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陡峭地形的长短腿铁塔腿部结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施领域,具体地来讲为一种适用于陡峭地形的长短
腿铁塔腿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环保意识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山区输电线路的设计技术也随
之不断更新,特别是山区输电线路铁塔和基础的设计,早期采用铁塔平腿结合
开挖大平台的方式,后来采用铁塔长短腿结合开挖小平台的方式,近几年主要
采用铁塔长短腿结合原状土基础的方式。
铁塔长短腿的出现,是山区输电线路设计一大质的飞跃,大大降低了基面
的开方量和上边坡的高度。当地形坡度小于30°时,采用铁塔长短腿和原状土
基础配合设计,基本上可以做到不铲基面;当地形坡度较大时,铁塔任意两腿
的地面高差大于铁塔长短腿的最大高差时,在不考虑其他措施的情况下,则需
要通过铲方来降低短腿地面的高度,以适应铁塔长短腿的最大高差,铲方形成
的高边坡给线路留下了安全隐患,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增加了水土流失。
长短腿的最大高差取决于长腿能做多长以及短腿能做多短,目前普遍采用
的长短腿铁塔腿部结构型式,其长腿的最长长度受到“塔腿斜材与塔腿主材夹角
不宜小于20°”的限制,其短腿的最短长度受到“塔腿斜材与横隔水平材夹角不宜
小于35°”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陡峭地形的长短腿铁
塔腿部结构,增加铁塔长短腿的最大高差,以适应更加陡峭的地形,突破现有
铁塔受到塔腿斜材与塔腿主材以及与横隔水平材夹角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适用于陡峭地形的长短腿铁塔腿部结构,
包括第一塔腿主材与第一塔腿斜材形成的长腿结构,第二塔腿斜材与第二塔腿
主材形成的短腿,横隔水平材设置在长腿和短腿与铁塔上端的连接处,所述第
一塔腿斜材设置一变坡点,所述变坡点与第一塔腿主材之间水平设置一第一横
隔面,第一塔腿斜材与第一塔腿主材之间的夹角为20°~30°。
作为本实用新型方案的改进,第一塔腿主材与第二塔腿主材无变坡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方案的改进,在长腿结构上,第一塔腿斜材与第一塔腿主
材形成的夹角与第一横隔面之间靠近夹角处设置至少一个与第一横隔面平行的
隔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方案的改进,第一塔腿斜材上的变坡点使得第一塔腿斜材
向上延伸后与所在陡坡的夹角变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普遍采用的无变坡长
腿相比,增大了塔腿斜材与塔腿主材的交叉角,本实用新型将塔腿斜材进行一
次变坡、塔腿斜材处增设横隔面、长腿靠近塔脚处设置横隔面的方式,不改变
短腿塔腿斜材与横隔水平材夹角,同时此结构增加了长腿的断面面积,改善了
长腿的整体刚度,减小了长腿的变形。这样的设计可以增加长腿和短腿的高差,
以适应更加陡峭的地形,避免基面铲方、有利于水土保持、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环保和社会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
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结构示意图,一种适用于
陡峭地形的长短腿铁塔腿部结构,包括第一塔腿主材1与第一塔腿斜材2形成
的长腿3结构,第二塔腿斜材6与第二塔腿主材7形成的短腿结构,横隔水平
材5设置在长腿和短腿与铁塔上端的连接处,第一塔腿斜材2设置一变坡点,
所述第一塔腿斜材2设置一变坡点4,变坡点4与第一塔腿主材1之间水
平设置一第一横隔面11,第一塔腿斜材2与第一塔腿主材1之间的夹角为22°。
同时保证短腿夹角保持在35°。
同时,在第一塔腿主材1与第二塔腿主材7、第二塔腿斜材6上无变坡。
为了进行加固在第一塔腿斜材2与第一塔腿主材1形成的夹角与第一横隔
面之间靠近夹角处设置与第一横隔面平行的第二横隔面8与第三横隔面9。
与目前普遍采用的无变坡长腿相比,增大了第一塔腿斜材与第一塔腿主材
之间的交叉角,同时增加了长腿的断面面积,改善了长腿的整体刚度,减小了
长腿的变形。这样的设计可以增加长腿和短腿的高差,以适应更加陡峭的地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
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