门的开合控制。
通过智能终端1向无线传输装置2发出执行的动作信号,通过无线传输装
置2控制执行机构3动作,从而完成对闸门的分合;通过遥控方式实现智能灌
溉,从而解放劳动力,用机器来代替人为去操作。物理闸门的设计可以容易实
现遥控水源灌溉不同的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
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