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更换头部的铲子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铲子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可更换头部的铲子。
背景技术
铲子为由宽铲斗或中间略凹的铲身装上手柄组成的手用工具,用于挖掘或抛掷物料,通常为金属制造。
铲子通常具有一个用来铲物料的头部和承载物料的身部,身部上装有手柄,目前的铲子头部和身部为一体式,生产时也是一个模具直接制造,但在使用过程中,铲子的头部起到伸入物料的作用,其与地面的接触也非常频繁,磨损速度较快,经常出现头部出现卷曲或残缺现象,无法继续使用,必须更换整个铲子,而由于身部的磨损较小,身部仍可继续使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铲子的头部磨损无法继续使用,而身部却完好时,可更换铲子的头部,避免不必要浪费的可更换头部的铲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更换头部的铲子,包括头部和身部,所述头部与身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头部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身部包括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均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穿设有固定头部和身部的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板朝向身部的一侧设置有供第二底板伸入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底板伸入凹槽的部分设置有限位凸起,第一底板凹槽处设置有与限位凸起配合的限位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板对应第二底板另一侧设置有尖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栓的连接可将头部与身部分离,在头部发生磨损而无法使用时,将螺栓旋出,使头部与身部分离,更换上新的完好的头部即可再次使用;通过将第二底板伸入第一底板的凹槽处,在用本铲子进行挖掘或抛掷物料时,铲子更加容易伸入物料内部,阻力较小,同时避免物料直接接触第二底板的边缘,放置第二底板边缘卷曲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更换头部的铲子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更换头部的铲子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更换头部的铲子的剖面视图;
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身部;12、第二底板;13、第二挡板;126、限位凸起;17、螺孔;2、头部;22、第一底板;23、第一挡板;223、尖部;28、凹槽;286、限位槽;5、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可更换头部的铲子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可更换头部2的铲子,包括头部2和身部1,所述头部2与身部1可拆卸连接,所述头部2包括第一底板22,所述第一底板22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挡板23,所述身部1包括第二底板12,所述第二底板12的两侧设置有第二挡板13,所述第一挡板23和第二挡板13上均开设有螺孔17,所述螺孔17内穿设有固定头部2和身部1的螺栓5。
在进行使用时,螺栓5穿过第一挡板23的螺孔17和第二挡板13的螺孔17将头部2与身部1固定好即可,使用一段时间后,当头部2发生卷曲或磨损无法继续使用时,旋出螺栓5,将头部2与身部1分离,更换完好的头部2即可再次使用,使身部1得到再次利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螺栓5连接方便且牢固;第一挡板23和第二挡板13可增加对物料的成放量。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23朝向身部1的一侧设置有供第二底板12伸入的凹槽28,安装时将第二底板12伸入凹槽28之内,而后再通过螺栓5进行固定,由于第二底板12的边缘被凹槽28包裹在内,可防止第二底板12边缘直接接触物料而造成磨损或卷曲,延长身部1的使用寿命,同时第一底板22的凹槽28将第二底板12边缘包裹在内对第二底板12具有一定的固定作用,增强头部2与身部1的牢固程度。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第二底板12伸入凹槽28的部分设置有限位凸起126,第一底板22凹槽28处设置有与限位凸起126配合的限位槽286,由于头部2和身部1均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在头部2与身部1配合时,将第二底板12伸入第一底板22凹槽28之内,第二底板12上的限位凸起126则潜入第一底板22的限位槽286内,增强头部2与身部1的固定牢固程度,防止头部2与身部1轻易分离。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第一底板22对应第二底板12另一侧设置有尖部223,尖部223的设置可使铲子在使用时,头部2更加容易伸入物料进行操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