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海隧道孔压计埋设结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深海隧道孔压计测量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
深海隧道孔压计埋设结构。
背景技术
深海隧道地基中孔隙水压力是指在附加荷载作用下的孔隙水压
力增量-超静水压力,其增长和消散规律反映了软土的排水固结特性
及有效应力变化规律性。孔隙水压力测试采用钢弦式孔隙水压力计,
孔隙水压力计埋设方法应根据测试孔、测点布设的数量及土的性质等
条件,选用钻孔埋设法、压入埋设法和填埋法。在同一测试孔中设置
多个孔隙水压力计时,宜采用钻孔埋设法,一般的孔压计孔隙水压力
计贴合不紧密,与外界水源串通,孔压计导线易受损坏等缺点,因此,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深海隧道孔压计埋设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现有技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弥补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
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连接紧密,孔隙水压力计紧密贴合测点土
层,不与外界水源串通,测量准确,保护孔压计导线完好不受损坏,
保证孔隙水压准确传递的深海隧道孔压计埋设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深海隧道
孔压计埋设结构,至少包括铅丝、泥球填孔区、孔隙水压力计、钻孔
底部、水泥栓、保护管、孔压传感器、透水石和孔压计头;所述铅丝
穿过泥球填孔区与孔隙水压力计紧密连接;所述泥球填孔区设置在钻
孔底部的上表面,并且在泥球填孔区与钻孔底部交接处安装孔隙水压
力计;所述孔隙水压力计位于泥球填孔区的内部;所述水泥栓设置在
保护管的内部且水泥栓的侧壁与保护管紧密连接;所述孔压传感器设
置在保护管的底部且紧密设置透水石和孔压计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技术方案:所述透水石和孔压计头紧密连
接,并且透水石为圆台形结构;所述泥球填孔区将铅丝固定,并且泥
球填孔区下端孔隙水压力计的孔压计头为圆锥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深海隧道孔压计
埋设结构的透水石和孔压计头紧密连接,并且透水石为圆台形结构,
另一方面,泥球填孔区将铅丝固定,并且泥球填孔区下端孔隙水压力
计的孔压计头为圆锥形结构,使孔压计方便安装且稳定性好,连接紧
密,孔隙水压力计紧密贴合测点土层,不与外界水源串通,测量准确,
保护孔压计导线完好不受损坏,保证孔隙水压准确传递,易于推广使
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孔压计结构示意图;
其中:1、铅丝,2、泥球填孔区,3、孔隙水压力计,4、钻孔底
部,5、水泥栓,6、保护管,7、孔压传感器,8、透水石,9、孔压
计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
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
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
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深海隧道孔压计埋设
结构,至少包括铅丝1、泥球填孔区2、孔隙水压力计3、钻孔底部4、
水泥栓5、保护管6、孔压传感器7、透水石8和孔压计头9;所述铅
丝1穿过泥球填孔区2与孔隙水压力计3紧密连接;所述泥球填孔区
2设置在钻孔底部4的上表面,并且在泥球填孔区2与钻孔底部4交
接处安装孔隙水压力计3;所述孔隙水压力计3位于泥球填孔区2的
内部;所述水泥栓5设置在保护管6的内部且水泥栓5的侧壁与保护
管6紧密连接;所述孔压传感器7设置在保护管6的底部且紧密设置
透水石8和孔压计头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技术方案:所述透水石8和孔压计头9紧
密连接,并且透水石8为圆台形结构;所述泥球填孔区2将铅丝1固
定,并且泥球填孔区2下端孔隙水压力计3的孔压计头9为圆锥形结
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埋设原理:根据各测点位置图,在场地上放样,
每孔只能埋设一只孔压计,埋设方法应符合基坑工程的有关规程规范
要求及设计要求;开孔钻探,钻机开孔,孔深达测点以上,开孔过程
中描述并记录土层变化情况;钻孔完成后,将浸入清水中的孔压计连
同装满清水的塑料袋迅速提出放入钻孔内,当透水石浸入钻孔中时,
撕破塑料袋;埋设孔压计,钻杆接上压具,用管钳夹住钻杆垂直平稳
压入到所需深度为止;检测孔压计埋设后性能,小心提起钻杆,稍等
片刻,用频率仪检查频率变化是否正常,直到无异常情况为止,如发
现孔压计无读数显示,这可能电缆被弄断,可利用铅丝将孔压计拔起,
检查原因或另换孔压计重新埋设;详细记录该测点埋设及埋后频率
值;封孔是隔开孔隙水压力计与外界水源的有效方法,要求泥球粒粒
投入并不断摇动铅丝使泥封至孔底,不可成堆倒入。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
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
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
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
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
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
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
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
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