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用调节蓄水池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灌溉用调节蓄水池。
背景技术
由于地球上人口分布与淡水资源分布不成比例,加上水资源污染和使用过
程中的浪费,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存在着淡水资源紧张的情况。随着经济的
不断发展,人们对淡水的需求不断增加,不久的将来,淡水资源紧缺将成为世
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严峻问题。因此如何利用水利设施进行蓄水,就成为目前解
决我国淡水资源紧缺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我们多个城市修建了很多的引水上山工程,其中的建筑物调节蓄水
池采用的是红砖砌筑,防渗砂浆进行防渗,效果有限,成本高,此外,红砖是
国家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防渗砂浆在施工时要求时间短,在时间上不易控制,
影响施工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灌溉用调节蓄水池,施工易
控制,防渗效果好,节省费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灌溉用调节蓄水池,包括:呈圆柱体结构的蓄水池本体,所述蓄水池本体
包括:池壁和池底,所述池底设有出水孔,所述池壁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池
壁和第二池壁,所述第二池壁与所述池底相连,所述池底底部设置有卵石垫层,
所述第一池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圈梁,所述圈梁沿所述第一池壁高度方向每间
隔1m设置1道。
优选的,所述第二池壁为钢筋混凝土池壁。
优选的,所述池底为钢筋混凝土池底,厚度为200mm。
优选的,所述圈梁为4个,所述圈梁为钢筋混凝土圈梁。
优选的,所述第一池壁的内表面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第一砂浆抹面层、第
一防水涂料层和第二砂浆抹面层,所述第一池壁的外表面设有第三砂浆抹面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砂浆抹面层、第二砂浆抹面层和第三砂浆抹面层的厚度
均为20mm,第一防水涂料层的厚度为2mm。
优选的,所述池底的表面上设置有防渗层,所述防渗层由下表面至上表面
依次包括第二防水涂料层和第四砂浆抹面层。
优选的,所述第二防水涂料层的厚度为2mm,第四砂浆抹面层的厚度为
20mm。
本实用新型采用全新的结构设计,用水泥砖取替红砖,加强防渗措施,用
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取替防渗砂浆,施工易控制,防渗效果好于防渗砂浆,
节省费用,值得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灌溉用调节蓄水池的俯视图;
图2为图1沿A-A面的切面图。
图中:1、圈梁;2、第一池壁;3、第二池壁;4、池底;5、卵石垫层;6、
出水孔;7、砂浆抹面层;8、内表面;9、防渗层;10、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
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
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
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本文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
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
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
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
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
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
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上”、“下”、
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
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连接”不限于具体的连接形式,可以是直接连接,
也可以是通过其他部件间接连接,可以是不可拆卸的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的
连接,可以是电气或信号连接,也可以是机械或物理连接。
图1和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灌溉用调节蓄水池的结构示
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灌溉用调节蓄水池,包括:呈圆柱体结构的蓄水池
本体,部分蓄水池本体埋入在地面10以下,下挖深度为1200-1500mm,在冻层
以下,保证池底不发生冻胀破坏,蓄水池本体包括:池壁和池底4,池壁包括连
接在一起的第一池壁2和第二池壁3,第一池壁2为水泥砂浆砌筑的水泥砖池
壁,第二池壁3为与池底4相连的钢筋混凝土池壁,池底4底部还设置有卵石
垫层5,所述卵石垫层5的厚度为200mm,卵石垫层5的表层在浇筑混凝土前
用M5砂浆抹平,其中,池底4为钢筋混凝土池底,厚度为200mm,第一池壁2
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圈梁1,本实施例中的圈梁1为4个,第一池壁2被圈梁1间
隔分成4段,每段高度为1000mm,宽度为240mm,第二池壁3的高度为500mm,
宽度为240mm。
优选的,圈梁1为钢筋混凝土圈梁,沿池壁高度方向每间隔1m设置1道,
共设置4道,每个圈梁宽度为240mm,高度为200mm。
进一步地,池底4上设有出水孔6,所述出水孔6的孔径为160mm;所述
第一池壁2的内表面8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第一砂浆抹面层、第一防水涂料层
和第二砂浆抹面层,所述第一池壁2的外表面设有第三砂浆抹面层7,其中,第
一砂浆抹面层、第二砂浆抹面层和第三砂浆抹面层7的厚度均为20mm,第一防
水涂料层的厚度为2mm,所述池底4的钢筋混凝土表面上设置有防渗层9,钢
筋混凝土面上的防渗层9由下表面至上表面依次包括第二防水涂料层和第四砂
浆抹面层,第二防水涂料层的厚度为2mm,第四砂浆抹面层的厚度为20mm。
本实施例中,第二池壁3与池底4相连,可增强结构整体性,保证结构安
全适用、耐久。池底4与第二池壁3交接处最易渗水,因此,本实施例采用整
体浇筑,保证蓄水池不渗水,安全适用。池底4设有钢筋混凝土,增加防渗性。
此外,本实施例还设有卵石垫层5,能排除地下渗水,预防地基不均匀沉陷时池
底板发生变形。卵石垫层5表面砂浆抹平可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跑浆、不漏浆,
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
在具体应用中,本实施例的水泥砖尺寸为240*115*53mm,标号MU10.0,
外形完整,色泽均一;钢筋混凝土为C20型号,砌筑砂浆采用水泥砂浆,标号
M10。抹面砂浆采用水泥砂浆,标号M20;防水涂料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
卵石垫层采用5-100mm混料;抹模砂浆为水泥砂浆,标号M5。
应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规模可根据用水量及工程地质条件综合考虑确
定,同时考虑施工因素多采用圆桶形,内直径5m,净深5.3m,但本实用新型不
对其进行具体限定,可根据实际生产自行设定,但设计思想均在本实用新型的
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受力条件好,能承受较大水压力。每间隔1000mm设置钢筋混
凝土圈梁,增强结构整体性,保证结构安全适用、耐久。采用水泥砖取替红砖,
并且加强防渗措施,用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取替防渗砂浆,施工易控制,
防渗效果好于防渗砂浆,节省费用,降低工程造价,值得推广和应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
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
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